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首 頁
環球聚焦
國策建言
百姓話題
企業參謀
人生益友
社會調查
學術探索
歷史人文
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后沙:看懂了巴拿馬運河,也就看懂了美國的德性
2025-01-04
美國前總統卡特去世后,美國國內關于他放棄巴拿馬運河控制權的批評聲浪還是沒完沒了。
1977
年,卡特總統與托里霍斯將軍
簽訂了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廢除了
1903
年的條約。這是
托里霍斯通過率領巴拿馬人民抗爭而得到的。
1903
年的條約本身就是美國強占別國領土的證據,當時巴拿馬是哥倫比亞的一個省。
那么,美國怎么會自降身份跟別國的一個省簽署條約呢?因為運河。
巴拿馬運河遠不是網上說的那么簡單,說些百度上沒有的往事。
運河,帝國崛起的搖籃
美國從一個潛在強國變成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轉折點是
1898
年的美西戰爭。
雖然美國從西班牙手里奪得了古巴、菲律賓等地的控制權,但如何實現戰爭的隱藏目標
--
控制巴拿馬運河卻是個大問題。
稍有遠見的美國精英都知道一旦開通運河,對于美國經濟和軍事將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美西戰爭期間,美國主力戰艦“俄勒岡號”就曾花費
68
天,跋涉
1.5
萬公里,從西雅圖出發,繞道最下端的合恩角,才抵達佛羅里達。
美國比任何國家都需要一條兩洋運河,但問題是,美國的對手可不是疲弱的西班牙,而是英國。
法國雖然擁有運河的建設權和運營權,但法國問題不大。
英國就不一樣,只要英國不同意修改
1850
年與美國簽定的條約,美國就算修了運河也無法實現戰略目標。
該條約名為
《克萊頓
-
布爾沃條約》,于
1850
年
4
月
19
日,由美國國務卿克萊頓與英國全權代表布爾沃在華盛頓簽訂的。
條約規定:
1
、美國和英國均不得對通航運河為自己取得任何排他性的控制
2
、任何國家均不得在運河及附近地區駐軍及建立軍事要塞
3
、無論是和平或是戰爭時期,任何國家都不能封鎖運河
當時這些條款是針對法國的,確保運河必須是中立的。
但過了將近五十年之后,美國發現這些條款成了自己身上的枷鎖。
如果條約存在。那么,美國出錢修建和維護運河,除了商業利益之外,就不能獲得其它利益;
在戰時,敵國艦隊也可以穿越運河攻擊舊金山等地。
后來的歷屆美國政府都對《克萊頓
-
布爾沃條約》感到煩惱,想翻案。但面對大英帝國,又沒有什么好辦法。
美國想用“盎撒兄弟情”、“共同價值觀”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說服英國修改條約,門都沒有,英國可是一個注重“契約精神”的國家哦。
然而在
1898
年,修改條約的機會卻出現了。
1898
年
1
月
16
日刊登在法國《小日報》上的一幅漫畫,標題為《皇帝與國王們的蛋糕》,大蛋糕上寫的就是中國(法文)
大蛋糕,那時還輪不到美國。
英國自
1840
年鴉片戰爭以來,就成了“中國蛋糕”的最大受益者。
中國只有作為一個擁有完整主權的國家(名義上)才符合英國最大利益。
當中國在
1895
年甲午戰爭之后面臨被瓜分威脅時,英國有四種選擇:
一、袖手旁觀
二、單獨采取行動制止瓜分(與某國或多國開戰)
三、加入瓜分者行列
四、促使國際承認中國主權完整
英國自然傾向于第四種,但要做到這一點,英國需要盟友。
英國跟法國在非洲有矛盾;
跟俄國在歐亞交界有沖突;跟德國是潛在敵手;
日本可能是盟友也可能是敵國。
只有美國是最有可能的盟友。
1898
年
3
月,英國向美國秘密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列強在中國貿易權利均等,列強在中國擁有特權,但反對進一步分割中國領土)
現在一般是說美國提出了
“門戶開放”政策,其實是英國教它的。
約翰
.
海(駐英公使,
1898
年
9
月被麥金萊任命為國務卿,中國人一般稱他為“海約翰”)上任后,建議總統麥金萊用中國政策來換取英國在運河問題上的讓步。
麥金萊同意了他的建議,
1899
年
9
月
6
日
-11
月
17
日,海約翰連續向英國
/
法國
/
德國
/
俄國
/
日本發出照會,宣布了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英國立刻響應(條件是香港和九龍不受影響),作為回報,英國同意修改《克萊頓
-
布爾沃條約》
1901
年
11
月
18
日,英美簽訂《關于促進建造通航運河條約》(海
-
龐賽福特條約)
美國要求寫明“廢除舊條約”,但英國留了一手,堅持使用“取代舊條約”一詞。
英國同意刪除“禁止在運河駐軍和設防”條款,但拒絕新增“允許駐軍和設防”條款。
一個條約,各自表述。
1901
年
12
月
31
日,美國總統老羅斯福在國情咨文中稱,舊條約“被廢除”,并且美國擁有運河駐軍權利。
英國在外交文件中仍稱“被取代”,也不承認美國有駐軍權利。
由于英國處于強勢地位,美國不得不服軟。
1902
年
2
月
21
日,美國參議院以
72
票對
6
票,批準了新條約。
但無論如何,美國最大的外交難題得到了解決,代價是與英國在“中國政策”上保持一致。
這是美國的國運。否則,欺軟怕硬的美國是不敢跟英國硬干的。
再往后,隨著英國力量退出加勒比海,
條約最終解釋權就落入了美國手中。
在英國拒絕讓步的那些年,美國想的是開挖尼加拉瓜運河。
惹不起英國,還躲不起嗎。
1876
年,白宮的工程委員會就確定了
尼加拉瓜路線,美國國會向“美國航海運河公司”頒發了執照,尼加拉瓜政府也向該公司頒發特許證。
1890--1893
年,該公司在尼加拉瓜挖了三年,宣告失敗。
而法國巴拿馬運河公司在巴拿馬地峽的工程也爛尾了(
1881-1887
年),法國人挖了三分之一,公司破產,無力繼續。
美西戰爭結束后,兩洋運河問題再次擺在了美國政府面前。
1899
年
6
月
15
日,美國參議院成立了以海軍上將約翰·沃克為首的“運河建造技術委員會”,沃克委員會仍然建議采用尼加拉瓜方案。
理由是:
尼加拉瓜運河預算為
1.89
億美元(具體數字
189864062
元)
巴拿馬運河預算為
1.44
億美元(具體數字
144233358
元),表面上看比前者費用更低。但要加上支付給法國的轉讓費
1.09
億美元。
這樣,兩者就相差近
6000
萬美元。
因此,
1902
年
1
月,美國國會以
308
票贊成、
2
票反對的壓倒性優勢,再次通過了尼加拉瓜方案。
有人可能會說,美國還在乎那么一點錢?
要知道,當時美國可不富裕,一分一厘都得省著用。
艱苦奮斗,為建設一個資本主義強國而努力。
美國還精明過人,
尼加拉瓜方案另一個目的就是給法國佬下套。
法國佬果然上套了,因為該法案意味著法國公司的股東們將一無所得,建設權、運營權、設備、物資、破銅爛鐵全部砸手里了。
法國急了,主動叫住美國:美女,再看看哦,這款運河特別適合你。
美國說:太貴了,我到別家看看。
法國說:給你抹零哦,美女。
美國繼續往前走。
法國又說:
8000
萬?
繼續走。
法國又說:
6000
萬?
繼續走。
法國咬牙:
5000
萬,不能再低 ,交個朋友嘛。
美國回頭:
4000
萬,怎么樣?
法國佬同意了。
法國問題也解決了。
老羅斯福立刻將消息告訴了沃克委員會。
法國佬卻還不放心,又派人到美國國會游說,各種行賄。
拿了好處的美國議員斯普奈爾就提出了運河法案修正案,將線路改為巴拿馬。
1902
年秋天,美國國會通過了巴拿馬方案。
白宮與國會這出雙簧,不僅迫使法國含淚大甩賣,也給了總統選擇權。
老羅斯福接下來在對哥倫比亞的交涉中獲得了有利地位。
1903
年
1
月
22
日,海約翰與哥倫比亞駐美公使簽訂了《海
-
埃蘭條約》
1
,哥倫比亞批準法國運河公司將權利和設備轉賣給美國。
2
,給予美國橫貫地峽
10
公里寬運河區的完全控制權。
3
,美國向哥倫比亞支付
1000
萬美元現款,并在
9
年之后,每年支付
25
萬美元(用金幣)
……
但哥倫比亞人怒了,公使賣國,
1000
萬美元,打發叫花子嗎?
哥倫比亞參議院就否決了該條約。
這時,老羅斯福從保險箱里拿出了秘密計劃
--
肢解哥倫比亞。
先制造巴拿馬混亂局勢,再將
1846
年的《馬里亞諾
-
彼德萊克條約》解釋為:美國有權在巴拿馬局勢動蕩時出兵干預,確保交通線安全。
再建立一個“地峽共和國”。
為了實現計劃,美國媒體先上,它們將哥倫比亞政府形容為
“波哥大的野蠻的、愚蠢的、殺人成性的腐敗分子”。
做好輿論準備后,美國從巴黎請來了法國人菲利普
.
瓦里亞(原運河公司總工程師)
瓦里亞在巴拿馬運河公司和鐵路公司的職員當中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
1903
年
10
月,他在紐約華爾道夫大飯店
1162
房間建立了一支巴拿馬“起義軍”。
他還去華盛頓與老羅斯福、海約翰進行密會,商定肢解哥倫比亞的具體事項。
哥倫比亞外交官曼努埃爾·阿瑪多(
1886
年擔任過巴拿馬州州長)則成了最大的內鬼。
他建立了“巴拿馬革命委員會”,跑到紐約收了瓦里亞一張
10
萬美元支票和
50
萬法郎,還有一批軍火。
阿瑪多被美國策反,除了個人野心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兒子在美國手里。
小阿瑪多當時在馬薩諸塞州雷維堡擔任美國軍醫,阿瑪多在
1903
年
10
月
18
日曾給兒子寫了一封密信,信中說,
“我在美國國務院里是有名字的,如果一切順利,你向美國提出的個人要求都不會被拒絕……”
阿瑪多與瓦里亞共同制定了軍事計劃、密電碼、獨立宣言、新憲法草案、巴拿馬國旗……
10
月,“巴拿馬革命委員會”制造運河區騷亂,定
11
月
3
日“起義日”。
老羅斯福在
10
月下令,美國軍艦必須于
11
月
2
日抵達運河附近(火炮射程覆蓋運河區)
11
月
3
日,武裝“起義”按計劃舉行。
11
月
6
日,巴拿馬宣布獨立。
哥倫比亞派
400
名陸軍試圖在科隆港登陸,但被美軍炮火和“納什維爾號”上的海軍陸戰隊阻擊。
眼見哥倫比亞無力再戰,阿瑪多宣布自任總統,并任命瓦里亞為巴拿馬共和國駐美國公使。
他的口號是:“獨立萬歲!美國萬歲,羅斯福總統萬歲!”
阿瑪多后來還被美國“提拔”為國聯理事會主席(相當于聯合國秘書長),
1934
年死在任上。
巴拿馬宣布獨立后,老羅斯福立刻發布聲明:
美國政府與此次“獨立革命”運動毫無關聯,不支持,也不鼓勵這種行為。
但在
11
月
18
日,美國就與瓦里亞簽署了
《關于建造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航運河條約》
這等于是美國承認了巴拿馬的獨立地位,英國跟進承認。
德國、法國、西班牙、中國、日本……也在美國勸說下,先后承認了巴拿馬共和國,清政府于
1909
年與巴拿馬建交。
巴拿馬共和國滿足了美國一切要求,美國將
1000
萬美元付給了巴拿馬。
很多人以前都看過汾酒、茅臺酒在巴拿馬獲得金獎的故事。
汾酒現在還有
1915
巴拿馬款的。但我們一般不會去想,
為什么“萬國博覽會”要放在巴拿馬舉辦?
因為美國要讓全世界知道巴拿馬是一個國家,它做賊心虛。
接下來,就是如何讓哥倫比亞承認這個新國家的問題。否則,就像《紐約時報》社論所說的,
巴拿馬運河始終是美國“偷來的贓物”。
美國用“運河特權”和每年
25
萬美元來誘惑哥倫比亞,但都被拒絕。
威爾遜出任總統后,
1914
年
4
月
6
日,美國與哥倫比亞簽署條約。
一、美國政府因破壞兩國友好關系,向哥倫比亞正式道歉。
二、付給哥倫比亞
2500
萬美元賠償金。
三、哥倫比亞公民在巴拿馬運河享有與美國人同樣的待遇。
四、哥倫比亞承認巴拿馬特定的獨立地位(不得并入美國領土)
但老羅斯福在世時(
1919
年去世),堅決反對道歉,因為“我占領了巴拿馬運河”,這不是一個錯誤。
直到
1921
年,美國國會才批準了這個條約。
作為當時的基建狂魔,美國成功修建了巴拿馬運河這項“奇跡工程”,但也導致了近
6000
名勞工死亡。
1913
年
9
月的一個下午,威爾遜總統在白宮按動電鈕,電波通過北美大陸電纜,引爆了
40
噸炸藥,摧毀了甘博亞大壩,宣布運河貫通。
數萬名美國人手持星條旗聚集于舊金山聯合廣場,歡慶這一歷史時刻。
聽說美國人那時還經常唱一首歌:
讓我告訴世界,美國命運自己主宰。
讓我告訴未來,美國進行著接力賽。
勤勞勇敢的美國人,意氣風發走進新時代……
巴拿馬運河打通了美國“任督二脈”,貿易線暢通,并掌握在美國手中,制造業蓬勃發展,運河成了帝國崛起的搖籃。
第二年,歐洲爆發大戰,美國在埋頭發展,差不多了,再下山摘桃。
雖然巴拿馬運河如今的重要性不比以前,但這個關鍵地區仍然是大國必爭之地,讓它保持中立是最理想的局面。
巴拿馬奪回運河主權后,并沒有任何野心,它只想賺過路費。
美國一些勢力卻想回到
100
多前的“偉大時刻”,
打破運河中立地位,但這樣做的后果是無法收拾的。否則,卡特當年也不必迫于壓力退出運河。
其實看懂巴拿馬運河的歷史,也就看懂了美國的德性。
美國的外交手段、輿論手段、政治手段、軍事手段、經濟手段、國會與白宮的雙簧、議員受賄…還有收買內鬼、
肢解它國、
欺軟怕硬,恃強凌弱,在運河問題上都展現得淋漓盡致。
美國一直是這種德性,比如策動科索沃獨立,肢解南斯拉夫(成功);推動車臣獨立,分裂俄羅斯(失?。┑鹊?。
做壞事,美國沒有任何道德壓力。但現在的美國還是那個基建狂魔嗎?還是那個精打細算的美國嗎?還是那個團結一致辦大事的美國嗎?
都不是!研究發明十幾種性別,轟轟烈烈開展“零元購”運動,采購
9
萬美元一袋的螺絲釘,才是美國精英們的頭等大事。
不過,欺軟怕硬的德性,美國是不會變的。
所以,必須用各種手段讓白頭鷹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作者:后沙
;來源:后沙月光微信號
相關文章
郭松民 | 白左,為什么退潮?
胡懋仁|歐洲是想玩真的,還是在演戲?
陳曾明|以色列的人質在哪兒呢?在哪兒,在哪兒呢?
羅富強|尹錫悅“失聯”已經半個多月,難道是外逃了嗎?這個可能性不小
孟彥|不用只盯著六代機!解放軍的新驚喜,讓美高官直呼美國不再是第一
司馬平邦|普京開辟北非地中海新戰線:西方或落入俄羅斯新陷阱
回頂部
電腦版
京ICP備15015626號-1
攜趣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