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新經濟學八定律
2025-01-07
何新經濟學八定律:
1、市場有限律
2、資本決定價格律
3、匯率套利律;
4、信用套利律
【何新警語:不須償付的債務非債務是收益。】
5、貨幣脹縮套利律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都是金融套利手段。】
6、金字塔套利律
【龐氏集資游戲】
7、地租套利律 ;
【李嘉圖地租律】 ;
8、金融決定律
【金融信用決定實體經濟】
何新按:
有關上述八律的詳細論述,可研讀老家伙的經濟學原理。
【附錄】
何新經濟學理論要點
作者:張鐵峰
在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李斯特主義經濟學的基礎上,何新構建了一套宏闊的具創新性的經濟學理論體系。它既不同于左派傳統政治經濟學經濟理論,更與右派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針鋒相對。何新將自己的重要經濟學著作命名為《反主流經濟學》和《新國家主義經濟學》。
何新經濟學之理論要點大略如下:
1、1980年代末,何新提出了極具獨創性的“市場空間有限性”理論,此論認為市場空間是有限的。因此,需求與供給的不匹配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何新此論與自由主義經濟學教條之一的薩伊定律——認為市場可以自動匹配需求,市場空間無限針鋒相對。
據市場有限論,何新再度激活早已被新自由主義宣布失效的生產過剩理論,何新對著名的馬歇爾供求曲線以及亞當·斯密及馬歇爾的市場自動均衡理論進行顛覆性的批判。市場有限理論,為國家主義的市場培育與保護政策提供了理論支柱。
2、何新另一具有獨創性的理論,是他提出的“資本決定價格”理論。何新否定著名的亞當斯密的市場自由競爭定價論,認為商品價格不是市場隨機決定的,而是被資本力量的博弈決定的。
此論從根本上顛覆了古典主義斯密以及新古典主義馬歇爾的市場競爭形成價格的理論。何新的這個觀點,為國家主權介入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抑制市場趨利性投機,防范國際金融突襲、保護實體經濟和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提供了理論支撐。
3、針對馬歇爾等欲構建的“純經濟學”,何新認為經濟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征和政治屬性,不可能中立化和單純學術化。何新認為,不存在超離經濟利益的中性純形式主義經濟學。
新自由主義認為經濟學主要應研究合理“配置資源”,何新則認為,經濟學的主要研究目標是建立良好生產關系與調整社會利益分配,從而應當恢復政治經濟學和.政策經濟學的地位。
4、針對90年代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發起的國企私有化運動和下崗風潮,何新旗幟鮮明地予以反對。
何新指出,當代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體是以大型壟斷企業為骨干、許多國家的國有經濟與私營經濟并存。這種混合經濟體制值得研究。何新認為歐洲及日本等國家對經濟也并非完全不干預。他們的宏觀調控方式值得借鑒。
5、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廢棄了古典經濟學的地租理論。何新經濟學則恢復了地租理論的重要地位。何新認為房地產暴利的主要來源是李嘉圖提出的級差地租。
何新認為,土地國有制是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特別快的最重要原因。如果地權私有化則多數公共項目包括鐵路水庫都可能由于高額土地轉讓費用而難以興建。
何新的地租理論提出許多新的觀點。新地租理論影響了某些政策,為抑制房地產泡沫化提供了依據。
6、何新的通貨膨脹理論也極為深刻。何新認為,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內提出所謂“短缺經濟”理論,乃是非常膚淺之論。若從金融觀點看,商品短缺現象的本質乃是一種隱性通貨膨脹,并非由于什么“總需求大于總供給”。
90年代初何新在古巴考察經濟時,他曾經直接面對卡斯特羅陳述這個觀點,否定了古巴人認為古巴物價穩定,沒有通貨膨脹的觀點。
何新關于短缺經濟實質上是隱形通脹的理論,后來在國內發表并影響了施政方針,導致中國經濟政策在1991年后發生重大逆轉,由以抑制需求,轉為盡力開拓國內外市場以擴大需求。
7、2000年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針對有人提出用人民幣升值的辦法抑制通貨膨脹,何新指出,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大量熱錢涌入,發生外升內貶式的隱形通貨膨脹。何新提出匯率套利規律,這一理論阻擊了索羅斯等國際大鱷策劃通過人民幣升值套取匯率利差,讓中國金融失血而阻遏中國經濟發展的陰謀。
8、自2010年后,何新開始研究神秘跨國金融秘密組織“共濟會”。何新發現了共濟會的秘密金融歷史及其與國際政治的密切關系。
此后,何新對國際貨幣金融的研究推進到新的層面。何新提出了他的又一獨創理論——金融杠桿能夠決定實體經濟的“金融決定論”。
9、針對以往經濟史普遍認為,資本主義的起點是商業貿易,商業資本推動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進而引發工業革命。何新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早期資本的大規模原始積累,并非通過微薄的商業差價利潤的積累,而是通過金融信貸資本的大規模積累而得到快速發展。猶太人的金融力量推動了歐美的工業革命。”
何新指出,經濟危機的本質都是由于金融杠桿發生重大問題而引發的。“有史以來發生的一切經濟危機,無一次不是源于金融資本的幕后操縱”。
這一新的歷史觀點,還導致何新提出了歷史學中的西方偽史論。
10、何新認為,1930年代以來的蘇聯政治經濟學理論并非出自馬克思,而主要是出自蘇聯早期領導人之一的經濟學家布哈林。布哈林理論構造了后來蘇聯中國學派的政治經濟學意識形態,包括斯大林時代的政治經濟學。
何新認為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都不可能直接實現共產主義。兩大革命的真正意義,在于改變舊制度后解放社會生產力,快速在短時期內實現了兩國國民經濟的工業化改造。
何新認為,中國前三十年的的計劃經濟和改革開放后的特色市場經濟,有承前啟后的關系,前后兩個三十年承前啟后,不能相互否定。
11、何新主張建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國家實施宏觀調控,充分發展民營經濟,建立多元混合經濟形態。以國家力量保護本國民族工業和市場利益。
何新認為促進就業始終是政府管理國民經濟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何新主張以國家財政力量調節財富分配,抑制兩極分化。建立全民社會保障體制。
12、何新認為,古典剩余價值理論認為——資本紅利來自工人.勞動力創造的剩余價值。這個觀點已經過時。因為在智能經濟和大規模機器人產業出現的新時代。藍領工人不再是生產及產業的主體。
何新在1980 ——2010長達三十年的長時期內,利用其作為全國政協專職委員的特殊地位,經常直接對經濟問題和政策提出進言和意見以及各種建議。許多建議確實被決策層所聽取和獲得采納。
在長時間與主流經濟學派的尖銳論戰中,何新經濟學以其鮮明的現實性與可操作性,強烈的憂患意識,對中國經濟政策和經濟思潮產生了直接或者間接的的影響,成為經濟學中國學派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特殊理論體系。
【本文作者張鐵峰著有《何新經濟學思想述評》兩卷本,已出版。】
來源:北京觀瀾書院微信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