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亞夫:從“三八婦女節”談到“婆媳關系”
2024-03-07
“三八婦女節”馬上要到了,這是全體婦女的節日。就家庭而言,如果說夫妻關系是家庭中的核心關系,那么,婆婆與媳婦之間這兩用人才個女人的關系就應該是家庭中的關鍵性的關系。婆媳關系既不像姑嫂關系那樣,一旦姑姑出嫁,便可由緊密關系轉而變得松散,也不像妯娌關系那樣,可以各自分開,互不干涉。婆媳關系具有長期性和緊密性。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將存在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即使彼此分開另過,也存在贍養老人、撫養幼輩的問題,很顯然,它在家庭中占著重要的地位。俗話說:“婆媳吵,全家惱;婆媳和,全家樂。”婆媳關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可左右家庭中的其他諸種關系,影響著家庭成員的正常生活。
據有關部門統計,上海現有家庭407萬戶,其中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達138萬戶,約占總數的34%。看來,在我們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三代同堂的主干家庭占有相當比例。因此,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談談家庭生活中的婆媳關系,以正確處理婆媳矛盾,有利于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溝通上下代的聯系,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
一、婆媳關系是家庭中最難處理的關系
我國有句流行的俗話:“婆媳是冤家”。話雖然說得絕對了點,但卻道出了千百年來嚴酷的歷史事實。婆媳關系自古以來就是家庭中最難相處的關系,也可能是人世間最難相處的關系之一。
我國古代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就真實地記錄了1800多年前,封建社會中的婆媳關系。焦母認為兒媳劉蘭芝“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兒媳劉氏則認為“奉事循公佬,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由于婆媳不和,終于釀成了“孔雀東南飛”的愛情悲劇。宋代大詩人陸游的《釵頭鳳》則反映了即使是表親關系,婆媳也難相處,致使詩人揮淚與愛妻離別,造成遺恨終身。
隨著封建社會的分崩離析,時代列車駛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就整體而言,婆媳關系有了很大改變,但尚未達到和睦融洽的程度。據有的學者調查報告,她們在上海市普陀區、盧灣區、黃浦區等6個居委會,共調查了108位老人,婆媳關系融洽、彼此信任的只占28%,而關系一般、甚至緊張的卻達到72%。筆者曾在虹口、楊浦、靜安等三個區,召開過幾個婆媳關系座談會,據與會者反映,婆媳關系緊張的約占1/3。婆媳矛盾是地區中經常發生而又最難處理的問題。這類矛盾大多圍繞家庭瑣事,互不相讓,各執一詞往往是“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很難有個是非曲直之分,正如俗話所說的“清官難斷家務事”。婆媳矛盾是她們最感棘手和頭痛的問題。
二、婆媳關系難相處的原因分析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卷中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婆媳關系難相處的原因很多。有人認為,飲食習慣不同,脾氣性格不合,教育孩子方法各異,文化修養參差不齊,家庭出身懸殊等等,造成了婆媳關系難相處。我們認為,這些方面可能導致婆媳關系不和,但是這樣分析并沒有觸及婆媳矛盾的實質,也沒有說明為什么較之于其他家庭關系難于相處的原因。因此,就婆媳關系這對矛盾而言,最直接最主要的是以下五個原因。
(1)沒有血緣關系。俗話說:“瓜兒不離秧,孩子不離娘”。血濃于水。血緣關系也許是遺傳因子,也許是心靈感應,它把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緊緊維系。而婆媳關系之所以難相處,便是因為兩者不存在直接的血緣關系。婆媳關系是以兒子為中介而聯結的姻緣關系。它不像父母與子女那樣,由血緣關系這條紐帶聯結,一般不易出現裂痕,即使產生了些許矛盾也易于和解,“子不嫌母丑”“虎毒不食子”么。它也像夫妻關系那樣,情投意合,相伴終身。而婆媳就不同了,既非血緣關系又非姻緣關系。兩者的聯結,僅僅因為媳婦是兒子的妻子,婆婆是丈夫的母親。所以婆媳關系遠不如父母子女那樣親密無間,也遠不如夫妻那樣心誠意篤。兩者難于相處自在情理之中。
(2)缺乏養育之恩。《詩經》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子女自小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患難與共,相依為命,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同時,父母為培育孩子長大成人、成才,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和精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深厚的感情使彼此心心相印。而媳婦是兒子成人后娶來的,沒有從小共同生活的感情基礎,也缺乏生我教我的養育之恩,所以婆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
(3)感情的重新分配。在母親的心目中,子女是自己的心頭肉。女兒子 結婚成家后,往往把料理家務、生兒育女視為自己的神圣職責。而兒子成婚后,其感情世界會發生變化,“孝衷于妻子”,會把自己的主要親情轉移到妻和子身上,母子之情必然會退居二線。有的老年婦女不了解這種感情的重新分配,仍然竭力要保持原有的母子感情,這就勢必產生矛盾。她們看到小夫妻倆的親熱勁,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失落感,認為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從而遷怒媳婦、妒忌媳婦,認為媳婦從自己身邊把兒子“搶走”了,從而擴大了婆媳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加了婆媳之間的感情疙瘩。這種感情的重新分配,在老年男性身上也會產生,但是,感情問題似乎女性比男性更脆弱,更倚重,也更為“小氣”,所以婆媳關系比婆婿、翁婿更為難相處。
(4)封建思想的影響。我國的封建制度持續了幾千年,其影響深遠,不可低估。盡管我們已進入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時代列車已駛入新的世紀,但封建思想的影響在部分家庭中仍有市場。其流毒象幽靈一樣,游蕩在婆媳的心頭。有的婆母認為媳婦不是自己親生,故而視為“外姓人”、“外頭人”,在心理上先設下了一道屏障。而有的媳婦則認為婆婆管頭管腳,無非是“二十年媳婦熬成婆”,憋著一股氣,這樣兩者自然難于溝通了。
(5)家政誰主沉浮。我國歷來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丈夫處理外政,妻子負責當家。在媳婦未進門之前,婆婆大多是家政的主持人,家庭中的大小事情,開門七件事,較長時期是婆婆操持的。兒子成家、媳婦進門后,家中又多了一個“中心”,一山難容兩虎,一家豈可二主。因此婆媳之間往往在家庭事務管理權、支配權等方面產生了一些矛盾。婆婆想在家庭中保持昔日的中心地位,而媳婦并不甘心一切服從婆婆的支配。家政誰主沉浮,這是婆媳產生矛盾的實質所在。
三、如何協調婆媳關系?
我們說婆媳關系比較難處,但不是說就一定相處不好。婆媳矛盾究竟還是人民內部矛盾。婆媳雖說沒有血緣關系,但還有親緣關系,是一家人。在我們現實社會中婆媳關系融洽的也并非少數。我們《上海老年報》就曾刊發過《婆媳情深》、《婆婆比娘親》、《愛,越過千山萬水》等許多文章。
要協調、處理好婆媳關系,應當注意幾點:
(1)破除封建陋習,提倡尊老愛小。社會主義的家庭人際關系,不僅要靠血緣、姻緣關系來維系,而且要以社會主義的倫理道德作基礎。因此在婆媳關系上,應當破除那種“婆主媳從”、“苦熬成婆”的封建陋習,提倡平等互助、尊老愛小的文明公德。如今的家庭里,婆婆和媳婦都是家庭的一員,都有獨立的人格,互相是平等的,不存在誰支配誰的問題。“婆主媳從”,倚老賣老,固然是不對的;“媳主婆從”,媳婦獨攬一切,把婆婆踩在腳下,也是反常的。婆媳應當互敬互愛,互幫互助。公婆要尊重兒媳、支持兒媳跟上時代潮流,鼓勵她們積極參加社會生產和社會活動,主動幫助兒媳料理家務,消除她們的后顧之憂,兒媳也要尊敬婆婆,理解婆婆的心理,體察婆婆的感情,尊重婆婆的意見,主動關心婆婆的晚年生活。只有彼此互敬互愛,雙方才能融洽和諧。
(2)端平一碗水,正確處理子女與兒媳、娘家與婆家的關系。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在處理家務矛盾中,作為婆婆一定要端平一碗水,千萬不能對自己親生的子女寬容,對外來的兒媳苛刻。小夫妻產生了矛盾,更要本著“親者嚴,疏者寬”的原則,一手扶兩頭。作為媳婦,要把婆家當娘家,視婆婆為母親,像孝敬父母那樣孝敬公婆。雙方只要都敞開心扉,以誠相待,就能消除隔膜,開創新型、和諧的婆媳關系。
(3)兒子要不偏不袒,起潤滑劑的作用。兒子是婆媳關系得以建立和維系的中介人。婆媳關系的好壞,與兒子的態度有很大的關系。婆媳關系緊張,當兒子也如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日子不好過。兒子在婆媳關系上,應當如潤滑劑,為協調婆媳關系,和諧家庭生活,添油出力。當婆媳關系緊張時,應當是雙方之間的緩沖帶,要不偏不袒,要“兩頭瞞”、“兩頭勸”,周旋調解,疏通聯絡,化解疙瘩,做消氣滅火工作,當促進和解的中介人。
常言道:“一只碗不響,兩只碗叮當”。婆媳關系只要雙方共同努力,將心比心,互相信任和尊重,就照樣能親密無間,和睦相處。
(本文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筷箸文化促進會顧問、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