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5周年華誕。國家統計局9月9日發布新中國75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豐碩成果,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工農業生產和能源供給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之大、速度之快世所罕見,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能源供應實現量增質升,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能源基礎十分薄弱,能源總量供給短缺、結構布局不均的問題突出。經過75年發展,能源供給能力不斷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形成了煤、油、氣、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多元供應體系,成為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由1949年的0.2億噸標準煤增至2023年的48.3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7.4%;主要能源品種生產全面發展,原煤產量由0.3億噸增至47.1億噸,原油產量由12.0萬噸增至2.1億噸,天然氣產量由0.1億立方米增至2324億立方米,發電量由43億千瓦時增至9.5萬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占全球比重近四成。能源資源配置明顯優化,重載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等重點工程建設有力打通全國能源運輸大動脈,不斷破解我國能源資源空間制約;大國能源合作扎實推進,能源進口更加多元化,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水平實現新躍升。
“雙碳”承諾彰顯大國擔當,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作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充分彰顯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2023年,我國碳排放強度比2012年下降超過35%。能源技術革命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較快發展,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供應系統,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等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1957年的3.1%提高至2023年的26.4%。綠色生產力加快形成,逐漸成為經濟新增長點。2023年,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綠色產業鏈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快速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產業布局不斷優化,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穩步增強,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
裝備制造業引領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大國重器舉世矚目,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全球首臺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網發電,C919國產大飛機開啟商業運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7%,2023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3.6%,比2012年提高5.4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支撐制造業智能化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2023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5.7%,比2012年提高6.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品保持快速增長,2023年,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達783.3萬套,3D打印設備產量278.9萬臺,比上年分別增長23.3%、36.2%。
新能源產業加速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等“新三樣”相關產品產量增長較快,2023年同比分別增長30.3%、54.0%、22.8%。可再生能源相關設備產品高速生產,2023年水輪發電機組、風力發電機組、充電樁等綠色能源相關產品同比分別增長35.3%、28.7%、36.9%。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生物基化學纖維等綠色材料產品產量比上年分別增長58.6%、57.1%、50.7%。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