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風超:運用新質戰斗力打贏未來能量戰
2024-12-03
戰場對抗,其本質是能量的博弈。作戰中的能量主要分為三個層面,對耗、維持和補給。對耗即一方通過消耗自身的能量來換取對方能量的消耗。如一發炮彈摧毀一輛裝甲車,其可看作一發炮彈的能量對耗了一輛裝甲車的能量。維持即自身體系運轉所需要的能量,如偵察、機動、防護等。補給即后方不斷補充能量來緩解自身戰場能量消耗。發展新質戰斗力,打贏未來能量戰,應在能量對耗上實現“換得值”,在能量維持上實現“運轉快”,在能量補給上實現“耗得起”。
價值尺度不對等的能量對耗
從能量對耗的角度分析,新質戰斗力應具備實現價值尺度不對等消耗的能力,即用自身低價值的能量換取對方高價值目標的能量。對耗如同一場“交易”,實現不對等“交易”,需要具備戰場“壟斷權”“控制權”“選擇權”。隨著智能環境感知與目標識別追蹤、數據存儲與高效調度、智能決策與集群控制等新型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轉化運用,“人在環外干預,機器智能規劃”的指揮控制模式將逐步成為現實。與此同時,能源動力與增材制造、機器修復與生產等新型技術的發展,將使作戰單體成本大幅降低,戰場容量指數上升,集群式靈動耗殲作戰模式將成為可能。
一是打好降維耗殲戰,奪取戰場“壟斷權”。能量存在于維度空間內,戰場“壟斷權”主要體現在高維“壟斷”。一方面,發展新概念武器、經過信息化電能化改造的武器等新質裝備,形成高維打低維的能力。另一方面,作戰體系能夠圍繞作戰維度,組織新質集群靈活采取“飽和耗維、精打降維”等方法奪取和擴大戰場維度“壟斷權”,而后運用維度優勢實施非對稱絞殺以擴大戰果。二是打好降勢耗殲戰,擴大戰場“控制權”。奪控戰場重心是控制和擴大戰局的核心所在。智能指揮控制平臺能夠基于戰場態勢快速捕捉戰機,圍繞重要地域、主要方向、關鍵目標等“調兵遣將”,即時聚優新質力量在局部形成集群耗殲優勢,推動戰場態勢有利發展。三是打好降能耗殲戰,用好戰場“選擇權”。智能指揮控制平臺能夠根據戰場目標的分布來規劃任務,各區域游弋的作戰集群靈活采取“以小博大、以微制巨”的策略,自主判別目標價值,自主匹配打擊手段,通過價值不對等的對耗致使對手陷入打不起、防不了的被動局面。
高能儲、強算力支撐的能量維持
從能量維持的角度分析,新質戰斗力應比對方反應快,比對方決策準,比對方耗能低,能夠達成在維持中擊垮對方的目的。當前,動力蓄電等新型儲能技術的發展運用,為傳統裝備能量儲備升級和新質裝備長時運轉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云算力、原子算力、AI大模型算力等領域的突破為能量高效分配、低耗運轉提供了可能。未來作戰,新能源和強算力是實現能量高效運轉的有效方法。
新能源提質戰場高能儲備。新質戰斗力的新在于戰斗力生成的基礎和核心發生了改變,以電能和原子能為主的新能源將逐步取代傳統的材料和化學能,微儲高能、分儲合能、單儲多能等新能源儲備模式將逐步走向戰場。一是微儲高能。即為小型、微型或集群型新質裝備設計研發微型能源,為其提供巨大能量支持,能夠長時間執行偵察、通信、耗殲等任務。二是分儲合能。傳統裝備多以化學能為能量儲備核心。在此基礎上,為其設計、研發和加裝以電能和原子能為核心的能源,實現多能分儲、混動合一,推動傳統裝備能源儲備的換擋升級。三是單儲多能。圍繞多能裝備對能量類型需求多樣的實際,為其設計、研發和加裝能量轉換裝置,實現單一類型能量向光能、化學能、電能等多類型能量高效轉化的目的,以保障其有效完成機動、打擊、偵察等多重任務。
強算力助推體系高效運轉。戰場體系由各作戰單位耦合相連形成整體,算力是戰場體系能量運轉的核心。一是在支撐各作戰單位運轉方面,能夠以算強能。支撐作戰力量運轉的能量主要按照“能量分配—能量轉化”的機理運行。在能量分配上,能夠有效根據任務分配能量或根據能量匹配任務,確保能量夠用不浪費、任務保質能完成。在能量轉化方面,能夠高效完成輸入能量與輸出有效能量轉化過程,具有較高的能量轉化效率。二是在匯聚各作戰單位關聯方面,能夠以算促連。即能夠根據任務需求快速建鏈構網,能夠根據戰場態勢和數據流量自適應調整能量分配,能夠實現作戰力量之間的“一鍵響應”。三是在推動體系整體認知方面,能夠以算提智。即具備從海量數據中快速“理”出戰場關聯、“窺”出戰場走勢、“思”出可行方案、“控”出有效行動的能力。
供給不慢于消耗的能量補充
能量補給支撐新質戰斗力持續發揮作用。當戰場能量供給速度不低于戰場能量消耗速度時,戰場體系所形成的戰斗力將越來越強,甚至立于“不敗之地”。反之,則會越來越弱。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能等能量采集和轉化技術取得快速發展,特高壓、電磁感應等能量傳輸技術不斷突破。未來作戰,多域分布產能、廣域感知探能、跨域快傳蓄能成為戰場能量快速補充的有效方法。
一是多域分布產能。傳統的能量供應以后方為主,以油料為主,采取集中儲備供應的模式。這種方式受到的威脅大,供產分離,很難滿足未來持續作戰需求。因此,未來作戰,能量站應實現多域多能、小型分散、動態調整部署。多域多能部署,即著眼能量在多維空間內以不同能量形式存在的客觀情況,將不同類型能量站靈活部署在地下、海洋、地面、空天過渡區、空中等多維空間內,能夠實現能量定向采集和專項供給。小型分散部署,即著眼于潛在威脅,能量站小型化設計,在多維空間內去中心化、集群式分散部署,達成以量制勝的目的。動態調整部署,即著眼戰場態勢變化,能夠實時調整部署,達成局部聚優、重點補充的目的。
二是廣域感知探能。傳統的補給主要由作戰單位提出能量需求,而后展開補給,屬被動補給,存在響應滯后、效率低下等問題,甚至造成戰機貽誤。因此,未來作戰,各作戰地域應基于各能量站和各作戰單元的能量感應器構建形成戰術能源網,嵌入戰術智能指揮控制系統,并對上鏈入全域能源網,實現能量的全時探測、主動尋的和智能補充。全時探測,即實時掌握各作戰單位的能量消耗、剩余儲備等情況。主動尋的,即基于作戰單位任務執行情況自主計算能量需求,快速遴選形成能量需求補充清單。智能補充,即根據補充單位的位置、能量需求等,就近選擇或調整部署能量站,構建形成能量供給網,打通供應鏈路傳輸動脈,快速完成能量補充。
三是跨域快傳蓄能。傳統的伴隨補給、巡回補給等能量補給是一種“點—點”的有線補給,供需不均衡、傳輸不高效、蓄能不充足,部隊隨時可能陷入能量匱乏的境地。因此,未來作戰,能源補給應實現跨域供應、無線快傳、電氣蓄能。跨域供應,即能源系統協調多個維度內的能量站,為需求單體跨域組建動態的、適用性強的能源供應網,并為其開放多條能量補給鏈路,實施“網—點”的能量補充。無線快傳,即充分利用微波、超聲波及激光等多種無線能量波束,實施能量無線光速補給。未來,電能可能成為能量聚集儲備的基本形式。可以將獲得補充的能量,以電能的形式進行高壓濃縮存儲,而后在作戰中根據具體需求再進一步轉化釋放。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2024年12月2日第6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