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為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寶貴經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六個必須堅持”重大原則,其中之一是堅持系統觀念。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觀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為人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強化系統集成,加強對改革整體謀劃、系統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更高水平。
一、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統觀念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內容,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萬事萬物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
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六個必須堅持”的立場觀點方法,其中第五條是“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推進改革發展、調整利益關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堅持系統觀念,才能把握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以全局觀念謀劃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協調配套,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增強整體效能;才能更好注重系統集成,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和工作方法。
堅持系統觀念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和經驗的深刻總結。鄧小平同志始終將改革作為系統工程來設計,強調改革的全面性,注重對改革開放進行系統性安排,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先富帶后富”、“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等,都充分體現了系統觀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創新發展,既要堅持全面系統的觀點,又要抓住關鍵,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我們黨運用系統觀念和系統方法全面統籌、協調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工作,實現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堅持系統觀念是謀劃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落實的必然要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系統觀念,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 唯有堅持系統觀念,才能提升改革措施的整體效果,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二、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系統觀念,需處理好一些重大關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需要講求科學方法,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決定》提出:要“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完成好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社會保持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處理好經濟和社會的關系,要在把握經濟和社會的辯證關系基礎上,立足發展實際,著力統籌好經濟和社會二者協同并進、共同發展。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始終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二者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聚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宏觀經濟治理體系與民生制度體系良性互動,保持宏觀政策取向與保障民生建設的一致性。既要不斷以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人民群眾的利益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又要以社會發展的穩定性、持久性、支撐性,來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安全性、協作性、創新性,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同頻共振。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和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市場與價值規律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加強科學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進一步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效率的提高要以公平為前提,公平要建立在效率基礎上,效率和公平互為條件、相互促進。要始終確保效率和公平是相得益彰、有機統一的,只重公平不重效率,或只重效率沒有公平的改革是收效甚微、難以持續的。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維護社會公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注重以資源配置效率、生產力效率、創新體系效率、城鄉融合效率、對外開放效率等賦能增效,同時以分配制度公平、市場競爭公平、法治保障公平、社會保障公平等改善民生,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動態平衡、良性互動。在資源高效配置的前提下,著力推進生產要素暢通、市場潛力釋放、增長動能塑造、經濟體制融合,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進一步提升發展的質量效益,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找到實現效率提升和公平正義的“最優解”。
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良好的社會秩序是社會活力迸發的前提和保障,社會活力的迸發則會進一步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應當而且能夠實現活而不亂、活躍有序的動態平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處理好活力和秩序的關系,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同時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創新創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競相迸發,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創造安定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堅持守正創新、立破并舉,進一步推進社會發展與社會治理的有機統一,努力突破傳統改革觀念,促進改革活力全面釋放,增強改革新動能。既注重社會發展的前進動力、社會有機體的生命活力,又保持社會運行的秩序性穩定性,努力在改革中實現社會有序運行與活力競相迸發相一致、相協調。
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只有二者同步推進,才能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二者必須形成聯動、互促共進,切實保障國家長治久安。要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的基礎上推進國家安全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以新發展格局暢通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堅定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和重點領域安全。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三、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系統觀念,要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堅持系統觀念要“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
增強改革系統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全面深刻的變革,必須注重各領域體制機制發展的全面性與耦合性,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顧此失彼,要始終堅持系統觀念與全局思維,更加注重改革開放的系統集成與科學謀劃。增強改革的系統性,必須增強系統思維能力,將改革開放視為一個相互作用、聯動的系統,從系統與要素的關系邏輯出發,統籌改革開放進程中各領域建設、各資源要素、各標準體系,堅持以系統科學、系統思維、系統方法研究和解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問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方位、全鏈條、全過程地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多措并舉、系統治理,積極促進經濟環境健康發展,建立多重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積極協調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堅持黨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好全國一盤棋,更好地推進改革系統性重塑。
增強改革整體性。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是為了增強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效能。要加強各項改革舉措協調配套,不斷推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舉措同向發力,推進整體性重構。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矛盾錯綜復雜,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加以謀劃和解決,優化改革整體性布局。增強改革整體性,必須注重改革的平衡性,正確把握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優先解決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在全局推進中照顧局部發展,強化一體化改革體系發展,又要以局部重點帶動整體躍升,堅持重點突出的關鍵作用。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建設美麗中國、建設平安中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等,深化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不斷聚合起整體性推進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
增強改革協同性。協同性是堅持以系統觀念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要求,更關乎改革系統性、整體性的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協同,既抓改革方案協同,也抓改革落實協同,更抓改革效果協同,促進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著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聚焦發力。”我們要注重各領域體制機制的協同性,不斷加強各領域改革協調配套,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同向發力,暢通區域發展聯動協調,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推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文化體制機制、民生制度體系、生態文明體制、國家安全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以及黨的領導水平等領域的良性互動、協同發展,打好改革“組合拳”,充分把握改革的節奏和效率,走出一條凝心聚力、奮發進取的改革開放新路。
(作者:張志丹 系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來源:紅旗文稿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