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看企業、看創新,是總書記湖南之行的重要關注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是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如何讓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一起來看《人民論壇》最新文章。
3月1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和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學校用好紅色資源、堅持立德樹人和當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情況。
1
企業創新能力提高,需要加快培育大量現代企業家
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企業內生化創新機制的形成,主要是靠大量以創新為已任的企業家群體的推動,他們推動著技術創新、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革命,并成為科技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和科技成果市場價值的最終實現者。因此,如何在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有效發揮企業的作用,實質變成了如何推動企業經營者轉型升級,即加快培育大量現代企業家,發揮企業家在推進企業戰略轉型、建立企業內生化創新機制中的核心作用。
近年來,我國微觀企業發展面臨一定問題與挑戰。從規模以上工業的數據看,主要困難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資本投入增長速度持續大于產出。2012年—2022年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年均增長7.3%,而營業收入僅增長4.0%。二是市場需求不足導致營業收入增速下滑、應收賬款上升。2012年—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4.0%,比上一個十年(2002年—2012年)回落12個百分點。與之對應的是前期累計市場風險的集中釋放,即應收賬款較大幅度增長。三是利潤增長持續慢于營業收入增長,較多工業行業進入報酬遞減階段。2012年—2022年間,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均增長3.1%,比營業收入低0.9個百分點。
只有實現了企業發展方式、動力、質量等的根本變革,全面提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用新的報酬遞增曲線代替已形成的報酬遞減趨勢,企業與行業才能最終走出重大發展關口的瓶頸,此時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也就建立起來了。
微觀企業發展方式、動力、質量變革過程是當前發展階段需要重點推進的重要的企業戰略轉型,而決定企業戰略轉型的重要變量,既不是環境的變化,也不是政府干預的多寡,而是靠企業自身的戰略選擇,特別是要靠企業家要在企業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企業與行業強不強大,主要看企業家群體成長數量與質量。
真正的企業家有三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創業意識與創新能力特別強,推動技術進步是其重要職能。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企業家在推動創新上有重要作用。第二個特征是,真正的企業家創辦和發展企業是為了解決現實的重大難題,對自身企業的發展定位超越眼前利益的狹隘意識,把企業當成真正喜歡的“事業”,遇到任何困難不遺余力地去克服,轉危為安,化阻力為動力。第三個重要特征,就是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心。社會責任感不僅要求把企業的創新發展成果有效地反饋社會、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要做到經營重信用、產品重質量、不投機取巧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追求社會公平。
在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不僅一般的企業家較短缺,更重要的是戰略性企業家較為短缺。在企業家群體中,戰略性企業家起著關鍵性作用。中國企業的發展壯大與創新發展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以世界500強為例,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數量已經超過美國,銷售與資本的規模化發展迅速,但營利能力低于歐美國家的跨國公司。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大陸企業平均利潤為39億美元,而美國是80億美元,這顯示企業盈利能力存在較大差距。美國企業的銷售收益率為8.3%,而中國僅4.7%,從產業分類看,中國僅4個領域(金融、運輸、電信和高技術)企業銷售收益率超過5%。戰略性企業家在推動企業發展質量效益提升上有重要作用。
當前增強企業的信心、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關鍵是加快企業經營者的轉型,顯著壯大企業家隊伍,著力培育戰略性企業家,發揮企業家的作用推動我國企業戰略轉型。這一轉型的重點是,讓企業從單純“謀利型”向“事業型”轉變,讓廣大企業樹立高質量發展意識,樹立信用意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創新意識。為促進形成更多的世界一流國企、一流民企,最重要的是要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建立創新發展的內生化機制。
2
如何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在發揮好企業家在推進企業戰略轉型、建立企業內生化創新機制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時,從增加單位企業的研發強度、切實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形成強大的鏈合創新生態、持續優化創新發展環境等方面入手,推動企業創新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增加單位企業的研發強度,特別是要大幅提高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的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增加創新發展的內生性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創新能力強弱,不僅取決于總的研發強度,而且取決于研發強度結構。當前,我國在總的研發強度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在縮小,2022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07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投入強度(R&D經費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2.54%,與主要創新型國家的差距明顯縮小(美國、德國、日本都在3%左右)。
我國研發強度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在結構上。一是重點行業的研發強度差距較大。我國規模以上工業2022年的總研發強度僅為1.39%,其中主要行業特別是醫藥、電子、汽車、專用設備及通用設備等行業研發強度明顯偏低。發達國家重點行業研發強度的一般水平為:醫藥行業,平均10%以上,高科技制造業為5%以上,電子和計算機制造業6%以上,汽車行業4%以上。相對應的,我國醫藥、電子和計算機制造業、汽車行業2022年研發強度分別為3.57%、2.63%和1.83%,差距明顯。二是單位企業研發強度差距更加明顯。在世界一流企業中,醫藥制造業研究強度一般最高,一般都在15%以上,有的高達30%左右,而我國龍頭醫藥企業不少低于10%。電子與計算行業的國際巨頭如英特爾、高通、思科、英偉達等研發強度在10%至20%之間,我國相關企業正奮起直追,近些年大幅提高研發強度,但受盈利能力約束和資本市場功能不足等影響,差距依然較大。三是基礎研究差距仍然較大。發達國家基礎研究投入占比一般為15%-20%,我國剛剛超過6%。
創新發展是一種長跑競賽,比的是持續保持強度,比的是耐力,其中基礎研究最為關鍵。要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當前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著力從結構上提高企業的研發強度,重點是提高重點行業平均研發強度、龍頭企業的單位研究強度和顯著提高基礎研究在研發中的比重。要著力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的人力資本優勢,使科技創新的重點更加注重于“從0到1”的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
★ 切實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加快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機制的形成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需要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機制做支撐,提高企業創新的融資功能和成果轉化實現功能。這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我國資本市場面臨一定體制機制瓶頸,制約著資本市場的活力和有效性。
創新成果轉化是企業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機制,相關機制完善不僅要靠企業,更要靠資本市場機制來實現,以提供對創新發展的持久激勵。發達的風險投資市場,為高風險的創新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資本,同時,更重要的是,創新的成果通過資本市場的溢價而實現,資本投資者和實業投資者都得到了高額的回報。但是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夠充分,導致投資者信心不足。要下決心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機制的形成,真正地搞活資本市場。建議從完善交易制度和加強監管兩方面入手,切實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 以企業為主導,立足于關鍵領域創新鏈的發展和安全,加強多重融合化發展,形成強大的鏈合創新生態
一是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作為創新鏈和產業鏈結合點,要突出發揮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在創新生態發展中的黏合和牽引作用,使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緊密鏈合,形成串聯加關聯式的復合創新系統。集聚國內外各類創新要素與資源,建立具有全球領先優勢的創新中心,不僅要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上加強集群融合發展,而且要對高新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空間和行業整合,在強化產業鏈的集群基礎上,更加重視要素的有序匯集,深化教育與人才體制改革,打通限制人才資源優勢發揮的主要體制機制堵點,建立教育、科技與人才協同發展的機制,使各類創新要素黏合力更強,使創新點、創新領域既能更加發散,又能高度聚合,形成創新的綜合爆發力。
二是依托重點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要著力實施強鏈工程,提高產業鏈的高度和寬度。要立足于重點產業的全產業鏈,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另一方面,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要解放思想、尊重地方和企業的首創精神,真正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政府作用在促進“四鏈”深度融合上要有力有度有效。要進一步完善政府基金與孵化器的重要杠桿作用,特別是要發揮“四鏈”融合發展的規劃引導作用。要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解決“四鏈”深度融合中面臨的體制機制性問題,全面激發企業特別是企業家在融合化創新發展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持開放思維,加強國際合作,做到“四鏈”融合以我為主卻鏈接全球、放眼世界,在高水平開放條件下提高我國創新鏈產業鏈的競爭力。建立宏觀與微觀相容、微觀內部激勵相容的人才激勵機制。
三是扎實推進“數實融合”,加快實現產業全面轉型和動力的根本變革。推動企業戰略轉型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就是在企業層面、地區層面、行業層面都要加快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重點地區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以及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示范區。“數實融合”的當務之急是要加快企業對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加快傳統產業在生產方式和技術上的全面升級。
★ 要持續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形成有效的容錯激勵機制,降低企業創新風險
寬容失敗和降低創新風險都是形成內生化創新機制的必要條件。一方面,不論是從建立完善的微觀企業創新機制來講,還是從塑造更加創新友好的宏觀環境來講,建立完善的容錯機制至關重要,只有做到事后容錯,才能鼓勵事前試錯,才能激發最大化創新發展的熱情,形成社會崇尚創新、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障創新實現合理的高回報。創新成果來之不易,要從源頭上加強對創新成果的法律保護,保障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增加市場主體和科研工作者內生創新動力。
上文略有刪減
選自 | 《人民論壇》雜志2月(下)
原標題 | 發揮好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作者 |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研究員 王小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