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我們姐弟兄妹四家的追尋父母新四軍革命歷程之行踏上歸程。從南通回南京,從江北到江南,我們特地在江陰停留,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因為渡江戰役中,我們的父母就是從江陰過江,走向全國解放的勝利。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1948年12月30日,新華社發表毛澤東主席的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提出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1949年3月,毛主席作出了關于渡江戰役的一系列部署。
1949年4月20日起,我人民解放軍集中第二、第三野戰軍和中原軍區、華東軍區部隊共120萬兵力,在中央軍委和渡江戰役總前委的統一指揮下,從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分別從東、中、西三路實施渡江作戰。東路和中路突擊集團主要由三野組成,西路突擊集團主要由二野組成。20日晚8點中路首先渡江突破安慶、蕪湖間防線,21日晚東西兩路分別從鎮江、江陰間和貴池、湖口間渡江。不顧國民黨軍陸??諈f同的炮火阻擊,我百萬大軍如泰山壓頂、千帆齊發,于22日全線突破國民黨軍近千里的江防陣地,勝利完成渡江戰役第一階段任務。23日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22年反動統治的崩潰。渡江戰役的全面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鋪平了前進的道路。
在父親的回憶錄里,關于渡江戰役只有簡單一句話——“渡江戰役打響了,我們是后續部隊,在江陰過江,進駐湖塘橋休整。”口氣輕松,自有道理。
【江陰南門——朝宗門】
說到江陰,這是個古老的城市,且大有名氣。早在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政權被滅后,唯此江陰小城誓死不從,十萬百姓奮舉義旗,抵御清兵二十四萬鐵騎,血戰八十一天,鮮血滿地,尸骸漂河,慘為煉獄。而守城百姓無一人乞降,婦女老幼皆以自盡為榮。城破后,慘遭清軍屠城,死難者十七萬多,幸存僅五十三人。感嘆“喋血孤城”之不屈,老弟曾有詩贊——“壯哉江陰城,千古英雄魂”。
來到江陰《渡江戰役紀念館》,我們更加清楚了,此處何以成為扼守長江天險的要塞?
江水滔滔,不舍晝夜。站在江陰鵝鼻嘴公園的高處往長江江面上看,受黃山基巖控制,江面在此處收縮到寬一千二百米左右,一過江陰,江面又豁然開闊,形成一個縱深寬廣的喇叭形。江陰要塞就矗立在這個喇叭口的頂部,控制著由海入江的要害,人稱“鎖航要塞”。
1949年渡江戰役前,國民黨軍在這里重兵布防,駐軍7000余名,山頂有炮群,山腰有塹壕,山腳有地堡群,對要塞各炮臺的防衛力量都重點加強,配備有各種口徑大炮共79門,形成了一個完整而嚴密的江防體系。蔣介石、湯恩伯還有美軍顧問團都多次視察江陰要塞,對要塞的防衛很有信心。時任國民黨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曾經吹噓:“江陰要塞是鐵打的防線,共軍就是老虎獅子,也休想攻下它。”這也是蔣介石認為長江天險絕不可能被突破的信心所在。
【國民黨江陰要塞防務配備圖】
對于我軍來說,攻取江陰要塞至關重要。一旦攻克這里,可以直插無錫,迅速切斷京滬鐵路和京杭國道,進取杭州,則京滬杭三角地區之敵無陸路可逃。但江陰要塞配置超強,山頂的24門加農炮和榴彈炮,可打擊江北的港口和江面;山腰的37門戰防炮,可打擊江面目標;上下都有很多機關炮,可以打擊登陸船只;而且天上有空軍,江面有海軍,東、西、南三面有陸軍,說是“銅墻鐵壁”也不為過。
【這是國民黨江陰要塞司令部】
可誰能料到,這樣一處“鐵打的要塞”,竟成為我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的重點突破地段。更讓蔣介石萬萬想不到,4月21日,我東路突擊集團渡江之戰一打響,江陰要塞守軍就成功起義,長江天險頃刻瓦解!次日,三野部隊順利進駐要塞,接管起義部隊,控制江陰炮臺,封鎖長江,切斷京滬線,使南京成甕中之鱉,對整個渡江戰役勝利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為何能在我軍直搗黃龍、決勝天下的關鍵時刻和關鍵部位,實現這樣一場“歷史的逆襲”?在《渡江戰役紀念館》,
我們詳細了解江陰要塞
守軍起義的緣由和經過——
由于江陰要塞在中國革命歷史中占據重要地位,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期間,一直是中共地下黨組織活動的重要基地。為迎接全國解放做準備,中共華中工委深謀遠慮,早幾年就在該要塞秘密發展黨員,長期潛伏,并掌握了實際的指揮權,架空了敵要塞司令,完成了要塞內部的策反工作。
我們是從一封家書開始,詳細了解我黨隱蔽戰線的秘密潛伏,實施江陰要塞策反工作的全過程——
第一階段:建立秘密組織
1946年春,華中五地委組織部長唐君照收到四弟唐秉琳(江陰要塞上校參謀處長)和五弟唐秉煜(國民黨國防部三廳分管要塞業務)用約定暗語寫來的信:“我們在外跑單幫,小本生意蝕了本,做生意很難,希望回家做生意。”表明了想離開國民黨軍隊,回解放區參加革命的愿望——
接到唐君照的匯報,1946年夏,華中五地委書記曹荻秋分析當時形勢后,以唐家大哥唐君鄂名義復信:“你們的生意不如意,我們很焦急。但家鄉的生意也不好做,銀根緊。你們在外邊還好混些。希望生意做大點,多集些資本。母親身體不好,很想念你們。二姑奶奶準備到南京探親,順便去看你們。”用暗語指示唐氏兄弟在國民黨軍隊繼續從事地下工作,組織會盡快派人聯絡——
1947年春,黨組織派唐氏兄弟的堂侄唐堅華、仇英夫婦擔任江陰要塞的政治交通員,以“逃亡地主”身份定居江陰城,喬裝打扮,南來北往,傳遞要塞兵力部署等情報和唐秉琳兄弟對黨組織的請示,并將上級指示轉達給要塞地下黨,與唐氏兄弟研究下一步行動方案。
【唐堅華夫婦】
1948年6月,
唐堅華夫婦不幸被捕后,他們面對敵人嚴刑拷打,誓死保守黨的秘密——
1947年9月間,華中工委為加強江陰要塞地下黨力量,決定設立一個固定聯絡點,又特派共產黨員、唐家堂兄唐仲衡以“逃亡地主”身份攜家人在江陰高巷路11號定居,建立了中共策反江陰要塞的地下聯絡站。此后,唐仲衡和妻子、女兒,用粉筆在大門上畫上一個個代表安全的“十”字,引導地下黨員回“家”——
1947年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為加強對國民黨軍隊的策反工作,并為渡江作戰做好準備,中共華中工委決定把江陰要塞列為策反工作的重點,指定社會部長兼公安處長宋學武、科長江華和唐君照,對唐秉琳(江陰要塞上校參謀處長)、唐秉煜(國民黨國防部三廳分管要塞業務)和吳廣文(國民黨國防部一廳上校參謀、唐家姨表兄)進行全面考察,條件成熟時可吸收他們入黨。同年11月,管文蔚代表黨組織正式批準他們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共特別黨員。
江陰要塞建立初期就成立了黨支部,利用紗廠經理室作為要塞地下黨秘密活動地點——
【左圖為江陰利用紗廠經理室;右圖左為江南工委書記管文蔚,右為華中工委書記陳丕顯】
1948年5月,南京保密局派遣高級特工夏忠民和冷梅來到江陰要塞,企圖摧毀江陰地下黨組織。然而,長期潛伏在要塞的中共地下黨員唐秉琳、唐秉煜兄弟以及吳廣文、唐仲衡等同志積極應對特務們的圈套,成功避免了暴露。同時,他們通過與同鄉黃埔軍校的師兄處長戴永湘的合作,逐步掌握江陰要塞的實權,為要塞起義做好組織準備。
對于國民黨官員來說,江陰要塞司令位置是一個肥差。因為江陰要塞扼守長江航線,并在黃田港設立檢查站,要塞守軍一直依托這個檢查站,走私貨物,中飽私囊;同時,要塞司令部還控制著周圍礦山的開采權,擁有數百畝良田,以及數座棉紗廠;此外,這里離上海也很近,有利于用公款做投機生意。所以,前任司令孔慶桂,在這里撈了不少錢。1948年6月,孔慶桂覺得時局不穩,錢也撈得差不多了,便主動提出辭職。消息傳出后,很多國民黨軍要員都盯上了這個肥缺,就連遠在大西北的胡宗南都推薦自己的下屬去擔任要塞司令一職。要塞地下黨研究認為,與其換個陌生的要塞司令,不如爭取保舉一個好控制的要塞司令,對日后起義有幫助。于是他們將目光盯上了戴戎光。戴戎光出生于江蘇一豪紳家庭,畢業于黃埔六期炮兵科和日本陸軍炮兵學校,有較強專業素養,抗戰期間也多次立功,很適合擔任要塞司令一職。特別是其大哥戴克光是顧祝同的老部下,兩人關系很深。戴克光將弟弟戴戎光介紹給顧祝同,顧祝同為培植自己的勢力,也很愿意幫助戴戎光。不過在國民黨內部,想獲得如此重要的職務,還得金錢開路。江陰要塞地下黨員唐秉煜和唐秉琳等人便從江陰“農民銀行”領了一筆守備總隊的經費,約有三十兩黃金,由唐秉琳到南京親自送給戴戎光,表示:“要塞的官兵都歡迎你去當司令,要用錢,我們提供。”就這樣,在一系列暗箱操作下,戴戎光被蔣介石任命為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上任后,自然重用唐秉琳、唐秉煜、吳廣文等人,立即對要塞重要崗位進行了調整,讓吳廣文當參謀主任,王德容當參謀長,唐秉琳調任炮臺總臺長,梅含章接任唐秉琳的守備總隊長。
1948年底,根據黨組織“要抓實力”的指示,設法把吳廣文調任守備總隊長,積極在守備總隊進行策反;又通過吳廣文,把吳在黃埔的同學王德容弄到要塞擔任了游動炮兵團團長;讓梅含章去接任參謀長的空頭職務。唐秉琳等采取聯絡感情、幫助解決困難等辦法,把那些遭到排擠、對國民黨統治不滿的中下層軍官團結在自己周圍。1949年初,第一大臺長孟懷高、第三中臺長毛介平、第二中臺長丁佩基、第六中臺長吳仲琪、第二大臺長傅仲山、工兵營副營長龍滸、通信連副連長李容有等一大批中間力量都被拉了過來。到解放軍渡江前,江陰要塞的實權基本上都被地下黨所控制。戴戎光還全然不知,依然瘋狂斂財,炮臺的事務全由地下黨員在打理。
【左起:唐秉琳、吳廣文、王德容和李云葵】
在渡江戰役開始的關鍵時刻,江陰要塞的地下黨員,按照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首長的意圖,成功領導了陣前起義。但在此過程中,風云迭起,險象環生,除了前面提到的“堅華被捕”,還有“地主告密”、“司令發落”、“要員變卦”、“廣元替罪”……這一幕幕驚心動魄、化險為夷的事例,無一不充滿著咱們地下黨的堅貞、智慧和內外密切配合。
展覽中,看江陰要塞起義經過的描繪記錄,真是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其中一些細節,更是讓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1949年1月,蔣介石被迫宣告“引退”,國民黨南京政府一片混亂,軍政要員紛紛向廣州撤退,準備逃往臺灣。唐秉煜乘“國防部”南逃之際,獲得了國民黨長江防務兵力部署和作戰方案要圖等絕密文件,即以探親名義請一個月假,直奔江陰與唐秉琳、吳廣文、王德容一起研究當前斗爭形勢和策反要塞的各項準備工作。并決定由唐秉煜裝扮成商人,化名“王大中”,通過地下交通線于農歷年初二黃昏過江到達新港,即日趕至鹽城,見到了唐君照,受到中共工委書記陳丕顯、司令員管文蔚的接見,當面呈報了“要圖”,接受了指令——
【這是紀錄片《國家記憶·要塞起義》中的一個鏡頭:唐秉煜裝扮成商人送江防部署情報】
被保存在江蘇省檔案館的一張來自75年前的手繪地圖,被人形容是江陰要塞起義勝利的一把密鑰,為奪下渡江第一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沿江駐軍防務分配圖》上,我們能看到當年國民黨軍隊在江陰要塞附近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
渡江戰役前,三野副司令員粟裕對十兵團司令葉飛、政委韋國清說:“江陰是重心,要塞是重中之重,我看要塞智取為上,強攻次之。”
1949年3月,十兵團司令葉飛策劃江陰渡江登陸事宜,正一籌莫展時,中共華中工委決定將策反要塞的工作移交給三野十兵團黨委,頓時讓葉飛司令大喜過望。此時,經三野粟裕副司令親自點名,把華東局社會部情報科長王澂明從山東調至華中,到十兵團報到,南渡江陰協助要塞地下黨,負責國民黨要塞的策反工作。行前,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治委員韋國清接見王微明,交代江陰要塞地下黨的任務是:“保持60里防區,控制3至4個港口,不開槍,不打炮,迎接我軍登陸。”——
3月,唐秉煜返回江陰要塞,向地下黨傳達了華中工委和人民解放軍三野十兵團領導的指示和決定。
為充實黨的領導力量,確??刂埔Σ块T,派去的王微明科長和吳銘提議由十兵團派干部打入要塞內部。3月底,十兵團領導從29軍選派李干、徐以遜、陸德榮、王剛4位團、營級干部,分別由交通員吳銘護送到江陰,打入要塞內部。李干到唐秉琳身邊當“衛士”,徐以遜、陸德榮到游動炮團當“副官”,王剛到特務連衛士排當“衛士”。這批有斗爭經驗的同志打入后,使要塞內的秘密共產黨員達10人,力量大增,成為要塞起義成功的可靠保證。
4月,王微明正欲赴江陰檢查起義最后階段的準備工作,接到葉飛司令員來信,說明人民解放軍渡江行動推遲到20日以后,告吳銘并要求不要心急,不要松懈。
4月18日深夜,王澂明由江南工委交通員護送,偷渡到江陰,進入要塞。19日同唐秉琳、唐秉煜等人見面時,獲知發生了兩個情況:一是游擊炮團的陣地被國民黨第21軍接管;二是守備總隊隊長吳廣文被免職。在此緊急情況下,王當機立斷,作出如下部署:由陸德榮、徐以遜潛伏江邊,接應渡江先頭部隊登陸;找回吳廣文,協助剛任命的李云葵控制守備總隊,唐秉琳、李干負責控制炮臺;王剛和李容有控制對內對外通訊聯系;王微明以團長王德容“衛士”身份擔任內部聯絡。并確定,起義時識別記號是左臂束一條白毛巾,口令是“上海部隊”。
20日,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和談協議上簽字,國共和談宣告破裂。
21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對全軍指戰員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根據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命令,劉伯承、鄧小平領導的第二野戰軍和陳毅、粟裕、譚震林領導的第三野戰軍于20日晚及21日,在西起九江東北的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余公里的戰線上,開始了舉世震驚的渡江戰役。
從江陰突破長江天險,擔任總
指揮的,是我們父母的新四軍老首長、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東路突擊集團司令員——粟裕!
21日晚,
三野特種兵縱隊司令陳銳霆一聲令下,我隱蔽炮群一齊向長江南岸及對岸
江陰八圩港
敵21軍145師橋頭陣地轟擊。
有趣的是,敵145師參謀長不時用報話機請求要塞炮臺臺長唐秉琳“炮火支援”。唐立即命令黃山炮臺標尺減縮400米開炮,結果炮彈全部落到145師陣地上,打得敵軍鬼哭狼嚎。敵師長火冒三丈,在電話里對唐秉琳破口大罵:“你打的什么炮?老子斃了你!”唐秉琳則責怪145師提供的目標不準確,夜間觀察困難。當時三野十兵團司令員葉飛、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在無線電里聽得一清二楚。葉飛聽著唐秉琳和敵師長扯皮對罵,高興地拍著桌子說:“行了!”
22日零時一過,三野東路突擊集團先頭部隊向南岸進發,20分鐘后便到達了南岸,攻擊敵21軍145師八圩港橋頭堡。
凌晨,我軍在長山北麓悄然登陸,很快控制了長江渡口。與此同時,徐以遜在蕭山登陸點同渡江先頭部隊接頭,奪取蕭山。
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發現解放軍渡江時,即令唐秉琳開炮射擊,并驅車到黃山炮臺,親自坐鎮指揮。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顧祝同來電,傳達總裁“賞格”——“炮擊渡江共軍,打掉一個班可獎賞300銀元,打掉一個團可獎賞3萬銀元,軍階可連升三級。”戴戎光讓唐秉琳趕快向下傳達。
而唐秉琳卻令第二中臺長丁佩基“執行佯動射擊計劃”,一發發不卸保險、不裝引信的炮彈,開始了漫無目標的射擊。我軍渡江先頭部隊順利登陸后,向縱深發展。王微明則通知唐秉琳立即掉轉所有炮口,向國民黨第21軍陣地射擊。群炮轟鳴,一發發炮彈通通打到了敵軍陣地上,炸得他們抱頭鼠竄、潰不成軍。
戴戎光十分惱火,當他找不到貼身衛士、電話又打不通時,頓覺事態嚴重,即走進指揮所,不知所措。唐秉琳即作部署,讓吳銘找到唐秉煜和李干,率領已挑選的一個班兵力,用兩挺機槍封鎖指揮所的進出口。唐秉琳控制外邊局勢,吳銘、李干提槍沖進了指揮所。面對槍口,戴戎光驚恐未定,把手槍和子彈袋交給了唐秉煜,像一灘爛泥似的倒在值班床上。
【這是電影《大戰寧滬杭》中戴戎光繳械投降的鏡頭】
后來,當戴戎光得知整個要塞早已被地下黨員控制,就連他這個草包司令也是地下黨精心挑選的,震驚地說:“合著就練就我一個人,7000人就我一個國民黨。”
戴戎光被俘后,為發揮他炮兵專業知識特長,先后安排其擔任華東軍政大學(校長張云逸)和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的軍事教員,為我軍培養軍事專業人才。
至此,解放軍果然
在不
費一槍一彈、無任何傷亡的情況下,成功拿下了整個江陰要塞,不用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國民黨的百門重炮。
晨7時,江陰要塞召開全體官兵大會宣布起義,正式由三野特種兵縱隊接管。會后,由唐秉琳、王德容、李云葵、吳廣文署名發出致毛主席、朱總司令的起義通電。4月22日下午,三野特縱政委張凱率部進駐江陰城,宣告江陰要塞區軍管會成立,張凱任主任。起義官兵由特縱負責整編。
得悉江陰要塞起義,23日,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林遵也率所屬軍艦9艘、炮艇16艘及官兵,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義——
江陰要塞起義對渡江戰役的勝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這場起義,讓人民解放軍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立下“渡江第一功”。
25日,粟裕副司令員視察黃山炮臺,接見唐秉琳等有功人員,鼓勵他們說:“當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指向江南解放全中國之際,你們勇敢地脫離國民黨,站在人民方面,加入人民解放軍,有效地配合了解放大軍的作戰,使名聞全國的江陰要塞轉入人民之手。你們為大軍渡江做出了貢獻,為黨為人民立了大功,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十兵團司令員葉飛在他的回憶錄中也寫道:“我認為江陰要塞起義是有功的,他不僅減少了我軍可能付出的重大傷亡,而且使得我軍在江陰段得以順利突破,加速了戰役的勝利進程。這個功勞要歸功于華中工委的遠見卓識,要塞地下黨同志們的機智勇敢與我二十九軍同志的積極配合。”
【唐秉琳和唐秉煜兄弟】
回顧江陰要塞起義的歷史,人稱“唐氏五杰”功不可沒。
臺灣出版的《文學傳記》曾在第56卷第4期封面上,赫然打出大幅標題:《江陰要塞毀于“唐家班”》,載文“記取國民黨心臟中的歷史匕首”。這足以證明當年江陰要塞起義,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打擊之痛之深。
然而,他們有所不知,“唐家班”幕后的江陰要塞起義策劃者、組織者、指揮者是“唐氏五杰”中的二哥唐君照。唐君照(1910-1990),又名唐秉光,建湖縣草堰口人,大學文化,是唐氏家族中較早參加革命的先進分子,在他的動員和引領下,一批唐家人從建湖草堰口走上革命道路。其中,大哥唐君鄂和老三唐小石都為革命獻身。唐君照和四弟唐秉琳、五弟唐秉煜,還有他們的堂兄唐仲衡、姨表兄吳廣文和堂侄唐堅華,都是策動江陰要塞起義的革命功臣!
要塞起義后,時任華中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第一教育長的唐君照,接到華中工委陳丕顯書記向他傳達渡江總前委的決定:任命他為江陰要塞黨代表
,接管江陰要塞。
5月中旬,人民解放軍江陰要塞司令部正式成立,唐君照被任命為政委
兼政治部主任、黨委書記,并兼任江陰地區軍管會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唐君照歷任南京市秦淮區第一任區委書記、華東革命大學副校長、金陵機器制造廠籌委會副主任、江蘇省重工機械廳常務副廳長、南京工學院副院長、黨委副書記、東南大學顧問等職。1990年1月10日病逝,享年80歲。
這是三野特種兵縱隊司令陳銳霆書贈江陰要塞起義功臣唐秉琳(時任南京海軍學院教研室副主任)的題詩——
黃山起義炮聲隆,迎接大軍天塹通;
五十年來多奉獻,南京海院夕陽紅。
江陰要塞起義后,國民黨江防全線崩潰,我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南京解放,杭州解放,漢口解放,武昌、漢陽解放,上海解放,崇明島解放,渡江戰役取得全面勝利!
這是江陰渡江成功后的第二天,4月23日,三野第35軍從浦口渡江,解放南京。
5月27日上海解放,
這是我軍戰士不擾民、露宿街頭的照片,十分著名。那也是三野的部隊。
真為我們父母的新四軍老部隊自豪!
在這支部隊里,還有
我們在前線作戰的二舅,還有帶著地方部隊和民眾前來支援的大舅,還有也在隊伍中的小姨——我們母親最小的妹妹。
渡江戰役勝利后,我們媽媽和她的哥嫂、妹妹終于相聚在上海,合影留念。
此時,我們的二舅仍戰斗在解放全中國的戰場上......
硝煙雖散,精神永駐——
如今,大江兩岸“天翻地覆慨而慷”。
而這里的英雄故事、英雄人物,山河記取、天地見證,如同一座永恒的精神燈塔,照耀著、激勵著我們,乃至我們的后代,矢志不渝走向未來!
【相關閱讀】
(未完待續;作者系新四軍老戰士后代;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