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最近央視公布的消息讓我們特別高興,中國電磁炮試驗取得重大進展,其彈丸可以擊穿100公里外、8厘米厚的鋼板。如果把一般坦克正面裝甲的厚度換算成均質鋼甲,大概也是80毫米左右。
能夠在如此遙遠的距離上,對坦克等裝甲目標進行攻擊,反裝甲武器將面臨一場革命。
關鍵是我們不僅打坦克,其他物體也是攻擊的重點。
電磁炮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成功率依舊不高。美國曾經搞到了炮口動能是62兆焦的成果,但現在降低到了32兆焦,因為經過幾次搖擺之后,技術難點太多。
當時美國海軍部長拉夫黑德說:“有了電磁炮,我們可以把海戰打回石器時代。”輪到發展高超音速導彈時候,美軍也是這么說的,也要打回石器時代。
現在美國海軍認為,電磁炮發射成本過高,技術難點太多,不如發展超高音速巡航導彈,這樣射程、威力、效果,包括效費比都會更加合理。因此試驗場試驗之后,美國電磁炮現在已經悄無聲息,我們判斷有可能會偃旗息鼓。
中國電磁炮正在快速發展,特別是之前大型兩棲艦帶著電磁炮出海試驗。如果出現電磁發射武器的重大變化,那么未來前景非常廣闊。電磁武器不僅是能把彈丸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去撞擊達到撕裂目標形成大范圍毀傷效果。
電磁武器的發射方式一旦實用化,包括前面說的電磁槍、電磁炮,都會成為今后替代火藥發射、替代化學能毀傷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隨著能源研發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也許真的能在100公里外對8厘米厚鋼板進行攻擊。
想一想現在的艦艇,“凱夫拉”裝甲再加上其他的防護設施有多厚,基本上會把各種導彈全部取代。
現在公布的100公里距離上,當然也可以更短一點。
如果電量包括其他的供應有限,可以在相對小的范圍形成密集的防御效果。通過電磁發射系統,如“萬發炮”,基本上可以將防空反導能力提高一個檔次。
之前的1130近防炮、美國的“密集陣”、“海拉姆”和我們“海紅旗-10”都是最后一道防線,但對于低空導彈的防御有概率。一旦導彈在15公里范圍內,被擊毀或被命中的概率很高,打得著和打不著的概率都在一半。
如果采用電磁炮驅動的“萬發炮”,或者金屬射流進行攻擊,所形成的彈幕效應比之前的任何一種近程防御系統都要好得多。因此,電磁武器的發展,目前對于整個編隊防空和單艦防空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是電磁炮前景很可觀,現在看個頭特別大,炮管也很粗、很笨重,對高密度、高功率電池也有比較大的要求。但今后小型化、微型化是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一旦電磁炮出現實戰跡象,現在武器裝備海戰和空戰有可能都會被重新改寫。
在戰斗機上使用電磁炮,通過電量、彈丸、射程、威力的調整將其變成距離較近的格斗導彈,距離較遠的中距攔射彈,甚至變成威力強大的對地攻擊彈。
因此,今后戰機可能以帶多少電為一個基本作戰指標,而不是掛8噸彈還是10噸彈,來衡量綜合作戰能力,也就是所謂的“炸彈卡車”的由來。
艦艇更是這樣,今后艦艇可能沒有必要這么大了。以前做大空間,是由于導彈個頭大、武器個頭大,必須要把大型艦艇當成發展方向,追求平均噸位、追求它的排水量。
以后如果都小型化、通用化,在武器裝備選型方面,既可以用到單一武器完成所有任務,實現通用化。同時又可以通過目前的武器裝備小型化,讓整個艦艇結構發生質的變化。
航母一定要那么大嗎?包括兩棲艦為什么要這么大?火力支援艦都會有比較大的變化,中等噸位的艦艇就能完成一些大噸位艦艇的作戰任務。
“100公里, 8厘米”的這個數字讓我們很驚喜,也說明電磁炮離實戰,離實用越來越近。
我們期待,在各種身管武器替代方面,中國能夠走出第一步,對武器裝備的型譜,包括作戰結構,起到顛覆性的變化。
來源:“杜文龍”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