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聊藥食同源的黑豆!黑豆長得雖然不如紅豆討喜,但在中醫這里,一不小心就會把它夸上天。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就說了:“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
針對這個問題,在近期舉辦的第二十屆國際絡病學大會呼吸疾病論壇上,河北省中醫院呼吸一科主任醫師耿立梅教授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講解。
你知道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而且具有免疫作用。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俄羅斯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家梅契尼可夫提出,世界上最好的長壽秘訣就是腸道健康。
第一個自然是甘草干姜湯。自從中央電視臺報道了河南許通縣人民醫院用甘草干姜湯預防新冠肺炎的新聞以后,這個不起眼的中醫小方子,迅速就被百姓所熟知。
但這幾天小明又開始出現腹部隱痛、腹脹、矢氣頻繁、腹瀉等胃腸道的不適癥狀,而且從發病開始就一直沒啥胃口。
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對國內外奧密克戎疫情的觀察可以得出結論,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發生變異,且有較強免疫逃逸能力。
感染新冠后,大多數人都會出現顯著的神經系統表現,包括頭痛、嗅覺和味覺喪失、幻覺、生動的夢境、抑郁、疲勞、“腦霧”,甚至癲癇或中風。
12月10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其中指出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康復過程中,可以使用以下這些中醫非藥物療法: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建議收藏!
這是一個很好的證據,造成藥物性肝損傷最最主要的是化學藥,占比94.5%。
醫者,治病非上德,給予人不得病的智慧才是真心仁心,本文講述郝萬山老師,近半個世紀的從醫感悟,萬千感慨,醫學不是萬能的,醫生只是指路明燈,健康之路還需自己走。
自4月22日以來,本市累計報告41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其中近1/4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老年人感染者中未接種新冠YM比例達50%。
近幾年,“舌尖上的美食 ”, 流行全國,一時間,各種名菜佳肴,走紅街頭巷尾。其實,舌尖上有美食,舌尖上還有養生。
由于地區環境差異、文化風俗習慣的不同,世界各地的百歲老人有著他們各自的養生方式。這些養生方式與我國傳統的養生方法不盡相同,有人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養生之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以來,一直為人們所重視,尤其是百歲壽星的養生經,更是歷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因工作關系,我曾采訪過100多位百歲壽星,問起他們的長壽之道,幾乎有一個普遍的習慣:早起早睡, 沒病惹你。
作為中醫藥發源地的中國,必須重新確立中醫藥重大戰略地位,全面振興中醫藥,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中西并重的新型醫療衛生保健體系,為134億人民健康造福。
2019年1月10日6時6分,國醫大師鄧鐵濤逝世,享年104歲。鄧老生前多次說:“我為中醫而生”。他一生熱愛中醫,晚年高齡也不忘為中醫藥事業上下奔走。
古代人們發現了艾絨是一種很好的易燃物,因而用其做取火材料,無論是冰塊取火,還是鉆木取火,或用火石、火鐮取火,都有可能是用艾絨做取火材料。
“候鳥人群”心梗患者發病后就診速度也比本地人群慢,從急性心梗發病到首次醫療接觸的時間平均超過了6小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近日,受美國丁醫生的邀請,美國醫學博士吳軍教授在全球公益健康講座群“讓人人都能懂健康”為全球20多個國家的聽眾,做了一堂精彩、生動又實用的講座。
當時,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沒有死亡病例,幾乎沒有發生交叉感染。鄭州市中醫院主要在人群聚集處熏艾,部分病房也點燃艾條。
天氣轉涼,在即將到來的流行性感冒(流感)高發季節,如何區分流感、普通感冒以及新冠肺炎,怎樣在第一時間就醫用藥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一些有關秋季養生的謠言又開始冒出頭來。秋季過敏高發,吹風機可治鼻炎?秋天不要吃姜?以下是常見的秋季養生偽科學,大家要做到科學健康養生。
新冠疫情的爆發,引發全球性的大災難,至今已有成千上萬的人因此失去生命,家破人亡。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