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社會調查 > 專題調查 > 閱讀信息
葛元仁:農民的現狀要真走上地頭才能有所了解
點擊:  作者:葛元仁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3-10-23 10:31:08

 

1.jpg


我在晉南夏縣農村插隊七年,最后三年當大隊革委會副主任,負責科學種田,所以對農時特別注意。每年“三夏”(夏收小麥、夏耕麥地、夏種玉米)和“三秋”(秋收玉米、秋耕玉米地、秋種冬小麥),是農村最忙的時候。九月下旬我看天氣預報,晉南地區一直下雨,擔心夏播玉米收不回來,耽誤冬小麥播種,就打電話給擔任生產小隊隊長(村民組長)的我的學生了解情況。他告訴我,連續一周了一直下雨,玉米地里太濕,地很軟,收割機進不去,各家都在發愁。因為冬小麥只有在玉米收割后才能在同一塊地里播種,我知道如果過了寒露節氣播種,由于“地氣涼”(溫度低),麥苗根系向下發育慢,根扎不下去,必定影響明年的收成。

于是在網上“搶”到了一張10月3日從北京豐臺站到運城的高鐵票,坐了六個多小時的火車和汽車,當天下午3點回到插隊七年的夏縣禹王鄉(公社)西其里村(大隊),了解秋收情況。同時也想了解農民的想法和生產生活情況。

作為插隊七年的知青,西其里村是我人生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是西其里的鄉親們在我走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上幫助我、關心我,使我成長、入黨的。人不能忘本。密切聯系群眾,關心群眾生活也是作為黨員的本分。


那天是“晴間多云”,玉米可以收割了,所以到了村里,我把行李箱放到我居住的學生家里后,顧不得和見到的老鄉寒暄,就直接到嶺上看玉米的收割情況,在地里和農民交談。

2.jpg

 
在收割的現場,我發現,收割機收割的寬度約3米,而分田到戶后每家的地寬度只有5-6米,收割機本來一個來回就能收割完的地,因為在地頭無法轉彎,只好倒車回來,再次進入地里收割,實際上是兩個來回,降低了收割速度。

3.jpg


尤其是同一個地塊的玉米,本來可以一次收割完,但因為分給了幾家,造成了有的家玉米收了、有的家沒收的情景。使得農機要跑幾趟,增加了油耗,加大了成本。大部分農民都認為,土地只有連成片才能提高農機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4.jpg


鄉親們告訴我,今年小麥生長期,國家用無人機免費為糧食作物噴灑農藥,這種農藥對果樹有傷害。因為種糧食作物不掙錢,不少農民在地里種植了經濟效益好的果樹,造成果樹與糧田交織在一起,使得這次免費的農藥噴灑有約1/4的農田沒有進行。有的說要是搞集體化,土地集中種植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看來“惠農政策”也必須符合現在農村的情況。

5.jpg

 

 

為了增加收入,老鄉們們在山坡上種了不少果樹,但幾乎所有的果樹園里都是雜草叢生。這些雜草過去都是生產隊派專人割回來喂牲口,壓綠肥(有機肥)施放到大田里。因為現在村里沒有年輕人也沒有牲畜了,都是老人在種地,他們顧不過來,只好任其生長,而大田里則加大化肥量,造成了土壤進一步污染、板結。中國的有識之士早就提出,農業不能“化學化”、僅靠化肥提高產量,而且現在提出的污染治理中就有治理“土壤污染”的要求。因為上級只要求產量,這個問題就被忽視了。

6.jpg



在坡上的農田里,我看到廢棄多年的一個養雞場和一個養豬場。我問村干部,為什么不拆除,恢復種莊稼?答復是,他在自家承包地里蓋的,沒法管。集體所有的土地,集體卻無法管,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思。

7.jpg


現在這種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的方法,使得所有權者(集體)實際上無法管理,利用承包權進行經營所獲的利也無需對所有權者繳納任何費用。這就像你的一輛汽車,讓別人承包了,他利用你的汽車拉貨、載客、經營獲利,卻不給你一分錢。你的汽車所有權實際上喪失了,車成了承包者的了。如果再“流轉”出去,真和所有權者沒關系了。

在和農民的交談中,沒有人說“我承包的地……”,而是說“我家的地……”,更沒有人像過去那樣說:“我們隊的地……”。

8.jpg


我的兩個曾經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學生請我吃飯,席間說起村里現在的狀況。他們認為,農村要搞好也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10月4-6日都是陰雨天。我們這里有個特點,一般是在上午10點左右下雨(因為這個時候吃飯,所以叫“飯時雨”),我就利用早上7、8點鐘到田間地頭和鄉親們聊天,聽聽他們的想法。

9.jpg

農民們普遍地對今后土地走向感到迷茫。插隊時我當過民辦教員,現在我的學生大都七十歲左右了,最小的也六十四五歲了。當年土地承包時,他們還沒有孩子。現在的“土地使用權證”上自然沒有孩子的名字,更不要說他們的孫子了。他們認為,說是可以繼承,但他們的孩子學校一畢業就外出打工了,根本不會種地,連自己家的土地位置在哪里都不知道,繼承了有什么用?有的說,那時候就歸集體耕種了。馬上有人接茬說,要是這樣,還不如現在就歸集體耕種。我們老了,也種不動了。

當我問到農村醫保的問題時,他們告訴我,每人每年380元,只有住院才能使用。一家3口人就要交一畝小麥的錢(小麥畝產1000斤,收購價1.4/斤),人多的家庭負擔不起,就沒交。村干部就威脅說,你要是不交,就停發你的種糧補助。我找了一個我的學生核實這個情況,學生對我說:“他說的沒有考慮成本。前兩年我作了一個成本核算,一畝地種一料(茬)小麥,種一料玉茭,刨去種子、農藥、化肥,澆地的電費,拖拉機耕地、播種、收割費……只能落下750多元(不含他個人勞動力成本),實際上一畝地的收入只能交兩個人的‘醫保’。

我們村平均每人承包土地2.5畝,就是說,要拿出半畝地的勞動成果來繳納“醫保”,占收入的20%一般農村家庭怎么也有四五口人,確實負擔很重。他們覺得自己一年,兩年也不會住一次醫院,也用不上“醫保”的錢,有點病吃點藥就扛過去了,所以不愿意交。還有人告訴我,有的人醫生讓住院治療,但輸液打針后,覺得沒事了,因為地里農話等著做就回家了。但醫院依然按照你住院治療,開出醫保費結賬單據上仍然有每天有床位費,打針吃藥、護理費,認為太不合理了。


下雨也為我提供了到老鄉家里了解情況的機會。

我們村是濕陷性黃土,一下雨土地發粘,人進到地里去都會把鞋粘掉,更不要說幾噸重的收割機了。眼看寒露節氣前小麥播種完不了,我就到老隊長家說出了自己的擔心,小麥播種不完要出問題時。他對我說:“元仁,不熬煎(不擔心)。現在比以前推后了一個節氣,1020號前種麥就能行。”看來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是很大的,影響到了農時。我又一次感到“實踐出真知”,又一次接受了“再教育”。人的思想要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而重新認識客觀世界,永無止境。

10.jpg

           
村里的老支書是因傷退役的老八路,是我政治上的引路人。當年我被鄉親們推薦,公社批準我擔任大隊革委會副主任后,我誠惶誠恐,不知道如何領導農業生產,就向他請教。他對我說,共產黨就是為老百姓做事的,老百姓的事就是共產黨的事。現在讓你干,你就要干好,不要讓老百姓把你后背戳個大窟窿。實際上就是告訴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定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考慮問題,開展工作。所以我在擔任大隊革委會副主任期間,花大量時間聽取群眾意見,和大家一起研究怎么把地種好。通過平田整地,調整小麥品種,打深井,解決土壤中缺失的磷元素,經過三年的努力把小麥畝產量從歷史上最高273斤,提高到412斤,獲得了鄉親們的認可,被公社授予“好干部”稱號,被評為全縣“知青模范”,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老支書90年代就去世了,今年初他入贅的女婿也去世了,我自然要去看望一下他的女兒。

11.jpg


老支書的女兒和大兒子(我的學生)住在一起,看望她時,不期遇到了利用“十一”假期回家探親的大兒子的女兒和女婿(她的孫女和孫女婿)——一對在大學任教的物理學博士夫婦。

12.jpg


作為科技工作者的我,自然很關注他們的科研課題和教學情況。從談話中了解到,男孩子在研究天體物理,女孩子在研究鋰電池的材質。一個是基礎科學,一個是應用科學。談到教學情況時,他們告訴我,受社會上急功近利的風氣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很浮躁,把大學畢業證作為“敲門磚”,缺乏踏實做學問“坐冷板凳的思想,對現在的大學教育憂心忡忡。

13.jpg



我的兩個學生,中學畢業后都在公社的農機修理廠工作。隨著人民公社的解散,社辦的農機修理廠也垮了。他們20幾歲時就外出給私營企業主打工,現在年紀大了,只得回村種地。

14.jpg


因為私營企業主并不給他們繳納養老保險,所以現在每月只領政府發的130元“養老金”。村里其他外出打工者也基本是這種情況,私營企業主按日記工資,每月按照你的出勤日發工資,并不給他們繳納養老保險。

15.jpg


這不得不讓我想起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說的“資產階級使農村屈服于城市的統治。”他們在市場中購買“勞動力”,采用雇傭勞動的方式剝削勞動者的剩余價值,當勞動者不能再為他們創造剩余價值時,就把勞動者一腳踢開。縮小城鄉差別應該首先考慮發展農村,而不是只發展資本聚集的城市。習近平同志提出“城鄉融合發展”就是在糾偏,但落實起來不容易。


在通往嶺上道路的一側,我看到每隔30到50米就有一個出水閥門,感到很奇怪。

16.jpg

                        
一了解,原來是因為地下水位下降,說是為了涵養地下水,而“引黃河水”澆地準備的,這當然是好事。而且地下的管道都是無縫鋼管,已經鋪設好了很久。問到“什么時候來水?”答復是“不知道”,并且告訴我,外村有的管道敷設四五年了也沒通水。而且用黃河水是要按照澆地的畝數收費的。“那原來花了幾萬元打一口的那么多口百米以上的深井怎么辦?” “不知道。”

涵養地下水,只能是涵養地表和淺層地下水。突破百米的深井,是打穿了巖層后取得的深井水,與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沒關系,是不參與地表水自然循環的深層地下水。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宣傳?

據了解是從永濟縣引黃河水。永濟距夏縣近100公里,永濟的海拔356米,夏縣海拔711米,高差355米。就是說,是從低處往高處供水,相當于從100公里外向120層的高樓供水。這需要大功率的取水泵,通過總管分配到沿途各縣,各縣通過干管分配到各鄉鎮,各鄉鎮通過支管分配到各村。而且沿途各處都要設置加壓泵、分水站,投資巨大,當然這么做GDP肯定增加,但至今不見效果就有問題了。真不知道這個項目的可行性報告是怎么做,又怎么批準立項的?


原來 “三秋”時節,大隊、公社干部都深入小隊、大隊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問題,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這次我回村6天,從未見到村、鎮干部到田間地頭關心鄉親們秋收、秋種。只看到一則不許在縣、鄉、村道路上晾曬玉米的冷冰冰的通知。

當然,交通安全事關重大,在道路上晾曬會影響交通。但首先應該解決老鄉們晾曬的場所。過去各個生產隊都有場,能夠進行晾曬。現在場都沒有了,尤其是今秋雨水大,從地里收回來的玉米水分很大,雨又時停時下,鄉親們只好把收回來的玉米堆放在自家靠道路的屋檐下。天一放晴,立即翻曬,否則堆放的玉米就會發霉,賣不出去。這是他們指望生活的勞動成果。

17.jpg


當我向鎮里反映這個情況時,有的鎮干部說,“這是縣里統一要求”;“可以在村的田間路和集體場里面曬,這個是共性問題,目前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只有逐步完善。”

18.jpg


難道他們不知道我們村每戶平均有10畝或以上土地,每戶基本上種有五六畝玉米,玉米畝產一千斤(指玉米粒),每戶則有兩噸多到三噸的玉米,加上玉米棒子,體積很大,庭院里根本放不下?而且“集體場”早就沒有了,說可以到田間的路邊晾曬——莊稼地距離村里有2至4里路遠,一旦雨下起來,蓋都來不及蓋!這是個“共性問題”,而且是早就有的“共性問題”,年年都有的“共性問題”,這么多年都不考慮解決,說明根本不想徹底解決,也就永遠“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既無方案又無措施,怎么能對一個子虛烏有的東西“逐步完善”?

據了解,這些基層干部根本沒有種過地,只知道對上級指示負責,而對老百姓如此沒有感情,如此官僚主義,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看來他們根本不知道毛主席為了了解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蹲在地里數一株棉花上接幾個棉桃,每畝種多少株棉花;在玉米地里了解玉米的行距、株距,每株玉米結幾個穗,數一個穗有幾粒籽,通過最基本的方法計算產量。也不由得讓我想起李鴻章說的,中國最好干的是“當官”,上傳下達,自己不用負任何責任。難道這些干部就不懂得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的一致性,是由黨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所決定的?任何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的做法,都只會損害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如何“以人民為中心”來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是對基層干部的考驗。


10月7日陰天,10月8日太陽出來了,下午我就要回北京。早上我抓緊時間又到嶺上的地里觀察土壤的濕度,看到了陽光照射后的田野上升起了薄霧,說明土壤中的水分飽和了,只能靠陽光照射來“蒸發”。估計還要再曬一二天才能進到地里收玉米。

19.jpg


10月10日上午給我的學生打電話了解情況,他說曬了兩天,今天可以進到地里收玉米了。10月14日告訴我冬小麥播種完了,還發來了照片,我的心才放下。

20.jpg


今年我76歲了。從插隊到西其里已經55年了,離開也已經48年了,但插隊期間和鄉親們建立的深厚感情至今揮之不去。我知道這次回村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但是,只有看到他們,聽到他們的心里話,我心里就踏實。是農民養育了我們啊!

要振興鄉村,解決農村的問題還是要到田間地頭調查研究,多看看現狀,聽聽農民的意見。


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方針。為了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議:

一、土地的所有權者要發揮作用,承擔自己的責任。為了提高農機的工作效率,降低農民種地成本,調整土地種植區域,將種植同類農作物的土地集合在一起。這是農民都能夠理解的。

二、村黨支部要發揮作用,承擔領導全村的責任。在村黨支部主持下,村委會分析村里存在阻礙共同富裕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步驟。每年制定適合本振興,使本村農民共同富裕的計劃指標。該計劃應該通全體黨員和村民小組長討論通過,并報上級鄉(鎮)黨委備案鄉(鎮)黨委按照各村上報的計劃由包村干部不定期地檢查,幫助解決村里不好解決的問題。

三、鄉(鎮)黨委要發揮作用,承擔領導振興全鄉的責任。鄉黨委主持下,鄉政府每年制定全鄉農民共同富裕的計劃指標分析存在的問題,重點需要采取的措施,步驟。鄉(鎮)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主要問題的解決,縣委報告、備案。

四、鄉(鎮)包片干部每個月向鄉黨委匯報自己深入農村調查的結果,解決問題的情況。鄉(鎮)領導根據包片干部的匯報,深入各村檢查是否真實,作為干部考核的指標。

五、鄉(鎮)主要領導,每季度向縣委匯報自己深入基層的時間,調查研究的情況,解決的問題。縣委派出巡視組深入各村檢查鄉里計劃落實的情況,了解主要干部深入基層的時間,是否解決了問題,作為縣委考核鄉鎮干部的指標。
      
這樣才能夠使鄉鎮干部明確自己的責任,改變“不作為”“懶政”的面貌,堅持數年應該有成效。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文化青年委員會委員、華僑大學兼職教授;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