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張愛萍(1910.1.9-2003.7.5)】
對于開國上將張愛萍,盡管建國以來。他曾擔任過副總參謀長、國防科委主任、國防部長等等要職,為國家和國防建設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人們最熟知的是他作為中國國防科研戰(zhàn)線的前線總指揮,在毛主席、周總理和聶帥的領導之下,帶領著國防科研戰(zhàn)線的全體指戰(zhàn)員和專家們,完成了我國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巨大歷史轉變。而我父親就是受到了張愛萍將軍長期指導和充分信任的第一代國防科研戰(zhàn)線上專家中的一員。
【“兩彈一星”元勛葛叔平】
說到我父親和張愛萍將軍的淵源,那還是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由于日寇和蔣介石的嚴密封鎖,新四軍和華東野戰(zhàn)軍的無線電通訊設備奇缺,并且好不容易搞到的通訊設備在戰(zhàn)斗過程中損壞后,很難搞到電子器材進行修復。于是上海地下黨就根據(jù)上級黨組織的指示要求,在上海找到了我父親這個工人出身的電子工程師,為新四軍組裝和修理無線電臺及有關設備,引導我父親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那個時候,由于每次制作和修理無線電臺都需要一筆很大的費用(美國電子管都需要用金條到香港購買),所以新四軍有關領導就知道了。我有一位14歲就從上海參加了新四軍的舅舅,60年代初在從福州軍區(qū)政治部調到北京總政工作后到家里來看望父親,談話間提起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事。他說,當時我們就聽說了,上海有一個工人出身的通訊技術人員在承擔著我軍通訊設備的制作、修理和部件采購工作。原來是你啊,姐夫!那時盡管張愛萍將軍并不認識我父親,但這件事可能在他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也為我父親解放后直接走上國防科研第一線的關鍵崗位埋下了伏筆。
在1949年上海解放之前,我們黨的地下組織得到了國民黨企圖把上海比較知名的工程技術人員全部遷移到臺灣去,給共產(chǎn)黨留下一個一無所有的爛攤子的情報。因此,就在國民黨特務沒找到我父親之前,地下黨組織搶先一步,由龍華機場黨的負責人華斌同志把我父親隱蔽了起來。并告知我母親,不要被國民黨特務的欺騙和恐嚇所蒙蔽,要千方百計地留下來。在國民黨特務把飛機票和手槍都拍在了我家桌子上的危急情況下,我母親按照地下黨的指示,不斷以各種借口拖延時間,終于錯過了最后一班飛往臺灣的飛機,留在了即將解放的大上海。
上海剛一解放,我父親就被地下黨組織直接安排進入了華東軍區(qū)空軍第23廠(后轉隸屬于華東軍區(qū))擔任了設計工作,正式開始了光明正大地為我黨我軍進行的軍事科研工作。
【張愛萍上將】
我父親第一次直接面見張愛萍將軍,應該是在解放一江山島戰(zhàn)役準備期間。解放一江山島的戰(zhàn)斗是我軍陸、海、空第一次立體協(xié)同作戰(zhàn),為此,華東軍區(qū)成立了浙東前線指揮部,張愛萍作為華東軍區(qū)參謀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陸、海、空三軍的協(xié)調主要是通過通信系統(tǒng)進行,而當時我軍這三個軍種的通信制式(波長、頻率)是不一樣的,為了保證陸、海、空三軍在戰(zhàn)斗中的通信聯(lián)絡暢通,在華東軍區(qū)23兵工廠負責通信設備研制工作的父親接受指令,承擔起了三軍通訊設備的制式協(xié)調設備的研制工作,并出色地完成這個任務。
那年,我父親因為在抗美援朝的通信工作中成績突出,立功受獎,被第一批調往正在組建的解放軍通信兵總部研究所工作。可是在赴京的專車上,我們家只有帶著身孕母親和我與大弟弟,確沒有見到父親的身影。半年后,父親來到北京后,我問他:其他人家的爸爸1953年秋就到北京總參通信兵部報到了,你怎么半年后才到北京?他說,為了解決解放一江山島的三軍通信設備的制式協(xié)調問題,一直到全部設備驗收移交完成才離開華東軍區(qū),所以晚了半年才到北京。其間還提到了張愛萍將軍是個對工作及其認真負責的人,父親研制的設備只有他親自試用、通過后,才同意放我父親去北京總參通信兵部報到。
1962年國防科委下達了無人駕駛爆破艇遙控系統(tǒng)研制任務,這是一項為準備解放臺灣國防急需工程。但當時我軍還沒有進行遙控設備研制的專業(yè)人員和單位,而當時我父親是國防部第十研究院第十九研究所偵察干擾(電子對抗)室主任,承擔的是防范美制蔣機襲擾大陸的偵察干擾工作。但根據(jù)國防科委的指令:由他帶領八名技術人員跨專業(yè)地承擔此項研制任務。而后,就在父親帶領下,同志們克服了專業(yè)新、任務急的困難,全部使用電子管器件制作了超短波調幅電臺,實現(xiàn)了控制距離20公里、七指令分頻多路傳輸?shù)倪b控爆破裝備的研制,圓滿完成了這項工程代號為“308-1”的遙控系統(tǒng)工程。“308-1”的遙控系統(tǒng)設備在浙江平湖沿海進行了現(xiàn)場試驗時,張愛萍等國防科委和海軍有關領導親臨現(xiàn)場,并出席了鑒定會。他認真聽取了我父親的匯報后,對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套無線電遙控系統(tǒng)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在我國首次核試驗成功完成后,我父親和他帶領的遙控技術團隊分別獲得了個人一等功和集體一等功的榮譽回到研究所后,所內(nèi)有個別技術人員在私底下發(fā)出了不和諧的聲音,對我父親和他們遙控團隊工作頗有微詞。他們對研究所里有那么多和我父親資歷相當?shù)牧粞髿w來和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專家們都沒有被國防科委領導選中,而任命了我父親這么一個沒有顯赫學歷背景的“國產(chǎn)”工程師,主持這樣一項當時最為重要的國家重大項目感到不解。
這個疑問,在我國核試驗的30年后,由國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長孫俊人少將給出了答案。在1993年我陪同父親去看望他的時候,提出了這個疑問,孫院長告訴我們說:當年院黨委是根據(jù)“政治可靠,業(yè)務突出”的原則進行了認真研究后,由他向國防科委副主任張愛萍推薦了我父親來承擔這項工作,并獲得張愛萍將軍的批準,組建了我國第一個遙控工程技術團隊——國防部第十研究院第十九研究所第十二研究室。并成為了首次核試驗委員會委員。于是也就有了張愛萍同志要求我父親每周直接向他匯報研制工作進展情況的特權。
后來父親又曾對我說,張愛萍將軍不僅是核試驗的一線指揮員,而且是周總理為主任的中央戰(zhàn)略武器研制專門委員會的委員、秘書長,他考慮到我們遙控系統(tǒng)是國內(nèi)首創(chuàng),作為整體核試驗工作中的中樞神經(jīng)的重要性,以及在美蘇和整個西方世界的技術封鎖下,工作中必定遇到的很多極其困難問題需要全國范圍的協(xié)調解決,所以要求父親每周向他匯報工作情況,以便及時掌握和調整工作節(jié)奏。就是在張愛萍將軍的直接關懷指導下,父親和他的團隊終于完成了建立核試驗主控系統(tǒng)的關鍵性工程。
我父親始終記得:在核試驗基地工作的日日夜夜,張愛萍將軍始終把核試驗的主控系統(tǒng)掛在心上。一次當主控設備出現(xiàn)意外狀況,具體負責同志反復檢查都沒有查出問題所在的時候,我父親脫下軍大衣親自跳入寒冷的電纜溝內(nèi),連續(xù)進行了了11個小時排查工作,最終排除了故障,保證了核試驗的按時起爆成功。
據(jù)我父親的助手說:在我父親進行系統(tǒng)檢查過程中,張愛萍將軍始終在中央控制室中陪伴著我父親,還特別指示國防科委秘書長張震寰將軍讓炊事班準備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雞蛋掛面,慰勞我父親。
后來我父親的助手發(fā)現(xiàn)有的參試單位私自更改我父親研究室試驗驗證成功的控制模式,認為他們的模式更為先進一點。我父親認為這會影響整個系統(tǒng)的運行。因為隸屬關系不同,他無法對這些單位下命令,于是作為整個核試驗控制委員會的主任,他直接帶著助手找張愛萍匯報情況,說明利害關系。張愛萍馬上召開了所有參試單位開會,要求講團結、按照原來的模式改回來,并且當場宣布我父親的助手作為監(jiān)督人員,監(jiān)督整個系統(tǒng)保持一致。就這樣,由于張愛萍將軍對我父親的絕對信任和有力指導,保證了首次核試驗的成功。
在基地的工作總結會上,張愛萍將軍根據(jù)1964年10月17日周總理出席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擴大的第一百二十七次會議聽取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匯報的情況,在講話中特別指出:在進行核爆炸試驗的時候,自動控制系統(tǒng)在十幾秒的時間內(nèi),啟動了上千臺儀器,分秒不差地完成了爆炸和各項數(shù)據(jù)采樣、測試工作。這證明了我們自己制造的各種材料、儀器、設備都是高質量的、高水平的,是過得硬的。表揚了我父親擔任總設計師帶領他的團隊完成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
根據(jù)總理的指示精神,張愛萍將軍和基地的委員們商討后,提出“試驗委員會決定現(xiàn)場先給兩家記功,別的回去總結后再說。” 他建議:一個給穿越飛過蘑菇云的飛行員;另一個,他只提條件“關系全局,成績突出”。“國家核武器試驗技術委員會”委員們異口同聲地說“給遙控”。決定以國防部的名義給我父親記一等功,十二室記集體一等功。同為核試驗委員會委員的父親和在場的助手,當時愣住了。張愛萍上將開玩笑說,“你倆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啊?”由父親提名給到現(xiàn)場參試同志分別記二等功、三等功。這個巨大的榮譽,就在大家一片喜氣洋洋的笑聲中敲定了。這項任務完成后,由主持軍委工作的軍委副主席以國防部長名義直接任命他為研究所總工程師。
“九一三”事件后,我父親恢復工作。接到國防科委的指令,直接從“五七干校(部隊農(nóng)場)”奔赴基地,參加了洲際導彈(東風-5)的試射工作。東風-5是1966年開始設計,1971年開始批量生產(chǎn),1972年12月開始試射,到1974年10月洲際導彈(東風-5)三次試射失敗,有兩次張愛萍親臨現(xiàn)場。回來的路上,他和父親同住一個包廂。他對父親說,基地花了大量的錢搞那些不合實際的形式主義的宣傳設施,還不如建一個冰棍廠,解決大家的防暑問題。在那個時代,無論是誰說這類話都是非常犯忌的,但他毫無顧忌地把心里話講給了我父親,那是多么大的信任呀!
1975年8月,我父親又到酒泉發(fā)射基地。10月進行東風-5第四次試射,成功了。11月對東風-5進行了適當?shù)母脑旌螅∶?ldquo;長征2號”,接著就把“尖兵一號”返回式偵察衛(wèi)星順利送上了太空,并且取得了精確回收的重要成果,使得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夠高精度回收衛(wèi)星的國家。在父親向張愛萍將軍進行了這一重大成果匯報后,張愛萍非常高興,立即賦詩一首:“‘長征’萬里遣‘尖兵’,巡行太空戰(zhàn)鬼神。力爭朝夕越艱險,獲錦歸來舉世驚。神州昏,妖風興,激群情。風雨同舟濟,人鬼識偽真。長劍在手,待把妖擒。”
父親是技術干部,在政治上十分尊重張愛萍同志的判斷,多次說,“張總長是這么說的......”(可見他們之間是經(jīng)常溝通的)。但是,當我1993年按照政策調回北京,希望父親給張愛萍寫一封信,幫助安排一下工作時。父親卻對我說,不能動用工作關系解決私人問題。
葛洲壩工程是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批準建設的,1988年底整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成。該工程需要對上下游水量進行的無人值守自動測控,并且將當?shù)貙崟r水文和氣象數(shù)據(jù)通過無線電信號上傳,項目是清華大學承擔的,但由于山區(qū)的地質情況干擾等原因,一直使得通訊質量不高,驗收不達標。為此,清華的專家找張愛萍同志,希望他推薦軍事科研系統(tǒng)的專家來進行幫助。張愛萍直接推薦了我父親。于是清華的同志到上海找到已經(jīng)離休的我父親,匯報了他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我父親根據(jù)當年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解決志愿軍司令部與各兵團、軍指揮所通信聯(lián)絡以及幾次核試驗無人值守機站布置的經(jīng)驗,給清華項目團隊提出了指導意見。而后,清華的專家們根據(jù)我父親的建議調整了部分通訊基站的位置后,問題得到順利解決。1991年11月27日,第二期工程通過國家驗收,葛洲壩工程宣告全部竣工。
有意思的是:在該項目通過驗收鑒定后,清華的專家?guī)е鴰孜谎芯可鷣淼缴虾#儐栁腋赣H如此布置基站的原理,希望得到理論上的深化。這時候,我父親竟然笑了笑說:沒有理由,就這么布置的。讓清華的專家們一頭霧水地順利地完成了這項工作。
回頭想來,也許這也是張愛萍將軍交給我父親最后的一項工作任務。
【晚年的張愛萍將軍】
2003年7月5日,張愛萍將軍去世。我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后心情非常不好,一個人坐在那里發(fā)愣,喃喃自語道:“這可怎么辦好啊......”
這些內(nèi)容是我根據(jù)有關資料和父親在不同時期的口述整理的,留作參考。
今年是張愛萍將軍逝世20周年,謹以此文表示悼念。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兩彈一星”元勛葛叔平之子;來源:昆侖策網(wǎng)【原創(chuàng)】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fā))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nèi)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