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通信聯絡工作大事記(崔倫)
點擊:4994  作者:崔倫    來源:電波之音今日頭條號  發布時間:2023-07-27 12:35:17

 

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戰爭

通信聯絡工作大事記

崔倫2000.2

 

 

原志司通信處處長、總參通信部部長崔倫

【編者按】

 

本文源自《崔倫回憶錄(原始稿)》,因篇幅等方面的原故,本文并未編入回憶錄的正式版本。值此紀念朝鮮戰爭停戰協議簽訂70周年之際,經作者遺孀、志愿軍老戰士劉敏阿姨同意,我們編輯部懷著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緬懷之情將此文推薦給讀者。

 

19501011日,在沈陽開往安東的專列上,彭德懷司令員匆匆組建了志愿軍前指臨時機構。崔倫作為前指通信部門負責人,從此擔負起了志愿軍作戰指揮通信保障的領導重任。1019日黃昏,彭總乘坐吉普車在暮色秋雨中緩緩駛過鴨綠江鐵橋,由崔倫帶領的一支由10人組成的電臺隊乘大卡車緊隨其后,這也是彭總唯一的隨行車輛。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面對強大的戰爭對手,我志愿軍通信兵克服了通信裝備落后、技術人員奇缺以及缺乏境外作戰經驗等重重困難,冒著敵人的狂轟濫炸,浴血奮戰,較好地完成了作戰指揮的通信保障任務。在如此大規模的慘烈對抗且極不對稱的戰爭條件下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堪稱奇跡。

 

正如本文作者在其回憶錄中所言:上甘嶺戰役使通信兵指戰員經受了嚴峻考驗,志愿軍通信工作受到了檢驗。它證明英雄的志愿軍通信兵是不可戰勝的,無論在任何艱苦的斗爭環境中都能完成通信任務,確保作戰指揮的順暢。

 

 

(圖片摘自崔倫百年誕辰紀念畫冊)

 

1950

 

625日,朝鮮內戰爆發。

 

627日,美國公開宣布武裝干涉朝鮮內政,并命令海軍第七艦隊侵占臺灣。71日,美國地面部隊進入朝鮮。5日與朝鮮人民軍開始交戰。

 

628日,毛主席和周總理發表講話和聲明,反對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政和侵占我國領土臺灣。

 

713日,中央軍委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決定調13兵團第38、第39、第40和第42軍及3個炮兵師,組成東北邊防軍,8月上旬完成集結。9月,第50軍編入邊防軍。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推進至洛東江一線,解放了朝鮮南部廣大地區。

 

915日,侵朝美軍在仁川登陸。

 

930日,周總理在國慶節大會上警告美國,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朝鮮不能置之不理。

 

101日,美國侵略軍不顧我國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

 

107日晚,軍委通信部領導找我談話,大意說中央已決定派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任命彭總為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彭總已去沈陽,叫帶1部電臺去,組織上決定你隨彭總赴朝參戰

 

 

建國初期的崔倫

 

108日,我帶1部電臺及通信科長杜牧平、器材科長蘇冶同志(編者注:蘇冶在第一次戰役結束時犧牲。他1937年入黨,1938年入延安抗大,正團職,在朝鮮戰場犧牲的通信干部中職級最高)等乘火車赴沈陽,去后即向彭總報到。

 

109日,我參加彭總主持召開的軍以上干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出兵參戰決策及入朝作戰方針。

 

1011日,在沈陽期間經與軍區商量又增加兩部電臺,組建1個電話隊。成立管理科。其他部門也增加了人員,于11日乘一專列火車由沈陽開赴安東,丁甘如奉命在列車上進行登記編組。

 

1013日,北京通知彭總回京參加政治局會議,我又帶1部電臺隨彭總坐飛機返回北京,下機后彭總對我說;你先回去,走不走待命。

 

1019日,我跟隨彭總從北京坐飛機抵達安東,吃晚飯后我仍帶1部電臺坐大卡車隨彭總過鴨綠江入朝,志愿軍各軍也是這一天開始從安東、長甸河口、輯安等地過江入朝。

 

1021日,彭總和金日成首相在大洞會見。大卡車掉隊,當日趕到后,彭總關切地看望了電臺的同志。

 

 

跟隨彭總入朝的軍委總臺人員到達朝鮮后合影。他們擔負著志愿軍總部與北京及入朝部隊的無線電通信聯絡任務

 

1023日,隨彭總由大洞轉移到大榆洞,與第13兵團機關及北京、沈陽來的同志會合到一起。

 

1025日,根據中央決定,宣布北京、沈陽來的同志與第13兵團合并正式組成志愿軍領導機關,并任命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員,鄧兼副政委,謝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此時,志司通信處由我和羅長波負責。

 

 

崔倫(左)在志司駐地與羅長波合影

 

同日,第40軍第118師在溫井地區與敵遭遇,并殲滅偽6師一個營。以后將這一天定為志愿軍入朝紀念日。當天志司就利用地方既設線路溝通與就近部隊的有線電話。第50軍、第66軍也先后于25日、26日入朝參戰,第66軍入朝過于倉促,部隊已到朝鮮,通信分隊還在天津集訓,該軍第一次戰役通信保障十分困難。

 

 

19501025日,第42軍主力在長津湖以南組織牽制東線之敵。圖為戰場指揮員用電話下達作戰命令

 

同日,志愿軍炮兵指揮所在匡裕民領導下開始入朝。

 

1031日,志愿軍工兵指揮所入朝。

 

 

1950116日,鐵道兵第1師奉命入朝。圖為該師有線電分隊在搶修被敵機炸斷的鐵路電話線

 

112日至3日,我軍正在云山地區圍殲美軍騎一師第8團,彭總命令我軍盡全力將其殲滅,此時,志司對下有線電話有的不通,有的不暢,無線電報來不及,于是通信處將報話機搬到作戰室,我建議謝方參謀長親自上機通話,對地名及部隊番號用打啞謎的方法解決,這次及時順暢的聯絡,有力地保證了圍殲美軍的勝利。并為指揮員親自使用無線電話起了帶頭作用。出國前聽人民軍介紹經驗說,美國人飛機上裝有測向機,結果第一次戰役進行過程中,敵機一臨空,部隊指揮員都命令電臺停止工作,這樣就嚴重影響指揮,于是戰役進行中,志司及時發電報予以糾正。

 

11月中旬,志司召開各軍參謀長會議,會上除研究作戰問題外,還專門研究了通信聯絡問題。我在會上發言著重強調:對電臺要注意安全保障;但當敵機臨空電臺仍要繼續工作,要權衡利弊,不能影響指揮;要重視使用暗語通信,既保密又及時,志司通信處又重新充實了暗語編擬內容,望大家重視使用;無線電話使用嚴格控制時機,注意保密等。

 

1120日至25日,我和任榮同志組成志司、志政的聯絡組赴第9兵團聯絡。第9兵團是117日入朝的。

 

1125日,發起第二次戰役,當天我從9兵團返回志司,毛岸英同志這一天犧牲。

 

 

19501127日,第9兵團參加第二次戰役東線作戰。圖為陣地指揮所指揮員使用電話下達戰斗命令

 

1128日,戰斗在西線的第38軍,在殲滅德川地區的敵人以后,迅速向敵后實施戰役迂回,第113師沿通三所里小路,一日行程70公里,于28日到達三所里,立即用報話機向志司報告情況,發出3條暗語:我師已到達三所里敵人正向南逃竄中請指示我師的任務。志司立即回了一條暗語要你部立即斷敵退路。整個聯絡過程只幾分鐘時間,創通信時效的奇跡。彭總對我說打仗沒有暢通的通信聯絡保障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崔倫(右)與入朝參戰的38軍通信科長劉世仁合影

 

12月中旬,第二次戰役結束后,志司先后轉移兩次,第一次由大榆洞轉移至德川地區的玉泉車站,只住了幾天又轉移到成川地區的君子里,這兩次轉移均采取先派勘察組帶電臺去勘察定點,然后志司機關采取一次躍進方式轉移,因此時敵人正全面撤退,故通信保障沒有發生什么問題。

 

12月中旬,成立中朝聯合司令部,聯司向人民軍每個軍團派出聯絡組,帶電臺與聯司聯絡。

 

1231日傍晚,發起第三次戰役,對敵三八線防線實施突破。因第一次對敵實施陣地進攻,我方準備不足,火力很差,彭總很關心對敵防線的突破情況,此時志司對下有線電話全部不通(距離較遠,無力建設),電報不及時,無線電話夜間因距離遠也不通,志司通信處沒有別的辦法可想,就派通信處的同志到作戰室值班,與10個通報電臺溝通直達電話,利用報路傳送暗語,不到一個小時志司即掌握了全線的突破情況。用通報臺報路大量傳送暗語,這也是第一次,其時效不低于有線電話。

 

 

1951年元旦,第116347團在第三次戰役突破臨津江的戰斗中,用步談機進行聯絡

 

1951

 

1月中下旬,志司機關及部分軍、師干部赴沈陽參觀陸空聯合演習,我和羅長波也去參觀。由于師以上通信科長都去參觀演習,便在沈陽召開了志愿軍通信會議,介紹和研究前3次戰役的通信聯絡經驗,軍委通信部的領導也參加了會議。

 

121日,志愿軍航空兵首次進行空戰,擊傷擊落敵機各1架。

 

 

1951121日,志愿軍空軍在清川江橋上空與美軍空軍首次作戰。圖為指揮員用無線電指揮飛機攻擊美機

 

1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屆后勤工作會議在沈陽召開,周總理、聶代總長等出席了會議。

 

125日,敵人開始反撲,志愿軍與人民軍一起舉行第四次戰役,抗擊敵人的反撲。正在沈陽參觀和開會的人員奉命緊急返回朝鮮。

 

1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朝鮮人民軍在君子里聯合召開高級干部會議。金日成首相到會講了話,我們從沈陽返回朝鮮時,高干會還未結束,并第一次觀看朝鮮文工團演出。

 

 

19512月,彭德懷陪同金日成首相到志愿軍某陣地視察,志司通信處派員隨行保障通信聯絡

 

211日,第四次戰役志司共組建兩個前指,西線為韓指(韓先楚負責),中線為鄧指(鄧華副司令指揮)。

 

211日,鄧指負責指揮中線各軍及東線人民軍共同發起戰役反擊。在發起反擊的當天,由于對主攻方向究竟是先打砭平里還是先打橫城,產生兩個各有利弊的方案,志司首長需與鄧指交換意見。此時,志司對下有線電話不通,無線電話因戰役反擊未打響絕對不能使用,電報又急又長,按正常程序拍發來不及,志司通信處按謝參謀長指示,給雙方的作戰、機要電臺先打招呼,全電臺立即溝通,每個崗位都要2人值班,志司的發報由作戰處起草一組即向機要處譯電員傳一組,譯電員譯一組即在電話上向電臺傳一組,電臺在電話上收一組即向對方發一組,這樣等作戰處的電報起草完不一會兒,對方指揮員就看到了電報。鄧指復電也采取此種辦法。謝參謀長給此辦法起了個名字叫救火車,創電報通信時效最高紀錄。由于通信順暢,戰役反擊按預定計劃發起。

 

 

126師通信連電話員張景喜在第四次戰役中榮立一等功。圖為張景喜在炮火中查線

 

215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9兵團入朝。

 

2月下旬,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后,志司機關由君子里向金化地區的上甘嶺轉移,此次轉移分兩個梯隊交替轉移,沒有中斷通信聯絡。兩個前指均撤回志司。

 

316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3兵團開始入朝。

 

3月中旬,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成立。

 

3月開始,志愿軍后方部隊開始建立防空監視哨,在公路沿線監視敵機活動,發現敵機及時明搶報警,車輛暫停行駛,敵機飛過后,汽車開燈前進,大大減少了車輛損失,提高運輸效率。

 

331日,志愿軍裝甲兵指揮所成立。

 

46日,志愿軍黨委召開擴大會議,部署第五次戰役。在同一時間,志司通信處召開通信會議,向新入朝的部隊介紹經驗,并部署第五次戰役的通信工作,會議是在上甘嶺召開的。

 

411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7軍入朝。

 

4月中旬,志司由上甘嶺向空司洞轉移,仍采取分梯隊交替轉移,沒有中斷通信聯絡。在空司洞,由廖承志為團長的第一屆赴朝慰問團進行慰問演出,第一次聽侯寶林說相聲。

 

422日,發起第五次戰役,戰役第一階段有的部隊通信聯絡不夠順暢,第二階段有改進。

 

 

1951425日,第19兵團參加第五次戰役左翼突擊。圖為該兵團某部在汶山地區運用短波報話機進行聯絡

 

5月上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結束后,我隨謝方參謀長回北京匯報工作,主要向通信部領導建議盡快改進志愿軍的通信裝備,尤其是無線電裝備數量太少不能保障作戰指揮。此外,還建議盡快架設通往國內的長途有線電線路。

 

519日,中央軍委作出決定成立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志愿軍后方司令部于6月成立。洪學智副司令員兼任志后司令員。隨即開始建立后勤通信網,在洪副司令的關懷下,志后通信網建設較快,到10月份電臺增加到10部,建成3個有線電通信營,很快建成后勤有線電通信網。

 

 

洪學智為《崔倫回憶錄》題詞

 

5月份開始建立和健全軍郵組織,設立總站、分站、轉運站等,構成網絡,自行運輸。從6月份開始建立和完善通信器材供應網,建立總站、分站及地下倉庫,獨立組織運輸,建成倉庫面積達6400平方米。

 

61日,陳賡、宋時輪分任志愿軍第二、第三副司令員。

 

6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兵團入朝。

 

625日,志愿軍黨委在空司洞召開會議,由鄧華副司令傳達毛主席關于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方針。

 

7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

 

818日,敵發動夏季攻勢,我軍進行夏季防御作戰。至918日,敵夏季攻勢被我粉碎。通信保障基本順暢,但戰術反擊時,有線跟進架設較困難。

 

8月,中央軍委任命甘泗淇為志愿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時決定在謝方出任志愿軍談判代表團期間由張文舟代理參謀長職務。

 

97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3兵團入朝擔任修建機場任務。

 

9月,志司由空司洞轉移至檜傖,此地位置適中,礦洞面積較大,志司轉移到這里再也沒有動。為了貫徹中央軍委關于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這年冬季開始,志司通信處重點抓了下列幾項通信建設:

 

1)建設由檜傖經德川、滿浦通往北京的長途有線電線路,1952年上半年開通三路載波電話,由于遠離交通線,一直保持順暢聯絡。

 

2)在軍委通信部的大力支持下建設志司集中臺,連遙控線也建在地下,建成后電臺數量增加1倍,功率增加10倍。

 

3)建成通國內的無線電接力線路。

 

4)架設由檜傖至平壤的長途線路,并利用朝鮮地方線路開通志司與開城的有線電話,并在平壤牡丹峰開設地下第二電話站,負責接轉志司與開城及人民軍總部和北京之間電話,起了重要樞紐作用。

 

5)向各兵團、各軍部署架設陣地有線電通信網。

 

6)幫助志后建設和完善志后通信網。

 

 

19516月以后,為保障長期堅守作戰,志司組織開展戰場有線電建設。圖為建設中的志司電話站

 

916日,聯司發出通知,要求全軍陣地要構筑隧道或據點,此后,我軍在秋季防御作戰中,即出現了坑道工事的雛形。

 

917日,中央軍委發出加強海防、防敵登陸的指示,東西海指相繼成立。東海指由第9兵團兼任,西海指由韓先楚副司令員兼任。志司與東西海指均先后建立了有線電和無線電聯絡。

 

920日,志愿軍空軍正式出動掩護交通線。

 

929日,敵發動秋季攻勢,我進行防御作戰,至1022日,粉碎敵人的秋季攻勢,通信聯絡基本順暢。

 

 

195110月,志愿軍炮兵第1師通信兵在一次反擊戰斗中,用報話機為炮兵指示射擊目標

 

1025日,新華社發表抗美援朝一周年綜合戰績。

 

同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決定授予彭德懷司令員一級國旗勛章,并分別授予志愿軍在戰爭中立下特殊功勛的許多指戰員各種勛章,先后授予我二級國旗勛章及二級自由獨立勛章。

 

 

崔倫胸前佩戴二級自由獨立勛章和抗美援朝紀念章(1952

 

1030日,為對敵施加壓力,促進停戰談判,決定對敵舉行局部反擊,為解決好戰術反擊的通信保障,志司通信處要求各軍重視研究營以下的通信保障,特別強調要重視發揮步談機的作用,由于敵人的炮火封鎖破壞較厲害,戰術反擊有線電跟進架設不起什么作用,反而造成傷亡,就不一定要跟進架設,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115日,我第50軍根據志司首長指示,在空軍配合下連續組織了4次渡海作戰,攻占了椴島,大、小和島等10余個島嶼,通信保障較好。

 

 

19511130日,空824團執行轟炸大和島任務,通信長劉紹基(右2)所在戰機擊落美機1架。劉紹基立一等功

 

1214日,志愿軍黨委向全軍發出三反工作指示。志愿軍各單位普遍深入地開展了三反運動。

 

1952

 

一季度,通信處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任命我為處長,任命張凱、唐士吉同志為副處長,任命張醒民同志為副政委。

 

4月,志司通信處利用自行制造的幻象電報機開通與各兵團、各軍的有線電報通信,使電報傳輸既及時又保密。據統計,80%以上的電報均在20分鐘內發出,無線電通信成為備用手段。

 

47日,彭德懷司令員奉命回國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其在志愿軍的職務由陳賡代理。彭總在回國之前,有一天,專門抽出半天時間來看望志司通信處的同志,先和處的領導同志座談。這次談話很隨便,內容沒有什么限制,彭總有說有笑,氣氛輕松活躍。彭總除談了周總理一貫關心通信工作外,著重談了朝鮮戰場的形勢特點,他說:朝鮮打仗,一是打后勤,一是打通信,敵人擁有制空權,他們利用這些優勢搞什么絞殺戰,企圖完全切斷我軍的后勤供應,并使我軍的指揮系統癱瘓。我軍后勤及通信戰線的廣大指戰員英勇奮斗,使敵人的企圖沒有實現,這就為抗美援朝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彭總的講話使通信兵指戰員受到很大鼓舞。與處領導座談完后,彭總還看望通信處的全體同志。

 

 

19519月,志愿軍工程兵第1、第4團投入反絞殺戰作戰。圖為該部隊指揮員用短波報話機指揮部隊渡河

 

195111月,志愿軍防空軍高炮部隊參加反絞殺戰作戰。圖為指揮所用電話下達向敵機開火的命令

 

426日,志司召開參謀長會議,總結交流構筑坑道工事的經驗,會上也研究了坑道作戰的通信保障問題。大家都強調要重視發揮步談機的作用。在國內的大力支持下,步談機的數量不斷增加。到1952年下半年,國內送往朝鮮的各種無線電裝備(主要是步談機)達8000余部,每個軍的步談機由入朝初期的40余部增加到300余部。

 

56月間,第39軍在190.8高地戰斗中,當坑道表面陣地被敵占領退守坑道后,步談機員徐福才將步談機天線在坑道內埋地,不出洞口與上面溝通了聯絡,創造出奇跡般的經驗。志司通信處得知此情況后,將有關人員派車接到志司,進行座談并寫出書面總結發全軍,對解決坑道戰斗的通信保障起了重要作用。

 

711日,中央軍委任命楊得志為志愿軍第二副司令員,宋時輪奉調回國。

 

9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2446軍開始入朝。

 

918日,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赴朝鮮慰問。

 

10月中下旬,為適應以坑道為骨干的陣地防御作戰的需要,志司通信處在檜傖召開志愿軍通信工作會議,研究布置如何加強和完善陣地有線電通信網的建設,重點研究路由選擇及多路迂回的經驗,會后下大力貫徹。到1953年上半年,全戰場共建成永久性線路4萬余公里。開會期間,正在進行上甘嶺戰役,會上還介紹和研究了上甘嶺戰役通信保障的經驗。張文舟代參謀長到會講了話。

 

 

19521021日至115日,第1545師所部在上甘嶺堅守坑道14晝夜。圖為連長李保成用報話機與上級保持聯系

 

19521014日至1125日,上甘嶺被炸成一片焦土,山頭被削低兩米,電話兵架設的電話線依然屹立于硝煙之中

 

1025日,志愿軍隆重舉行慶祝出國作戰兩周年大會,鄧華代司令員(陳賡6月回國由鄧接替)在大會上講了話。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代表向志愿軍有關人員授勛。

 

1211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1、第16、第21、第54軍入朝,準備參加反登陸作戰。

 

1220日,中共中央下達堅決粉碎敵人冒險登陸計劃的指示。志愿軍黨委1218日至21日在檜傖召開了軍以上干部會議,研究布置反登陸作戰準備工作。根據中央的指示,決定加強西海指的指揮機構。由鄧華代司令員兼西海指司令員,同時還抽調志司、志政有關人員加強西海岸指揮部,志司通信處派張凱副處長帶部分人員赴西海指。到4月底,我軍勝利完成了各項準備,陣地通信網的建設及通信器材的儲備取得顯著成績。由于我方作了充分準備,迫使敵人放棄了冒險登陸的企圖。

 

 

抗美援朝期間的崔倫、劉敏夫婦(1953)(現年97歲的劉敏曾任志司通信處機要秘書)

 

1953

 

春節,重點是抓西海岸反敵登陸的準備工作。第一季度謝方參謀長由開城回到志司,主持開辦參謀人員集訓,總結司令部的工作,對通信處領導的發言給予充分肯定。

 

418日,中央軍委決定任命李達為志愿軍參謀長,謝方回國。

 

430日,志愿軍黨委決定舉行夏季反擊戰役。

 

513日,我軍開始進行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一、二次進攻作戰。

 

6月,我因病回國到大連志愿軍療養院療養,志司通信處的工作由張凱同志主持。

 

7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定,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3728日上午930分,彭德懷司令員于開城松岳堂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910月,軍委通信部王諍部長帶領幾個大軍區通信部門的負責同志赴朝鮮視察,我陪同他們到前沿陣地從東到西走了一遍,重點了解夏季反擊戰役后敵我雙方陣地配置情況,并了解作戰部隊的通信情況,途經元山、平康、開城、平壤等地回到志司。正趕上第三屆赴朝慰問團正在志司進行慰問演出,第一次觀看著名演員譚富英、馬連良等的精彩表演,飽了眼福。在志司期間,王諍部長向李達參謀長建議調我回國工作,并向我打了招呼。

 

195312月,正式下達命令調我回軍委通信部工作。

 

 

1958711日,志愿軍通信團同第二批歸國部隊一道回到安東。圖為通信團官兵在邊境受到祖國親人的熱烈歡迎

 

(圖片摘自崔倫百年誕辰紀念畫冊)

(《通信兵的故事》編輯部配圖)

 

來源:電波之音今日頭條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