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3年創建為哈爾濱工學院以來,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歷經了幾十年的沉淀和演變,在1958年更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哈工大被贊譽為“北方的工科巨頭”以及“國防七子”之一,是中國“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支持大學。
最近,哈爾濱工業大學宣布一項意義重大的決議:今年下半年起,將中止接收海外學生,并開始逐步退還已經在校的外國學生。此決定在公知專家中引起了悲鳴,同時也在公眾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那么,哈工大為何做出這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呢?
比起哈工大的命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似乎走的道路完全不同。最近美國發布的制裁名單中,哈工大等高校被列入,然而讓人感到困惑的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并沒有出現在此名單中。盡管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每年得到的資助比其他高校多得多,那為什么他們能夠避開美國的制裁?或許,這跟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們更愿意追求移民美國有關。
與此相對的是,哈工大在科技領域的杰出表現令人贊嘆不已。不論是“祝融號”探測火星的成功,還是“神舟”工程的連連好消息,或是“天眼”工程的推進,微納米機器人治療腦瘤的實現,以及7nm光刻技術的重大突破,哈工大都有著無可替代的貢獻。哈工大不僅在科技領域超越了眾多同行,同時在教育公平方面也走在了前列。
這是一種命運的奇妙。兩所都是中國的一流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路卻有著如此巨大的不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得到的資助雖然豐厚,但學生們更熱衷于出國。而哈工大雖然得到的資助相對較少,卻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次次的輝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學生追求名利,眼光向往海外。而哈工大的學生和教師堅定的報效國家,一同戰勝國家的困難。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每年獲得的資助量遠超過其他高校,那么,為什么美國會選擇“放過”他們呢?資助的多寡應該推動科研教學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這也是為什么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能在世界大學排名上取得前列的位置。然而,盡管這兩所學校得到了大量的資助,但真正的進取行動卻不甚明顯,這讓人感到困惑。
雖然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得到了大量的資助,但學生們似乎更偏愛追求美國的“綠卡”,而不是在祖國建設中做出貢獻。大學的本質應該是培養人才,但如果學生出國后,對國家的服務就會受到影響。這也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不能滿足人們期待的重要原因之一。無論資助多少,如果沒有真心為國家服務的意愿,就難以創造出真正的價值。
相比之下,哈工大能成為美國制裁名單的對象,是因為它在科技和國防等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的成就,這增強了國家的實力和競爭力。盡管哈工大面臨著較大的資助壓力,但它并沒有放棄科研教學,而是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推動國家的發展。這正彰顯出哈工大人民報效國家的決心和擔當。
近年來,中國的大學紛紛邁向“國際化”,為了吸引外籍學生,不惜開出各種“天價”的政策,這已經引發了社會廣泛的爭議。這些大學為了提高大學排名,獲取更多的資助,甚至放棄了本分,不惜一切地追求流行。
為了吸引留學生,山東大學和武漢大學推出了“學伴制度”。當一個留學生因為受傷不能上課的時候,學校竟然派出了十幾名女生來照顧他的生活和學習,將女生當作工具,這真的是無法接受。每年,每個來華留學生可以獲得10到20萬的補貼,甚至有非洲女生已經利用這個補貼游遍了十幾個國家。
針對外國留學生如此高額的補貼,無疑是一個“天價”。然而,公知專家胡必亮教授卻呼吁:“我們給非洲留學生的獎學金太低,每人每年僅10萬,需要繼續提高!”這一切,都與哈工大有著直接的關聯。
哈工大宣布取消對外籍學生的招生和高額留學補貼,引發了部分公知專家,如胡必亮的強烈反對。胡教授批評哈工大的補貼過低,但他忽視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高額的補貼并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反而會加重本地學生的負擔。盡管哈工大的這一舉措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議,但它實際上體現了公平和正義,值得我們肯定。
哈工大的此次決定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高校的資金有限,應優先用于本國的學生,而不是“天價”補貼外國學生。對外籍學生過高的資助,對于推動教育公平并無益處,反而增加了本地家庭的負擔。哈工大能夠關注國內學生的實際需求,體現出高校應有的責任和擔當,這也是社會給予它支持的原因。
作為國防七子之一的哈工大,其行動展示了一所國防高校應有的立場。保護國內學生的權益,培養自己的人才,是國防高校不應忽視的責任。哈工大的這一舉措展示了其責任感,不隨其他一些高校盲目追求所謂的“國際化”,這必將在國民心中贏得更高的信任,提升其在民族教育中的地位。
高校追逐所謂的“國際化”,拋棄教學和科研,以及人才培養,這已經遮蔽了真實的知識。哈工大的舉措令人醒悟,推動高校回歸教育的本質,為國家培養人才,這才是大學應盡的職責。
不論資助再多,只有使國內學者受益,才能稱得上是教育的真正意義。各大學應該向哈工大學習,拒絕浮躁的追逐,回歸到教學和科研的核心。在本國培養人才,服務國家,這才是大學應該追求的目標。只有這樣,高等教育才不會背離其本質的使命,才能培養出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才,為國家的未來鋪路。
高校的角色不僅是提供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未來的領導者,培養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而哈工大的做法,無疑是在踐行這一使命。它提醒我們,大學的目標不僅是追求科研成果的繁榮和世界排名的提高,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毫無疑問,教育的目標應該是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人才和知識,而不是盲目追求“國際化”,甚至忽視本國學生的利益。哈工大的做法,挑戰了當前的教育觀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教育問題。我們期待有更多的高校能夠向哈工大學習,關注本土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公平的教育。
為了這個目標,我們需要不斷審視我們的教育系統,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成長,發揮他們的潛力,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這就是教育的本質,這也是哈工大以及所有追求公平教育的學校所要努力的方向。
總的來說,哈工大的這個決定,對于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無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它讓我們看到,只有堅持公平、公正,才能走出一條真正有益于國家和社會的道路。大學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社會責任的課堂,而哈工大的這一舉措,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示范。
【附錄】
中國的頂級大學清華、北大、復旦、交大等等,最近的一系列荒唐行徑,讓人實在難以置信!一些所謂的“公知”“專家”居然為了自身利益而無視人民的權益,簡直讓人憤怒到極點!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哈工大打響第一槍!取消外籍招生和留學補貼,拒絕效仿清華北大!
2023-07-02李光滿丨美國一面組織反華聯盟,一面對中國留學生說:像狗一樣爬出來吧,給你簽證!
2021-05-07?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