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彭博社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最好聽聽布林肯必須講的話》的文章。該文章強調“中國正在犯錯”,因為現在的中國軍事上并沒有對美國形成“升級優勢”。所謂的升級優勢,指的是在對方有意加劇局勢緊張或者軍事沖突時,另一方沒有能力拿出與之相匹配的能力。因此他們認為,中國在面對與美國的軍力差距時,要么選擇對美讓步,要么就得接受軍事上的失敗,沒有第三個選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發出警告稱:“如果有人想要在傷害中國之后全身而退,那就是幻想。”
美媒彭博社之所以敢斷論中國對美國不具備反擊的手段和意愿,底氣可能來自于今年年初美國智庫的一系列兵棋推演。
今年年初,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中心”對中美可能在臺海地區爆發沖突舉行了24場兵棋推演,據悉美國眾議院也有參與其中。在美國政壇“反華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反華”的政治正確影響下,還未開始推演,就已經注定了結果。
果不其然,在公布的24場兵棋推演結果中,美軍以壓倒性優勢,成功奪得其中21場的勝利。甚至其中還有一次美軍在徹底放棄臺灣之后卷土重來,重新戰勝解放軍。所以在這次兵棋推演的結論中,美智庫認為,如果中美兩國在臺海地區爆發戰爭,美國取勝的可能性為92%。
美智庫算出這個結果,還是花了一些心思的。比如臺海地區距離中國只有200公里,于是就把主戰場搬到了距離中國海岸線僅2000米的距離作為主戰場,其作戰方式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在美智庫的設想中,美國直接介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的“武統行動”,為了避免解放軍強大的對海打擊能力,美軍不出動航母,只派出B-52和B-1B戰略轟炸機,攜帶美國最新研制的反艦導彈就可以完成對解放軍登陸部隊的攔截,阻止奪島行動,戰爭就此結束。除此之外,美智庫還將金融對抗、能源對抗以及糧食安全等方面的問題,也拿來作為這場戰爭的衡量因素之一,認為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手握石油美元,能夠迫使中國“武統臺灣”時投鼠忌器。
美國智庫的這份報告無疑帶有大量意識形態色彩,以及一廂情愿,所以得出一個美軍有92%的勝率的荒唐結論。實際上,這個結果連美國輿論都看不下去,不少美媒就跳出來懷疑兵推結果是否公正。美國軍事專家則認為:“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中國,按照這種方式開戰,美國必輸。”拋開這個問題不談,看往年美國智庫對中美開戰的兵推結果,基本上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在這場兵推之前的1月,美國著名的蘭德智庫就中美在西太平洋開戰展開過模擬推演,最后得出的結果卻與“戰略與國際中心”相距甚遠。
蘭德智庫認為,如果中美因為臺海問題開戰,美國可能會損失超過500架戰斗機以及20多艘水面大型艦艇以及2個航母作戰編隊,最終美國將以失敗告終,因為美國海軍根本無力突破中國的岸基對海打擊能力,這就意味著美國失去了制空制海權,想要獲取勝利自然無從談起。當然,以上兩個智庫的說法其實都缺少事實背景下,最具有說服力的還應是佩洛西“竄訪”臺灣之后,美國官方發布的一份對臺海爆發戰爭的分析。該分析洋洋灑灑3萬字,最終認為臺海之間一旦爆發戰爭,可能會出現4種結局。第一種是,中美在第一島鏈爆發大規模戰爭,中國被擊落400架戰機,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所有軍事基地和幾十艘海軍艦艇被全部摧毀。第二種是,中國沿海地區受重創,美國付出的代價只不過是幾十架戰機,但同時也認為這個可能性并不高。第三種是美國根本就沒有介入臺海問題,選擇默認,自然也就沒有結果。第四種就是中美爆發全面戰爭,該狀態下,中美最后都是相互摧毀,因此也沒有結果。總的來看,若臺海發生沖突,美國大概率是不會出現在臺海戰場。臺灣雖然在美國對華戰略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臺灣在距離大陸的距離實在太近,近到一旦爆發戰爭,美國根本無法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再者臺灣只不過美國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棋子沒有被丟棄,只不過是因為對方開出的價碼還不夠高。即便是退而求其次,美國也沒辦法在第一島鏈對解放軍形成絕對的軍事優勢。在武器裝備發展上,中國目前確實還落后于美國,這一點應該承認。但即便是中國目前對美國還不完全具備“升級優勢”,但解放軍對美軍卻擁有“非對稱優勢”。畢竟彈道反艦導彈,可以對美軍最重要的航母編隊產生威脅,這就可以拒敵于千里之外。中美建交后,之所以美國一直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直接原因是忌憚蘇聯,蘇聯解體時,中國經濟才剛剛騰飛不久,仍無法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自然也沒理由在臺海問題上拿出強硬姿態。隨著時間進入21世紀,“9·11”事件導致21世紀前十幾年美國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反恐戰爭上,因此美國根本無暇顧及臺灣問題,更不敢在臺灣問題上重新樹敵。而隨著中美博弈成為中美關系的主流,又沒有其他因素的掣肘,為何美國仍不敢將“戰略模糊”直接變為“戰略清晰”,支持民進黨當局推動臺灣“獨立公投”呢?這個原因很清楚,那就是害怕解放軍武力打擊。而從中國軍力發展角度來看,美媒口中的對中國軍事領先優勢,已經是處于朝不保夕狀態。這一點從“十一五”時期到“十四五”時期,中國軍力發展目標就已經體現得相當具體。
2006年,中國軍事目標還是國土防御為主,喊出的口號是“整體防御”;到2011年這個口號變成了“打贏局部戰爭”;2016年已經變成了“打贏信息化戰爭”,這也從側面體現了解放軍軍事實力在高速發展;到了2021年,中國的口號變成了“加速研發前沿顛覆技術”、“加速武器升級換代”。這說明中國軍事裝備為過去幾十年補課的時期已經結束,并且已經在前沿軍事科技上取得了長足進步,這點從我國一系列先進軍事裝備問世并入役可見一斑。換言之,美國對中國的軍事領先優勢結束時間,已經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咫尺。所謂的“中國不具備反擊的實力和手段,必須對美國讓步”的說法,只不過是美媒還沉浸在舊日的“美國霸權”幻夢中沒有蘇醒過來罷了。(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國防部原國際傳播局副局長;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孟彥說”,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