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華,在中國最高領導會見中落下帷幕。這個結果超出了美國的預期,布林肯大喜過望。有消息說,布林肯在與中國領導人會談后,在美駐華大使館召開了記者會,大使館工作人員忙不迭熨燙準備國旗,看來這個會是臨時動議要開的,以表達其“興奮的心情”和“超預期的戰果”。美國對這次布林肯訪華并沒有多少奢望。這一點,從布林肯來之前的吹風會上便知一二。

布林肯訪華“不是為了取得美中關系的突破或轉變,不預期會有許多成果”。美國負責東亞事務的助卿康達并不看好布林肯這次訪華,他向媒體“打預防針”透露說。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話說得更絕,他稱布林肯訪華,并不意味著美國不會在“利益和價值觀上后退”,甚至揚言,美國將繼續回擊中國的“刺激性行為”,繼續制裁中國的相關實體,繼續維持在臺海地區的“航行自由”,繼續在經濟、技術、安全和其他領域對華采取進一步措施……這“四個繼續”哪有一點是建設性的?!由此可以看出,美千方百計、強拉硬拽促成布林肯此訪,“形式大于內容”,演戲成分大于會談,意在把中美緊張的責任扣到中國頭上,在全世界造成“美方要求對話,中方愛搭不理”的印象。對此,中方心知肚明。對這種強行串門的自然也沒有什么好臉色。布林肯落地中國后,也感到中方氣氛的冰冷。

他一個世界頭號大國的國務卿,到哪不是爭著搶著、前呼后擁,但到中國來,而且是他首次到中國,還是2018年來首訪中國的國務卿,怎么著也要“紅旗招展、列隊歡迎”吧,但一出艙門看到的是零零星星幾個人迎接,地上沒有紅地毯,反而是紅線。啥意思?下馬威。對此中外媒體都做了不少文章。接下來與秦剛外長、與王毅主任的會談,也讓布林肯感到“涼意”十足。雖然場面上握手寒喧合影會談都不差事,但會后的新聞稿卻只字未提布林肯說了什么。而且新聞中還特清楚地說明,布林肯這次來訪是“雙方商定”的,而不是外交上常用的“邀請—應約”方式。

尤其讓媒體感到有“挖頭”的是,布秦會、布王會后竟然沒有新聞公報,沒有聯合記者會。美國是沒有總理這個級別的,國務卿可直接與總統對話,對這個級別出訪,沒有新聞公報是不太正常的。正當布林肯失意落魄、準備打道回府之時,19日下午中國最高領導人會見了布林肯,這大大出乎美方意料。從布林肯伸出雙手與領導人握手的動作看,布林肯是相當的激動。布林肯與我最高領導人會談時表示,美方致力于重回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確定的議程。美方遵守拜登總統作出的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期待同中方開展高層交往,保持暢通溝通,負責任地管控分歧,尋求對話交流合作。美國總統拜登對布林肯此行作出回應,稱“我們走在正確道路上”。

總的看,布林肯此行訪華超出預期。但美方為“談崩”所做的準備,或者說配合“談崩”安排的動作,讓人看到了美國“兩面三刀”的陰暗一面。第一個動作,布林肯抵京不到24小時,北約成員國波蘭眾議院的巴爾巴拉率團竄訪臺灣。布林肯與秦外長舉行會談當天,包括美國共和黨議員湯姆·蒂凡尼、斯科特·佩里、南希·梅斯在內的7人向布林肯施壓,要求布林肯在結束北京的訪問行程后再竄訪臺灣。

第二個動作,美國家安全助理沙利文在布林肯訪華前的6月15日就跑到日本,與日韓菲安全官員商討“對抗中國之策”,三方宣稱將在東海和南海展開“協調行動”,并強調要“維護臺灣海峽的穩定”。之后,美國白宮還別有用心地發表了一份單獨聲明,稱如今美日韓的三邊伙伴關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牢固且更有潛力。此外,沙利文還重申了美國對日韓的防務承諾。第三個動作,也是布林肯訪華前,美國彭博社16日發表題為《中國最好聽聽布林肯必須說的話》的評論文章,宣稱中國面對美國在軍事實力上并沒有所謂的“升級優勢”。文章說,“就經驗、訓練和武器裝備而言,美國軍隊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在可預見的未來,這種(中美間軍事)力量差距仍將是地緣政治中的一個長期現實”。這是將中國一軍,為布林肯壯行,更是為布林肯在臺灣問題上談崩做鋪墊。

先是歐盟委員會,15日發表聲明稱,與其他同類企業相比,來自中國的5G供應商華為和中興具有“更高風險”。歐盟將采取對應措施,不再采用這兩家中國公司的服務。此外,歐盟還向其27個成員國和歐洲的電信企業發出呼吁,讓他們不要再使用華為和中興的通信設備,以防這些設備成為攻擊歐盟的武器。再是德國,16日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長達76頁,公然將中國稱為德國的“制度性對手”,指責中國“違背德國的利益和價值觀”,企圖挑戰“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聲稱“中德兩國的對抗因素正在增加”。還有荷蘭,擬向中國留學生“動刀”,禁止中國留學生報考荷蘭高校的半導體專業,以防止中國學生接觸荷蘭的半導體核心技術。

可以說中美關系這種“新冷戰”箭在弦上,國際戰略大師、百歲老人基辛格作出悲觀預測,稱中美緊張關系已站在“懸崖之上”,如果緊張關系再持續下去,臺灣海峽可能會發生軍事沖突,“華盛頓和北京都應在當前僵局中后退一步”。從此方布林肯訪華效果看,雙方都“在僵局中后退一步”,結果各方都比較滿意,唯一尷尬的是日韓反華急反鋒,他們為了討主子歡心,為了表忠誠,不惜與中國反目成仇,如今他們的主子都后退一步,又對著全一世界重申“四不一無意”承諾,不知日韓該怎么轉身換臉。(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國防部原國際傳播局副局長;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亞圣75言”,修訂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