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如何形容布林肯的這次訪問?我的感覺只有一個字:冷。
其一,當時北京是藍天,可在英國BBC和華盛頓郵報等英美媒體記者的鏡頭中,北京的天空卻是灰色的,給西方讀者傳遞出一個信號,這次訪問將是一次冷色調的灰色旅行。這不是我們給布林肯的中國行定調,而是英美媒體給布林肯的中國行定調:冷冷的灰色。
其二,這次中方宣布布林肯訪華的消息中使用的是“經中美雙方商定”,并不是中方邀請,表明這次訪問是一次沒有受到正式邀請的非正式訪問。此前中美外長通電話,新聞稿中同樣是中方應約同美方通電話,應約與主動通話,商定與受到邀請訪問有明顯區別,顯示這將是一次并不被中方期待的訪問,中方的用語也表明這是一次被中方冷淡的訪問。
其三,媒體報道,秦剛與布林肯會面結束后一起共進工作晚餐,這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雙方共進工作晚餐而非晚宴,如果是晚宴,則表明是受邀以貴賓身份來訪,而工作晚餐則表明只是一次工作層面的訪問,同樣可以看出來,這是一次被刻意冷遇的訪問。
其四,6月16日,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會見比爾·蓋茨時專門強調批出,“中美關系的基礎在民間,我們始終寄希望于美國人民。”這個時候,中國包括最高領導人在內的各層級官員紛紛高規格接告訴比爾·蓋茨、馬斯克等美國企業家,又專門強調“寄希望于美國人民”,說明中國對美國政府和政客已經失望,已經不把改善中美關系的希望寄托于美國政府和政客身上,而是寄希望于美國人民。這個時候,我們再看布林肯訪華的規格、待遇,不能不讓人想到一個字,那就是冷字。
其五,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發訪問中國前夕,美國彭博社發表了一篇標題為“中國最好聽聽布林肯要說的話”的評論文章,說“中國正在犯錯”,稱美國擁有的“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優勢”可以在地緣政治上保持長期“對華優勢”。此時發表這種傲慢的文章,顯然是對中國發出某種威脅。參與此次會談的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這篇文章對于中國讀者來說是一種“脅迫”,任何人想要在自己毫發無損的情況下傷害中國,這不過是癡心妄想。在布林肯訪華之際,雙方輿論仍在論戰,表明布林肯的這次訪問的基調不會是熱而只會是冷。
其實,營造這種冷氣氛的主要是美國,布林肯這次是強行闖關,有備而來。媒體報道,布林肯在赴中國訪問的飛機上還在與日本和韓國外長通電話,通電話的核心是強調美國如何致力于“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系”。這里我們會發現美國人骨子里的那種傲慢無時無刻不散發出對中國的輕蔑,美國要管理中美關系,中國如果不服美國的管理,那么美國就會與美國的盟友一起修理中國。
6月15日,也就在布林肯訪華前夕,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專門從印度趕赴日本訪問。訪日期間,沙利文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的安全高級官員共同討論如何合作來對抗中國的威脅。這就是美國的做派和風格,一方面求著到中國訪問,另一方面又與盟友一起密謀如何對抗中國,完美的詮釋了什么是“既當又立”。
現在我們來看看中美外長談了些什么。
首先是中方反復強調,應不折不扣地落實中美領導人巴厘島會晤共識,推動中美關系止跌企穩,重回正軌。如果美國不能落實兩國領導人會晤時達成的共識,而是說一套做一套,毫無誠信,那么中美還談什么,還有什么好談的呢?
其次是中方就臺灣問題等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闡明嚴重立場,特別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臺獨”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這已經告訴美方,如果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繼續搞兩面三刀,中美關系的改善就沒有基礎,中國會為了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而采取行動。
再次,雙方就中美總體關系及有關重要問題進行了長時間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雙方進行了長達5個半小時的會談,看起來時間很長,但實際上雙方只是在進行溝通,只不過是“坦誠、深入、建設性溝通”,也就是說這次會晤仍然停留在溝通層面。
第四,雙方達成了幾點共識,其中最重要的共識是第一點,“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對美方到底能不能落實兩國元首會晤時達成的重要共識,我對美方的誠意表示極大的懷疑,時間已經過去近半年,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被拜登轉身就忘,現在布林肯又來承諾落實這個共識,我們是該信拜登呢還是該信布林肯呢?顯然這兩個人都不可信。如果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都可以拋之于腦后,那么雙方達成的其它共識又有何意義呢?
中方新聞稿中一個字都沒有提布林肯說了些什么。我想,那些話要么是些“既當又立”的話,要么就是對中國提出要求、發出威脅、無理攻擊,顯然都不是什么好話,不提也罷。
在布林肯訪華前,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康達提出了布林肯訪華的三大目標,即建立開放、有力的溝通渠道,重申美價值觀和利益,明確、坦率提出美方在一系列問題上的關切,探索在符合美利益的議題上開展合作。直白地說,就是美國要在敲開中國大門之后,為美國爭取最大的戰略利益,其核心是遏制中國發展,維護美國價值觀和美國戰略利益。
因此,這次布林肯訪華看起來表現得非常猴急,其實有著非常清晰的目的,我們要明白一點,布林肯并不是來妥協投降的,不是舉著白旗來的,而是帶著美國的價值觀來為美國爭取利益的,是美國遏制中國大戰略的一次具體行動。
拜登很可能會成為中美關系破冰之后唯一沒有訪問過中國的美國總統,從“既當又立”的角度分析,拜登有些著急,因為拜登的任期已經不多了,他是既想去中國騙吃騙喝,反正說過的話可以轉身就忘,又想在他任美國總統期間把中國打趴下,還要踩上一只腳,給美國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然而今天的中國已經覺醒,已經不再相信美國政府和美國政客,而是相信美國人民,準備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了,美國政府和美國政客對中國說什么做什么其實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有鑒于此,當布林肯走出機艙門向機艙外揮手的時候才發現,迎接他的只有四五個人,并沒有歡迎的場面,那一刻,布林肯那揮動的手顯得有些僵硬,表情顯得有些尷尬:原來歡迎馬克龍、盧拉的場面并沒有重現,美國在中國這里遇到的不是熱情而是冷淡,沒有人歡迎布林肯,也沒有人需要布林肯,正如中國沒有人歡迎美國,也沒有人需要美國一樣。
冷,或許是對布林肯訪華唯一的標準的語言描述。想想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時,在路邊看到的標語是“打倒美帝及一切走狗”,今天,或許我們要把這條標語再讓美國人回憶反思一下。在“中美關系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的今天,我們到底該以怎樣的姿態、怎樣的心態接待布林肯?冷,或許是一種物理形態,又或許是一種中美關系的博弈形態,甚至也是中國的一種斗爭武器。
當我們真正強大起來,自信起來,當我們低頭去看美國,當我們正面迎向美國,美國就會感到一股冷冷的凜然不可侵犯的目光直逼過來,那就是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的不可戰勝的民族精神。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李光滿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