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的腳步聲已經臨近,鐘聲即將響起??哲妰杉芰鷻C的沖天一飛,四川艦在鑼鼓聲中驕傲地離開船塢駛向大海,這是我們獻給偉大祖國2025最為隆重的賀禮。
海外一些國家的領導人及其他們的媒體以不同的口氣在發出相同的聲音:數年前中國人說的2025目標,看來他們已經提前兌現了,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即將到來的2025年,是中國經濟總發力的年份。
是啊,如果從2016年開始,已經歷經八年磨礪,不是貿易戰、就是金融戰、科技戰、輿論戰等等,加上苦難中煎熬的三年疫情,中國經歷的是不是戰爭的戰爭,我們在制裁的狂嘯中度過一重又一重難關險隘,而今,八年之后,整個中國經濟很可能要迎來的是“涅磐重生”。
是啊,八年之后,世界在以羨慕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某些西方國家,除了羨慕,更多的是嫉妒還有恨。因為中國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試飛的六代機,幾乎讓他們無所措手足。從1840年以來,這是黃皮膚的中國人第一次在軍隊重裝備的研發上領先了整個世界,他們怎么能不嫉妒呢?這個一貫被當作懦弱和東亞病夫的東方大國,忽然間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巔,他們怎么也無法適應?。?o: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是啊,現在的我們,如果和八年前做個比較,的確已經今非昔比了。因為一個東方大國出現了實力上的質變,對于這個質變,當年我們的楊潔篪主任面對美國人的傲慢和威脅,曾經頓挫有力地說出“你們憑實力和我們說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的時候,當時我們很多同志可能還不太理解這個話的深刻內涵。今天,作為中國人,過去對美國人那種盲目的崇拜,已經忽然間成為“過去式”。也許還有極個別的跪舔者,不過那是良心被狗吃的極少數。
今天,當我們的政府在時隔十四年之后,再度提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一個大國的自信。這個政策的轉向,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是中國解除了束縛,準備全力拉升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不僅我們那些經濟學家這樣分析,就連外國的專家學者也在做這樣的判斷。
在回首歷史時,國內輿論不久前還在爭論,中美關系惡化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有人認為是從2011年美國提出了重返亞太戰略,就開始把打壓的重心放在了東亞地區。也有人說是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說是這個舉措驚醒了美國人,使中美在戰略上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種議論,多出于對“一帶一路”持異議的少數公知,就像惡毒地明確地反對我們2025規劃的人一樣,是極少數。還有人說是2015年,那年美國試圖對中國實行金融收割。
但實事求是地說,中美之間明顯惡化,應該是2016年。這個年份,未來極大概率會載入史冊的。為什么說這一年呢?因為這一年,一個標志性事件發生了。那就是這一年的夏天,美國的航母戰斗群浩浩蕩蕩開進了我們南海,拉開了架勢,要與我們開戰。這就直接逼著中國壓上了海軍所有的底蘊即三大艦隊,人民軍隊的幾位主要領導人和決策者幾乎全部到了南海一線。我們已經退役的預備役人員先后收到了歸隊通知,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中美之間出現的真正的最大危機。因為一旦擦槍走火,中美之間就有全面開戰的巨大風險。但是,因為我們實力不弱、準備充分,敵人最后退兵了。從那一年開始,整個中國實際上就已經轉入到了戰備模式。一個最好的證明,就是中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的增速在2016年的時候,這個數字還只是131萬億,其中中央69萬億,地方62萬億。然而到了2023年,這個數字變成了371萬億,其中中央116萬億,地方255萬億。這個數字說明,在過去的六年時間里,國家一直在大幅度提升國有資產的占比。目的沒有別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兒。
什么大事?那就是準備應對西方給我們強加的巨大風險。我們這一點必須清晰,民營企業對于國家發展雖然重要,但是關鍵時刻,決定國家實力上限的,無非就是三個重要指標:第一個是能源保障能力;第二個是工業生產能力;第三個就是物資調配輸送能力。這三項能力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必須牢牢掌握在國家手里。在特殊時期這些關鍵領域必須直接由國家掌控。這就是過去六年國有資產占比不斷上升的核心原因。
社會上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從2016年以來,錢越來越不好賺了。原因沒有別的,最為核心的原因就是國際局勢的持續惡化。
細細回顧,這六年時間,國家集中那么多資源,做了那么多的大事。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思考的是,這些年很多領域悄無聲息地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排在第一位的是我們進行了能源的轉型。
根據國家公布的大數據,2023年中國的光伏和風力發電量已經超過了中國居民用電量的總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它意味著只靠光伏和風力發電就能維持和保障中國14億人民的基本生活了。我們光清潔能源發電量就超過了印度一個國家。你莫要小看了這個數字,這就告訴世界,我們正在做最壞的打算。假如有一天,美國徹底封鎖了我們所有的能源航線和對外通道,那么全球所有能源出口國都不賣資源給我們了,我們也有個最基本的自保能力。很多公知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對我們搞能源轉型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認為我們戰略選擇的失策。其實這些議論是一種別有用心。
集中力量辦大事,能稱為第二件事兒的,就是我們進行了全球領域的產業升級,讓中國的工業能力發生了質變。如今我們成為全產業鏈最全的世界工廠,在世界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我們的這個產業鏈關鍵已經發生了質變。2016年前,也許我們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還基本體現在中低端制造領域,多個關鍵領域還被人家卡脖子,比如說汽車制造、大飛機制造、半導體領域等等。但我們最近一些年忽然發現,在上述這些領域,屬于中國的技術創新呈現了井噴之勢。那些被西方卡脖子的領域,全都出現了爆發式的突破和質變,像汽車制造、輪船制造等等多個領域,我們忽然走在了世界最前邊。過去,一提汽車,就是日本、美國、德國,排行榜上似乎永遠都是這樣一些國家。而今,這些領域排行榜在第一位置,突然都飄起了五星紅旗。即使世界大飛機的制造,我們也已經躋身前列。就連一直被卡脖子的芯片領域,我們也做到了軍用和民用的自給自足,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正是由于工業的持續升級和質變,中國的軍備能力才不斷跨上新的臺階。世界驚奇地發現,最近幾年,我們被稱為下餃子的055現代化驅逐艦、國產航母、東風快遞、無人機、電子軌道炮等等等等,這些新的裝備,已經讓世人眼花繚亂。我們做這些事情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在極端的情況下,中國有能力同時擊退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西方聯軍對我們的聯合進攻和侵略,以保衛中國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成為第三件事的,便是國內基建的全面翻新。這主要體現在高鐵高速里程的大幅增加以及國內公路機場的全面鋪設。世界同樣驚奇地發現,這幾年不論高鐵還是高速,中國修的路越來越多了。為什么修路?就是要提升戰爭時期的物資配送能力,而物資配送是戰爭能力的基石。即使你有再強的工業生產能力,運不到前線去那也是干著急。西方國家已經充分注意到了這個極其重大的變化,2019年一個春運,中國累計運送旅客達30億人次。這是和平時期,如果是在戰爭狀態呢?不是完全可以運輸作戰人員和物資嗎?如果你細細研究,就會發現,美國軍隊一直在避免和我們形成正面沖突。為什么?因為我們有充分準備。
所以,美國人現在千方百計用金融手段來拉爆我們的經濟,用輿論戰來攪亂人心。當美國開啟這一輪加息周期的時候,我們其實非常重視,因為金融霸權畢竟掌握在美國人的手里。所以我們政策端也非常得小心,既不敢跟著美國加息,因為加息會導致經濟進一步下行,又不敢大幅度地降息,前兩年我們幾乎處于小心翼翼的狀態下進行。過去的兩年左右的時間里,國家層面對國際局勢的判斷其實是非常嚴峻的。事實上就連咱們民間也察覺到了與一百年前類似的場景。所以在出臺政策的時候咱們是留有余地的,不想一下子就甩出了所有的彈藥。這就是為什么咱們遲遲不敢采取更加寬松的經濟政策的根本原因。
但是今年九月,局勢出現了重大轉變,當美國扛不住主動開始降息時,就說明我們原先可能過高地估計了美國的實力。世人稱中美之間是一場“金融憋尿大賽”,這場憋尿賽,最后率先扛不住的是美國人。我們看準了這個時機,等待的也是這個時機。我們當即做了兩件大事兒:一件事兒,是發射了東風快遞到太平洋,警告美國人對中國的經濟復蘇不要橫加阻撓。第二件事,趕緊調整政策。這期間連續調整了多項經濟政策。在世界矚目中,我們把發射時間地點,都告訴了美國人,美國人也確實出動軍力加以干擾和攔截,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力不能及,眼巴巴地看著中國的D31A掠過太平洋,到達預定地點。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