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2024年10月29日消息,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于調整高等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國家獎助學金政策的通知》(財教〔2024〕181號,以下簡稱《通知》)。這個《通知》發布的高等教育階段學生資助政策調整的主要內容,一是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翻倍,提高獎勵標準。從2024年起,將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由每年6萬名增加到12萬名,獎勵標準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二是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名額翻倍。從2024年起,將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由每年4.5萬名增加到9萬名,其中碩士生由3.5萬名增加到7萬名,博士生由1萬名增加到2萬名;三是提高本專科生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標準。從2024年起,將本專科生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標準由每生每年5000元提高到6000元;四是提高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從2024年秋季學期起,將本專科生(含預科生,不含退役士兵學生)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具體標準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500-5000元范圍內自主確定,可以分為2-3檔。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學生全部享受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西方經濟學有句名言“天底下沒有免費午餐”,僅從《通知》中“國家獎學金獎勵名額翻倍,提高獎勵標準”這句話可看出,這種“翻倍”的無償獎勵資助絕不僅是“免費教育午餐”,而是“升級”為“免費教育大餐”,這也是來自全國納稅人的血汗錢。教育主管部門與高校理應用好這個新版“免費教育大餐”,嚴防不合規、不達標學生的“造假”與“冒領”,這既是對國家負責,也是為了對得起納稅人。
孫錫良先生的《如何防止高校助學金進了假貧困生口袋》一文主要反映不符合條件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非貧困生假冒真正貧困生,即以“假貧困生”名義“騙領”或“冒領”國家助學金的嚴重問題,這是一個持續多年未解決的老大難問題。令人遺憾的是,上述《通知》中沒有一句話涉及到這個老問題。而《通知》所發布新版“免費教育大餐”只能進一步加重這個問題,原因很簡單,“免費教育大餐”如同俗語所說“天上掉餡餅”,對“假貧困生”來說,是不搶白不搶、不吃白不吃!新版的“免費教育大餐”有可能使假冒貧困生現象愈演愈烈,建議教育主管部門與高校應以創新的思路來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
二、假冒貧困生現象發人深省
單就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這三項獎勵資助政策來說,“國家”一詞給人以沉甸甸的感覺,這是國家與全國納稅人出錢,無償獎勵、資助品學兼優的學生和經濟困難學生。其中的國家助學金是只能用于資助貧困生的“免費教育大餐”,那么能否確保國家助學金由真正的貧困生享用,自然就引起了社會和媒體的關注。
國家助學金不僅資助貧困生的人數多,而且資助金額也高,其性質是無償資助,無需像助學貸款那樣還本付息。這自然引起一些“非貧困生”的“心動”乃至“眼紅”,因此在各大學,“非貧困生”(其中不乏經濟條件好的“富孩子”)假冒貧困生,以“騙領”國家助學金的現象愈演愈烈。
一些“貧困生”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上雖然蓋有鄉鎮、村政府或街道辦事外的證明公章,但因申請助學金的“貧困生”人數太多,高校很難逐一上門調查,有效核查每個申請助學金的“貧困生”家庭真實經濟狀況。一位“貧困生”對記者直言,要開具這樣的證明并不難。“每個地方政府都樂意給‘自己人’多爭得點利益,反正也不需要他們出錢,家庭收入填寫多少根本不管。”他聲稱這次申請助學金用的表格就是空表格,但是上面卻蓋好了章。“填寫表格只是‘走過場’而已,那么多份表格,學校根本查不過來。內容完全由自己去填,想填多窮就填多窮。”
對高校和老師來說,面對大量申領國家助學金的貧困生資格認定審查工作,均感到力不從心,難免有疏漏,對助學金使用的監管也有難度。一位長期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說:“認定誰是貧困生對我們來說確是難事,老師也不可能一家家去調查”。貧困生資格的認定成了高校、教師十分頭痛的問題。于是不少不符合條件的學生紛紛弄虛作假,爭當假冒貧困生,以“騙領”國家助學金。
經濟學、金融、管理、法律、新聞、藝術等熱門文科專業自擴招以來一直熱得發燙,考生報考非常踴躍,然而其就業難度卻越來越大。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銀行、新聞等單位歷來是文科畢業生的主要出路,而這些單位人才需求量不大,再加上地方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精簡力度加大,需求量更是趨減。不少文科專業就業行情已連年滑坡。然而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這些所謂熱門文科專業招生與畢業生數量增加了幾倍乃至十幾倍,如此超高速盲目發展,必然使熱門文科專業擴招的泡沫開始破裂,眾多畢業生就業無門,家長、學生怨氣很大,各級政府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家和社會急需的一些傳統工科專業如煤炭、水力、水電、地質、采礦、測繪、鑄造、核技術、鐵道工程、橋梁遂道等傳統工科專業,工作條件艱苦,有些專業主要工作在野外室外和礦井深處,危險性較大,而報酬又相對不高,這些傳統工科專業我們可稱之為艱苦工科專業。這些艱苦工科專業盡管就業形勢一直非常好,但都陷入招生難的困境之中,成了考生們拋棄的對象,嚴重影響了這些關系國計民生重要行業的發展。
現在高校專業的報考可以說冰火兩重天,冷門艱苦工科專業是冷到冷死,金融等熱門文科專業是熱到熱死。如此冷熱不均造,成了有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使眾多熱門文科專業畢業生就業無門,國家和家長們巨額投入都大量打了水漂,所以大幅度壓縮普通高校偏大的熱門文科專業招生與培養規模勢在必行。但大幅度壓縮不能只靠行政手段,而應主要靠經濟手段來調節、抑制過熱的文科報考,這樣國家才能有效的使用稀缺教育投入來優先發展國家急需的艱苦工科專業高等教育,以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是不加區別地盲目提供“免費教育大餐”(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
以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為代表的“免費教育大餐”,在發放時并沒有考慮學生所學專業,而是采取名額平均分配或撒糊椒面似的分配方式,即使本應大力壓縮的熱門文科專業也都有同等比例名額的“免費教育大餐”等待著學生去爭搶乃至“騙領”,由此助長了熱門文科專業過度擴招和逃離艱苦工科專業的傾向。
北京某大學新聞系周老師是該系一個本科班的班主任,據她介紹,他們班有40人,得到的國家助學金有3.3萬元,國家獎學金有3.1萬元,全班獲國家獎學金者達17人,接近全班學生的一半。每人獲獎金額高達4000多元,最高的國家獎學金高達8000元。本來新聞專業就屬過度擴招、應大力壓縮的熱門文科專業,可周老師任班主任的新聞班獲得國家“免費教育大餐”名額的學生比例如此之高,大概其他高校新聞專業獲獎比例也不會低,這不是給過熱的新聞專業火上燒油、助長擴招泡沫嗎?這實在令人費解!
眾所周知,大學畢業生就業成了“拼爹游戲”,父母社會地位越高,權力越大,社會關系越多,動員和利用這些資源為子女就業服務的能力就越強。尤其是嚴重供大于求、就業艱難的熱門文科專業更是如此。
在熱門文科扎堆的“官二代”、“壟(斷行業)二代”、“公(務員)二代”之類及其他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富孩子”,往往是“免費教育大餐”的最大受益者,因為“富爸爸”們早已編好關系網,好崗位早已虛位以待。所以“富孩子”們不用為就業發愁,哪怕熱門文科就業再難,也敢往“火坑”里逃。他們既可享受熱門文科“免費教育大餐”,畢業后又能找到好工作,可謂一舉兩得。
這也就不難理解,明知熱門文科專業就業難,可為何還有不少考生(其中不少是“官二代”、“壟二代”、 “公二代”)競相往“火坑里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個“好爸爸”或“富爸爸”當靠山,畢業后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筆者有個親友在銀行工作,據他講,從銀行進人特點來看,目前以進重點大學的博士、碩士為主,金融專業本科畢業生如有父母有權勢或有直系親屬在銀行供職,才有較大可能到銀行謀個金飯碗。而金融專業本科畢業的寒門學子基本沒有被銀行錄用的機會,銀行的本科生崗位幾乎全部用于安置銀行“子弟兵”及關系戶畢業生。既然銀行員工子女不用為找工作發愁,銀行的金飯碗早就虛位以待,所以報考大學時雖明知金融專業就業難,卻敢“集體”往“火坑”里跳。銀行員工子女幾乎100%選擇金融專業。
與此類似的是,律師的孩子往往選擇法律專業,文藝明星的孩子往往選擇藝術專業,記者的孩子往往選擇新聞專業,會計的孩子往往選擇財會專業……顯然,像銀行員工、律師、文藝明星、記者、會計等較好職業人群的子女往往通過選擇熱門文科專業,依靠“好爸爸”的人際關系來子承父業或女承母業,讓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壟斷這些好職業、好崗位。而來自農村的寒門學子沒有“好爸爸” 或“富爸爸”可供依賴,所以貧困生如選擇金融之類熱門文科專業,只能考研讀博,否則本科畢業在求職中沒有關系、沒有門路、沒有后臺,很難找到好工作,往往畢業就等于失業。對寒門學子來說,長期找不到工作,對其本人和家庭的打擊更大。
所以,寒門學子即貧困生選擇金融、新聞之類熱門文科專業相對要少一些,一是由于這些專業競爭激烈,錄取分數高,擔心自己考不上;二是這些熱門文科專業收費高,經濟上承受不起;三是即使畢業了,由于沒有關系、沒有門路,就業艱難。反過來說,熱門文科專業是“富孩子”扎堆的地方,前面提到周老師的新聞班應該也不例外。該班國家助學金總額竟多達3.3萬元,可能符合條件的貧困生數量極少,也許真正意義上的貧困生一個都沒有,那么相當數量的助學金用在假冒貧困生身上,其中不少是“富孩子”,這是否成了經濟學上所說富人搭窮人便車?
國家助學金本是專門用來資助貧困生的,理應只應由貧困生來享用。但在“富孩子”扎堆,“窮孩子”卻相對較少的熱門文科專業,也設置過多的助學金名額,以至于助學金名額可能比真正的貧困生還要多,這必然為“富孩子”假冒貧困生,“騙領”國家助學金大開方便之門。“富孩子”爭當假冒貧困生,騙取本應只屬于真正貧困生的國家助學金,這不成了“劫貧濟富”,拉大貧富差距?所以用于熱門文科專業的國家助學金名額應大幅度削減,把這種“劫貧濟富”的行為控制在最低限度。
國家助學金只針對貧困生,而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并不是只針對貧困生,不論是“窮孩子”還是“富孩子”,只要品學兼優就可能獲得。問題是在“富孩子”扎堆的熱門文科專業,“窮孩子”人少,得獎比例與得獎人數也低,熱門文科專業也設置過多的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名額,到頭來基本上落到“富孩子”頭上。本來這些“富孩子”經濟條件就好,畢業后還能依靠“好爸爸”的人際關系進好單位掙高薪,再給他們過多的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名額,也有錦上添花之嫌,人為制造教育不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從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角度講,筆者以為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名額也應更多向“窮孩子”扎堆的艱苦工科專業傾斜,這樣才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既然熱門文科專業是“富孩子”孩子扎堆的地方,那么用于熱門文科專業的國際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的名額都應該大幅度削減。
西方經濟學有句名言:天底下沒有免費午餐。這與中國的諺語“天上不會掉餡餅”含義類似,即天底下沒有什么不勞而獲的事。同理,除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外,天底下沒有“免費教育大餐”。即然學冷門艱苦工科專業專業的學生,不僅學起來辛苦,將來走上技術工作崗位同樣辛苦,收入卻相對不高。從公平角度講,我們理應通過“免費教育大餐”向艱苦工科專業最大限度傾斜的方式,來給這些學艱苦工科專業的較多的寒門學子以適當的經濟補償。
像煤炭、采礦、水力、水電、地質、測繪、鑄造、核技術、橋梁遂道等艱苦工科專業,由于工作條件艱苦,待遇又相對不高,是“富孩子”紛紛逃離的專業。目前報考艱苦工科專業以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考生為主,其中農村來的貧困生又占相當比例。農村考生特別是貧困生報考艱苦工科專業原因有三:一是這些專業都屬冷門專業,競爭不激烈,錄取分數低,容易考上;二是教育部為鼓勵學生報考這些冷門工科專業,學費標準比熱門專業低一些,使農村考生能減輕經濟負擔;三是這些專業都屬嚴重供不應求的專業,就業容易,不像熱門文科專業要依賴人際關系找工作。所以艱苦工科專業是農村來的“窮孩子”扎堆的地方,這些專業中貧困生比例最大。而熱門文科專業則是“富孩子”扎堆的地方,“窮孩子”最少,貧困生比例最低。所以要把假冒貧困生現象減少到最低限度,一個有效而簡單的辦法,就是把以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這三項“免費教育大餐”名額最大限度地向貧困生比例最高的艱苦工科專業傾斜。一旦熱門文科專業“免費教育大餐”名額大幅減少,那些“富孩子”想假冒貧困生也會因名額過少的限制而難以假冒。
大幅壓縮熱門文科的“免費教育大餐”,“官二代”、“壟二代”之類“富孩子”自然不能從中受益,但部分有望獲得“免費教育大餐”的“窮孩子”利益也會連帶受損。但對“窮孩子”來說,不讀熱門文科未必是壞事,可以激勵他們去讀艱苦工科專業,既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也能享受到更多的“免費教育大餐”。從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的角度分析,這樣做是值得的。
所以教育主管部門與高校,與其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去認定與甄別貧困生資格,倒不如最大限度減少熱門文科專業的“免費教育大餐”,使國家獎勵資助名額指際最大限度地向艱苦工科專業傾斜,這才是治本之策。
以國家助學金為代表的“免費教育大餐”的“名額分配”,決不能“撒胡椒面”,搞平均主義,更不能因管理、金融等文科專業報考過熱,學生人數多,就多“分配名額”,那只能助長“富孩子”冒領助學金的不良現象。所以“免費教育大餐”的名額比例分配,必須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與中美博弈大局。而前面所分析的在高校擴招中倍受冷落與幾乎沒有“富孩子”報考的艱苦工科專業就屬這方面專業,其中不被人關注的釆礦專業,在中美博弈大局下,其重要性日漸突出。
12月3日,中國商務部公布,決定加強有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包括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嚴控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等。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相關規定,將依法追究責任。
【上圖為中國對美出口管制的銻礦】
釆礦可不是簡單的“挖土”,是個復雜技術過程,如礦石中有效成份的分離與提純很難。商務部管制公告中所提到的銻是種軍工產業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屬原材料,除中國外其他國家雖也有銻礦,卻因缺乏相關技術與人才而難以開釆,美國也不例外。被中方“卡脖子”后,五角大樓計劃建一座銻礦,誰知道接下來被打臉了。據美國地質勘探局 (USGS) 的數據,美國銻進口依存度為82%,其中來自中國產品占進口總量的份額為63%。可以說大部分軍工企業都離不開來自中方的銻。于是,五角大樓就支持Perpetua Resources 重新開放愛達荷州一座銻礦的計劃。但是,五角大樓也沒想到,Perpetua Resources給出的最快時間也要2028年才能開始生產。
為何拖這么久?美國這個唯一的銻礦已停產多年,而唯利是圖的資本家是不可能花錢養“閑人”的,由于相關釆礦技術人才的裁員、轉行、退休、停止培養等因素所導致的釆礦技術人才斷檔,使Perpetua Resources聲稱最快也要到2028年才能開釆出銻礦。遠水解不了近渴!這讓美國政府傻眼了。或許等到2028年的“要價”僅是這家美國公司的“借口”,2028年很可能還是開釆不出來。這也算是“去工業化易”與“再工業化難”的新典型。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禁售”的背景下,如今的美國即使是肯出高價也買不到多少。美國很多軍工企業面臨停擺,怎么辦?美國開釆國內與他國的稀土礦也存在類似問題,全世界唯有中國六所高校設有與稀土相關專業,而美西方沒有一所高校設有稀土專業。而中國對美國全面“禁售”稀土也是遲早的事,那時美國又該怎么辦?
濫印美元的美國不缺資金,但“去工業化”的美國卻缺少釆礦技術與人才,守著“金山”卻反被中國“卡脖子”,美國急了!好在美國有高度重視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的傳統,馬上“出招了”。12月24日昆侖策發表《Ksliu:美國會“中國委員會”提三個新法案解決稀土供應鏈問題》一文中提到的“關鍵礦產勞動力增強法案”,旨在通過修改關鍵教育和勞動力法律,加強美國在關鍵礦產開采、精煉、加工和回收方面的人才培養。還有一個《2023 年采礦學校法案》:指示能源部提供贈款,以加強國內采礦教育和人才培養。總之,美國已開始重新高度重視過去被忽視的釆礦教育與釆礦專業的發展,為美國培養這方面的急需人才。
從以上分析來看,釆礦這個相對冷門的傳統工科專業,關乎中美戰略博弈與打破美國霸權而顯得十分重要,但我國高校采礦專業的現狀不容樂觀。計劃經濟時期全國有十多家“礦”字頭的大學,如今僅剩中國礦業大學一家,其他設釆礦專業的高校不超過十所,僅靠這些高校有限的招生規模來維護中國釆礦業的技術與人才優勢,的確有點力不從心。不能說中國采礦專業的招生人數多于美國就可以高枕無憂,在美國重新重視釆礦專業教育與釆礦人才培養的大背景下,中國教育主管部門必須馬上擴大釆礦專業招生規模,以保持中國在這方面的領先優勢。筆者一個重要觀點是,無論如今的美國再怎么腐巧不堪,但其高度重視STEM教育的傳統卻是亮點之一,這方面有必要“以美為師”。美國能做到的,中國也應能做到,且應力爭比美國做得更好。
無論從采礦專業的戰略重要性,還是其就讀學生主要是農村寒門學子的現狀來看,以國家助學金為代表的“免費教育大餐”的名額比例理應向農村寒門學子扎堆的以采礦專業為代表的艱苦工科專業大幅傾斜。這既能為這些專業就讀的農村寒門學子雪中送炭,又能有效防止因騙領國家助學金而使“富孩子”錦上添花,還可以此為杠桿,調節優化高校專業招生比例,促進高等人才培養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戰略需要,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相關閱讀】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劉云:高校資助難防“假冒貧困生”,不如名額向艱苦工科專業傾斜
2024-12-30劉云:高校與其“事倍功半”的認定貧困生資格 不如讓獎勵資助名額向貧困生扎堆的專業傾斜
2024-12-2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