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未來簡史》 | 赫拉利:人工智能無法與人類媲美的是人類的意識
點擊:3148  作者:赫拉利    來源: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發布時間:2017-07-22 10:19:24

 

 

 

             79日,未來已來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未來簡史》和《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論壇上用獨特的視角闡述了他對人工智能的看法。

在他看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革命對經濟、政治,對人類會有很大影響。而最明顯的或者說最快速的影響就是在就業市場。因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它會在很多任務上有超過人類的表現。我們今天就要開始非常嚴肅的思考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決定對于今天的孩子來說要教他們什么,這樣的話他們就會有工作,20年之后會有相應的技能。

尤瓦爾·赫拉利也指出,有一件事情人工智能是不能夠和人類媲美的,那就是人類的意識。意識是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過去人工智能只是不斷的發展智能,它們在意識上的發展是零,計算機在很多方面都會比人類好,但是它不能解決一些人類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就是人類使用意識和情感感受來解決的問題。

以下為尤瓦爾·赫拉利演講全文:

 謝謝各位,我今天想跟大家說的是人工智能和意識的關系。

我們目前正處在很偉大的變革邊緣,這不僅僅是在歷史上,實際上也是從地球有生命以來最偉大的一場變革。這大概在40億年前,40億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在人類生命當中沒有什么發生了根本的變革,所有的都是自然的選擇而最終導致的結果。所有的生命也都是我們有機化學的結果,不管你是很小的泥巴蟲,還是很大的恐龍,還是一個番茄。或者說,你可能只是一個人,你都參與到了這樣的自然選擇過程當中,你是一個有機化學體,因為你是由有機物組成的。

根據現在的革命,特別是AI以及生物科學的革命,在未來幾十年,我們會改變這樣人類革命的基本原則。我們的生命會由智能設計而控制,并不是說上天的神所做的智能設計。而是人類的智能設計,電腦、云計算,或者微軟的云,或者騰訊云,所驅動的革命。同樣,我們的生命會從一個有限的有機變成無限的無機體。我們現在要創造第一個無機的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因為即使在我們的夢當中,夢都是由有機化學物組成的,我們沒有辦法想象這個無機的生命長什么樣子。

另外一個革命,第一次走出地球以外。4億年以來,生命都是存在于地球上的,因為物競天擇也適應了星球的特別環境。不管是對于人還是對于一個蘑菇,或者一個植物來說,它沒有辦法在外太空生活,或者在月球,或者在金星上生活。我們沒有辦法適應,所以在電影當中看到一個人坐宇宙飛船上,搬到另外的星球上生活。這只是電影,這只是科幻。我們從一個有機體到無機體,從機器人到人工智能,會讓我們在其它星球上生活變得可能,也變得更加容易。

這樣一個革命對于人類來說也會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對于經濟、政治系統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最明顯的,或者說最大的,最快速的一個影響,就是在就業市場。因為AI,隨著它的發展,它會在很多任務上超過人類的表現。從開車到醫療診斷,成千上百萬的人都沒有工作。因為你不再需要出租車司機、卡車司機。

就像在19世紀的工業革命,確實是創造了很大的階層。我們在20世紀的經濟和社會的歷史,主要就是希望一些問題,這樣的工作階層來解決他們的問題。21世紀AI的革命同樣也會創造一個不工作的階層,或者無用階層。他們沒有任何的經濟價值,同樣他們也沒有任何政治力量。這樣的革命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會發生。我們今天就要開始非常嚴肅的思考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決定對于今天的孩子來說要教他們什么,這樣的話他們就會有工作,20年之后會有相應的技能。

有一個壞消息,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的就業市場會是什么樣子。比如說2040年,沒有人能夠預料未來的就業市場,或者是我們未來的孩子在學校應該學什么,就業市場會是什么樣子。今天做的很多工作到40年,50年之后,肯定是會被取代的,他們需要重新改變自己,并且在有生之年不斷的學習。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一些內容,就是讓他們有一個心理的靈活度,一個平衡度,如何不斷適應自己的心理狀態,并且不斷對于改變的世界改變自己,適應生活。因為對于世界,以及2040年,2025年的世界,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

AI也會在情感智能上比人類更杰出,人類的最后一道防線就是這個機器人或者計算機會擁有情感智能。如果說醫生這個職業,計算機會比人類的醫生在醫療診斷方面更好,他們可以非常迅速的去處理和搜索各種各樣海量的醫療數據。AI很快也會比人類的醫生表現更好,有些人說我們還是需要人類醫生的,他們仍然喜歡選擇人類醫生治療疾病。因為你跟醫生有這樣情感的交流,醫生有情感智能,醫生可以非常好的識別出病人的情感,喜怒哀樂。并且很好的照顧病人的情緒,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好的醫生都能夠做的事情,照顧病人的情感,這是完全正確的。

對待一個病人,就是要對待病人的情緒,不僅僅是他的身體情況,還有心理情況。但就算是診斷心理上的疾病,人工智能也可能比人類的醫生更加的好。因為情感到最后其實也是一個生物的模式,人類的醫生要如何去識別一個病人的情緒和情緒狀態呢,基本上他們會分析一些信息。從身體狀況的表現和身體發出的信號來評斷情緒,比如我講的話和表現出的表情,識別出病人臉部肌肉上微妙的變化。從憤怒的臉到悲傷的臉,或者到開心的臉,他們會有細微局部的肌肉變化,他才可以識別出病人。

AI也可以識別一個人憤怒的語調,或者一個快樂的語調,這種也叫做模式識別。人工智能自己是會比人類的醫生在未來的語音識別、臉部識別上做得更好,可以更好監督病人外部的一些表征,身體的一些表情,身體的一些動作,臉上的表情。人工智能可以比人類醫生做更多,甚至是人類醫生從來不做過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實時監控人類身體內部的一些情況。我的血壓,現在的心率,大腦部分的浮動。如果把AI和生物治療傳感器連接在一起,人工智能會比人類更強大。甚至在情感智能上更勝一籌,可以更好回應人類情緒上的一些反應。

但有一件事情,人工智能是不能夠和人類媲美的。這件事情在不久的將來也是會不斷保持這樣一個狀態,人工智能在這方面不能戰勝人類,那就是我們的意識。現在有看到很多智能的融合,但是人們對于智能還有意識的定義比較模糊,我們聽到很多新的詞,智能、意識等等。

我想和大家說一下兩者的區別,智能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要診斷一個疾病,找出最好的診斷方式,解決問題需要智能。意識,在另一個層面來說是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感受到快樂,感受到憤怒,感受到愛情,等等

對于人類來說,或者其他的哺乳動物,長頸鹿或者其它類型的動物,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是通過情感,通過意識、感受來解決問題。它們是使用智能和意識的綜合體來解決問題,我們看到這兩個詞會感到很困惑,而過去人工智能還沒有發掘出意識,它們只是不斷的發展智能。它們在意識上的發展是零,計算機在很多方面都會比人類好。比如說解決問題方面,但是它們不能解決一些人類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就是人類使用意識和情感感受來解決的問題,是人工智能不能夠達到的。

我認為大家對于這兩個詞有很大的誤解,比如說因為受到了很多科幻小說的影響,我個人也非常喜歡科幻小說。但我認為有些科幻小說會帶給大家很大的誤解,讓大家錯誤的了解什么是智能,什么是意識。因為科幻小說把一些事情都顛覆了,都顛倒了。在很多科幻小說中講到了機器人、計算機、人工智能,如果說計算機和人工智能得到了一些非常復雜的意識能力,基本上也就可以得到智能和意識。它有了感覺,它有了情感。要么就是科學家和機器人墜入愛河,要么機器人變得非常憤怒,想要毀滅人類,這是95%科幻小說的情節。

他們對于AI的理解,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到2017年為止,我們沒有理由認為計算機會發展出意識,或者說計算機需要發展出意識來超過人類。也有可能計算機會不斷的演進,不斷的發展,往著超級智能體的方向發展。但是是通過不同的方式,比如說和哺乳動物采取的方式不一樣,哺乳動物也在不斷的進化演進,變成越來越智能的哺乳動物。過去幾百萬年的歷史也是漸漸發生,產生出了意識。而計算機是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路徑,達到了和人類、哺乳動物一樣的結果。

對于哺乳動物的演進歷史來說是非常漫長的,他們需要幾百年,幾百萬年的歷史。而電腦、計算機,它們是采取了一個很大的捷徑,只在短短數十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以無意識的方式發展出了極高的智能。2017年為止,這是我們現在看到的AI發展,也就是AI計算機智能的發展和零意識的發展。有可能我們正在經歷這個大的發展,過了幾百年,幾千年,人類會和機器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發展。

為什么計算機現在還沒有意識?那是因為人類作為計算機的創造者,對于意識的理解,還有它的含義知之甚少。我們對于大腦的理解,對于智能的理解是越來越多的。我們知道通過智能可以創造出智能的機器,但是我們不理解什么是意識。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們還不能夠創造出一個有意識的機器。

意識不是一個有機體,它不像是我們的手、眼睛或者是腿。意識是一個主觀的東西,像愛、疼痛、愉悅這種感覺。而這種感受是一個接一個的,比如說愛恨交織,或者憤怒交加,這才是組成了大腦意識的元素。所以大家對于意識和大腦其實也有點困惑,它們兩者是互相關聯的,但它們不是同一個東西。大腦是什么呢,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織,里面有很多神經元,很多化學物質,很多神經電子。意識控制的是主觀的信息流,我們是每時每刻都感受到了一些感覺,比如愛、恨。它不是說非常形而上的東西,它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每時每刻所感受到的,這就叫做意識。

現在一些科學的教條,尤其是生命科學的教條中,他們解釋了大腦、意識,意識其實是從大腦中得出的,大腦產生了意識。它也解釋了大腦是一個生物化學的載體,是讓我們能夠處理數據,做出決策。我們有一個假設,意識的感受,愛、恨、快樂都是要完成某個功能,處理某些數據,做一些計算,然后做出決策。

可以總結一下,在過去150年的生物化學研究中,從達爾文開始,他們只是用了三個字來總結,生物體就是算法,這是一個最大的理論結果,進化論的精髓。生物體,比如說人類、哺乳動物,都是算法。他們是機器,處理數據的機器,做出決定。這個機器,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感官是這個大算法中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讓大家了解一下這些點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感情,它是如何處理,如何做出決策,如何計算,如何處理這些數據的。我們想象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生物體每天都會面對的一個問題。大猩猩在非洲的大草原上,他看到前面一棵樹上有香蕉,它想吃香蕉。但是在樹的不遠之處還有一頭獅子,現在猩猩面臨兩難的抉擇,它需要做出一個決策,是不是需要犧牲生命去拿香蕉,可能就會被獅子吃掉。或者做另外一種決策,這種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數學計算可能性的問題,到底哪個可能性更大。

如果猩猩不吃香蕉,死的幾率多大。如果它吃香蕉,獅子吃掉它的可能性有多大,必須要計算兩者的可能性誰更大。所以我需要去采集很多數據,關于香蕉的數據,上面有幾個香蕉,香蕉的大小是多大。它們是青香蕉,還是熟香蕉。如果兩個青的小香蕉會完全顛覆整個狀況,或者兩個很大的熟香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我們看一下獅子在哪里,它是在哪個位置,是大獅子還是小獅子。它是剛吃過飯還是很餓,我們要采取一些數據,還有評估自己的身體到底有多餓。計算這個可能性可以幫助我們做正確的決策,我們需要幾秒鐘的時間收集數據,然后再做出決策,這個猩猩到底要怎么做呢。

它沒有拿出一只筆一張紙計算可能性,所有的沸沸的身體結構、意識、神經網絡、大腦,正在不斷的進行計算。在幾秒鐘的時間,它已經獲取了大量的數據,對于這些香蕉樹或者獅子的數據。并且在它的大腦中,數百萬的神經元正在不斷的燃燒,計算可能性。最后的結果不是數字的形式出現的,它的結果是以一種情感,一種感受的形式出現。如果說被獅子吃掉的可能性太大,它就會產生一種非常害怕的情感。沸沸可能會逃走,感到很害怕。

如果說這頭獅子在睡覺,有很多香蕉,它就可以去采香蕉,它的決定非常有勇氣。沸沸就會挺起胸膛,爬樹上吃香蕉。這是現在關于意識,關于感受的一些理論來源,它的例子能夠幫助我們計算各種可能性,并且得出最后的結果,這也是世界對于我們生活的一種行事方式。

還有兩個問題,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在這個理論當中還有一些漏洞。我覺得科學的想法是與宗教相悖的,因為宗教想要無所不知,科學對于無知無所畏。如果說有一些東西不知道,科學家說無所畏,我們做出一些研究得到答案。在講到意識和認知時,有一些很重要的。在2017年還有一些是我們不知道的,首先我們并不知道大腦是如何產生認知或者是意識的。我們可以找到其中的相關性,可以看顯微鏡或者掃描,看其中的聯系。

比如大腦的這個部分有相應的反應,另外的一邊會讓這個人或者動物感到害怕。另外一邊運作時,你可以感受到愛,你可以找到其中的相關性。同樣我們可以做相應的操作,可以刺激一個特定的大腦部分。這樣的話,這個人就會感到害怕,他都不知道為什么。我們卻可以這么做,可以做類似的操縱。

我們所不知道的是,它到底是怎么發生的,也就是意識的問題,到底是怎么樣做到。有上百萬的神經元在發出相應的信號,這是怎么樣導致害怕、愛、疼痛的感覺,這方面我們一無所知我們還沒有一個好的理論。還有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為什么需要這個主觀的感覺?諷刺的是,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大腦,我們為什么需要這個認知的理解就變得更疑惑。因為很多年之前,當我們對大腦一無所知時,認知就可以很容易做相應的解釋。為什么它從獅子那邊逃跑,因為它害怕。為什么它想要吃蘋果,因為它渴望這個蘋果。

現在我們能夠做更好的解釋,并且能夠明白神經元發出信號的過程以及處理。我們看到一個獅子,一個神經元發出信號,到另外一個神經元,最后再發出神經元到腿,讓我們開始逃跑。我們做的研究,對于認知就有更多的問題,為什么需要它,為什么就不要這個神經元,僅僅互相刺激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這樣的現象,沒有主觀的感知,可能神經元發出信號就沒有。它發出這個信號,是不是因為它害怕的感覺呢。還是說因為我們心理的感知,還是說其它的經驗,我們在這方面一無所知。

其中一個理論,大概不久之前剛剛出來的一個理論,我們需要認知,是為了創造對于這個世界的理解,或者說大腦的理解。并且把我們自己放入到這個世界當中,如果說我是一個動物,我想要知道這個世界是怎樣的,這樣的話就需要大腦來讓我有這樣的意識。

隨著AI的發展,我們可以知道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可以知道,沒有認知的情況下也可以知道。這樣無人駕駛的汽車就像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一樣,它也可以在地上跑,也需要世界的地圖,它需要有一個自我表征。但是它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不然也沒有辦法安全在道路上奔跑。實際上它并沒有認知,我們現在看到了無人駕駛的汽車,它可以和其它汽車做一個溝通,但是一個大卡車過來時,它并不會感到害怕。

我們對于認知的了解缺少相應的方法,或者是工具。如果我們想要研究大腦的話,就有很多非常成熟的工具。比如說有MIR、顯微鏡等等。用這樣一些工具,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神經元在動作。但是卻看不到我們的感覺,或者說害怕、痛苦、愛。直到今天,我不知道未來會怎么樣,至少在2017年唯一一個能夠接觸到的認知,就是我們自己的認知。我可以看到你們的大腦,可以研究你們的大腦,而且是用非常成熟的工具,但是我卻看不到你們的認知。我沒有辦法直接接觸到你的感覺,你的情感。實際上就是非常難的科學研究,或者說學習這些沒有辦法接觸到的東西。

科學最基礎的一個原則,我們在做研究時需要直觀的看到它。認知呢,我們沒有辦法看,沒有辦法直接觀察的,唯一能看的就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即使你試著在做也是非常難的,來觀察你自己的大腦都是非常難的。特別是你想要用一個特別系統性的方法來做,因為如果你想要做的話就會有太多的信息處理。包括你的這些感覺、情感,或者認知當中一些思想。和科學家不一樣,他們在看大家的大腦時會非常客觀。如果說我們想要看認知時,可能會被恐懼、愛、憤怒所覆蓋。

有一些比較古老的文化,在中國,在印度,或者在世界其它的地方,他們在幾千年前開發出一種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系統的觀察自己的大腦,這種方法就是冥想。冥想一般都是和宗教相連的,很多情況下都是這樣的。冥想實際上是一個工具,特別是對于這些邪教或者宗教的工具,但并不意味著這是它唯一的功能。比如我們可以使用書,科學家也可以使用書,科學家也可以試著用冥想的方法直接觀察認知發生了什么。

時間的原因,我舉個例子,我自己試過的一個例子。可能我了解的稍微多一些,在牛津大學讀博士時,我學到了維帕薩納冥想,我的老師是來自于盧旺卡的。這樣一種冥想的技能,在生活當中不管發生了什么,它都是和身體感知連接得非常緊密。觀察認知的方法就是觀察身體的感知,因為認知和世界的聯系中間都有感知在其中。對于外部發生的事情都有感知,不管是氣候變化還是郵件上看到的信息,或者是新聞,或者是過去的記憶,都會做相應的反應。

認知唯一感受到的,認知唯一做出反應的是自身身體的感知。所有生活當中發生的或者即將發生的,你都會有身體的感知,并且做出相應的反應。不管是說產生渴望,或者說快樂,或者說不開心的感覺。或者你不喜歡,你都會有感覺,這就是為什么在外界發生了同樣事情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

比如說在2001年“9.11"時,成千上萬的人在電視上看到恐怖襲擊的發生,發生在紐約的世貿大廈。但并不是所有人的反應都是一樣的,有的人感覺到害怕,有的人覺得非常生氣。甚至有人會感覺到非常開心,特別是那個恐怖組織的成員。同樣一件事情,你的反應卻不一樣。因為在電視上的畫面和你大腦的反應之中,這中間是有一個不同的身體感知。我們的恐懼對于厭惡、開心、愛的感知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要做相應的調查來研究認知。

比如我要對憤怒了解得更多,為什么我要憤怒。通常會做的,我們會看到外面的世界,來找到為什么我會生氣,誰讓我生氣。你關注的實際上是從外在關注憤怒,可能有人說了你不喜歡聽的,才讓我非常憤怒。這樣的話,我需要對這個人進行控制,或者對這個情況進行控制。這樣的話,我就不會再有這樣不開心的憤怒感。實際上對于其他人不會做出反應,而你反應的是自身的感知。如果說你真的想了解到底憤怒是什么,那么你就需要觀測在身體里面到底發生了什么時候,特別是在我感到特別生氣時發生了什么。

有人四十、五十、六十歲了,但他從來也沒有觀察過憤怒的基本程序。或者說他們也沒有花過5分鐘的時間,來觀察到底這個憤怒是什么。我的認知或者身體當中對于憤怒是一個什么感覺,如果觀察的話,包括痛苦,痛苦也不是外界世界的感覺,實際上是認知生成的一種感覺,它是一種反應,同樣也是對于認知所經歷的反應。

我并不是在說不要研究大腦,或者說智能只研究認知,意識。那這完全是一種錯誤,因為我們需要找到很多好的研究,通過大腦的研究與智能聯系在一起。對于認知來說,就像是錢幣的反面,更像在挖一個地道。在大山下面挖一個地道,如果從兩邊開始工作的話會更容易一些。我們的大腦和認知就是錢幣的兩面,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它們中一個具體的關系,卻已經知道它就是一個錢幣的兩面。同樣我們也完全知道,如果從兩方面開始挖地道的話,最終能夠更快達到結果。同樣我們也知道它們并不是一樣的,同樣會花一些精力來研究認知或者意識,而不僅僅是著重于智能或者大腦。

特別重要的是要了解認知或者意識,特別是在2017年。因為這其中所蘊藏的,AI的巨大能力會帶來變革。我們要用這個力量做一些什么,作為歷史學家,我們在看到歷史時,我看到在幾千年前人類在獲取權力上都做得非常好。但在權力轉化為快樂方面做得并不是太好,我們并不知道怎么做。這就是我們比孔夫子那個時代、石器時代的人更有權力,但并不意味著我們比那個時候快樂上萬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和認知相關的。我們比祖先擁有了更多,也期待了更多,這實際上也是人類認知對于快樂最大的反應。

我們的認知,對于快樂最大的反應是希望渴望更多。不管能夠達成什么結果,或者能夠擁有什么權力。如果我們沒有辦法了解或者改變,也就是認知的更深層次結構,那沒有什么是讓我們最終滿足的。這其中所存在的危險性,我們對于這樣的創造和建造有更多的權力,但卻會成為非常不容易滿足,且不負責任的一群人。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點贊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評論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