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明確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并強化了央行在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方面的職責。
這個會議的召開,體現了“黨管金融”的原則。那么,怎么理解這次會議對金融業的影響,以及怎么理解“黨管金融”呢?昆侖策網綜合編發了三篇文章,以饗讀者。其中《中國金融工作也要講黨性》為復旦大學白鋼副教授2011年曾發表的文章,盡管該文當初所針對的具體問題已時過境遷,但其探討了黨與金融資本之間的關系,對于理解當下仍有意義。
來源:學勇投資綜合自“咩咩說”、“悅濤”微信公號 估計你們已經被滿屏幕的官方解讀刷屏,我來說點不一樣的,先說結論:中國金融業哭爹喊娘的日子,才要剛剛開始! 解讀一個會議,一定不能孤立看。這是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誰仔細想過,第四次是什么時候開的?為什么這幾年都沒聽說? 我來告訴你,第四次會議是2012年1月6號到7號由溫總理主持的。 1、為什么隔了這么多年沒開? 2、1月開是例行,為什么這次是7月? 3、為什么之前是總理,這次是主席?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這樣的: 服務實體經濟 防控金融風險 深化金融改革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優化信貸結構、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提振股市信心、實防范經濟金融風險。 從談業務到講政治,能不能嗅到對于金融的態度轉變了?過去幾年金融業吃香喝辣的,是靠著金融自由化和工具創新的東風;但現在風向明顯變了,識時務者為俊杰。 下面說10個特別的點: 1、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之前不是一直在爭誰是周的繼任者嗎?現在好了,不用爭了,都沒戲。以前上層把金融監管當做技術官僚,在總理的領導下各家的權力都很大,但現在給你們找了一個新婆婆。所以未來一行三會的定位會快速下降,你們就是一個政策執行部門,不要再幻想以前的政治地位了。 2、姓什么未來很重要 過去國有和民營之間的金融機構其實差異不大,未來可是天差地別了。 黨的領導要與國有金融機構公司法人治理相結合,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避免短視化行為。 你們還想事業部?還想千萬年薪?最近聽說中信投行的獎金水平,已經要提前實現實體經濟待遇了。 3、財政和金融之爭畫上句號 財政是財政,金融是金融,到了今天,終于都被管上了。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長,終身負責制。這個財政最核心的問題在這個金融會議上被提了出來,所以未來這個委員會是統管財政部+一行三會的終極婆婆。 4、金融的本質是融資而非投資 全篇對二級市場一字未提,就別指望之前還有提升股市信心的話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要把直接融資放在重要地位。IPO停不了,債券還是要發,投行的飯碗會端的穩穩的。 5、保險的邊緣化 過去幾年的保險的盛世再也不會來了,現在的要求只剩兩個詞:穩健、保障。這就要保險回到都還是好孩子的時代。 6、互聯網金融藥丸 互聯網金融過去幾年頂著“雙創”的帽子,各種灰色地帶,這次提出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風險的刀要落下來了。此外,金融大數據這個邏輯,未來不能容忍BAT任何一家壟斷。 7、匯率的有趣表述 模糊化,一筆帶過。穩字當先。原來的金融會議,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這兩個宏觀調控的抓手,都會被重點討論。而這次讀下來后,應該清醒的發現新老大,有一套完全不同的邏輯。 8、監管的邏輯 這次提出了兩個特別有意思的概念,我看別人都沒注意:加強功能監管,更加重視行為監管。你肯定以前聽很多人說,我們的監管因為制度問題、法律問題,導致無法落地,這次給了一把尚方寶劍,可以用實質重于形式的思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這下就是要浪花飛起了。 9、金融的永恒主題 你們猜什么是金融的永恒主題?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性風險。換言之,如果未來你們公司風控比業務還強勢,看著你的人比干活的人還多,你不要奇怪。這次的原話叫:形成嚴肅的監管氛圍。那你說這還讓不讓我業務活啊。你金融就是“小妖精害人精”,有什么資格給我這兒叫喚,未來金融業的思路根本不是求發展。這點,我想你還沒真的聽懂。 10、為什么“風險”這個詞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里提了31次? “風險”兩個字,在新聞通稿里出現了31次。它是這次會議最重要的關鍵詞。再加一個:就是文中沒有出現但隱含的方向——向資本收權。 列重點: 1件大事:成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3項任務: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 4個原則:1、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2、優化結構:質量優先、促進便利、降低成本、風險可控;3、強化監管:防范系統性風險為底線;4、市場導向: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同時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 原文摘錄: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 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金融改革發展正確方向。 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 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推動經濟去杠桿,把國有企業降杠桿作為重中之重。 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堅決整治嚴重干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 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范職責,落實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職責,并強化監管問責。 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 全文唯一提到“金融創新”的,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金融創新,搞好相關制度設計】。 可見,風險是第一位的,創新基本可以忽略。 過去20年,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是中國金融大爆炸的歷史。 前15年,金融底子薄、經驗少,鼓勵擴張、探索、創新為主,因為經濟本身也在和金融互動擴張,而且期間經歷了2001年加入WTO、2005年匯改升值這種重大事件,幾乎都是促進經濟膨脹進而促進金融膨脹的過程。 這一次與前四次不同的地方在于,最近五年里,金融擴張得太快、太猛,出了股市、匯市、樓市的動蕩,以及“野蠻人”、“妖精”、各路財團。 全球金融體系史無前例的持續大放水、資產泡沫化。但是總閥門美聯儲年內開啟加息縮表。說白了就是開始抽水。外部因素誘發的風險概率越來越高。 然而凡事有個相對概念。 中國的金融擴張明顯超過外部,過去兩年金融占GDP比重都接近8.5%,也就是在2014年之后,全面超過歐美日。 金融擴張也就是資產擴張,對中國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來說,就是天量放貸。但是其中也伴隨大量不良資產。不良資產對應的就是次級貸款。 如果全球貨幣擴張走向收縮,打擊最大的就是需要靠融資不停擴張的資產。中國已經是非常典型的融資依賴型體系。 尤其是債務融資。需要不停地有貸款循環注入,才能維系。 我們的很多債務,并不是在支撐實體效率和交易擴張,而是催生資產膨脹,以及隱含了大量壞賬。 短期劇烈的資產泡沫,實體經濟的下行,以及大量債務,這三樣就是催生金融風險的搖籃了。 對金融風險的重視,一年多以前就開始了。 2016年5月9日權威人士講話,很多人都忘記了。這種高層意志的表達一旦確定,不會輕易改弦更張。 “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 高杠桿是“原罪”,是金融高風險的源頭,在高杠桿背景下,匯市、股市、債市、樓市、銀行信貸風險等都會上升,處理不好,小事會變成大事。 在現實情況下,要徹底拋棄試圖通過寬松貨幣加碼來加快經濟增長、做大分母降杠桿的幻想。對各類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隱患,監管部門要密切配合,摸清情況,做好預案。” 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對未來方向做過幾次解讀(很大程度上代表高層想法): 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 企業負債超過 100 萬億元,按照 4% 的利率計算,一年支付的利息就是 4 萬億元,相當于 2015 年全年 GDP 增長總量," 長期下去會掏空實體經濟,提早進入產業空心化的時代。 企業降杠桿的政策措施:第一,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這個文件正在做。第二,加大股權融資力度。第三,加強對企業自身債務杠桿的約束等等。 說白了就是風險股權化,而不是都沉淀在債務、貸款上。 2017年3月博鰲論壇,周小川: 我們已經到了周期的尾部,貨幣政策不再是寬松的政策了,要認真地去考慮什么時候如何離開這種貨幣寬松的周期。 本次金融工作會議,意味著中國金融業經歷過一大輪寬松和擴張周期之后,進入到一個嚴監管的時代。 去杠桿是其主基調,而且不是短期的。 因為2008年四萬億以來的十年,該試的東西都試過了。各種放貸手段、融資方式、表外通道、加上互聯網金融、民間借貸的野蠻生長。 大量游走在監管之外的金融生態、金融資產、債務、騙局,如果沒有規則化的管控,只會愈演愈烈。 就算是監管內的吧,新經濟的樂視網,舊經濟的萬達,都是融資依賴型的。 全社會資本的脫實向虛,會把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節奏完全打亂。 因為繼續放水,只會增加實體經濟的成本?,F在我們看到的經濟回暖,也只是供給側通脹(原材料、人力、土地、資金漲價) ,需求端通縮(CPI不振)。 中間的實體制造、組裝、流通,被擠壓得利潤更微薄。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給出的數據: 2010年以來工業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逐年下降,從7.6%、7.2%、6.66%、6.58%,到5.76%,可以說是直線下降。 去年公布的2015年中國企業500強數據,制造業占261家,但凈利潤僅17.1%;33家金融機構的凈利潤則高達56.8%。 綜上嘮叨這些,預見未來幾年的金融環境: 1、銀行業為主的債務融資體系繼續緊縮、實際利率維持高位=加息。 2、股市繼續開閘IPO,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中小創業績證偽之后還有供給沖擊。 3、向資本收權:這個系那個系,興風作浪的,資產大規模轉移的,要被嚴查或收編。比如今年6月銀監會排查萬達、海航、復星的風險敞口,以及安邦。 匯率維穩,天大的事。 非常時期,資本要站好隊、聽指揮、少添亂。 重磅會議,中國金融業“哭爹喊娘”的日子剛開始!
作者系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來源:“經略網刊”微信公號
國際板在今年年內推出的預期已經日漸明朗化。學界最憂慮的是國際板的創建會加速美元的循環,而美元的循環必然將中國的財富大量抽離出母體,進入到以美國為代表的經濟體系當中,變為服務于美國利益。對于這樣的憂慮,主流的反對意見認為,資本本身不具有這樣的統一意志。我們不必擔心帶有統一性、服從整體戰略部署的資本撤離。 ?。?/span>注:原載《環球時報》2011年06月20日)
資本純粹只是遵循自我的邏輯嗎?事實上,人類歷史的發展從來不是這樣的。資本邏輯從來不是單一的邏輯。尤其進入現代后,資本邏輯似乎在形式上取得對政治邏輯的優勢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資本邏輯對政治邏輯的某種表面的壓倒性關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所憂慮的,受到統一意志支配形成統一性戰略部署和戰略轉移的資本運作趨勢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現實的。對照曾經在東南亞、日本、阿根廷發生的金融-經濟危機,對此便能有某種清晰的認識。
如果說中國現在面臨的局勢和當年東南亞以及日本、阿根廷有什么本質差異的話,那就在于那些共同體中缺乏一個類似于中國共產黨這樣具有統一政治意志的,可以對經濟行為進行總體性干預的、作為共同體之核心紐帶的政治體。
中國共產黨的存在,決定了中國的金融工作、經濟工作不但要服從資本邏輯,更要服從政治邏輯;不但要講資本性,更要講黨性。值得重視的是,過去較長時間以來,某些宣揚政黨-國家去政治化,即放棄政治意志的言論廣為傳播,在社會上乃至黨內造生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亂。這種言論的實質,是要將以整體國家-民族利益為旨歸、不應帶有任何自利動機的黨降低為經濟過程中的以自利為特征的“理性”博弈者。而喪失了統一政治意志的政黨也就失去了它活的靈魂,事實上就取消自我存在的合理性。一旦這樣的態勢形成,最終的結果必定是由中國共產黨奠造的政治共同體的共識的瓦解和實體的消亡。這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而言,是絕不能承受的政治代價。
這種去政治化思維的現實基礎在于形形色色的部門利益、條塊利益、地方利益,它們嚴重地威脅危害著整體性的國家利益。用中國傳統政治術語來分析,這些利益體也就是所謂的封建集團。封建集團的根本特征便是將自我集團所對應的利益視作是高于整體利益的,追求的是自我集團所對應的利益最大化。
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將“反封建”與“反帝”并舉作為最重要的革命對象,有著極深刻之歷史合理性。當封建集團面對一個比它更高的整體利益時,天然傾向于和外來勢力結成同盟,挾洋自重,不惜以犧牲整體利益以達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這種內部封建集團與外來勢力結成的利益共同體,在中國當前金融領域體現得特別充分,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由于作為整體的行政系統現在天然地傾向于遵循資本邏輯,為了保證金融以及整體國家經濟戰略的獨立性,使之服從、服務于整個政治共同體的整體、長遠利益,應將金融戰略、經濟戰略以及更高的國家戰略從行政部門當中抽離出來,設立一個跟中央軍事委員會類似的中央經濟金融委員會。這一委員會應由黨的最高負責人直接組織、領導,而非任何行政系統的下屬單位。這樣才能夠保證在決策設計上真正體現黨的政治意志、政治品質、政治理想與政治主體性。
這意味著,旗幟鮮明地確立政治原則相對經濟原則的優先地位與主導作用,將資本邏輯納入政治邏輯的統攝之下,確保資本的逐利性不會沖擊、動搖、瓦解政治共同體的存在與共識,使其有效地服務于政治共同體生存發展、長治久安的整體目標。
作者:曾 宣;來源:“水窮云起”微信公號
近期,中共中央推動的金融反腐進入高潮階段。5月2日起,中國官媒新華社已接連兩日以專文形式發表了題為“維護金融安全關系全局——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金融安全重要講話精神系列述評”系列文章。目前看來,在“習近平金融安全講話精神”的文章發布后,中共中央關于金融治理的思想基礎已逐步鋪開,各界對此保持密切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黨管金融”似乎成為中共中央積極推動并落實的金融治理基礎。4月27日,《人民日報》刊載一篇題為“習近平: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的專文,文章已明確透露中共高層關于金融治理的核心思路。從近期金融部門紛紛強化黨建的動作來看,“黨管金融”已經與此輪抑制金融風險、圍獵金融大鱷劃上等號。
金融自由化釀成苦果
在國有體制下,黨管金融一直是中國金融業一道獨有的風景。然而,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實體經濟遭遇劇烈沖擊。為緩解經濟疲軟,中共中央制定了金融“做大做強”的指導方針,鼓勵金融業加杠桿來抵消經濟下行壓力。
在金融去管制大潮下,“一行三會”競相以“試點”為名放寬對下屬業務的監管范疇。由此,中國金融業進入了瘋狂加杠桿的十年。簡言之,所謂金融加杠桿是指業者競相以舉債方式向市場挹注資金。
在金融自由化方針下,中國金融業進入了狂飆的十年。根據麥肯錫(Mackenzie)對中國金融部門杠桿率的推算,自2005年至2008年間,金融部門杠桿率占GDP比重從24.48%微幅攀升至27.6%。然而,金融危機過后,金融部門加杠桿力度發生劇烈變化。自2008年至2015年間,金融部門杠桿率從27.6%上升至71.6%,這還未計入影子銀行部位,據一項調查顯示,倘若加上影子銀行部位,中國金融部門的杠桿率已超過200%,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
資金供需失衡導致資本脫實入虛。隨后,資產泡沫、金融套利甚至金融腐敗,金融體系形勢嚴重惡化,已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歸根結底來看,中國的金融風險之所以提高,一方面是金融創新的副作用,另方面則是內控機制失靈引發的重力加速度作用。長期以來,在國有經濟體制下,黨管金融一直對金融業的運營起到調節作用。可以說,金融是在“黨管”的基礎上為經濟發展提供服務的。
也因此,在“黨中央領導,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思路下,遭到束縛的金融首要目的并非逐利,而是為經濟發展提供所需養分。然而,倏忽而至的金融自由化卻意外解除了對資本的束縛。
2016年底,針對中國外匯不正常流失,李克強在同監管部門開會時便明確指出“內鬼就在會議室里”,甚至當眾質問“央行、銀監會、外管局是否處在失控臨界點?”。這反映出金融部門內部缺乏有效制衡引發的系統失靈問題。
隨著中共中央將金融大監管列為當前金融工作首要任務,可以預期的是,金融機構以創新為名行逐利之實的歪風將面臨大幅調整。
重建金融系統內部制衡機制
在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對當前金融治理提出明確的思路:
“必須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金融風險防控格局。”
在為期十年的金融自由化之后,中國即將以“黨管”的名義發起一場金融大監管。
2015年第四季起,中共中央以摸底之名向各個中管金融機構派出巡視組。在經過一輪完整考察后,巡視組提出被巡視單位普遍存在“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等問題。
不僅中管金融機構內部存在嚴重的黨建缺失,包括“一行三會”在黨建上也存在嚴重的不足。巡視組調查結果發現:
中國人民銀行基層黨建薄弱,一些黨員干部未按規定比例交納黨費。
中國銀監會黨委“兩個責任”落實不夠到位;執行選人用人制度不規范;對會管金融機構的監管存在薄弱環節。
中國保監會管黨治黨意識不強,黨委落實主體責任不夠,紀委履行監督責任缺失。
中國證監會黨委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和措施落實不到位,對“兩個責任”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上熱下冷”,落實力度和效果在有些單位逐級遞減;對干部的日常監督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
在中共中央緊盯金融部門黨建工作下,“一行三會”也群起帶頭響應號召。2016年10月,周小川公開表示:“進一步解決好系統黨員隊伍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水平提升。”隨后,保監會、證監會、銀監會主席也紛紛以加強黨建為題發表了講話。自此,一場圍繞黨建、黨管展開的金融維穩、金融反腐戰爭正式展開。
在金融大監管時代,中共中央研擬具體的去杠桿方針。此外,針對金融自由化導致的金融內部系統失靈,中共中央正積極以黨建形式恢復系統內部制衡機制。可以預期的是,在重建系統內部制衡機制原則下,“黨管金融”將成為中共中央抑制金融風險的利器。
?。▉碓矗豪霾呔W綜合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