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清左右“左”
左右之爭貫穿于革命和改革過程。最近又引起關注則是因為“一些發表過反對毛澤東言論的體制內人士受到所在單位查處”,不過原因不能歸結為“擁毛(毛澤東)派”網民的舉報圍攻,而是這些人的言論違反法律規定,本來就應該加以處理的。以前對他們放任自流本來就是錯誤的。如果他們的言論在正常的言論自由范圍內,我們的法治政府一定不會因為有人攻擊就處理他們的。
60年前,毛澤東在著名的《事情正在起變化》中有句名言:“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一萬年以后還會是這樣。”毛澤東的本意不限于政治態度,也包括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這種認識以后到了共產主義也是適用的。左、中、右也可以叫進步、中間、落后,劃分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斗爭的,而是為了團結,“使群眾有一個觀察人們的方向,便于爭取中間,孤立右派”。不加引號的左代表正確,對立面的右沒有什么光榮的。毛澤東認為:“‘左’比右并沒有什么好,因此應當堅決改正。”先生們,你們要弄清楚,左右之爭右已經是無理取鬧,真正的左派則是超越了“左” 右之爭的。
什么是“左” 右呢?毛澤東認為:“人們對事物的運動觀察得不合實際狀況,時間還沒有到,他看過頭了,就叫‘左’傾,不及,就叫右傾……事物在時間中運動,到那個時候該辦了,就要辦,你不準辦,就叫右傾;還沒有到時候,你要勉強辦,就叫‘左’傾。”“左” 右都是我們斗爭的對象。毛澤東在1955年還說:“超過時代,超過當前的情況,在方針政策上、在行動上冒進,在斗爭的問題上、在發生爭論的問題上亂斗,這是‘左’,這個不好。落在時代的后面,落在當前情況的后面,缺乏斗爭性,這是右,這個也不好。我們黨內不但有喜歡‘左’的,也有不少喜歡右的,或者中間偏右,都是不好的。我們要進行兩條戰線的斗爭,既反對‘左’,也反對右。”毛澤東1953年還指出:“穩步不前,右了,超過實際可能辦到的程度勉強去辦,‘左’了,這都是主觀主義。”毛澤東的認識是深刻的。
毛澤東逝世40多年了。這些年他受到許多攻擊和詆毀,有的人無所不用其極妖魔化他。但是,毛澤東熱也一波波掀起,為什么?當今世界的矛盾和問題并沒有超越毛澤東時代,人們為了尋找答案仍然可以到毛澤東那里尋求啟示。只要認真讀毛澤東的書,年輕人會重新發現毛澤東、理解毛澤東。對于今天的不抱偏見的中國人來說,毛澤東不僅是道德和正義的化身,而且是真理的化身,既占據道義制高點,也具有真理性力量。惡毒'攻擊他受到抨擊是正常的。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的有些認識不對,當然他提出的問題我們要認真對待,亟待突破的一系列理論瓶頸我們應該給予科學解答。
“左派和右派都不是當今中國社會的主流”,主流是中間派。毛澤東的認識是:“我看什么地方都是兩頭小中間大。” 這個思想可以說包含著橄欖型社會的認識,由此可見所謂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不具有普遍性。公方彬提出的兩個根本問題共產黨也一直在做。政治上的自我超越文革是,政治體制改革也是,政治上的超越自我不是自我否定。難道蘇聯那樣才是自我超越嗎?厘清利益關系問題實際上是怎么避免黨的干部追求個人利益,杜絕腐敗。十八大以來這方面的進展不是有目共睹嗎?
公方彬建議盡快將習近平的思想理論體系確立起來,理論界不是也在緊鑼密鼓進行嗎?十九大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提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可能進一步簡化。這個提法應該是簡潔的、體現鮮明個人風格的。我認為叫習近平理念比較好。習近平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系列治國理政新論斷的概括和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發展理念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改革理念也是呼之欲出了,法治理念、治黨治軍和外交理念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梳理。個人認為,習近平理念是恰當的稱號,可以起到綱舉目張、勢如破竹的作用。其英語可以用 Xi Jinping Idea,縮寫為XI,正好是習的拼音。
二、理論瓶頸問題簡答
1.實現共產主義的路徑在哪里?
實現共產主義的路徑難道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里?不在中國人民的奮斗里?有些地方的群眾堅持建設共產主義小社區并且卓有成效,難道不是共產主義的希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適合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目標仍然是共產主義。如今共產主義信仰在許多共產黨人那里仍然是堅定的。認為冷戰結束世界政治生態發生巨大變化就應該動搖這個信仰,恰恰是這些人的問題所在。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危機難道不存在了嗎?帝國主義難道不是世界動亂的根源了嗎?難道可以在資本主義基礎上實現共產主義?全球性問題使世界成為“命運共同體”,但是利益分化的客觀現實并沒有使命運共同體成為現實,所以我們提的是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過程可能成為實現共產主義的新路。不過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也是要觸動少數人的利益的,美國精英擔心達到他們的消費水平意味著地球的毀滅,這不是杞人憂天。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這些人的思想革命、自覺革命。我們雖然不再“輸出革命”,但是革命性的思想還是需要輸出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國際話語權,使我們的主張產生真正的號召力。這不是新的革命嗎?
2.馬克思的“兩大發現”還能不能解釋現實世界?
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在階級社會里永遠是真理。有什么事實證明“工業大生產時期的資本與勞動力關系,正在為新的社會形態和經濟關系所取代,用剩余價值學說解釋現實,現有的政策制度必定錯”嗎?不知道這個教授是不是真懂馬克思主義,他能告訴我們現在是什么新的社會形態嗎?難道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是客觀存在?資本家剝削的秘密他能給我們什么新的解釋?有什么新現象能夠證偽勞動價值論嗎?他認為“物質決定精神的唯物史觀”我們從來都沒有真正遵循,“精神萬能”“革命精神高于天”大量存在。這表明他對唯物史觀只知1皮毛,沒有絲毫唯物辯證法觀念。意識能動性原理難道不是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科普一下,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一切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是革命奪取國家政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創造活動總是受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條件的制約。那樣簡單規約就否定唯物史觀有一絲一毫科學精神嗎?他說:“如果不解決‘兩大發現’的現實存在,馬克思主義同樣會異化。”我們很想知道,去了兩大發現還有馬克思主義嗎?他心目中的馬克思主義究竟是什么樣的?那恐怕一定比馬克思主義的異化走得更遠吧。
3.社會主義制度的內生邏輯與科學定律是什么?
他認為中國走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道路理論上遠離了經典社會主義理論,我們不能放棄成功的實踐,向傳統理論上靠,這就需要實現重大理論突破,只能探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生邏輯和科學定律以支持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他顯然是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科學社會主義了,持這種觀點的并非個別,我們僅僅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顯然不能說服他們,二者之間的理論張力是顯而易見的。習近平總書記也意識到了理論不徹底的問題,理論創新的任務重大而艱巨。理論不能裁剪現實,生活之樹長青。承認科學社會主義的真理性是前提,否則我們可以拋棄它拿來別的什么主義,而不必進行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個人認為,用他的模式進行思考,社會主義制度的內生邏輯在于它符合大多數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它具有人民性和人文價值,不然不會有那么多人愿意為它奮斗、犧牲。其科學定律也要以此說明,它顯示出優越性、滿足了人民需要的時候就會凱歌行進,否則就會遭遇挫折。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曲折,但是前途光明。
4.中國共產黨執政為了誰和依靠誰?
他不否認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認為問題在于革命時期講為人民服務很容易看清,進入法治社會與市場經濟,民眾都成了公民,只有階層之分,沒有階級之別,這時再講人民,其內含和外延未必很清楚。他是基本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都不清楚。簡單地說,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就是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梁漱溟等就是否認階級的存在,認為中國傳統社會階級分化不鮮明。結果共產黨成功進行了階級斗爭。公民身份說的是政治權利和法律地位,古今中外的公民都是屬于不同階級的。他們倒是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都成為安安穩穩的階層,以便于他們心安理得地為所欲為,可是現實是無情的,工人們不是打死過企業總經理嗎?這個還不是階級斗爭嗎?新生資產階級不是日益壯大并且掌握了一定話語權、有人心甘情愿為他們搖旗吶喊嗎?
5.要不要繼續堅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思想?
他認為應當防范走極端,問題是面對已經向兩個極端的民眾,必須在理論上說服。為什么民眾極端分化?這難道不是階級分化的表現和結果?目前的危險主要是右,政策落后于現行的制度,落后于人民群眾的覺悟和要求。為了反右,策略上可以借助一下“左”。過了極端期以后,要注意及時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許多人對斯大林不以為然了,他的這句話顛撲不破:“哪里有右傾,那里就必定有‘左’傾。‘左’傾是右傾的影子……因此要進行兩條戰線的斗爭:既反對右傾,又反對‘左’傾。”共產黨一直是這么做的,歷史上發生的都有其合理性。
6.強“特色”弱“共性”的理論能不能支撐中國成為世界的領跑者?
他認為走階級斗爭的道路不需要考慮普遍性,走開創文明的道路一定要由強個性轉向強共性。我們對這一點的理解與認識與他有很大不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從來都認為社會主義是世界性的事業,馬克思主義者基于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而互相支持,取得勝利的國家對外援助也是出于國際義務。中國發展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堅持了社會主義而不是相反,否則我們不可能在國際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中國要引領世界也要依靠社會主義的感召力,這樣才能占據國際道義制高點。當然同時也要充分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完全另搞一套是費力不討好、事倍功半的。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我們為了走向國際舞臺確實需要少說中國特色,多講社會主義的共性。特色只是權宜之計,從強調到不說是歷史的巨大進步,也符合否定之否定規律。社會主義不能歸結為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手段。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從來也是形形色色的,有的發達國家認為自己才是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教授不會對這一無所知吧?
公教授引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都存在錯誤,希望只是筆誤:“這是一個需要理論也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考也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原話是:“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只有方向正確才能無愧于這個偉大的時代,才能提供正確的理論產品。
(作者劉德中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作者原創投稿)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中科大前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創立量子佛學理論,是科學新發現還是晚節不保?
2017-06-15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