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今讀7月3日《人民日報》第三版,有兩篇言論引人注目,一篇是署名鐘聲撰寫的評論,題目是《中俄關系擁有更大格局》,文章以“7月3日,習近平主席將開啟對俄羅斯的國事訪問”為由頭,簡單回顧了十八大以來中俄關系發展進程,做出了“中俄戰略協作在妥善解決國際熱點問題上所發揮的‘穩定器’作用正在不斷凸現”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提議中俄關系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并強調:“中俄作為有擔當、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在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基礎上,已擁有更大格局,成為勇擔更多歷史命運的責任共同體。在潮平岸闊的大好形勢下,中俄關系定將不斷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另一篇是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撰寫的評論文章,題目是《中德握手,迎來又一個繁盛季節》,文章開明宗義:“在一年中最繁盛的季節,習近平主席即將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一個月前,李克強總理成功訪德。繼2014年之后,中國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再次接踵訪德,這在中德關系史上迄今絕無僅有,也在我對外關系中殊為罕見。”文章盛贊:“分處亞歐大陸兩端的中國和德國‘不以山海為遠’,跨越制度、文化、發展水平的差異,合作漸次深入,領域不斷拓寬,基礎日益牢固,兩國關系已經成為中歐關系的引領者。”文章確信,“習近平主席對德國的訪問必將賦予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的內涵,為兩國關系注入新的動力。”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布了習主席將于7月3日至6日對俄羅斯、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G20漢堡峰會的消息。看到這一消息,青衫老祖的內心就涌動著不可抑制的興奮。這樣的安排即使是巧合,也預示著某種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作為亞歐大陸的三個具有全球影響的大國,分別在亞太、歐亞、歐洲等次大陸區域發揮著主導或領導作用。近年來,青衫老祖一直在呼吁中俄德三國聯手,共同打造亞歐大陸戰略軸心,攜手推進亞歐大陸區域一體化。現在看,這樣的需要越來越迫切,歷史也正朝著中俄德攜手的方向砥礪前行。
中俄德聯手,歷史注定要由中國做推手。第一、中國與德國和俄羅斯同時交好。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是高水平的高度互信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習主席此次訪俄不是普通訪問,而是國事訪問。訪問期間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一道共同批準《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2017-2020年實施綱要,對下一步中俄各領域合作發展做出規劃部署。史明德大使用“極為罕見”形容中德關系,這個詞匯也完全可以用 于形容中俄關系。這不僅因為中俄貿易逆勢上揚,2017年前5個月達到223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3.7%;而且因為中俄兩國元首會晤頻次之高、成果之豐,極為罕見。十八大以來,習普會晤次數達到驚人的21次,足見中俄關系在雙方戰略天平上的分量。中國與德國也不錯。兩國在構建多極化世界方面有共同語言。德國總理默克爾十度訪華,創西方世界之最。中德貿易額占中歐貿易額的1/3,在歐洲處于領軍位置。中國一頭連著俄羅斯,一頭連著德國,實際已經把三個大國密切聯系在一起。即使目前德俄之間心存芥蒂,但是,德俄與中國的相向而行已經達成了三者的戰略默契。
第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是將俄德吸引到一起的“強磁體”。以英國脫歐、川普上位為標志,西方出現一股“反全球化”寒流。但是,中國、俄羅斯、德國均主張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反對開全球化的倒車、反對形形色色的貿易保護主義。而在具體實施上,又在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與歐洲復興計劃對接上找到最大公約數。通過“一帶一路”與各地區、各國振興、復興計劃對接,人們看到了全球化的新格局、區域一體化的新畫圖、人類社會進步的新希望。
第三,“三個共同體”將使中俄德在各自區域確立新的戰略定位。三個共同體即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這既是深化中俄關系的戰略方向,無疑也應是深化中德關系的戰略方向。在這三個共同體中,利益共同體是基礎、命運共同體是目標、責任共同體是保障。作為亞歐大陸的三個不同區域的全球性大國,應當自覺聯手擔負起整合亞歐大陸資源、強化大陸治理、推進大陸區域一體化的責任,并以亞歐大陸為基礎拓展,向非洲大陸、大洋洲、北極以及加勒比和南美地區延伸,共創以中國方案為基礎的新型全球化。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將中俄德三個具有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化理念的國家凝聚在一起共同推進基于“一帶一路”的亞歐大陸一體化,不會一蹴而就。但是,只要符合規律、順應形勢、基于利益,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分歧和障礙。中俄有更大格局、中德亦應有更大格局,中俄德匯流于一個共同的大格局,必將如長江漂流一般,“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