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寫作,特別是晚年頻繁的文化戰斗,對魯迅的健康有很大的打擊。魯迅這個人很不注意自己的健康。魯迅對于生命的態度、對于死亡的態度,一個是拼命做,一個是隨便死。他不追求生命的長度,他講究生命的質量和密度。這個拼命做也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當苦工似的特別苦,而是樂在其中的那種苦,看上去很累,但是他樂在心中。
正因為他的這種生命態度,使他的晚年消耗很大,有了病也不及時治。抽煙、喝酒、吃零食,晚起晚睡不鍛煉,所有這些毛病他全都有。還有人開玩笑,要加上一條太太比較年輕,可能這些都不利于魯迅的身體健康。反正魯迅最后一天不如一天了,有人推薦他去日本養病,他不去,宋慶齡推薦他到蘇聯養病,他也不去,他覺得他的位置就在上海。
魯迅曾經寫過《死火》。《死火》表達出魯迅的生死觀,他說人生兩個結局,一個是凍滅,一個是燒完。反正都要死,魯迅說我選擇燒完。與其凍滅,不如燒完。因為凍滅的意思是什么呢?你的能量還沒有消耗盡,你的生命結束了。就好像趙本山和小沈陽的小品似的,人都死了,錢沒花完,屬于凍滅。魯迅選擇燒完,我把我的能量全部奉獻出來后,我也死了。所以他選擇這種戰士的死亡。
魯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了,死的時候是五十五周歲。五十五歲在我們看來太可惜了,至少再戰斗二十年,但是在當時那個壽命并不算低。魯迅到了四十多歲以后,文化界就已經稱他為老人。包括攻擊他的人,塑造魯迅的時候都把他塑造成一個蒼然老賊,把他塑造成一個老家伙。魯迅之死引起了不但是全中國,而且是全世界的震動,還有悲痛。魯迅當時被看成是中國的高爾基,當時民眾曾經申請國民政府以國葬的規格給他下葬,但是國民政府沒有批準。政府不理,于是民眾自發起來,有三萬多人參加,這在當時可以說是萬人空巷。棺木上蓋著一面旗幟,寫著“民族魂”。
魯迅去世之后他得到的評價是不計其數的,包括他大部分的敵人,罵他的人和被他罵過的人都給予他非常高的評價。其中毛澤東的評價是影響最大的,他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
中國最可怕的東西不是沒有錢,不是沒有工廠,不是沒有機關槍,而是沒有硬骨頭,滿地都是奴顏和媚骨。這樣的國家是沒有救的,幸虧有了一個魯迅。魯迅不光是中國的,是整個東亞的,是整個第三世界的,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指出,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毛澤東還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說他寫的東西都是與黑暗戰斗的,所以他希望隨著黑暗時代的過去,人們應該忘掉他,批判黑暗的東西應該與黑暗一起消逝。也就是說當人們老記得魯迅的時候,說明這個時代還有黑暗。魯迅的話這么振聾發聵,一說就說到我們心坎上去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按照魯迅的思想,好的時代的到來,應該以忘掉魯迅作為標志。(據《國文國史三十年》)
魯迅的精神
魯迅的現實精神是跟反對黃金世界聯系在一起的。在“五四”時期很多思想家提出了很多美好未來的目標讓人們去奮斗。魯迅也不否認那個黃金世界,但魯迅執著于現在,他反對空想,不重視彼岸。他也不是說死死地守住此岸,不到彼岸去。他重視的是怎樣從此岸到彼岸,他重視的是路。你告訴我這個路怎么走,不要光告訴我明天很美好。
既然他重視現實,他不重視希望,那么再進一步魯迅說希望是不存在的。一般人沒有希望活不下去,我們多數人怎么度過這黑暗人生啊?我們要互相欺騙。
孩子學習累了,媽媽說沒事,今天累了不要緊,上了大學就好了,上了大學媽就不管你了。上了大學還管你,大二了,還沒有女朋友啊?媽都急死了。永遠要管你,但是每次用一個下一步的希望來欺騙你。
魯迅為什么能夠成為最堅強的戰士?能夠抵御各種誘惑?是因為他沒有個人欲望。當然你說完全沒有欲望嗎?那恐怕也不是事實。我們說基本上他可以克服個人欲望,一旦有一個欲望能夠成為他障礙的時侯,他可以毒蛇在手、勇士斷腕,我不要這個。當一個人這樣想清楚的時候,就沒有什么能夠戰勝你。所以絕望的態度其實就是無欲則剛。
魯迅是最堅強的革命戰士,恰恰因為他對革命不抱希望。曾經有共產黨的人跟他聊,展望將來革命的前景,說革命勝利之后咱們干什么呢?魯迅說革命勝利之后,我可能穿著一個小紅馬甲,在上海掃馬路。
他對革命是不抱希望的。他支持革命就因為革命是正義的,革命是解放大多數弱勢群體的,讓他們都過上好日子,讓阿Q、小弟、祥林嫂,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我可能恰恰要作出犧牲。
我現在工作,每個月拿三百塊大洋,革命之后可能只拿三十塊大洋,但是我樂意。從這個意義上說,魯迅雖然不是共產黨人,但是他比很多共產黨人還要講馬列主義,他是共產黨人之上的,超人一般的真正的共產黨人。(摘自2012年2月9日《廣州文摘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