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7月9日9時驚悉,立在云南昭通市昭陽區北閘鎮白坡塘村的“習總書記講半床棉被故事長征精神碑”昨夜被人蓄意砸毀。
日前,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中國長征精神研究院接受本院云南研究基地同志的捐碑請求,他們立碑工作和制碑設計圖文得到了云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昭通市委黨史辦、宣傳部、昭陽區白閘鎮政府等當地有關部門領導大力支持,研究院于今年4月3日上午在昭陽區北閘鎮白坡塘村舉行了“習總書記講半床棉被故事長征精神碑”立碑揭牌儀式。昆明軍區、成都軍區原組織部長、貴州省民政廳原副廳長吳肪老領導和四川、貴州、江蘇同志及當地白坡塘村社區干部、群眾、學生等數百人參加了儀式。
這是中國長征精神研究院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以來在萬里長征路及全國各地組織捐立的第81座長征精神碑。這座碑除了刻上長征精神40字概述外,尤其在碑上還鄭重刻上了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0月21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全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親自講《半床棉被》長征故事的內容、中央紅軍長征路線圖,碑上還美術造型刻上了習總書記“不忘初心”四個大字。這是一座非常具有特別意義的長征精神碑。
9月以來,研究院正在研究準備在白坡塘清真寺再立“馬本齋母子英雄故事”長征精神碑,這是研究院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而立下的第83座碑。據悉,昨天下午,昭通市昭陽區多位領導也到白坡塘清真寺做了相關調研,也就在昨天夜里,研究院這座早立好了的碑被人偷偷砸毀?昭通兩碑事發巧合相連,無不給人留下沉痛思考!
9日上午10點左右,昭通市昭陽區白閘鎮派出所接報警并已開始偵察此案。我們認為:這是一起蓄意砸碑案,尤其事發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黨心民心孰不可忍,務必從快從重查處,全社會都來拭目以待!
通訊員:羅范懿 、吳瑜瓊、曾山、王學成
延伸閱讀
“半床棉被”故事發生地 已是文化遺產保護點
徐解秀老人當年和3個女紅軍一起睡過的床
“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只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這是10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講話中提到的唯一一個長征故事。這“半床棉被”的故事發生地——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也聚焦了全國人民的目光。
22日,今日郴州記者來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重拾那段感人的記憶,追溯紅軍長征期間的軍民魚水情。
徐解秀家的土胚房
記者來到徐解秀的故居,看到半床棉被的故事簡介已經掛在了墻上,向前來觀摩的人們無聲講述著紅軍長征到汝城時與群眾間的深深情義!
汝城縣史志辦原副主任徐寶來告訴記者,汝城地處山區,路況復雜,地勢崎嶇。擔心三位女紅軍不識路,徐解秀的丈夫朱蘭芳將她們送到了現資興市滁口鎮一帶。
徐解秀老人子孫后代數十人,深受這段家族故事的激勵。孫子朱分永是沙洲村原支部書記,今年64歲了;曾孫朱向群今年39歲,3年前當選為沙洲村村主任。
徐解秀和子孫后代的合影
聊起這半床棉被的故事時,朱向群激動地告訴記者,他從小便聽著祖母講紅軍的故事長大。
當時三位女紅軍戰士路過沙洲村時,在徐解秀的家門口商量著什么。徐解秀得知她們還沒找到住處時,趕緊邀請她們進了家門,傾其所有準備了一頓粗茶淡飯。
由于家庭條件貧窮,只有一張用楠竹扎成的一米二寬的床架,床上的破席下面墊著稻草。徐解秀搬了張木凳,在凳子上鋪了塊木板,4個人就在這張加寬的“床上”睡了5晚,而朱蘭芳就把稻草鋪在門口替她們放哨。“如今,我們都是紅軍的后代!”朱向群驕傲地說道。
“一個老百姓做了點小事,紅軍、黨和政府卻始終惦記,我覺得這種魚水情正是長征精神的體現!”當上村主任的朱向群,把長征精神始終貫穿在工作中。
現在的沙洲村,一條柏油馬路貫穿其中,在環境衛生整治方面,被作為汝城縣的典型來表揚。
“村里一共有26戶貧困戶,去年已脫貧6戶,今年預計再脫貧6戶,明年要讓大家全部完成脫貧!接下來我們打算積極招商引資,開發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建設美麗鄉村”!朱向群說。
來源:今日郴州 記者 袁東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