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發展,很多奇怪的家伙都跳了出來。
比如說下面這位,他是之前“華為251”事件的主角,叫做李洪元,如今也是名人了。他估計還嫌自己不夠有名,于是炮制了這一段神論——“要鼓勵發國難財”,“用市場化來救災”。
他這個道理,并不新鮮,之前在很多自由派公知、經濟學家那里很有市場,他們認為,口罩漲價是應該的,醫療物資漲價也是應該的,因為稀缺,因為供不應求,而廠家只有利潤足夠,才愿意擴大生產,這是市場經濟規律決定的。比方說,口罩漲價到200塊一只,工廠自然更愿意生產,商家自然更愿意去賣。
再比如說門診醫療,他們甚至覺得不該免費診療發燒患者,而應該收費,把醫療防疫完全市場化,這樣就能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他們把這種理論叫做“災難經濟學”。某高校著名學者薛兆豐,就是這門學問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也借和珅大人之口說出過類似的道理:賑濟災民,需要動用大量的上下官僚,如果不讓官僚從中撈錢獲利,那么他們賑災就會不積極,所以要把米糧換成麩糠,要在糧食里摻沙土,因為災民都不算人,官都養活不了了,為什么要喂飽他們?能有口麩糠沙土,就算救災的仁至義盡了。
換到現代社會也是如此,得講利益,得講錢,企業要賺錢,資本家要賺錢,商販要賺錢,如果商人賺不到錢,為什么要去幫你制造口罩、藥品、運送物資?這就是他們的道理。
自由派經濟學家的看家本領,就是鼓吹市場是萬能的,鼓吹“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看起來沒錯,但他們的思想內核是——窮人不配被拯救,大多數不配使用資源。如果發生災難了,自然只有富人可以得到救護,窮人只能聽天由命。就如好萊塢電影《2012》一樣,想要上“方舟”,躲過大洪水,要買一張8億歐元的船票。
但是他們不讀歷史,已經不記得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是如何在上海打擊“兩白一黑”穩定經濟的,是如何在抗美援朝期間,集中醫療物資,運往戰場的了。而他們也忘了,當年囤積居奇、投機倒把、發國難財的資本家們,都是什么下場。
我們這個國家,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個國家。我們在遭遇災難的時候,不會去談什么高低貴賤,不會去談什么市場,什么個人利益。我們關心的是整個民族整個社會的未來。
從神話時代的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到全民抗戰、解放戰爭、消滅傷寒、消滅血吸蟲、工業建設、防治非典、對抗大洪水、汶川救災、對抗新型冠狀病毒......這都不是討價還價的事情。
在關鍵時刻——少掙點錢,少吃點飯,都是能夠接受的,在疫情和人命面前,什么市場規律都會失去作用,錢能讓各省支援武漢嗎?錢能讓醫生不計個人安危全力救人嗎?錢能讓黨員干部、解放軍和工人沖鋒在前嗎?
現在要考慮的不是什么“經濟學”,而是全國人民的生命健康!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