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正式開幕。北京香山論壇創辦于2006年。今年是第十屆,舉辦的時間是10月29日至31日,今年也是北京香山論壇時隔四年再次線下舉行。
張又俠:無論誰想把臺灣以任何形式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都絕不答應,絕不手軟
10月30日,北京香山論壇,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在致辭時談及臺灣問題。
張又俠說,中方倡導,要尊重彼此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重視和照顧各國安全和平合理關切,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不能把自己的利益凌駕于人,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別人不安全之上,更不能在重大敏感問題上故意挑釁別國。臺灣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無論誰想把臺灣以任何形式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都絕不答應,絕不手軟。
傅瑩駁美學者:美國的問題不是中國帶來的
“說亞太地區未來的不確定性是因為中國不斷地在發展壯大,我不太同意這種觀點。邁克爾先生的邏輯,讓我們非常疑惑。”據北京日報,論壇上,面對美國學者將中國發展視為亞太不穩定因素的觀點,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創始主任傅瑩提出了質疑。29日下午舉行的“中外名家對話:中國在維護亞太安全中的作用”中,美國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東亞項目首席主任邁克爾·史文在發言中提出,亞洲正在發生“權力的更迭”,中國的實力不斷增強,這在現代史上具有巨大意義,對整個亞洲以及亞洲之外的安全與和平發揮了關鍵作用。史文強調中國實力提升的積極作用,但很快話鋒一轉,說道:“中國的安全角色到底是怎么樣的?中國在亞洲發揮的作用是什么樣,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史文表示,這一過程中的很多問題,當然與中國崛起觸及美國在區域原有的影響力有關。對史文的觀點,傅瑩表達了疑惑。她說,曾經中國是亞太地區的一個落后國家,但中國的發展真正推動亞太地區的良好增長,美國在這一過程中也是受益者。“但是現在,中國的發展又反而成為一個‘問題’。”傅瑩表示,史文邏輯的源頭大概來自于國際間幾十年、幾百年來權力更迭的歷史經驗,但中國的發展背景是完全不同的。中國屬于亞洲文明,崇尚基于道德標準的信念。中國又是社會主義國家,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平等互利、互相尊重,認為所有國家都有追求自己發展道路的權利。傅瑩說,中美之間有很大不同,中國和美國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道路去發展,并在這一過程中相互支持和受益。但如果在亞太地區中國的發展成為了區域的一個“威脅”,那其他一些崛起的新興國家又怎么樣呢?這樣的觀點凸顯了地緣政治的邏輯。她指出,一些地緣政治的邏輯讓人無法接受。由于經濟全球化稀釋了國際權力,使之不再是某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的專屬,但美國的邏輯就是中國的發展和強大帶來了威脅。這對中國人來說沒有說服力,中國沒有威脅到任何人。中國的發展是通過和平發展獲得的,而并不是通過戰爭和侵略獲得的。為什么美國對自身在全球影響力的減少產生焦慮?傅瑩認為,這首先是經濟全球化改變了世界格局,其次是美國也在犯錯誤,例如美國的戰略方向和國內問題,但這都是美國自己的問題,并不是中國帶來的。傅瑩說,實際上是美國自己的問題讓美國舉步維艱。史文表示,中美權力更迭在未來10年到15年之間仍可能給亞洲帶來不穩定因素。針對這些不穩定因素,美國和中國以及其他的區域主要國家應該形成機制來管理“權力的更迭”。
據北京日報,論壇上,香港中文大學校長講座教授鄭永年在29日上午的“高端對話”場次與主持人魯健進行對話。鄭永年表示,中國永遠是全球南方和發展中國家的一員,美國國會通過立法把中國定為發達國家有點荒唐。中國致力于通過“一帶一路”推動全球發展,但美國不斷操弄意識形態。2024年全球最大的風險就是美國的民主,即美國總統大選。近年來,“全球南方”概念興起。鄭永年表示,全球南方并非一個全新概念。上世紀80年代后開始的一波全球化,推動資本、技術、人才在國際層面的相對流動,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但并不是所有國家都發展起來了,很多國家不僅沒有發展起來,甚至反而變得更加貧困。鄭永年表示,全球南方自身有強烈的發展需求和愿望,但世界正變得越來越不公平、越來越不公正,近代以來實現發展的大多是“北方國家”。中國多次強調自身是全球南方的當然成員,也永遠是發展中國家大家庭的一員,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堅定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但是在西方一些人也提出來,中國現在應該已經是發達國家了。美國國會通過一個法律把中國界定為發達國家,我是覺得這有點荒唐,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不是另外一個國家界定的。”鄭永年說,中國在全球南方中處于非常關鍵甚至核心的位置,中國的成功已經成為全球南方在國際層面最重要的推動力。鄭永年提到,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全球151個國家的代表來華參會,表現出對中國模式和發展經驗的極大興趣。鄭永年表示,美國的哲學本質上是實用主義,對內不搞意識形態,但熱衷于對外搞意識形態。“意識形態這個東西最廉價的,動不動就給人家戴一頂帽子。但是我們不要上當,還是要一心一意搞發展。”他提到,美國常常喜歡說美國是民主的,中國是“專制”的,但事實上美國的民主已經出現了很大問題。他和全球的智庫學者經常討論2024年世界最大的風險是什么,那就是美國的民主——拜登和特朗普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的競爭給世界帶來的沖擊。“中國一直通過‘一帶一路’推動和平發展,可美國在搞什么呢?”鄭永年問道。
張維為:中美貿易科技戰,美國會輸得很慘
在29日上午的“高端對話”場次,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與主持人魯健進行對話。張維為表示,美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超過中國對美國的依賴。他早已作出判斷,美國在中美貿易戰和科技戰中必然失敗,而且會輸得很慘。“毫無疑問,中國現代化的巨大成果改變了世界格局。新中國成立后70多年,前30年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社會基礎。1978年改革開放后,中國相當于以1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一場工業革命,40多年實現了集四次工業革命為一體的崛起。”張維為表示,中美貿易戰和中美科技戰爆發后,他都明確預測美國會輸,而且會輸得很慘。美國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已經超過了中國對美國的依賴。張維為表示,中國的崛起意味著中國是唯一或不多的突破西方國家確立的體系,自己成為一個中心的國家。中國同時是發展中國家和西方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資金伙伴、技術伙伴。“甚至很多發展中國家說只和中國進行貿易也可以,西方根本無法圍剿。”張維為說,如果美國在和中國的競爭中保持固步自封、“小院高墻”、僵化封閉,必然將走向失敗。中美貿易戰、科技戰,美國為何必然失敗?對話結束后,張維為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說,應該對中國的整體科技實力進行實事求是的評估,中國的軍工產業從北斗衛星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用的都是自己的芯片,沒有用美國的芯片,這已經證明中國有很強的芯片研發和制造能力。雖然中國的芯片仍與美國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在商業芯片的應用方面。張維為表示,以華為為例,自從中美貿易戰、科技戰發生后,華為就已經開始布局,意識到必須走一條自己的路。“只要真的去調研到我們的國防產業、國防院校,他們的口號就是美國封鎖什么,就能生產什么出來,而且還會有比美國更強的獨門絕技。華為Mate60 Pro新手機就是很好的例子。”張維為坦言,國內一些學者之所以對中國的科技、經濟不夠自信,就是因為缺乏實地調研,不了解中國真實的飛速發展的情況。他進一步舉例說,美國媒體已經分析認為,中美最近科技交流的中斷對美國損害更大。“中美貿易戰2018年開始后,我們就分析美國會輸掉的重要原因是決策水平太低。像特朗普對中國加征關稅是拍拍腦袋就決定的。美國的決策體系和知識體系是非常落后的。”
崔天凱:中美如果“躺平”,可能會發生最不希望的事情
據環球網,29日,中國原駐美大使崔天凱在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的高端對話上表示,兩國大多數人都理性地意識到,中美兩個大國如果發生沖突對抗,對世界肯定是災難性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在“躺平”的狀態下,就可以自動避免這種最壞情況的發生。在談及大國關系時,崔天凱表示,中美兩個大國若發生沖突對抗,對中美兩國及世界肯定是災難性的,“兩國大多數人都理性地意識到這一點,但這并不等于說我們在什么也不做的狀態下,可以自動避免沖突對抗,還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如果我們 ‘躺平’什么也不做,最不希望的事情很可能會發生。”對于中美關系“周期性”的特點,美國當前對華遏制什么時候可能會有一些改變的問題,崔天凱表示,中美關系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關系,是多面性的;美國對華政策從來都有和中國協調合作的一面、也有遏制中國發展,甚至要“改變中國”的一面。所以中美關系也有兩種表現形式,有時合作協調表現多一點,有時候交鋒斗爭表現多一點,但這不等于說某一面表現多的時候,另一面就不存在了,另一面始終存在,在一定條件下其會成為主要的表現方面。崔天凱說,“因此很難界定下一個周期就是合作,關鍵是雙方要認識到作為兩個大國應該找到一條正確的相處之道,只要雙方都能夠承認和接受,中美兩國便可以和而不同,斗而不破。”崔天凱表示,30年前,亞太經合組織第一次領導人會議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當時中美兩國元首實現了會晤,使得之后幾十年間兩國高層溝通有了一個很好開端,“30年之后,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又回到了美國西岸,現在中美雙方還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爭取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兩國元首有可能實現會晤。”崔天凱說,一旦實現,此次會晤對今后若干年中美關系能否起到戰略引領作用值得關注。崔天凱說,不管美國如何表態,中美相處之道的關鍵是美國能不能做到和中方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崔天凱強調,美國需要尊重中國,能夠接受中國的發展,“首先要尊重中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國家統一問題,特別臺灣問題,尊重中國的道路和制度問題。中國走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制度,自己的理論文化,美國人能不能尊重?中國要以符合中國國情的方式,實行民主促進人權,美國能不能接受?此外,中國要實現正當的發展和發展權利,中國要走向中國式現代化,美國人能不能接受?”“現在國際上就有個詞叫選邊站隊,很多國家很不喜歡這個詞。”崔天凱還表示,美國經常從其戰略需要,或者其對世界的認知來要求盟友采取與其一樣的政策,但是盟友也是基于自己的國家長遠利益來作出判斷,采取行動,“可能有少數國家自動選擇,比方說日本,但絕大多數國家是不贊成的。從本著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所有國家都應該選擇人類共同利益的一邊,選擇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對于美國一些極端反華者,崔天凱闡述說,美國是一個大國,各種人和觀點都有,這本身并不奇怪。但那些極端反華的人中很多根本沒來過中國,也并不知道真實的中國是什么樣的,“他不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國老百姓在想什么,完全從一種主觀的東西出發。坦率地說,一些所謂的學者,中國問題專家可能會講幾句中文,研究了一些中國的事情,但他真正了解中國嗎?這些人往往很危險,因為他們是‘專家’,卻在誤導讀者。”崔天凱認為,當前中美交往正在逐步恢復,這種交往應該擴大而且繼續深化。中美兩國都有責任,應該將本國對彼此的認識,判斷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尤其美國的一些政治家需要更多了解真實的中國,了解今天的中國,了解中國人在想什么?中國為什么制定這樣的政策?中國為什么走這樣的道路?為什么有這樣的制度?今年的北京香山論壇,備受外界關注。據“國防部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10月26日,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對外介紹:截至10月25日,已有俄羅斯、美國、英國、沙特、伊朗、巴西、印尼、越南、柬埔寨、斐濟等90余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官方代表團確認出席。其中,國防部長級和軍隊總長級代表30余位,東盟秘書長、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副主席、亞信秘書長、上合組織顧問、阿盟駐華代辦等國際和地區組織代表也將參加。與往屆論壇相比,本屆論壇參會代表數量和層級創歷史新高,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參與度大幅提升。本屆論壇聚焦全球安全倡議,設4個全體會議、8個平行分組會議,將舉辦“高端對話”“中外名家對話”“中外青年軍官學者研討會”“孫子兵法專題研討會”等專題研討,并組織特色參觀活動。論壇期間,中央軍委領導將與有關國家防務部門和軍隊領導舉行雙邊會見活動。
(來源:綜合自“國防部發布、觀察者網、北京日報、環球網、北京青年報政知見、華夏日報”等,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