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中秋即將來臨,有人說月餅越來越“高大上”了,節味卻越來越淡了。對于中秋節,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美好記憶,你記憶中的中秋是什么味道?今天我們帶著大家從20世紀50年代“走”到21世紀10年代,跟隨這幾代人的腳步,聽聽他們的中秋。
50年代
那個年代的小伙伴,吃著奶奶自制的月餅,喝著爺爺親手泡的茶,即便只能分到一小塊、喝到一小口,那也是會甜到心里、香到心里去的。那個年代的中秋月是那么的清澈、透亮……
60年代
父親說,小時候,他就斜挎著大大的與個頭不相稱的水壺,去尋找中秋仍然奮戰在工作崗位不知疲倦的,為自己熱愛的家園奉獻著自己的精力的爺爺。那個年代沒有團圓,沒有中秋,人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70年代
70年代,“為人民服務”的口號成為彼時的流行語,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大街小巷,標語、廣播出處充斥著為人民服務的影子。中秋?那個時代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簡直就是奢侈品——能吃一塊現在不受各位待見的“五仁月餅”就是令所有人都羨慕的中秋了。
80年代
到了80年代的中秋之夜,能夠和一群小伙伴擠在黑白電視機前看大俠霍元甲,哼著“萬里長城永不倒”那才是最大的樂趣,心中也就滿滿地都是團圓了。
90年代
90年代,爭先恐后的想成為“先富起來”的人們日益浮躁,在這個下崗、下海紛沓而至的年代,股市行情大屏幕上閃爍著的紅和綠才是人們最關注的東西:失落和機會并存。
00年代
00年代,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有吃不完的月餅,小朋友們也從剛開始搶著吃,到后面的被強迫吃,那個年代禮多了,可是情卻變得有價了。
10年代
這個年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遠離家鄉,甚至遠隔重洋,闔家團圓的中秋之夜無法和父母團聚的人越來越多。和父親同席而坐,兩盞清茶闊論天下的畫面再難得見。時代越來越進步,通訊手段越來越發達,而我們離父母,卻越來越遠…
中秋盼團圓。這一天,人們仰望朗朗星空中那皎潔的明月,享受著家人團聚的幸福;遠在他鄉的人們,也會借此寄托自己對親人的思念及祝愿。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中秋那樸素、真實的人間情感永遠不會變。
(來源:“老歌回放”微信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