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當年的血吸蟲引發的瘟疫,在南方擴散,死亡無數,人心惶惶。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蟲病領導小組,派出大批醫療隊到疫區進行血吸蟲病防治工作。
工作取得明顯的效果,疫區余江縣人們提出了“半年準備,一年戰斗,半年掃尾”的口號,發揮沖天干勁,與瘟神作戰。并大力興修水利,填平溝壑,根絕血吸蟲的滋生地,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根絕了血吸蟲病。
自古以來,瘟疫襲來,人們幾乎沒有招架之力。瘟疫蔓延之處,人和牲畜大規模地死亡,尸體成堆,村落一個接一個的消失。慘狀用萬戶蕭疏、哀鴻遍野來形容,毫不為過。
那么,對于瘟疫,是如何界定的呢?
傳統史籍中通常將瘟疫稱為“疫”“痢”“瘴疫”或“瘴癘”。現行對瘟疫的一般解釋是“容易引起廣泛流行的烈性傳染病”。《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傳統醫學》對瘟疫的權威解釋是“具有溫熱病性質的急性傳染病”“屬溫病中具有強烈傳染性、病情危重兇險并具有大流行特征的一類疾病”。
由此可以看出,瘟疫最大的特點是發病迅速,傳染性強,病情危重兇險,且經常大范圍的爆發流行。
總的來說,瘟疫是由于一些強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除了鼠疫,歷史上曾對人類造成巨大影響的瘟疫有:天花、流感、結核病、瘧疾、非典等。
二
疾病的歷史和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中國自古就有瘟疫。
殷墟甲骨文已有“蟲”“蠱”“瘧疾”“疾年”等文字的記載。“癘”字可見于《尚書》《山海經》和《左傳》。
瘟疫,在生理上讓人們虛弱甚至死亡,在心理上使得人們驚慌失措。《周禮》《禮記》中都有“以索室毆疫,大喪”“民必疾疫,又隨以喪”等記載。
并且,人們還對“疫病”的發病規律有了樸素的認識,《周禮·天官·疾醫》載:“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臠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疾,冬時有漱上氣疾。”
而到了秦代,“疫病”更為可怖。《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
漢朝,公元2年,青周大疫,漢平帝詔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 《后漢書·志第十七·五行》記載大瘟疫14次,其中記載發生確切時間的有9次:“光武建武十三年,揚徐部大疾疫,會稽江尤甚”,又有“延光四年冬,京都大疫,民多病死,死有滅戶。人人恐懼,朝廷焦心,以為至憂”,又如“建安二十二年,是歲大疫”等,基本都發生在冬季。
三國時期,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當時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羅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
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唐代史料中有關瘟疫的記載始于貞觀十年(636年),終于大順二年(891年),255年中共爆發21次瘟疫。瘟疫時而與自然災害并行,如《舊唐書37·五行志》記載了永淳元年六月的一場瘟疫:“關中初雨,麥田澇損,后旱,京兆、岐、隴螟蝗食苗并盡,加以民多疫癘,死者枕籍于路。”
兩宋時期,瘟疫發生比較頻繁,北宋的168年里,至少有59年發生過疫災,南宋的152年里,僅都城臨安一地就爆發了15次大瘟疫。《宋史62·五行志》有:“江南頻年多疾疫。”
明朝從朱元璋稱帝至崇禎殉難的277年里,共爆發大規模瘟疫75次,甚至還有一年爆發多次瘟疫的慘狀。清朝從入關至鴉片戰爭爆發的196年里,有78年爆發了大規模瘟疫。至光緒二十一年后,爆發了京師直隸大疫、1902年黑龍江璦琿霍亂流行、1910年東北鼠疫三場大瘟疫。
三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的瘟疫以肺型為主,歷史上大約3-20年就會發生一次,主要集中在10-2月這四個月里。
最早記載人類瘟疫最恐怖暴烈、死亡人數最巨大的,則首先當數公元468年的中國,其時,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安徽等地發生疫病,死亡人數達14至15萬人。
自此,中國歷史上各地瘟疫不斷。雖然每次瘟疫都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但這并沒有給中華民族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也沒有阻擋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
現公布部分瘟疫史料如下——
近年來,雖然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們保健意識逐漸增強,但新的傳染病仍不時爆發,危及著人們的生命健康。
2002年,非典型肺炎(SARS)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并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這是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中國歷史研究院”微信公號,綜合整理自:博物館丨看展覽《防疫極簡史》、憶墨軒《簡說中國瘟疫史》、陳麗《唐宋時期瘟疫發生的規律及特點》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