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中國防疫不完全簡史(完)
點擊:6892  作者:綜合    來源:“中國歷史研究院”微信公號  發布時間:2020-02-10 19:22:22

 

作為中國人,我們擁有比其他國家更多的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手段,這就是中醫中藥。1958年毛澤東明確提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在征服傳染病的道路上,中醫藥也顯示了特殊的功效。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月6日,23位新冠肺炎患者經過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醫護人員精心治療,治愈出院。


1.webp (53).jpg


疾病的歷史和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任何時代,瘟疫的流行都會給國家和個人帶來巨大的災難和影響。而衛生防疫,則是人類與各種細菌、病毒做斗爭的重要手段。幾千年的歷史表明,無論病魔是多么的險惡和猖獗,每次正邪之戰最后總是人類可以躲過毀滅性的災難,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那么,從古至今,中國是用哪些方法實現預防和治療瘟疫的呢?

初步形成保持衛生和防疫概念


根據甲骨文和出土文物來看,早在夏商時期,人們已經養成了洗手、洗腳等衛生習慣,有利于防止疾病傳播。《禮記·內則》中記載:

凡內外,雞初鳴......灑掃室堂及庭。

說明當時已經有早上起床之后把室內打掃一遍的習慣。

《詩經·唐風·山有樞》中,晉國人諷刺晉昭公:


“子有廷內,弗灑弗掃”。

 

看來當時,室內衛生做不好是要受到鄙視的。

中國古代的防疫思想是很豐富的,除了大搞衛生預防疫病以外,先秦的人們還在努力思考:疫病是怎么產生,又是怎么傳播的?

雖然當時沒有細菌、病毒等生物學概念,但人們已經察覺到,疫病的發生與季節有一定關系。疫情一般是在大旱災、水災、蟲災之后發生,或在季節失調時發生,或在戰爭之后發生。

《周禮·天官·疾醫》記載:

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漱上氣疾。

 

《晉書·食貨志》記載:

至于永嘉……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白骨蔽野。

 

《宋史·五行志》記載:

建炎元年,金人圍汴京,城中疫死者幾半。

 

中國古代醫家很早就認識到一些瘟疫病的傳染性,并發現隔離疫病患者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傳播。在湖北云夢睡虎地秦簡上,已經出現了對麻風病隔離院的記載:

甲有完城旦罪,未斷,今甲癘,問甲何以論?當遷癘所處之。

 

意思是,甲正在接受城旦(筑城)的刑罰,服刑還沒有結束,現在得了麻風病,該如何處置?應當把他轉移到癘所再處理。這里的“癘所”就是專門隔離麻風病人的機構。

西漢元始二年,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疫病隨之而來。漢平帝下詔:“民疾疫者,空舍邸第,為置醫藥。”這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早的關于設立公立臨時疫病隔離醫院的記載。可見當時是由政府安排宅房作為隔離醫院,用以治療瘟疫患者。

軍隊中打仗時染上瘟疫的士兵需要同健康人隔離開來以防傳染。東漢延熹五年,名將皇甫規率領軍隊征討隴右地區,軍中不幸發生疫病,皇甫規“親入庵廬巡視”,這里的“庵廬”指的就是軍隊建立的臨時性隔離醫院。

名醫輩出,推動醫學理論發展

在中國歷代抗瘟疫的斗爭中,醫生們總是戰斗在抗病的第一線上,治病救人,不計較個人安危和利益。歷史上醫家就有“不為將相,便為良醫”的美德。很多名醫佚事都是有關治療瘟疫的故事,而通過防治瘟疫,同時也造就了一代名醫,推動了中國醫藥學的發展。

東漢名醫張仲景,其宗族原來有二百多口人,由于疫病流行,不到十年,族中只剩六七十口人了。張仲景因此立志行醫,確立了中醫的許多治則治法。他撰寫《傷寒雜病論》,其中記載的三承氣湯、竹葉石膏湯等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不但書中的方藥沿用至今,其靈活多變的辨證施治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石,為今后疫病的治療打下了基礎。

魏晉隋唐時期,也出現了幾位在疫病治療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醫家。東晉醫學家葛洪在《肘后備急方》中,對天花、虜黃病(即現代所說的黃疸)、沙虱病(恙蟲病)等傳染病的癥狀、治法都有詳細的記錄。特別是對沙虱病病原體、感染途徑、發病地域、臨床特征等的準確記載,堪稱世界上最早的沙虱病觀察記錄。
 

山水間多有沙虱,甚細,略不可見。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蟲在水中,著人身,及陰天雨行草中,亦著人,便鉆入皮里。其診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節強,疼痛寒熱,赤上發瘡。此蟲漸入至骨,則殺人。自有山澗浴畢,當以布拭身數遍,以故帛拭之一度,乃敷粉之也。

——《肘后備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

 

隋代醫家巢元方主持編纂的《諸病源候論》是中國第一部專論疾病病因和證候的著作。

書中認為疫病流行的原因之一是“節氣不和,寒暑乖候”,提出疫病的預防“須服藥及為法術以防之”。書中記載的“蠱毒”,很多學者認為就是現在的血吸蟲病。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不僅總結了許多治療傳染病的方劑,還提出用熏藥法進行空氣消毒、向井中投入藥物給水消毒等消毒法。孫氏還主張,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隨地吐痰:

要常習不唾地

 

米和菜都要做熟再吃,腐爛的食物不要吃:


勿食生菜、生米、陳臭物

 

吃完飯要漱口:


食畢當漱口數過

 

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食畢當行步躊躇

 

宋元時期,對各種疫病的理論和實際防治經驗都有了很大提升,格外重視疫病的預防和治療。


兩宋時期,發生了多次疫病流行,在南宋,軍隊中配置防疫藥品已經成為制度。

 

 

人工免疫、控制鼠疫成功經驗技術向世界輸出

 

明代防疫史上值得記述的一筆,是人痘接種術的推廣。人痘接種術預防的是一種烈性傳染病——天花。中國醫學家早在公元980—1567年間就發明了人痘接種術,即用天花病人身上痘疹皰里的痘漿、痘瘡結痂、或是用天花病人穿過的沾有天花痘漿和痘疹的衣服,去感染未患過天花的人。

 
天花的傳染性很強,病情重,病死率較高。但患過天花后的存活者,則會擁有終生免疫力。人痘接種法,就是將天花患者的痘癡研粉吹入健康人的鼻孔中,使其感染,進而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這種接種法也被稱為“旱苗法”,是當時人痘接種術的主要方法。但是人痘接種法應用的初期,種痘術還不夠成熟,醫生對這種預防法的掌握也不夠熟練,種痘失敗率較高,甚至種痘不成,反而危及健康人的生命。

陳評事生一子,頗鐘愛……其受用過分,未幾,種痘夭。

——(明)郭鈺輯《金陵瑣事剩錄》

 

到了明末清初,人痘接種術已經有所改進,成功率提高,并在全社會范圍內廣泛推行。

 

聞種痘法起于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傳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近來種花一道,無論鄉村城市,多處盛行。

——(清)俞茂鯤《痘科金鏡賦集解》

人痘接種法,不久就傳到了國外,近到朝鮮、日本,遠到歐洲諸國。公元 1744年(清乾隆九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長崎,把種痘法傳授給折隆元、堀江元道兩人。公元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醫宗金鑒》傳入日本,于是種痘法在日本也流傳起來。

發生在上世紀1910年10月至1911年4月的東北庚子鼠疫被稱作20世紀世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疫情波及五省六市,死亡人數達60000多人。時年31歲的醫學博士伍連德臨危受命,帶人奔赴疫區,對尸體進行解剖,發現了一種新型鼠疫——肺鼠疫。他依據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防疫理念和辦法,建立隔離醫院、控制疫區交通、加強鐵路檢疫、火化鼠疫患者尸體,僅用了四個月時間,便成功撲滅鼠疫疫情。這一場抗擊鼠疫的行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較為成功的大規模傳染病控制行動。至今,在控制未知傳染病時,伍連德的方案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為了介紹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經驗,1911年4月,清政府在奉天舉行了“萬國鼠疫研究會”。參加會議的有英美等11國的代表,共33人,伍連德任中方首席代表。會議宗旨為研討微生物學及傳染病學理論。為了介紹此次控制鼠疫的成功經驗召開的舉行了“萬國鼠疫研究會”,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中國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

新中國傳染病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致力于建立高效的醫療衛生體系,用不到三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傳染病防控體系的布局,并把消滅傳染病當成重大戰役。黨和政府放手發動群眾,帶領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消滅傳染病運動。確定防治原則,開展群眾運動,建立醫療體系,推廣免疫規劃。


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和努力,過去嚴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絕大多數傳染病大幅下降后多年穩定在極低水平。

——先后消滅了天花、消除了致盲性沙眼、絲蟲病和新生兒破傷風;

 

——曾經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霍亂、鼠疫等烈性傳染病已極其少見;

 

——已經保持19年沒有脊灰;

 

——提前實現了WHO提出的乙肝階段性控制目標;

 

——大多數流行地區的血吸蟲病被消除或者傳播控制;

 

——瘧疾實現了全國無本地感染病例;

 

——已13年沒有了白喉;

 

——麻疹、流腦、乙腦、鉤端螺旋體病、狂犬病、甲肝、痢疾、傷寒發病降到了70年來最低水平;

 

——艾滋病疫情總體控制在低流行水平,艾滋病母嬰傳播率下降到4.9%;

 

——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確定的結核病控制指標在我國提前實現;

 

——成功應對了SARS、人感染豬鏈球菌病、新布尼亞病毒病以及各種新型流感等新發傳染病,尤其是迅速控制了基孔肯雅熱、甲流、登革熱、脊灰野病毒等輸入后本地傳播的疫情。


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就突飛猛進,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上升到77歲。

作為中國人,我們擁有比其他國家更多的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手段,這就是中醫中藥。1958年毛澤東明確提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在征服傳染病的道路上,中醫藥也顯示了特殊的功效。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月6日,23位新冠肺炎患者經過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醫護人員精心治療,治愈出院。

結 語


近百年來,隨著社會文明和科學發展的不斷進步,人類對付瘟疫的辦法愈來愈多,手段也逐漸提高,其結果是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壽命明顯升高。因此,一種樂觀的論調認為,無論如何,傳染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然而,近年來相繼出現的艾滋病、SARS乃至現在正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用冷冰冰的事實告訴人類:人類在發展,病毒也在不斷變異。距離解決傳染病問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

幸運的是,縱然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永無止境,仍有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勇敢的人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為制服病魔貢獻著自己的心血、智慧和力量。

在此,向每一位逆向而行、用身體為我們構筑起安全屏障的英雄致敬!

 

20.webp.jpg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


(來源:“中國歷史研究院”微信公號,綜合整理自:博物館丨看展覽《防疫極簡史》,憶墨軒《簡說中國瘟疫史》,中國國家歷史《一場持久戰:人類與肺炎的斗爭史》,王玉德《試論中國古代的疫情與對策》(江漢論壇),黃磊、李中杰、王福生、高福《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傳染病防治領域取得的成就與展望》 (中華全科醫學),梁永宣《從中醫古籍看我國人痘接種術的發展》(中國醫藥報),楊維中《中國傳染病防治70年成效顯著》(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webp (1).jpg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中國防疫不完全簡史(完)

    2020-02-10
  •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