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世界著名評級機構: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下調至A+。
中國財政部: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那么,就讓我們就這兩個針鋒相對的結論做一些分析。
首先,我們用一個評級機構高管在會議中爆出的“為了賺錢,我們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做為分析的開始。
接下來,回顧一下歷史。在歷史上,主權信用評級不準并非秘密,通過對世界三大評級機構對美、歐、日、中、其他新興經濟體,在重大經濟轉折點以及危機時期的評級做數據對比,很容易得出:主權信用評級不怎么準確的結論。
然后,我們再從三個層面,就所謂世界最著名評級機構所做的主權信用評級為什么不大準做深度挖掘。
第一個層面,評級機構主權信用評級準確度差來自其機制性缺陷。
評級機構的評級分兩大塊業務,而這兩大塊評級的準確性、可信度和美譽度差異卻很大,一般來講,世界幾大評級機構對企業單位的評級相對比較科學準確,對一個主權經濟體評級則經常有水份。
一塊業務是對企業的評級,這是評級機構主要投入精力的方向,其對企業貼近度高、數據收集豐富、模型構建科學,其評級結論較為精準可信,主要原因是評級報告具有商品性,商品質量低了會無人問津。因而,這一塊投入精力多,進而構建起了評級機構的自身信譽。
另一塊業務則是我們重點說的主權信用評級,在這個方向上,其實評級機構投入精力反而較少,只所以投入精力少,有三個原因:一是主權評級帶有公共產品屬性,并非評級機構直接經濟來源,二是帶有政治性,評級機構本質上是代表其所屬母國政治集團、利益集團的戰略利益,是所屬母國政治利益向被評級國索取利益的工具延伸,因此,這一塊不可避免地帶有政治性,有政治就有偏好和偏見,偏好和偏見就易帶來主觀認知錯誤;三是復雜性,主權評級所面對的對象,存在經濟社會復雜性、差異性、發展的階段性、變量的非結構性、要素的多元性,其數據收集存在不完整性和一定難度,構建科學合理的評級模型也一直是個大難題,歷史上一直存在許多主權評級不準的不良記錄,壓制了評級機構投入的興趣和精力。
第二個層面,主權信用評級的背后有著深度的國際政治博弈。
著名評級機構利用其在歷史上先發成立所積存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實施的對競爭對手的主權評級,是評級機構母國競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守成國家不喜歡新興國家的競爭,它擔心新興最終會擠跨自己的世界借錢之王寶座。這個寶座,過去50年來是評級機構母國的美國所獨有,它相當于美國的金融核武器,如果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也有這個能力,那么,就形成了恐怖平衡,這個武器反而難以發揮作用了。
美國學者把這種美國獨有的對外借債能力,稱作“”核心競爭力”,所以借錢之王的寶座,并不是收一點鑄幣稅那么簡單,而是更為了“我借到錢而不讓你借到錢”的巨大發展利益。
第三個層面,用實證檢驗評級機構的政治性、功利性偏見和導致的錯誤。
財政部:標普關注的信貸增速過快、債務負擔等問題,多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老生常談”。標普將融資平臺公司債務全部計入政府債務,從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這個錯誤,就是無視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的改善,用不了多久中國經濟會用實際行動給這個評級機構再上一課,這使得美聯儲現在不得不面對中國央行的挑戰,美國企業不得不面對中國企業的競爭。
在美國評級機構唱空中國的情況下,外資卻看好中國經濟,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和結匯均呈較快增長。今年8月份,外商直接投資資本金流入環比增幅超過30%,資本金結匯環比增長20%以上。這不僅是打了穆迪與標普的耳光,更是給中國經濟投出的最有力的贊成票。
最后,我們以“評級機構雖然有其自詡科學評估模型,但有其無法擺脫的政治經濟利益,模型與利益存在著博弈和悖離”做為結尾語。
來源:昆侖策網 據作者來稿編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