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興和華為的遭遇你就理解本文標題了、最近的新型肺炎則更讓你有切膚之痛。
和平通常指沒有戰(zhàn)爭或沒有其它敵視暴力行為的狀態(tài),崛起的本意是地勢突起、隆起,引申為后發(fā)制勝之意。
我們所說的和平崛起的意思是不是通過軍事擴張、掠奪資源、爭霸或稱霸,而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發(fā)展內需,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與經濟全球化相聯系,獨立自主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促進國際社會互利共贏和共同發(fā)展,爭取在21世紀中葉實現中國的和平崛起。正因為如此,中國對內尋求和諧,對外尋求和平。中國需要爭取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來發(fā)展自己,又會以自身的發(fā)展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
一般認為,中國和平崛起的概念是胡書記2005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提出的。之前的概念是總設計師1985年3月提出的“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再往前是總設計師1980年1月提出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及相關的“韜光養(yǎng)晦”。
我相信這些概念的提出基本適應了當時的實際情況——這個判斷的依據一是中國的領導都是經過長期錘煉的管理高手、講話是靠譜的,二是中國國力的快速增長提供了佐證、說明策略正確。
畢竟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是社會發(fā)展的核心矛盾,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生產關系當然是好的發(fā)展關系——在社會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擯棄苛求完美的心態(tài),因為完美也許存在、但我們永遠得不到。那是鏡花水月——
同時,我們認為雖然和平崛起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會短期適用,但普遍意義或長期情況下則不可能、是一廂情愿。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是這樣。
理論方面——
1、崛起的本質是競爭
任何國家的崛起首先是經濟的崛起,經濟的崛起又首先是制造業(yè)的崛起、其次才會有貿易的繁榮、金融等其他服務業(yè)的繁榮。而發(fā)展制造業(yè)就要前有資源、后有市場,這些東西的取得全靠競爭,因為市場和資源都是有限的、沖突的,尤其是稀缺的市場和資源(這部分通常是高端的、而崛起意味著必然走向高端)。
這種競爭包括人員、物質、科學、技術、產業(yè)鏈、文化等等等等,可以說是全方位的,而且越崛起、競爭越激烈。這可以解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西方對中國頗為友好,而現在則是氣急敗壞地撕下偽裝搗亂了。因為以前的中國和他們的競爭領域少、而現在中國產業(yè)升級則在砸他們的飯碗,中國甚至成了發(fā)達國家的粉碎機。
現在但凡有點模樣的中國企業(yè),都有自己的全球布局,甚至包括共享單車這種級別的企業(yè)。
2、競爭導致國家斗爭
如果僅僅是企業(yè)層面或產業(yè)層面上的競爭,也許尚不足以引起嚴重的后果。但問題是競爭到了一定的烈度是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的,國家的力量一定會參與進來。在某種程度上,企業(yè)競爭已經上升到國家競爭的層面,這一趨勢會愈演愈烈。
尤其是崛起中企業(yè)競爭的主戰(zhàn)場其實是國際市場,大量的商業(yè)規(guī)則制定、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往來控制、風險危機防范的保障都必須仰仗國家的力量。比如海外戰(zhàn)亂地區(qū)撤僑,企業(yè)基本無能為力、必須依靠國家,另外如果沒有歐美政府的作梗、中國企業(yè)不知道已經收購多少外國企業(yè)了!
下面是一個并購成功的案例,那些不成功的可想而知。
3、斗爭必然破壞和平
斗爭并不必然導致戰(zhàn)爭,因為矛盾可以通過國家間的磋商、談判、妥協來解決。但是,一旦斗爭牽扯到國家戰(zhàn)略,或者斗爭導致相關方退無可退,就會導致戰(zhàn)爭。注意,這個戰(zhàn)爭未必是熱戰(zhàn)——在大殺器普及(朝鮮這樣飽受封鎖的中小型國家都能搞出核彈就是典型的證據)的情況下,國家間的熱戰(zhàn)概率在下降,貿易戰(zhàn)、文化戰(zhàn)、金融戰(zhàn)等方式逐漸成為主流。
可別小看貿易戰(zhàn)、文化戰(zhàn)、金融戰(zhàn)的力量,日本和蘇聯的GDP總額曾經達到美國的70%,然而都未能再進一步:日本被貿易戰(zhàn)打擊、蘇聯亡于文化戰(zhàn),東盟被美國的金融戰(zhàn)搞得倒退十年。而歐元被打擊則是美國通過侵略、肢解南聯盟,推翻伊拉克政府、殺死薩達姆而得逞——看到了吧,帝國主義意味著戰(zhàn)爭,只要有機會動手殺人、它們絕對不客氣。所謂Can就Up,No can就BB!
通過以上理論的方面的論述,我們已經清楚和平崛起是一廂情愿了,最多只是某些特殊場景下的臨時表述或策略。
實踐方面——
這塊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就比如近幾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戰(zhàn)吧。
按理說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犧牲加入WTO,起早貪黑地掙幾個辛苦錢、希望和氣生財,美國等西方國家應該如約(加入世貿15年后、也就是2016年)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吧。然而并不,他們拒絕!
不但如此,美國違背自由貿易原則,屢次挑起大規(guī)模的貿易戰(zhàn),不顧誠信、不顧契約。
甚至還有比貿易戰(zhàn)更惡劣的:美國為了壓制中國,不惜跟臺灣偽政府眉來眼去;不惜打破二戰(zhàn)后的世界格局,允許日本違背和平憲法、發(fā)展軍力、向海外進行軍事擴張,包括聯合到中國南海“巡航”。
請問,在這樣的世界上,中國如何和平崛起?
綜合以上結合理論和實踐的分析,和平崛起顯然是一廂情愿!在世界大同之前,國家間的斗爭是無法平息的。當然我們這樣講并不是說一定會發(fā)生戰(zhàn)爭(包括熱戰(zhàn)和非熱戰(zhàn)),看我們如何應對了。
中國發(fā)展了,世界會從中受益。同時中國巨大的體量,意味著自己的發(fā)展必然會占用更多的資源、市場和空間,這也就意味著其他國家占用的資源、市場和空間被壓縮,斗爭也就在所難免。我們軟、能帶來合作;我們硬、也能帶來合作。積極的方式是打痛一個、震懾一片,以戰(zhàn)止戰(zhàn)、以戰(zhàn)求和,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教給我們的智慧。
所以2018年4月12日我們在南海舉行了新中國最大規(guī)模的海上閱兵,同時立即宣布在臺灣海峽軍演。這一切顯然是積極的、有必要的。
事實上中國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快速直接地通過亮肌肉來講道理了,和平崛起正在成為過去,因為那是一廂情愿。
這一點連我們的對手也看到了:經濟分析家穆爾(Stephen Moore,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在CNN上撰文稱中國在積極地跟美國競爭經濟優(yōu)勢,就像中國制造2025當中明確闡述的那樣。中國是21世紀的蘇聯,它不是美國的友好盟友,而是日益敵對的敵人。與其十年后跟中國爆發(fā)熱戰(zhàn),不如現在跟中國攤牌。
顯然就是美國挑起貿易戰(zhàn)并干涉臺灣事務的主因。
所以摒棄和平崛起正當其時,我們已經用南海閱兵和臺灣海峽軍演強勢回擊。中美兩國誰更眾志成城,誰就會最終勝利。
還是毛主席說得好:景陽岡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樣,不刺激它也是那樣,總之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被吃,二者必居其一。
毛主席告訴我們必須勇于斗爭,而不是什么韜光養(yǎng)晦、和平崛起!
老人家對此是有切膚之痛的——當年蔣介石發(fā)動的4.12反革命政變!
在此之前,共產黨是希望和平崛起的,所以不但大力幫助國民黨,而且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面對反動勢力的挑釁,委曲求全、消極避讓,結果人家得寸進尺,在中外反動派的支持下從容發(fā)難,一時間人頭滾滾、山河變色。蔣介石4.12殺了一場、汪精衛(wèi)7.15又殺了一場,大約六萬的共產黨員只剩下一萬。
類似的事情后來險些再次發(fā)生:抗戰(zhàn)勝利后,共產黨內部很多人對憧憬和平,甚至打算把黨中央搬到離南京很近的江蘇淮陰,以利于和國民黨的聯絡,然而事實再次教育了我們——蔣介石一面假惺惺地在重慶和談,一面借助美國運兵到華北、印發(fā)《剿匪手本》——
所以毛主席只好一次一次地強調“槍桿子里出政權”——
和平崛起是一廂情愿,從歷史到現實、都是這樣。
南海閱兵選在4月12日,也許是巧合、也許不是,但回想當年的4.12政變,我們必須要警惕。
好在我們現在已經不再提和平崛起了,我們現在的口號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是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沒有之一,我們中國當然要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前提是自己的復興。
這很自然、也很合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