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疫情總體呈下降趨勢,新增確診病例連日下降,全國疫情防控進入膠著對壘狀態。“戰疫”從全面打響至今已20余天,何時疫情才能實質緩解,何時才能迎來勝利曙光?1月下旬以來,不斷有專業機構、專家學者對疫情“拐點”進行探討和預判。其中,較為樂觀的觀點認為,拐點可能出現在元宵節前后;持中者則認為,2月份以來的二至四周可能出現拐點;也有專家基于動態數據和觀察分析,作出了目前談論拐點為時尚早的謹慎判斷。“拐點”二字,承載了社會各界對抗疫進展沉甸甸的企盼。如果說專業機構和專家學者對拐點的探討是職業敏感和職責所系,那么輿論對拐點的持續關注,則體現了某種程度的社會焦慮。連日來,媒體關于拐點的報道數量陡然增加,《拐點何時出現?》《關鍵指標大幅下降,疫情拐點要來了?》《疫情拐點下周出現?》等文章引起陣陣熱議,“拐點”一詞的微信和百度搜索指數也居高不下,廣大網友都希望疫情統計數據中那根理想的反轉曲線早日到來。現在元宵已至,無論從新增病例絕對數量和返程高峰的潛在風險看,還是從對病毒傳播方式的認知、精準檢測手段的掌握、特效藥物的研發試驗進程看,還很難說樂觀預期中的“拐點”已經到來,對此,難免產生一些失望情緒。對拐點的預判、討論乃至觀點爭議自有其意義,但由此產生新的焦慮則大可不必。畢竟,各方對拐點的研判,只是建立在已知數據和過往經驗模型基礎上的一種概略描述,檢測方法的改進、診斷覆蓋面的增加、新型治療手段的研發應用,都可能導致預期“修正”。比如近日,武漢為了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增加CT作為診斷手段,加快消化潛在病例“存量”,這就極有可能導致未來數日確診和疑似病例的顯著增加,“延緩”拐點到來,但從長遠來看,這恰恰是抓住了扭轉疫情的牛鼻子,對此應有冷靜看待和理性認知。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的復雜性已經不言而喻,任何輕敵心態、“速勝”思想、焦慮情緒都不可取。“拐點”能否如期到來、早日到來,歸根到底取決于我們能否持續專注于戰疫行動本身,能否始終如一做到科學高效、堅決有力。當前,抗疫斗爭正處在不進則退的關鍵期,挑戰增多,一些矛盾愈發凸顯,唯有咬緊牙關繼續把工作做細做實,才能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尤其是隨著國計民生對復工復產壓力增大,返程人員增多,輸入感染與繼發感染疊加,防范疫情循環擴散、多點局地爆發任重道遠。同時,如何把核酸檢測的量提上去,提高檢測率、確診率?如何保護超負荷運轉一線人員的持續戰斗力?如何制止一些地方違背科學和法治精神的亂作為?如何防范國內外別有用心者煽風點火、亂中取栗,維護全國上下的精神團結?這些問題都是影響拐點的重要變量,需要各條戰線保持高度專注,齊心協力加以應對解決。當前,盡管拐點暫未到來,但促使拐點盡快到來的各種有利因素正在加速累積,這是確鑿無疑的:我們完成了廣泛的社會動員,從中央到基層各級抗疫組織指揮體系已經健全并高速運轉;盡管某些醫療物資依然結構性緊缺,但經過磨合和改進,籌集、調度工作趨于科學順暢;人員流動性、聚集性的管理雖然還存在瑕疵,但深入到社區鄉鎮、各家各戶的監測防控大網已經鋪開;“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集中收治方艙等應急建設在短時間內完成,缺乏基礎設施的局面正在緩解;重癥和輕癥患者的分隔治療,使醫療資源得到更加精準高效的利用……尤為可貴的是,各地各部門更加重視專家意見、群眾智慧,社會輿論成為改進完善抗疫工作的強大力量。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進展和進步,為戰局的根本改觀提供了硬核保證,也是我們的信心和希望所在!自助者,天助之。如果某一天疫情拐點如期而至,那不是因為我們幸運,而是因為我們開展了持續、堅定、科學的戰斗,因為無數負重前行者付出了艱苦細致的辛勞和義無反顧的犧牲;如果拐點姍姍來遲,也大可不必焦慮或悲觀,只要我們扎扎實實把各項工作做到位,春暖花開會有時,當我們心無旁騖專注于抗疫工作本身的時候,拐點已經在路上。當然,即使出現了明確的拐點信號,也不能有絲毫松懈,行百里者半九十,不達全勝,我們絕不收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