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今天美日印越頻頻搗蛋
確實需要回頭看一看朝戰
吳鵬飛/文
1、美方的官方數字令人震撼
在華盛頓,有一座朝鮮戰爭紀念公園,公園的碑文明確記載:死亡:美國54246人,聯合國628833人,近70萬人。失蹤:美國,8177人,聯合國軍470267人。近48萬人!失蹤和死亡是一個意思。和前項加起來,被俘:美國7140人,聯合國軍92970人,共有10萬人之多!受傷:美國人103248人,聯合國軍1064453人,共近117萬人。上述幾項加起來近250萬人!
2、我方傷亡算總賬少于敵人
那是一場力量懸殊的對決。敵方是武裝精良的16國精銳,包括世界王牌陸軍美軍,立國以來無敗績。雙方裝備差一個代際,敵人是飛機坦克軍艦;我們是機槍步槍手榴彈。志愿軍傷亡的總數,聯合國公布的是65萬左右 ;中國公布的是36萬多人 ;韓國公布的是70萬人;美國公布的是75萬人。敵方傷亡數字在250萬人。算上朝鮮部隊的傷亡,敵方也是我方的2倍多!這就是歷史的真實。
3、敵我雙方實力相差太懸殊
國家彼時一窮二白,我軍沒有空援和足夠裝備與彈藥,沒有熟悉的人民,山川地貌十分陌生,狹長的供應線只能保證最低限度的后勤,一個軍只有36門野炮,敵軍則是1500門大口徑火炮。有人類以來的軍事斗爭規律似乎都可以證明,沒有我方取勝的可能。很多詆毀毛澤東和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羅盛教的人,不能解釋毛澤東思想為什么有如此威力,一國弱旅對聯合國勁旅,居然不落下風;
4、美國人敬畏這一種中國人
其實美國人最瞧不起的是那些天天唱衰中國、日日贊美美國的人。美國人懼怕和敬畏的是這樣的中國人,是毛思想武裝起來的由千千萬萬個黃繼光、邱少云們組成的軍隊。在裝備那樣簡陋的條件下,吃著雪水炒面,用小米加步槍,再一次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打得滿地找牙。直到今天,美國人也不愿意真正跟中國人玩命,每有沖突美國人總是息事寧人,是因為我們父兄有過這一次精彩絕倫的表演。
5、打不打朝戰當時就有分歧
朝鮮戰爭打得對不對,至今有不同意見。中共當時關于是否開戰的爭論也持續了幾個月,連中共的戰神林彪也持堅決反對意見。他從現實政治、國家經濟、國際外交、軍事對比諸多方面分析得頭頭是道,論證這場戰爭不能打。一是沒有勝利把握;二是怎么看打這場仗也不劃算。毛澤東這一次非常民主,耐心商量。其實他第一時間心里就決定了要打的,正因為如此,他要充分看看同事們的態度。
6、反對者漏算了最高政治賬
不打無把握之仗是毛澤東的一條軍事斗爭基本原則。但林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毛澤東看來,軍事斗爭是為政治服務的,而最高的政治,是國家民族的獨立和生存。林彪等人看上去什么帳都算了,就是沒有算這個最高政治的賬。毛澤東為什么要打。很簡單,中國被人窩窩囊囊欺負了一百多年,新中國成立了,但是列強環伺的局面沒有改變,中國想安安心心搞建設,那是一廂情愿。
7、新中國迫切需要開門立威
因此新中國要開門立威。老蔣不經打、倭寇沒打服,如何才能打一仗驚天動地,打出幾十年和平呢?美國是地球上的第一強手,竟然送上門來了,焉能不打?表面理由是,社會主義兄弟國家有難我們應當出手,美帝國主義要用朝鮮做跳板侵略我國。其實都不是。蘇聯唆使朝鮮搦戰,讓中國買單,中國是完全可以不動的;為什么在蘇聯明確不出動空軍的情況下,毛澤東為何仍舊急于開戰?
8、毛澤東確實看得比大家遠
因為毛澤東渴望一打。后來的越南戰爭,他明顯沒有了當初的急切和投入。很簡單,毛澤東當時需要一仗定乾坤,就是他說漏嘴的一句話: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戰友們以為是毛的幽默,其實是毛想為中華民族安身立命拼一次。雖然力量對比懸殊,但說實話,跟八路與日寇、共軍與國軍作戰比,條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至少全國政權在手,至少部隊有大后方支持,至少可以動員全國資源。
9、毛澤東內心多少有點失望
在毛澤東看來,此仗完全可以一打。正因為他決定一打,所以他佯作商量地聽大家充分發表意見。他再次略顯失望地發現,他的同事達到他這個戰略決策水平的一個沒有!不過他已經習慣這種場面了。毛渴望一戰確實有道理,自己的隊伍身經百戰,正是兵精將廣,士氣高漲的時候,此時不打更待何時。夫戰之要,敵我士氣。我是保家衛國正義之戰,敵乃侵略他國非正義之戰,有利在我。
10、此戰的精神價值不可估量
抗美援朝,輸了最多又是一個朝鮮版持久戰;贏了最強帝國的最強陸軍,我軍的士氣、全國的心氣、統帥的權威將空前提升,敵人的挑釁之心、覬覦之心將受到遏制,由此就爭取到了長久建設的和平內外環境。毛澤東此戰顯示了非凡的大英雄氣概。這樣的英雄是一般人很難理解的,甚至也包括他的杰出的同事。毛為中華民族打出來了八面威風,一掃百年惡氣、晦氣,偉哉快哉妙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