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nèi)搜索:
網(wǎng)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潘前芝:1962中印邊境沖突,尼赫魯出現(xiàn)哪些誤判?
點擊:  作者:潘前芝    來源:觀海聽濤SOPHIST  發(fā)布時間:2017-07-25 17:34:13

 

       近期,中印邊境對峙無疑是最奪人眼球的熱點之一。雙方軍隊在洞朗地區(qū)對峙已有一月,中方態(tài)度從嚴正交涉、敦促撤軍到警告在印國人注意自身安全。印軍似乎也沒有退出的跡象,據(jù)《印度時報》7月9日報道,印軍正在該地區(qū)挖戰(zhàn)壕、搭帳篷,準備長期對峙。

 

1.jpg


      《印度時報》相關報道


      雙方的外交渠道雖然暢通,但基本上屬于各說各話,缺少實際行動。如果雙方都不妥協(xié),事態(tài)有可能趨于升級。種種言論和行為,難免不讓人想起1962年中印邊境爆發(fā)的那次沖突。


      那次沖突,印軍也是從越境占地挑釁開始,后外交努力失敗,最終印軍主動攻擊,在我國境內(nèi)狙殺我邊防戰(zhàn)士,中國被迫實施自衛(wèi)反擊。沖突進行了一個多月,以印軍慘敗、中方主動撤軍收場。以事后諸葛的視角來看,印軍之所以主動挑事卻反被打得滿地找牙,主要原因在于其政府高層一系列的戰(zhàn)略誤判。


      一、對自身實力的誤判


      1961年12月17日,中印邊境沖突爆發(fā)前約一年,3萬多印軍實施代號為“勝利行動”的軍事行動,僅用不到26個小時就收復了此前一直是葡萄牙殖民地的果阿地區(qū)。此役,印軍傷亡不足8人。


      果阿的軍事行動對不久后的中印邊界沖突的意義在于,給了印度人無比的政治和軍事自信。新德里政治性刊物《聯(lián)系》發(fā)表文章稱:我們一直認為果阿是我們的合法領土……把非法入侵印度領土的入侵者趕走,這并不是侵略。言下之意,他們認為中印邊界問題上,是中國“侵占”了印度領土,所以印度也有理由以武力把中國人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


      這一言論基本代表了當時印度各界的聲音。尼赫魯在果阿行動后回答記者“是否會對中國使用武力”一問時明確答復:印度在合適的時候會使用武力。印度內(nèi)政部長夏斯特里在之后的競選大會上也宣稱,如果中國不肯從占領的土地上撤出去,印度將不得不重復在果阿的行動。


      另一方面,印度軍隊被自己在果阿的勝利所陶醉,印度國內(nèi)民眾和大部分政要也對此興奮不已,國內(nèi)輿論沸騰,叫囂著要與中國一戰(zhàn),對華民族主義情緒沸騰到極點。果阿戰(zhàn)役中,印軍所暴露出 來的指揮體系混亂、行動遲緩、裝備陳舊等一系列問題,僅為尼赫魯?shù)溶娬邔尤宋锼ぁ1幻褚馑鼟兜哪岷蒸敚坏貌粚θA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


      當然,尼赫魯之所以強硬,也不僅僅是緣于國內(nèi)民意,另一個原因是,他認為在反華這問題上,美、蘇兩個當時的超級大國是支持他的。


      二、對美、蘇兩國支持的誤判


      蘇聯(lián)一開始對印度并不感冒,對尼赫魯所提的“不結盟”政策持冷漠態(tài)度。斯大林去世后,赫魯曉夫上臺,兩國關系開始好轉(zhuǎn)。


      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邊界東段馬及墩南端,一股侵入馬及墩寺南側(cè)地帶的印度武裝部隊突然向駐在馬及墩寺的中國邊防部隊猛烈開火,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還擊,后稱作“朗久事件”。蘇聯(lián)政府隨后發(fā)表一項公開聲明,對朗久沖突表示遺憾。尼赫魯稱贊蘇的聲明是“一項非常公正的、不尋常的聲明。”1960年,赫魯曉夫訪問印度,對印度大加贊揚,支持尼赫魯有關裁軍、反帝、和平等多個理念。尼赫魯對此受寵若驚。


2.jpg
赫魯曉夫和尼赫魯(資料圖)


      赫魯曉夫訪印后,蘇聯(lián)對印援助逐步增多,他們向印度出售用于喜馬拉雅山地區(qū)修路的專用裝備,賣給印度8架四引擎軍隊運輸機,接著又提供了能在17000英尺高度空運人員和給養(yǎng)的直升機,用于解決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地區(qū)的后勤支援不力的問題。1962年,蘇印還就蘇聯(lián)提供工廠最后在印度成批生產(chǎn)噴氣式戰(zhàn)斗機進行討論。


      種種跡象,加上1960年后中蘇逐步交惡,使尼赫魯及其追隨者們認定:將來如果中印沖突,蘇聯(lián)一定會站在他們這邊。他們還相信,蘇聯(lián)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領袖,會幫助印度讓中國在邊界問題上屈服。


      美國在1950年代后期對蘇聯(lián)與印度的接近產(chǎn)生不安,于是著手調(diào)整對印政策。


      1957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通過的一份文件稱:蘇聯(lián)正加緊在南亞滲透和擴張,一個虛弱的印度相比一個穩(wěn)定而有影響力的印度更容易損害美國的利益,一個強大的印度將成為亞洲的典范,有利于“遏制”中國共產(chǎn)主義分子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擴張。以此為背景,美國及其盟國也加大了對印度的援助。1959年12月,艾森豪威爾訪問印度,與尼赫魯舉行會談。他在回國后對兩院談到美印關系時用的是“我們不受約束的雙方必須互相支持”這樣的詞句。肯尼迪上臺后,美印關系進一步發(fā)展。


      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共同示好,加上接二連三的經(jīng)濟和軍事援助,讓尼赫魯產(chǎn)生錯覺,在加入聯(lián)合國等問題上還有求于印度的中國,怎么會為了中印邊界上的那點不毛之地,與印度大動干戈。事實上,他大錯特錯,對中國態(tài)度的誤判,成為他所有誤判中最嚴重、也是最要命的誤判。當沖突爆發(fā),他想要的支持并沒有來,他認為不會發(fā)生的事情,比他想的要更加猛烈。


      三、對中國態(tài)度誤判


      尼赫魯對中國的試探,實際上早就開始了。


      1951年2月,趁新中國抗美援朝戰(zhàn)爭之機,印度政府派兵侵占門隅首府達旺,強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轄權的中國西藏地方政府搬遷,到1953年基本上侵占了門隅、珞瑜、下察隅各地。


      1954年,印度政府將侵占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傳統(tǒng)習慣線以北9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建立起東北邊境特區(qū),并修正官方地圖,第一次將麥克馬洪線一直按明的未經(jīng)標定邊界改標為已定界,使侵占的中國領土固定化、合法化。
這些,發(fā)生在中印關系較好的時期。成立不久的新中國忍了。


      1954年4月,中印簽訂《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xié)定》,印度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但其對西藏的野心并沒死。


      1956年11月,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應邀到印度參加釋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紀念大會,印度企圖羈留達賴喇嘛,挑起西藏問題,經(jīng)中國政府及時協(xié)調(diào),1957年1月下旬,達賴喇嘛離開印度。


      1959年,西藏爆發(fā)武裝叛亂。印度總理尼赫魯連續(xù)8次在印度議會發(fā)表西藏問題講話,把中國軍隊鎮(zhèn)壓叛亂分子說成是“悲劇”,對西藏農(nóng)奴主表示同情,強調(diào)印度對西藏“宗教和文化聯(lián)系的感情”,甚至認為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于西藏自治區(qū)的協(xié)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


      3月31日,西藏叛亂分子劫持達賴喇嘛進入印度,同日,尼赫魯就在他的新德里住宅的花園里接見了西藏叛亂分子,對他們表示同情。對于印度這種已經(jīng)嚴重越界的行為,中國政府依舊克制地表示遺憾。


      中國的忍讓助長了印度政府的囂張氣焰。西藏發(fā)生叛亂不久,尼赫魯就向中國政府提出包括從來就是中國管轄下的阿克塞欽地區(qū)在內(nèi)約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要求。1959年10月25日,在西段60多名攜帶輕重機槍等武器的印度武裝人員侵入空喀山口以南的中國領土,向為數(shù)只有14人和只配備輕武器的中國巡邏隊發(fā)動武裝進攻,中國巡邏隊被迫還擊。


      1959年11月7日,周恩來總理寫信給尼赫魯,建議為減少沖突,中印兩國武裝人員立即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后撤20公里。尼赫魯拒絕了這一建議。

 

      1960年4月19日,周恩來親赴新德里,與尼赫魯舉行會談,但未達成任何實質(zhì)性協(xié)議。


3.jpg
1960年4月20日,周恩來訪問印度時與尼赫魯會談


      印度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在于對中國國內(nèi)形勢的錯誤判斷。當時中國正值三年自然災害,赫魯曉夫又撤走了在華的蘇聯(lián)專家,中斷了對中國的援助。軍事上,接受美國中情局訓練的西藏叛匪殘余潛回西藏后,在伏擊解放軍軍車時,繳獲了一些內(nèi)部文件,這些文件反映了1961年1月1日至8月16日中國軍隊內(nèi)部的一些問題,如給養(yǎng)較差、戰(zhàn)士營養(yǎng)不足以及有的地區(qū)軍事調(diào)動困難等。這類情報傳到尼赫魯耳朵里,他們得出結論“中國的軍力是不行的。印度士兵對中國士兵足可以以一當十(后改為以一當六)”。


      基于這樣的判斷,印軍繼續(xù)“前進”,1961年7月6日,印度在西段它所侵占的巴里加斯設立新的哨所,并派出巡邏隊;同年4月印度軍隊侵入中國新疆阿克賽欽地區(qū)的奇普拉普河谷設立軍事?lián)c,7月又侵入加勒萬河谷近逼中國巡邏隊。印度陸軍總部在給西段印度部隊的命令中,把以前命令規(guī)定“只有遭到射擊時才開槍”,改為“如果中國軍隊危險地迫近你們的陣地時就開槍”。


      當時,面對印軍的一次又一次挑釁,中國軍隊貫徹毛主席“力爭避免流血”的指示,未采取進一步行動。這一行為卻被印度方面認為中國在關鍵時刻就退卻了。尼赫魯在議會中大言不慚地說:“我們進行了冒險,我們前進了,我們還有效地制止了他們的進一步推進。”


      此時的尼赫魯當然不會接受任何來自中方的談判建議,也不會做任何讓步。1962年10月5日,印度成立一個專門對付中國的新軍團,6日公然關閉談判大門,12日尼赫魯公然宣稱要對中國邊境動武,要把中國軍隊從他所謂的遭到入侵的地區(qū)“清除掉”。最終戰(zhàn)果,尼赫魯被啪啪打臉。


      回顧和總結歷史的最大意義在于啟示今人,這次自1962以來最嚴重的洞朗地區(qū)兩軍對峙局面能否得到圓滿解決,考驗著兩國政府高層的政治智慧。


      再往前一點看,就算這次能解決好,中印邊界的特殊性決定了類似的沖突今后可能還會繼續(xù)上演。每次沖突的處理稍有不慎,都可能導致擦槍走火甚至爆發(fā)戰(zhàn)爭。如果能以這次對峙為契機,中印政府高層坐到談判桌前開展邊界談判,對中印邊界線做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勘定,這對兩國人民都將是巨大的福祉。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發(fā)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fā)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點贊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評論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jīng)濟論壇
  • 光明網(wǎng)
  • 宣講家網(wǎng)
  • 三沙新聞網(wǎng)
  • 西征網(wǎng)
  • 四月網(wǎng)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guī)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
  • 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 新華網(wǎng)
  • 央視網(wǎng)
  • 中國政府網(wǎng)
  • 中國新聞網(wǎng)
  • 全國政協(xié)網(wǎng)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wǎng)
  • 中國軍網(wǎng)
  •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wǎng)
  • 人民網(wǎng)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