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將不合格的金屬材料制品篡改為合格產品,日本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的神戶制鋼,砸了。
“神戶制鋼數據造假案”掀起的黑色旋風,不僅席卷了日本的汽車、新干線、飛機等核心基干產業,更涉及到日本的火箭、導彈、戰斗機等航天、軍工等領域,并飛出國門,直接導致美國通用汽車和波音公司也憂心忡忡。這一股黑色旋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破壞力,是因為神戶制鋼生產的鋁、銅等材料產品,在沒有達標的情況下,篡改檢測報告,粉飾成“合格產品”,并提供給海內外200多家企業,而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又波及全世界用戶,不僅涉及民生領域,還有軍工。
豐田、日產、馬自達等汽車公司承認,使用了神戶制鋼的材料用于發動機等重要零部件的制造。
JR東海鐵路公司承認,日本最新型的N700新干線的關鍵零部件,也使用了神戶制鋼的材料。
三菱重工業公司承認,剛在10月10日發射升空的運載火箭也使用了神戶制鋼的材料。國產客機MRJ也使用了神戶制鋼的材料。
日立制作所制造的面向英國出口的高鐵車輛,也使用了神戶制鋼的材料。
美國波音公司也透露說,正在檢查使用了神戶制鋼材料制造的零部件的安全強度性能。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按照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說法,神戶制鋼的數據造假案給日本的整個制造業帶來了重大的信譽損害,損失不可計量。單從股市而言,神戶制鋼本身在2天之內暴跌36%,包括豐田、三菱重工在內的所有與神戶制鋼擦邊的制造企業,均出現了3-5%的股價走跌。
這家危害日本制造業的重案犯,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神戶制鋼公司的正式名稱,叫“神戶制鋼所”,英文寫作“KOBELCO”。1905年,神戶制鋼 在神戶市成立。1915年,根據日本海軍的要求,開始生產魚雷發射管的空氣壓縮機,是日本第一家生產空氣壓縮機的企業。1917年,建設完成第一家近代化鋼鐵工廠——門司工廠,開始煉銅。1949年,神戶制鋼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的資本金為2509億日元,有員工1萬1000余人,子公司213家。
神戶制鋼在日本所有的鋼鐵制造企業中,規模排名老三。但是,它卻是諸多鋼廠中鋼鐵事業比例最低的一家。神戶制鋼的三大事業是材料、機械、電力,鋼鐵事業與同行錯位競爭,只生產具有特殊用途的高附加值產品,尤其是在鋁、銅、鈦三大金屬的新材料的綜合開發與生產領域,屬于世界的老大。世界頂尖的特殊金屬材料,幾乎都出自神戶制鋼之手。因此,世界上多數大型制造企業以及軍工企業,都在使用神戶制鋼生產的材料,都是神戶制鋼的客戶。
這么一家優良的百年鋼鐵企業,為何會出現產品數據造假的問題?原因有主管的,也有客觀的,歸納起來,有這么四條:
第一, 神戶制鋼經營出現了問題。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崩潰,整個鋼鐵企業進入去產能求生存的寒冬時節。神戶制鋼從事業的高峰期跌到了低谷。還沒有緩過氣來,1995年,神戶發生7級大地震,主要的工廠車間被震塌,高爐倒地。好不容易熬到2002年,因為日本制造企業紛紛投資中國等海外市場,使得鋼材價格和市場需求增大,讓神戶制鋼終于走出了黑暗。鑒于這一個教訓,神戶制鋼開始實施“脫鋼”戰略,以研發生產特殊金屬材料為核心,開展多種經營,維護企業整體的利益。但是,在過去兩年,神戶制鋼已經出現了連續2年的經營赤字。雖然預估2017年度的營業額將會達到1萬6958億日元,但是同時純利潤將會出現230億日元的赤字。如何消滅赤字?神戶制鋼開始了“偷工減料”,對鐵、鋁、銅粉的配比進行調整,從原料上下功夫。自然,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達標,于是對產品檢測數據報告進行篡改,以符合日本工業規格(JIS)蒙客戶。
第二, 創業精神的喪失。神戶制鋼成立已經112年,和許多日本大企業一樣,創業一族已經不復存在,基本上都是屬于“經理人當家”。現任神戶制鋼公司社長的川崎博也就是一個典型的經理人,他從京都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于1980年進入神戶制鋼工作,從一名普通技術管理干部做起,一步一步上升為公司的經營者,58歲時熬成了公司社長,預定任期5年。川崎社長與做假賬的東芝公司前社長一樣,“守家”是他們的第一責任,不出現赤字,是最重要的經營目標。因此,“只要不出亂不出現赤字,就是萬歲”,這一理念不僅是神戶制鋼,也是日本許多大企業經理人的“共識”,在這一“共識”的驅使下,日本大企業的經營者們陷入了保守經營,甚至為了避免決算報告中出現赤字做假賬粉飾業績的怪圈,不僅處處表現出“不愿意承擔責任”的經營姿態,而且將企業的創業精神也丟之云外。2014年1月,川崎在就任社長之后的第一次新年致辭中曾經將公司的經營目標,設定為“2015年度確保1000億日元的利潤”。但是,2015年,神戶制鋼虧損了80億日元。2016年,赤字額擴大到120億。2017年度,赤字額預計會進一步擴大到230億日元。為了抹掉赤字,使得自己當家的聲譽不至于一塌糊涂,神戶制鋼開始了從上到下全方位的造假。
第三, “成本控制”導致造假問題頻發。從三菱汽車偽造燃料數據到東洋橡膠公司偽造免震裝置。從東芝做假賬,到如今的神戶制鋼篡改產品檢測報告,一個客觀的原因,是因為日本制造業整體處于不景氣的狀態,同時因為國內內需市場的低迷,海外市場競爭的激烈,導致客戶對于原材料價格的降價要求是越來越多。同時,日本政府對于原材料和工業產品質量的標準要求則越來越高。無論是汽車行業還是車輛制造行業,甚至建筑行業,“控制成本”成為增收增益的一大重要手段。而“控制成本”的要求,轉嫁到原材料制造企業,直接導致了原材料生產商走上了“偷工減料”的道路。
第四, 技術良心的丟失。“精益求精”是日本工匠精神的核心,這一核心曾經令日本的制造業創造了世界的輝煌。但是,由于日本大企業官僚體制的盛行,一批管理人員為了迎合上司的要求,參與了造假行動。而許多人以“不遲到不早退”作為自己的“職業生涯準則”,使得過往那種為了一項技術的創新與品質的維護,不惜與上司頂撞,甚至選擇離職相抗衡的“技術良心”逐漸的丟失。相反的,那種唯上和脫離現場的官僚習氣越來越重。
神戶制鋼的造假問題,毫無疑問會導致目前的經營班子集體引咎辭職,因為客戶的索賠,公司的經營赤字也會出現幾何級的暴增。神戶制鋼已經決定拋售不動產,但是區區幾百億日元的收益將無法填平日益增多的赤字。神戶制鋼還能不能生存下去?已經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最關鍵的是,神戶制鋼誘發的日本制造業信譽危機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尋求回復?這才是大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