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東方之珠香港是美食天堂、購物天堂,來買包包,買首飾化妝品,看話劇,打疫苗針的人絡繹不絕……鬧市街頭摩肩接踵。
但一直以來,香港的住房問題一直是個雷區。地價貴房價貴是有目共睹的。逛街時偶遇房屋中介門店,櫥窗上標出的房價,太過魔幻,足以讓小心臟猛跳好一陣子。
香港人口稠密程度亞洲第一,世界范圍也排得上。查了下資料:
2015年就已經達到6618.79人/平方公里的地步,市核心地帶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1萬人/平方公里!
這什么概念呢?簡單來說,就是直接完爆北上廣!
人多市場大,生意也許好做,但居住條件就不敢恭維了。各種想香港住房的“魔幻”大家應該都聽過不好。
之前新聞媒體報道過,有不少低收入香港人住在只有幾平米的“籠屋”
甚至是床的三面都靠墻,高度被壓縮到難以站立的2平米“棺材屋
幾代人同居一室的情況也非常普遍
的確,香港房子都是按伬來算的,50平米的房子已經算作“豪宅”了。難怪連很多明星都覺得,擁有一套香港住房非常奢侈。
但你有所不知的是,部分香港居民通過申請排隊,幸運地住進了政府提供的“公屋”。
朋友介紹了一位80幾歲的C先生,他30多年前從上海移民香港,獨自一人住在黃大仙區一處叫“慈云邨”的公屋里,他很熱情地邀請我們來他家做客。
很多人以為公屋會不會比普通住房更魔幻呢?接近棺材房?又或者只是面積大一些?但也有些人說公屋幸福感超強。
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香港。借機來為大家近距離揭密:
香港的公屋到底是種怎樣的存在?
01
按常規思維,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便宜的公屋一定在很偏遠的郊區,公屋至少應該在相當于上海的外環外,北京的五環外這樣的位置才合理。
但是沒想到,小巴車從市區交通樞紐出發,開了不到20分鐘分鐘就到了。
更神奇的是,車站就直接設置在距離社區門口幾十米的位置,“0公里對接”真不是說說而已的。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看起來一點都不魔幻 小巴車的發車時間很稠密,路上交通亂穿馬路的人少,行駛得很穩很快,很有“專車”氣質,估計出租車生意很清淡,這也很人性化,符合“窮人”生活的需求。 路上還看到有醫院和學校等,如此便利的交通配套,老人看病,孩子上學不必過于奔波是真的。
香港老齡化情況很嚴重,而且又山嶺居多,地面落差大,有些地方哪怕只有一二層樓那么高的落差也設了電梯——沒辦法,老人家數量太多了啊!
我們去的這個公屋社區,內部就有老人日托所,白天把老人送去,子女可以安心工作了,配套的幼兒園也有,醫院、公交、超市這些更不用說了,甚至還有書店和教堂。
社區樓下看到幾個老人聚集在一起下棋,年輕人在運動場激情奔跑著,還有一些健身設施和兒童游樂設施,都在社區樓宇中間,家人從自家的窗口探頭,應該就能望見。
社區還有各種檔次的餐飲,美容,藥店等生活便利商業,居民有需求的話,穿著拖鞋,坐個電梯就能去,馬路都不用過。
香港土地金貴,只能“向空中要面積”,聽說最近二十年的新建房屋大多高聳如云,公屋也都30~40層。
容積率高的一個好處是人流大,社區商業有足夠的穩定的回頭客客源。當然也帶來喧囂擁擠等
但憑良心說,一路上見到的幾個公屋社區,除了過于密集之外,外立面一點都不難看,甚至在整齊劃一的秩序里融入了些許溫柔的南國風情。而容積率過高也是整個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單單是公屋。
02
C先生家的樓宇大堂有專門值班的工作人員,微笑著用粵語味道的普通話詢問我們這幾個陌生人后,簡單登記了一下就允許我們乘電梯上去了。
公屋當然不是高檔住宅,但也并沒有臟亂差。公共空間很干凈,基本沒有雜物,聽說至少隔天就有專人過來打掃,信報箱也管理得整整齊齊的,絕無小廣告紙頭的困擾。
樓道里有點大陸筒子樓的感覺,略顯狹長壓抑,但也算整潔,基本沒有任何雜物。陽臺上也沒有亂晾曬的情況。并且樓道里還有專供人休息的簡單的凳子。
到了C先生家的內部,才理解了什么是神設計。 公屋的格局基本都一樣,方方正正,但所有的生活設施都考慮在內,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戶型面積上幾乎沒有絲毫的浪費,廚房和干濕分離的衛生間都在套內,而且設計之初就預留了洗衣機位,冰箱位置也和門配合,連曬衣服的晾桿架這種細節也沒有遺忘,建房時就統一安裝好了。當然,冗余的一些部分也去掉了。
沒有飄窗,沒有衣帽間,沒有閣樓,沒有專門的儲物間……,下面是還原了戶型布局的手稿圖:
層高不高,但也不算壓抑,C先生買了一個上方是衣櫥的高低床,正好把空間利用上了。
C先生是個知識分子,家里很多書籍報刊,他巧妙地用書架簡單區分出公共區域和私人領域,總體上,并沒有想象中的局促感。
特別驚喜的是,從后窗望出去,能清晰地望見一座綠意盎然的大山,這個公屋居然是山景房!
富含負氧離子的清新的微風徐徐吹來,這算是給這座繁忙城市居民帶來的最好的健康福利了吧!
03
C先生請同行的人猜房子面積,有人說28平米,有人說25平米,還有人大膽地說20平米,C先生笑著搖搖頭打出一個手勢:16平方米!
夫妻住戶30平方米,獨身人士16平方米——這是香港政府規定的公屋面積標準。
擠一擠也能住下兩人,朋友來一起住幾個月也沒問題。 當然最誘人的是便宜:一個月只需要千把元港幣甚至幾百元的費用,而同樣面積的房子,市場租金要5~7倍以上,大約六七千元呢!香港政府每年的廉租房補貼支出有一兩百億,占總支出的6%。
公屋可以長期住,但不能轉租。但聽說達到一定年限后,可以用優惠價格買下產權再出售。 據統計,2017年享受香港政府提供的公屋和居屋的人超過30%,在很多明星買不起房子的背景下來看,香港政府真的很“任性”,而且已經任性六七十年了。
1953年深水埗的一處大火導致很多人家無家可歸,政府在原址上火速建屋,并從此開始了公屋建設之路。一開始,平民子弟讀書都在天臺上,俗稱“天臺小學”,后來條件慢慢好了,公屋里長大的孩子也能得到非常不錯的教育。1970年代,香港開始為買不起房又沒有資格住公屋的人,提供了介于公屋和私人商品房之間的“居屋”。
那么,怎樣才能住進公屋呢?
科普小知識:香港公屋申請條件——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個人或全家的年收入及資產在一定限額以下,并且名下沒有房子,住進去后,每年不能超過180天不在香港,否則要收回。由于屋少人多,不得不排隊輪候3年以上時間,才能獲得一套。
04
香港公屋雖然解決了很多人的居住問題,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公平問題。也加大了對高齡者傾斜的政策,但年輕人等待的時間就更長了。
而且,雖然有“打擊濫用公屋資源特遣隊”鼓勵舉報、加大懲罰等制度,但難以杜絕滑頭的市民隱瞞收入,騙取公屋資格。
很多公屋居住者為了長期享受福利,情愿不思進取,長期保持低收入,甚至收入增加后也千方百計地隱瞞。
當然,這些社會問題不是我想要討論的,我覺得我也沒這個能耐去討論。我想要和大家說的是,哪怕是住在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地方,依然可以得到該有的尊嚴
很多時候大家認為資源應該按照能力進行分配,但是還有一些東西應該有他普世面的價值,比如說設計的力量
當室內空間不可避免小的時候,如何讓公共空間以及軟性服務給到所有個體最基本的體面,這是一個真的需要所有開發商都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整個行業只有消除了底層的戾氣,才能呈現生機勃勃活力向上的樣子。最近互聯網興起科技向善的浪潮就是很好的趨勢,我認為房地產的設計力量也應該如此
在正確和善良中選擇后者是所有投身行業的從業者都需要具備的東西。當我們沒辦法避免房子越來越小,當我們沒辦法避免很多人買不起房,當我們沒辦法避免土地越來越少的時候
我們珍惜眼前擁有的,善待每一塊土地,或許就是善待未來在這里的每一個人。
最近我見了一個創業者,他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優化城市里各種各樣的菜場,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很是動容:一個菜場在很長一段時間會和這里的3萬人生活在一起,哪怕有外賣有線上購物,但是菜場始終是一個區域必備躲不掉的剛需空間。我改了一個菜場對我來說可能沒什么,但卻實實在在改變了這里3萬人的未來五年生活。所以我要一直改下去
嗯,科技向善,設計向善。這個行業總需要一點點的溫度去做一些事情
香港的公租房真的好小好小,沒那么好,但卻也實實在在維護住了在這個城市里生活中的人的些許體面
以上為正文,來自牛隱
◎作者 | 真叫盧俊團隊
◎來源 | 真叫盧?。?span lang="EN-US">zhenjiaolujun0426)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