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迷信,這恐怕是中國舊社會的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類似于西方社會將一些還不能被科學所解釋的神秘現象放到宗教里的做法,看樣子似乎行得通,因為可以暫時讓人們“想得通”。新中國成立以后,過去根據地及解放區既有的毛澤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蔚然成風。我們小時候如果誰說“看見鬼了”,小伙伴立即會說“新社會沒有鬼”,理直氣壯給予反駁。那究竟什么叫迷信,怎樣的行為就是迷信呢?其實迷信是一種僵化的思維方式,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里批駁過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話”思維方式導致的結果。揭露迷信的具體表現形式,要靠科學,但要解決迷信的思維定式,則不得不依靠哲學。錢學森同志這方面的想法說法做法,會給我們許多啟示。錢學森的道器變通,主要在科學技術領域,與此同時他還在藝術上頗有造詣,概括起來說,錢學森同志是精通科學與藝術的哲學家。這其實是大科學家的共同特征。愛因斯坦、楊振寧、李四光等都是這樣的。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一個是科學家,一個是藝術家,珠聯璧合。像錢學森這樣既有頂級科學成就,同時又有如此美好的家庭生活,恐怕就個人、家庭而言是極其罕見的。不過這里不得不指出一點,錢學森的事業與家庭,并非注定就是那么輝煌,那么幸福的,那也是奮斗得來的。1955年錢學森一家回到中國前的那5年,是怎樣的日子?同樣恐怕也是一般的人,一般的家庭所經受不起的。這里面的道層面的思想意識,以及由道而器的過程中的意志,還有方法,要想真正領悟其道,恐怕不得不從哲學高度,對科學的唯一性,藝術的多樣性有所認識。
01
—
錢學森是不是精通科學與藝術的哲學家?
拍攝《載人航天》發生在1979年,似乎是科學技術范疇的事情,然而拍攝這方面的紀錄片,就不單純是科技,而必須要有藝術。自然科學講究統一性、唯一性的標準答案,正如一個數學題只有唯一的一個答案。然而同一個數學題的唯一答案怎么獲得?這就有藝術了,也就是說一題可以多解——一個題目可以由多種求解的方法而達到同一個答案。正如這個視頻里講的,拍攝《載人航天》這是一個題目最后的結果也許是有清晰的目標,然而怎么拍攝,那就不是只有唯一的方式。因此錢學森沒有因為“保密”,就事先給拍攝人員定下一套規矩、要領,相反他讓工作人員先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盡情拍攝,然后再來審核,這個“審核”與電影拍攝的“剪輯”如出一轍。錢學森是不是精通藝術?
那個時候錢學森提出這樣的設想:
拍攝人員問錢學森,如何把握有關火箭的保密尺度。
錢學森回答說:
從思維上講,錢學森采取的是先發散,后收斂的方式。這是有理論依據的,同時也是切實可行的,是行得通的道器變通。
02
—
錢學森精通《反杜林論》
錢學森1955年回國以前,就在美國精讀過恩格斯《反杜林論》,并且深悟其道。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里有句名言:
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恰恰是把原則放在研究的前頭,事情還沒有開始做,就搞了一大推條條框框,這不就是錢學森說的那種“思想束縛”嗎?
思想束縛了,怎么會有放得開的說法做法?
錢學森在思維上優勢在哪里?
先發散,再收斂。
先發散,就是先放開,先大膽假設。然后,或者與此同時再來收斂,也就是小心求證。
如果不是這樣,那一開始就收斂,思想放不開,想法出不來,說法上自然言之無物,空洞乏味了。
這種情況,我們看到的應該不少了吧?
在1980年代初,錢老70歲的時候,主編過一本書《關于思維科學》,當時熱過一陣。
我記得那是在報紙廣播發表毛主席給陳毅元帥一封談詩的信之后,主席在這封信里明確了一個說法“詩要講形象思維”。
錢老對思維科學的論述,本身也可以體現出藝術來。錢老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楷模。
參考:
這是錢老逝世后的一個介紹他的視頻,題目是錢老生前不接受的“之父”。內容可以參考。
來源:“濟學”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