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網信軍民融合》雜志2018年7月刊
近年來,在國家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網信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顯著成效,但一些關鍵產品和領域仍然受制于人,需要全產業鏈系統布局的體系化創新,要舉全國之力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生態體系。本文根據作者在錢學森論壇深度研討會:“新時代、高質量、強動力——中美貿易戰與星融網之使命擔當”上的演講整理。
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馮燕春
星融網的建設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更要安全可控。這里我講三點意見:
一、國家科技創新現狀并不是一無是處
近些年來,在國家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網信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核心芯片、基礎軟件、移動通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與工藝等領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
由于處理器芯片是網信領域最核心的芯片之一,網絡信息系統是基于處理器芯片之上構建的一個軟硬協同的生態體系,在這里我想就處理器的發展簡要說明一下。我們國家的信息系統長期是在wintel 體系上構建的,所以整個信息系統是十分脆弱的,一是因為底層的基礎產品來自國外,存在著主動預留的后門、客觀的設計漏洞等各類安全隱患,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被動防御;二是供應鏈的安全,別人說斷貨,你又找不到替代品,小到一個企業,大到整個行業、國家的信息系統就存在著無“芯”可用的境地,中興事件就是有力的證明;三是經濟領域,我們每年進口芯片約2000 億美元,這里面CPU 占很大比例。因此,國家在十幾年前就開始通過863、核高基等重大項目,支持國產處理器的研發。目前,主要有兩條發展路線,一條是完全自主研發,不依賴國外標準架構,主要代表就是龍芯和申威處理器,這條路線好處是沒有知識產權問題,安全基礎好,可以解決黨政軍重要領域的安全需求;挑戰在于受限于國內的工藝和設計水平,相比國際主流產品性能、可靠性要弱;同時還要重新構建生態,解決原有應用系統的遷移和兼容性等問題,結果就是短期內很難形成大的產業規模,必須要依靠政策支持。另一條是引進消化吸收, 這幾年IBM、Intel、ARM 等國際巨頭分別通過指令集授權、資本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與國內包括天津飛騰、天津海光、上海兆芯、貴州華芯通、蘇州中晟宏芯等在內的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地方政府也在支持國內企業與上述公司合作,國內外合作覆蓋了X86、Power、ARM 等國際主流方向。這條路線的好處是更容易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兼容國際主流標準,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快速實現產業化,本身的應用環境也很成熟。風險在于:核心知識產權受制于人難以完全解決,引進消化吸收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完全消化吸收,具備了自主創新能力,才能避免引進一代、落后一代的局面。兩條路線的發展方式不同,目標一致,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競爭和爭論,尤其是那些兼容國際主流架構的處理器,是否真正做到了消化吸收,安全可控,還是只是簡單的拿來主義。這就需要國家做好頂層設計,對兩條路線的發展加以統籌和引導。
二、一些關鍵產品和領域仍然受制于人
網信領域雖然在部分技術和單品有了部分突破,但離形成產業還有距離,整個產業的自主發展還面臨嚴峻挑戰,被“卡脖子”、“捅刀子”的安全隱患仍然存在。
我國在通用芯片、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差距仍然明顯,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進口,上游原材料、軟件工具和制造裝備等尤為薄弱。國產處理器的性能是國外主流處理器的1/3 左右,國外集成電路工藝最高已到7nm,新一代通信系統光電芯片、毫米波、微基站系列芯片、超高速ADC/DAC 技術等核心芯片嚴重依賴進口。國產操作系統最大規模的企業,銷售額不超過一億,整個企業規模不超過400人,大量基礎軟件依賴開源,缺乏對開源社區的主導,技術同質化嚴重,小而不強。
我國在核心軟硬件、集成電路制造裝備、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多以單點技術突破為主,產業鏈各個環節未形成協同發展態勢,缺乏全產業鏈系統布局的體系化創新。體系化發展和創新已成為網信領域核心技術演進的重要方向,跨平臺整合和上下游協同成為新時期技術演進的突出特點,網信領域核心競爭力正從單一技術、單一產品競爭轉向生態系統的競爭 ,國際巨頭通過長期深厚的積累和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幾乎壟斷了全球中央處理器、操作系統、數據庫、存儲設備、光刻機等集成電路制造裝備、關鍵原材料等所有產業鏈條的關鍵環節。在基礎軟件方面,美國仍掌握著產業鏈核心環節,實力處于全球第一梯隊。德、日、英、法等國家在高端工業軟件等領域局部領先,處于第二梯隊。我國關鍵技術依賴于人,處于第三梯隊。國產操作系統市場占有率不足4%,國內銀行應用的大型實時交易型數據庫由國外壟斷。高端研發設計工業軟件、開發測試工具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如中興研發設計環節涉及的50 多種軟件絕大部分無國產替代。
三、當務之急是加速構建生態體系
在剛剛結束的中央財經委會議上,習主席再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同時要求充分發揮好國家制度優勢,發揮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獨特作用和科學家及企業家的創新主體作用,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
一是凝聚國家意志,強化政策導向。對已經形成完全自主可控能力的創新成果,應主動作為,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給予特殊的政策,調動優勢企業,開展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推廣工作,促進產業良性發展,切實把國家投入的核心技術反哺社會,造福國家。
二是聚合多方優勢,培育創新環境。盡快加速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的改革,科研績效評價機制和國家科技獎勵制度的改革,從而進一步加大對科研團隊和科技工作者知識產權保護和產權激勵。
三是統聚人才合力,激發人才動力。統籌發揮國家核心技術人才資源優勢,特別是熟悉國產處理器和操作系統的核心技術人員,給予他們特殊政策,形成良好科研氛圍,避免人才流失,更不能因機制體制不順而造成人才自毀。加強自主可控領域的人才培養,特別應重視相應國產或開源軟件替代的教學和技能培訓,在教學內容上應以核心關鍵軟硬件產品為基礎,增加國產處理器的相關內容。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