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為對“中國的史料對周邊國家歷史研究有多大作用?”這一知乎提問的回答,觀察者網獲作者授權轉載。】
你現在要是去問任何一個印度人,尤其是占印度人口大多數的印度教徒,你心中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是誰?估計有很大的幾率他們會脫口而出:阿育王。
沒辦法,就現在這個民族主義思潮流行的世道,是個民族都要找出自己歷史上的偉大君主。而在印度歷史上,只有阿育王的孔雀王朝,和奧朗則布的莫臥兒帝國最大程度上接近了完成統一印度本土的大業,而奧朗則布,首先有點暴君的味道,而且整個莫臥兒帝國對于印度而言就是個異族異教政權,奧朗則布還以壓迫印度教聞名,想粉他印度人有點難以接受。而對于莫臥兒王朝,印度人更容易欣賞阿克巴的文治與寬厚,以及沙賈汗的情史。除此之外,信奉印度教的馬拉地帝國奠基人希瓦吉也可以是個選項,但整個馬拉地帝國時間比較靠近近代不說,完蛋的速度也太快了,粉他又不足以體現印度文明古國的逼格。
而阿育王就太符合印度人心中的一代圣主形象了。首先年頭夠久遠,比秦始皇還要稍早。其次文治武功沒的說,拓展領土也足夠給力(雖然孔雀王朝真實的勢力范圍一直存疑),于是乎,但凡有點民族主義情懷的印度人,都喜歡粉他。
但一直到英屬印度時期,幾乎沒有印度人知道有阿育王這個人,其實阿育王的很多事跡也都出現在漢譯佛教經典里,但是一來佛教在印度早已衰落,二來西方考古學家最先接觸,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是旅行家式的紀實文獻《大唐西域記》而非深奧的佛教經典。
19世紀30年代,就有個喜歡考古的英國工程師亞歷山大-康寧漢姆(Alexander Cunningham)師傅來印度開展了一些挖掘工作,但由于印度嚴重缺乏嚴謹的文獻資料,康師傅考古工作幾乎就是在瞎子摸象一般,挖掘出的文物讓康師傅根本找不到線索研究,直到他遇到了英譯本《大唐西域記》,康師傅才眼前一亮,這本書簡直就是古印度歷史和地理的系統指南啊,玄奘走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建筑,當地有什么人文掌故,有什么歷史都記載的非常詳細(玄奘師傅如果放在今日,絕對是名遍馬蜂窩窮游網的旅行達人),康師傅就在這位導游跨越時空的引導下,開始了一次又一次足以震撼世界的考古發現。
熱衷于考古的康師傅
康師傅從玄奘的著作中讀到了阿育王的故事,然后根據玄奘的記述,在佛教遺址鹿野苑挖掘出了著名的阿育王石柱,發現了當時鐫刻的阿育王敕令。這些發現,不光重塑了印度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君王,而且還極大影響了現代印度。比如,在鹿野苑發現的阿育王石柱柱頭,后來被定為印度的國徽。
而柱頭三座獅子下方的法輪圖案,也被直接用在了今日印度的國旗之上。
康師傅又根據玄奘師傅的記載,發現了桑吉佛教遺址,并根據玄奘的描述,復建了桑吉大塔。
又根據玄奘的記載,發現了玄奘曾經留學過的納蘭陀寺的遺址。
之后,康師傅欲罷不能,又根據玄奘的記錄發現了菩提迦耶的大菩提寺,并根據玄奘的描述,重建了大菩提寺的重要建筑,金剛寶座塔。
之后根據康師傅以及后來一些考古學者的研究成果,再結合部分漢譯佛教經典,以及先前希臘學者麥加斯梯尼的著作《印度史》,人們才最終重新拼接起歷史上的孔雀王朝的歷史和阿育王的故事。也進一步讓印度學成為國際上的顯學。
印度現在擁有的27項世界文化遺產中,有5項遺產的發現與研究與法顯和玄奘的記錄有關。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法顯,玄奘以及義凈這些中國僧人赴印度留學時的記錄,重塑古印度史,幾乎是不可能的。
正所謂,印度人的歷史,中國人的記載,英國人的考古發現。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了柬埔寨。感興趣的童鞋可以搜索一下周達觀與亨利-穆奧這兩個名字。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