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王春曉:“四渡赤水”電影(1982年版)與黨的歷史文獻比較研究
點擊:  作者:王春曉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3-06-01 12:21:02

 


20235111130分,央視6套重新播放了《四渡赤水》(古月飾演毛澤東版上下集)。重新收看這部電影,對本片的導演、演員的努力工作表示衷心的敬意。應該說從當時的電影技術水平來說已經很不容易了。在演員方面都有尚佳的表現。特別是飾演毛澤東的古月,飾演周恩來的蘇林,飾演朱德的劉懷正。飾演劉伯承的傅學誠,飾演高翔的盧志啟,飾演盧青松的唐國強(原型應該是九軍團政委),飾演蔣介石的趙恒多等許演員都非常認真表演。除了形似外,還有一定的神似。但是飾演薛岳、孫渡、王道之(虛擬人物或有蔣介石智囊宴道剛的影子)的演員則可圈可點。

 

然而非常遺憾的是對于編劇和剪輯卻存在太多的問題。制片與審查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歷史顧問顯然也沒有真正起到顧問的作用。誠然電影是遺憾的藝術,但不是虛無歷史的借口。

 

從劇本的編制來說,編劇基本上對“四渡赤水”的軍事歷史過程僅有大而空的了解。沒有真正從黨的歷史文獻方面真正理解“四渡赤水”的全過程。無論從故事、事件本身、所涉及的重要人物都有許多重大的缺失。比如:重要人物一軍團軍團長林彪、三軍團軍團長張德懷基本上沒有露面。無論這些人物在后來的情況如何,電影都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來對待歷史人物。還有二局重要人物錢壯飛也沒有露面(電影中提到情報說是“八局”的情報, 中央紅軍長征時只有五個局。遵義會議前還撤銷了五局)。毛澤東曾經說過“沒有二局要完成長征是不可想象的”,顯然在中央紅軍在貴州的四個半月的時間里,不提二局顯然是重大缺失。沒有二局的情報許多決策都沒有依據。干部團的一營、二營無論在“土城之戰”還是“桐遵戰役”中都有出色的表現。一、三軍團在“桐遵戰役”中,在取得長征以來重大勝利的紅花崗、老鴉山、桑籽山、忠莊鋪的戰斗中的英勇表現基本沒有體現。五軍團作為后衛無論是在進入遵義以前還是南渡烏江以后,在董振堂、李卓然領導下的五軍團都為保衛中央縱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九軍團在電影中雖然有演繹(朱德的臺詞中有九軍團的同志們辛苦了)顯然“瑞金團”指的應該是九軍團。其實沒有必要把九軍團的政委(前蔡樹蕃,后何長工)用盧青松(唐國強飾),也沒有必要將九軍團團長羅炳輝用高翔(盧志高飾)代替,既然是紅九軍團,政委 、軍團長黨的歷史上是有名有姓的。電影完全沒有必要用化名。

 

同時在國民黨方面蔣介石的首席智囊,時任重慶參謀團秘書長的楊永泰(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中央根據地時主要是楊永泰主持)、蔣介石的親信陳誠,第2路軍總司令龍云,川軍總指揮潘文華,黔軍軍長王家烈基本沒有露面。紅花崗、老鴉山的重要戰斗,基本沒有交代清楚。如此重要的人物重要事件都有重大缺失。

 

《四渡赤水》是我黨我軍重大軍事戰役。中央紅軍長征在貴州召開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獲中共中央政治局大多數常委的信任,重新指揮紅軍后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這一事件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也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其偉大作用已經載入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歷冊。但是至今關于中央紅軍在貴州期間的研究卻存在許多缺失。直至2012年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還將遵義會議和紅軍在貴州作為重點研究內容,并在《省委黨史研究室高平臺啟動“遵義會議精神”研究》一文中披露:栗戰書同志在貴州任省委書記到遵義考察時曾指出:“遵義會議突出體現了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突出體現了顧全大局緊密團結的精神。”20127月,中央宣傳部劉云山同志視察遵義時也有過重要批示,要求對遵義會議進行深入研究。時任省委秘書長廖國勛也指出“遵義會議精神研究還是黨史研究上的一項空白。”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同志還對此作了重要批示。說明從中央到省委對遵義會議的研究和宣傳都是非常重視的。同時也說明我們黨的重大歷史問題缺乏深入的研究。

 

關于“四渡赤水”的一系列戰略指揮和決策過程雖然留下的資料文獻眾多,僅貴州省博物館、檔案館保存、編輯的《紅軍長征在貴州史料選輯》就有60多萬字(貴州省社科規劃辦課題),由秦基偉等主編的《紅軍長征·文獻》包括了所有紅軍在貴州期間的往來電文。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歷史文獻(上中下共四冊)共有五百多萬字。但是這些年來,我們社科研究者對這段歷史一直缺乏深入研究。

 

正如前幾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教授孫果達指出:四渡赤水是中國共產黨黨史和解放軍軍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行動。但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四渡赤水期間十分關鍵的決策過程的研究卻幾乎是個空白。(見孫果達《毛澤東與四渡赤水》一文)

 

 

正是因為如此,這就是為什么中央紅軍長征勝利過去80多年了,對于這段歷史我們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都有過涉獵,但無論是《長征》的電影、電視連續劇,《遵義會議》的電影、電視連續劇。還有《領袖》《尋路》、《偉大的轉折》等影視作品,對照歷史文獻來看,確實與歷史史實相差太遠。因此,這就是今天我們很多觀眾至今還是看不明白“四渡赤水”決策過程的根本原因。

 

20161130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學家、藝術家不可能完全還原歷史的真實,但有責任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告訴人們歷史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戲弄歷史的作品,不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對自己創作的不尊重,最終必將被歷史戲弄。”

 

 

的確我們的文學家、藝術家畢竟不是黨史研究者,他們的確沒有可能完全理解、還原歷史。這就需要與社科研究者特別是黨史研究工作者共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同時由于文學藝術、影視藝術的特殊性,也不可能把某一戰役過程,把黨的所有的會議內容全部,甚至一次會議的內容全部毫無保留地搬上屏幕。但是有許多黨的歷史大的事件也是不能隨意更改的和虛無的。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后的新時期,這種隨意戲說黨史和軍史的歷史可以說已經結束了。過去對黨歷史的創作(或戲說)放得比較寬一些,而現在發現許多研究和文藝作品存在歷史虛無主義的現象。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現在,一些錯誤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黨史上的失誤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黨的歷史、攻擊黨的領導;有的將黨史事件同現實問題刻意勾連、惡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將黨史庸俗化、娛樂化,熱衷傳播八卦軼聞,對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樂道,等等。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顯然,習近平總書記之所言,是有所指的,是有針對性的。也正是這些年來我們廣大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感同身受的嚴重現象。

 

也就是說從黨的十八大以后,無論是黨史研究、還是文藝作品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如果說黨的領導人的講話是軟約束,現在我們黨的紀律處分條例上有更明確的規定:在2018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四十六條第三款,對于歪曲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人民軍隊歷史的,都有具體的處理意見。

 

因為這種紅色題材的電影是表現的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的真人真事的歷史故事。一旦失實后果顯然非常嚴重。正如陳云同志叫停電視連續劇《陳云》的播出一樣。黨的歷史不允許不依照只實胡編亂造。

 

誠然,想象和虛構是文學的基本特征,細節性的,烘托氣氛需要的某些與重大事件無關的人和事,完全可以根據劇情需要添加合情合理的情節和細節。即影視創作中常提到的所謂“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但,有許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是不能張冠李戴的,否則這樣的影視作品便成了“戲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歷史虛無主義現象提出過批評。中國共產黨人是不接受歷史虛無主義的。當然我們不能武斷地說編劇和導演們有意虛無黨的歷史,但從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故事描述和演繹的情節顯然離真實的黨的歷史有較大的距離。

 

一、細數《四渡赤水》電影與歷史真實的距離

 

 

在電影《四渡赤水》(古月版)中編劇沒有交代清楚歷史背景,也沒有搞清楚每一次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渡赤水的必然性、必要性和根本的原因所在。顯然編劇、導演對我們黨的歷史并不熟悉。

 

1、編導對遵義會議前后的情況不熟悉。實際上我們只要捋一捋遵義會議召開時發生事件的“時間軸”我們就會對事件、實際情況比較清楚了。

 

遵義會議的第一議題是:下一步怎么辦?因為在《黎平會議決議》即(中央政治局關于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議)中提到:“政治局認為新的根據地區應該是川黔邊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的地區。”193511日《的猴場會議決議》即(中央政治局關于渡江后新的行動)再次強調“創造川黔邊新蘇區根據地”。而當紅軍進入遵義后,發現遵義城無險可守,而敵人緊緊追迫。中央軍分兩路包圍遵義。紅軍亦處在黔軍各部不敢近,而不愿遠的僵持之時書面時。建立根據地沒有可能,于是政治局會議上提出北過長江與四方面軍會合。決定由劉伯承、聶榮臻起草北渡長江計劃即《軍委關于渡江的作戰計劃》。

 

渡江計劃有兩套方案即:“在沿長江為川敵所阻,不得過江時,我野戰軍應暫留于上川南地域進行戰斗,并準備渡過金沙江,從敘州(即宜賓)上游渡河”(見《紅軍長征·文獻》241

 

 

第一方案從宜賓與瀘州之間過長江與四方面軍會合。

 

 

第二方案如受阻不得過江時,從敘州(即宜賓)上游的金沙江過江入川。

 

 

2、執行軍委第一方案受阻的原因:紅軍北渡赤水,從長江瀘州到宜賓之間這一段北過長江是遵義會議決議的要求。電影沒有交代清楚為什么軍委沒有完成第一方案?因此,無論在社科研究還是影視演繹中,都有不同的毫無根據的猜測。甚至一些影視作品還演繹出:土城之戰是“毛澤東指揮不當,打了大敗仗”,“是毛澤東頭腦發熱,急于打勝仗證明遵義會議的正確性”等等。實際情況是:

 

1)蔣介石下達了《川江南岸圍剿計劃》。1935111日,蔣介石在黔軍安插親信蔣再珍向蔣介石報告,中共重新啟用毛澤東。112日蔣介石派出以賀國光為團長,楊永泰為秘書長的重慶參謀團,乘飛機到重慶。蔣介石同時發布了川江南岸圍剿計劃”。蔣介石的川江南岸圍剿計劃”要求“2兵團全部,并聯合黔軍,應于215 日前渡過烏江”。及“各該部隊,應于本月30日以前,完成各地區碉堡、工事及通訊設備,嚴陣困守。

 

關于“川江南岸圍剿計劃”是何時發布的,在資料成書時,雖然沒有發現署有日期,但從黔軍軍部16日“黔軍軍部轉蔣介石、何鍵來電”的電文中有“頃奉委座文(12日)申參京電節開。”“何總司令元(13日)常電節開”及“第二十五軍部刪(15日)牒參印”字樣看,顯然蔣介石下達川江南岸圍剿計劃”的時間是1935112日。而國民黨追剿軍總司令何鍵下發執行電令時間是1935113日。黔軍部則是115日發布。

 

2)重慶參謀團對長江江防作了具體部署:重慶參謀團到重慶后以楊永泰為首的參謀團立即對長江江防作了部署:對這一長江江面派出 江防船嚴密防守:“嵯峨號”駐重慶負責長壽至魚洞溪一線;“天福號”駐順江場,巡防魚洞溪至江津一線;“昭通號”輪駐白沙,巡防江津至松溉一帶;“元通號”駐合江,巡防松溉至臨江場一帶;“長江號”艦駐瀘州,巡防臨江場至納溪一帶;“益州號”駐江安,巡防納溪至南溪一帶;“綏靖號”駐宜賓,巡防南溪至宜賓一帶。同時增派“巴渝號”作機動游擊艦,如遇哪處吃緊,即便赴處協助。

 

同時采用分段負責布防:宜賓、瀘州一段分三段作了江防部署。而各艦配有電臺一至二臺,武器配備輕機槍十挺。迫擊炮一門;三升、七升開花炮彈各350發,六厘米機槍子彈每艦15000發。由于長江各段可行軍艦,同時24小時巡航。(見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中集第一分冊379頁,文末注明:錄自四川省檔案館編《國民黨軍追堵紅軍檔案史料選編》)

 

3)重慶參謀團對川軍陸路作戰作了嚴密部署。以楊永泰為首的重慶參謀團,除封死長江防線部署外,還制定了川軍分多路開往貴州赤水一線的部署。其如意算盤是讓紅軍北渡赤水后,川軍袁如駿旅從西面向紅軍進攻;川軍廖澤旅從東面向紅軍進攻;川軍范子英旅從西南面的古藺進攻;劉兆黎旅及周虎城大隊從北面迎面阻擊紅軍。形成一個嚴密的小包圍圈。郭勛祺旅、潘佐旅深入貴州腹地,待中央紅軍北渡赤水河后,封死紅軍的退路。

 

可以說當時形勢十分嚴峻:北面堵剿:長江防線已然固若金湯,川軍分六路迎面對抗僅三萬人的紅軍(紅軍中央縱隊中有一萬人左右的行政、后勤等非戰斗人員;南面追剿:國民黨中央軍主力沿烏江一線筑碉警備并督戰。配合黔軍3個師,尾追紅軍。東面壓迫:即以“除第1兵團以一部圍剿肖賀,其余開赴酉、秀,固守烏江東岸南面堵剿:蔣介石要求滇軍以十團以上之兵力,據守敘永,畢、瀘之線。并限于215日部署完妥。形成一個外圍包圍圈。

 

4)紅軍在出發前向紅四方面軍發出要求接應的電報一直沒有得到四方面軍張國燾的回應。過去一直認為是個疑案。現從時任中共中央局組織部部長李維漢(羅邁)《回憶與研究》(習仲勛作序版)中我們才發現了真相。李維漢(羅邁)《回憶與研究》一書中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致電張國燾,命令紅四方面軍集中全力于最近時期向嘉陵江以西進攻,以策應中央紅軍渡江,但張國燾竟違抗中央命令,不向嘉陵江以西進攻,卻北攻陜南,使敵人得以調動兵力封鎖長江。”李維漢《回憶與研究》352。顯然一渡赤水時中共中央要求四方面軍接應落空,在此情況下,突破長江困難是很大的。

 

 

肖鋒在《十年百戰親歷記》一書中也回憶了這段歷史:“路上我們議論遵義會議確定北上抗日,難道中央同川陜蘇區張國燾沒有聯系,張國燾起碼要靠近長江,掩護一方面軍渡江。在習水我們看到了敵人的《四川日報》,才知道了張國燾發動了川陜戰役。后經查實,才知道張國燾確實違背中央指示擅自發動川陜戰役。”見肖鋒《十年百戰親歷記》161

 

5)在沒有四方面軍接應的情況下,紅軍沒有時間做過渡長江渡江工具的充分準備。當時瀘州——宜賓之間的長江段寬約500米至800米左右(枯水期約500米),但狹窄的地方水流湍急,寬的地方雖然流速慢。從我軍實際情況來看,沒有船只、沒有架大橋的工具,由于江面寬架浮橋的可能性很小。與當年石達開到赤水后,面對的情況一樣沒有水師無法渡江的情況完全一樣。

 

6)部隊需要休整、整編。從“知己”的角度看,湘江戰役、強渡烏江、各軍團在遵義附近的幾次戰斗及土城之戰中犧牲、受傷的人數不少,各軍團建制不全,配合不好。在黎平會議后,雖然紅軍做過局部整編,撤銷了8軍團建制部分人員充實到五軍團,五軍團取消師級建制,編為373839三個團。九軍團取消師級建制編為789三個團。一、三軍團未及整編。一軍團保留師級建制1215三個師。三軍團456師的一些團、連干部犧牲過多。土城之戰時,朱德親臨三軍團4師指揮,劉伯承到五軍督戰。從土城之戰反饋的情況看,就算打敗川軍,能北渡赤水,到了長江邊也是無法過江的。并且在前有長江后有赤水,將進退谷維,陷入兩面背水的險地。最有可能的是紅軍全軍覆滅。

 

顯然《四渡赤水》電影關于以上這些客觀原因及困難背景沒有交代清楚。同時土城之戰的情況沒有交代清楚。即土城之戰并不是敗仗,因為即使北過赤水后由于以上原因也是不可能渡過長江的。

 

二、電影《四渡赤水》在一渡前缺失鋪墊環節

 

1、電影《四渡赤水》從北渡赤水到西渡赤水應該有一個轉場的交代。改變從瀘州至宜賓之間過江變為“西渡赤水”執行軍委第二方案時應該有一個說明場景,說明一渡赤水是要執行軍委第二方案。無論是從事件的計劃的改變邏輯,還是向觀眾交代都應該有一個說明性場景。事實上根據猴場會議決議。軍委在改變戰略計劃時是應該要向政治局作報告的。因此這場戲是不可缺失的。沒有這個轉場環節觀眾就不知道為什么毛澤東要這樣決定?不但迷惑了觀眾還迷惑了我們一些粗疏的社科、歷史、軍事研究者。

 

實際上一渡赤水,不是敗走扎西休整,更不是喘口氣的退卻。而是執行遵義會議從金沙江入川即軍委第二方案的理想選擇。從土城到金沙江皎平渡是一條比較理想的道路。(如圖)

 

 

(紅軍執行軍委第二方案,從金沙江過江入川示意圖)

 

從圖上可見從土城到金沙江是一條最短的路。我知道貴州的這一帶是喀斯特地帶,正處于烏蒙山、橫斷山一帶。沒有路是很難通過的。但是其間卻有一條名叫“川滇古鹽道”的古驛道完全可以滿足行軍要求。其的路徑是——土城——古藺——鎮雄——昭通——巧家——皎平渡。因此一渡赤水的電令要求是在鎮雄集結。(后詳)

 

2、電影《四渡赤水》關于土城之戰的戰略意義沒有講清楚。一些研究者認為土城之戰是毛澤東一生中的“四大敗仗”之一。實際上土城之戰的事實是一、三軍團打跑了郭勛祺部,并追了十多里(絕不是什么大敗仗)。“土城之戰”的歷史事實是一、三軍團打跑了郭勛祺部。紅軍確實有大的傷亡(紅軍戰士犧牲名單在土城紀念館有記載,死傷千余人),但并不像劉湘向蔣介石謊報軍情說:朱、毛自經我土城擊潰,匪眾確損失三萬余人,其漏網分股逃竄者不過萬人左右。見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中集第一分冊569頁)

 

因為這一仗不是遭遇戰,而是紅軍有準備的伏擊戰。只是敵人數量過多裝備精良,戰斗力強伏擊戰未能達到殲敵目的。三軍團、五軍團由于在“血戰湘江”消耗過大,建制不全,指揮、作戰存在一些問題(這也是扎西整編的原因)打仗肯定有傷亡但并非劉湘及媒體吹噓的紅軍確損三萬。更不是被打敗而敗走扎西。

 

3、電影《四渡赤水》缺失土城軍事會議時毛澤東睿智的戰略部署。

 

一渡赤水之前,毛澤東曾經從運動戰的角度派出了先遣團對貴州道路情況進行全面實地考察。1935129日左右。在土城軍委向政治局報告情況的會議上,毛澤東除對為什么放棄軍委北渡長江的方案,執行軍委計劃第二方案(金沙江過江方案)進行說明外,毛澤東還派出先遣隊探索貴州至云南的可行道路。毛澤東在過去,經常談到運動戰最重要的是對路徑的熟悉。土城會議這一戰略決策對后來的三渡赤水、四渡赤水都有重要作用。正如時任紅軍總部參謀的呂黎平將軍(解放后任空軍司令) 指出:“現有資料很少提及中央紅軍一渡赤水的詳情,實際上,一渡赤水是我軍在赤水東岸的土城一戰失利,毛澤東同志果斷改變原定的行動方向,指揮部隊輕裝渡赤水西進。擺脫了困境為此后的三次再渡赤水的勝利創造了條件。”(見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風云錄》436

 

毛澤東在土城決定放棄軍委北渡長江的第一方案開始,就對后續的計劃作了戰略性、預見性部署。關于這個問題,就要從黔軍總指揮猶國才在修文、扎佐發現紅軍的先遣隊說起。黔軍總指揮猶國材于1935130(一渡赤水的第二天),電告龍云:“匪先頭于世(30)日由扎佐竄修文,圖由六廣渡或黃沙渡北過烏江,已甚明顯。渡江后或取道古、敘入川,或竄黔、大、畢,俟探確再報。唯黔、大、畢,僅系職部宋醒率兵一團駐防、兵力單薄,設匪由該地竄去,實慮難以應付。知聞塞注,并以奉聞。職猶國才叩。”(見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542542

 

實際上后來“四渡赤水”后的南渡烏江后的預定計劃目標正是:從息烽——鎮西衛——修文——黔西——大定——畢節——威寧——從昭通進入云南。從軍委193541日電報可知。軍委電報指示:“敵正以3路縱隊堵截我軍向西南轉移,其孫、吳縱隊之先頭部隊,可能于43日先我趕到鎮西衛,而我野戰軍全部(缺9軍團),通過鎮西衛、貴陽之線需在4日以后。因此,我野戰軍決改經息烽、修文之線向東南……

 

4、《四渡赤水》的電影中還有許多剪輯上和細節上的問題。雖然是細節,作為一部電影來說也是不應該出現的。比如臺詞中有“中央軍平行追擊”的說法顯然是不對的。因為“平行追擊”指的是湘江以前。到貴州后中央軍全部在貴陽,而中央紅軍全部在遵義,前后相隔一百多公里。在剪輯上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土城戰斗還沒有打響,就有渡赤水河的畫面(6`30”處)顯然是不對的。

 

到了土城之戰前分發食鹽的場面也與史實不符,一是食鹽道具像石頭一樣,并且太多太大、太重。二是數量過多。當時貴州一帶由于運輸不便有“斗米斤鹽”之說。食鹽是由四川自貢進貴州的。應該是井鹽為了運輸方便是融化成三四十斤重的鹽餅俗稱“砣砣鹽”。并非巖鹽。從歷史上說紅軍分發食鹽的是有歷史記載的,但是在中央紅軍南渡烏江時,九軍團在瓢兒井時在國民黨地方所設的“鹽稅卡”庫房中啟出分發給老百姓的真實事件。當然作為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來說一般應該也可以有。但道具卻存在問題。

 

三、電影對執行軍委第二方案中遇到的問題沒有描述清楚

 

1、編導沒有搞清楚關于一渡赤水的目標及未能完成目標的原因。應該說紅軍西出赤水(即一渡)是為了執行軍委第二方案。這個方案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是可行并且是非常睿智的選擇。這與做計劃的劉伯承、聶榮臻同是四川人分不開,而朱德從成都到云南講武堂求學的時候正是從這條路到云南的。因此,他們都熟悉道路情況。這個選擇和道路的計劃可行性是很高的。

 

目標是從土城到古藺。上“川滇古鹽道”即從古藺——鎮雄——昭通——巧家——皎平渡過金沙江。這條路是一條可走馬邦的,四川成都至昆明的省際“古驛道”。當年朱德正是由此驛道跟著馬邦到云南的。此即著名的“川滇古鹽道”。一般而言,軍隊行軍是需要能行軍的道路的。因為軍隊中有人需要騎馬、有馬馱,比如紅軍中央銀行當時有18個“馬馱子”,無線電設備、汽油、發電機等設施都要馬馱。這條路雖然要經過崇山峻嶺的橫斷山和烏蒙山。在這溝壑縱橫的喀斯特地帶,這條路省際驛道簡直就是高速路了。并且從這條路走不到400公里就可到達金沙江邊。

 

因此劉伯承、聶榮臻擬定的軍委入川第二方案的計劃是有極大的可行性的,特別是朱德完全清楚這條驛道的情況。如無意外只要上了這條路,紅軍很快就可以完成軍委第二方案——從金沙江上游入川。

 

實際上中央縱隊及一、三、五、九軍團,129日從土城出發,22日就已經到達古藺的石廂子,23日到達了四川與貴州接壤的“雞鳴三省地帶”。6日到達了云南的威信(扎西)的大河灘,召開了“扎西會議預備會”。8日到達了扎西。離鎮雄只有幾十公里了。這一路非常順利說明道路選擇是正確的。如不出意外,紅軍只需用幾天時間便可從“川滇古鹽道”這條300多公里(直線距離220多公)的驛路,從威信(扎西)-鎮雄——昭通——巧家縣——皎平渡即可快速渡過金沙江入川。這樣當然就不用二渡、三渡、四渡了。

 

但是事與愿違,出現了意外情況,原因是:一軍團林彪擅自決定攻打敘永(舊名永寧)耽誤時間失去執行軍委第二方案的最佳時機。

 

1)危險情況的緣起“敘永之戰”由于一渡赤水電令要求一軍團猿猴(現元厚)到鎮雄集結,軍委要求從古藺以南路線走,以便護衛中央縱隊。林彪認為路不好走。擬從永寧(敘永的舊名)到鎮雄。

 

193513018時林彪致電中革軍委說,兩日行軍放棄小路爬高山宿營地糧食均少,群眾亦跑光,部隊是露營,吃粥亦不得飽。要求改革行進路線。軍委還沒有回電,一個小時后13019時)林彪再次致電軍委:如此行進繞路太多,請改變行進路線。不向古藺以南行進而經古藺向永寧(即敘永)走。中革軍委認為這樣行軍離川軍各部太近容易被分別割斷。也還沒有回電的時候,林彪第三次致電軍委,電報意思還是要改道從永寧走,到鎮雄集結。

 

“軍委:

2師今晚在張家山山上宿營,該處只數家人家,糧食亦困難。由猿猴到張家山、馬路壩道路歧極,運動困難,馬匹多跌死。”(林彪三電均見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中集第一分冊530頁-538

 

1935131日軍委考慮同意前線指揮員的意見,同時還因為中央縱隊的第23梯隊跟隨一軍團行軍。道路難走可能是實際困難。復電林彪:“同意右縱隊改向西轉移。但應在31日全部通過該地區(古藺以北的40里處)”《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中集第一分冊538頁(括號中系原電注。也就是說要求一軍團31日必須通過永寧(敘永的舊名)。永寧(敘永)離鎮雄一百公里左右。如果按軍委電令31日過永寧,23天即可到達鎮雄,作為野戰部隊最多5天即4日即可到達指定地點鎮雄。

 

當時林彪可能得知永寧城內只有川軍章旅周團。然而林彪在沒有得到軍委命令的情況下,擅自于22日下午2時左右,攻打永寧(即敘永。當時李德在林彪處,后來有研究認為估計是李德的餿主意)。其時中央縱隊23梯隊隨一軍團行軍。一軍團組織三千人在敘永城東門城下用竹梯十數架,蜂擁撲城……,川軍章旅周團以輕、重機槍、手榴彈死力抵戰。紅軍戰士犧牲非常嚴重;傍晚一軍團一部再次向西門章旅龔營進攻。近晚仍未攻下,紅軍減員、死傷嚴重,入夜退回紅梁子南門坡之線,至此林彪攻打永寧失利……。

 

蔣介石重慶參謀團聞訊立即與川軍總指揮潘文華擬定對策。并下令: 1、令范子英指揮教導師第一、第二旅極速回援敘永;2、以陳萬仞指揮達、劉兩旅在桂花場一帶截擊、堵剿。3、令郭勛祺指揮率袁、潘、廖三旅,向古藺挺進,擬在土、敘、藺大道將紅軍主力截為兩段。4、令穆肅中部指揮直赴興文布防。

 

一軍團本是右縱隊,軍委一渡電令是要求一軍團向古藺以南集結以護衛中央縱隊行軍,在一軍團改道遠離中央縱隊后(古藺以北40里)不但沒有達到護衛中央縱隊的目的而且還讓紅軍各部陷入困境。實際上從元厚到古藺僅七八十公里。只是因為元厚到古藺是“川黔驛道”與“川滇古鹽道”之間地帶,其間沒有馬路確實不好走,但到了古藺上了“川滇古驛”就比較順利了。因為中央縱隊從土城到古藺到石廂子、再到“雞鳴三省”這些非戰斗人員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顯然到古藺后上了“川滇古鹽道”這條路就好走了。

 

193522日晚17時半,當軍委到達石廂子時,林彪致電軍委:“2師襲永寧(敘永)未奏效。三叉河今日發現敵情,該敵大概是劉旅。我一師主力已被截斷。”

 

193522日晚18時林彪再致電軍委:“三岔河發現敵情,我1師主力被截斷,敵明日有夾擊我19軍團及23梯隊之可能,請軍委即派有力之部隊箱制范旅向永寧之行動,以便19軍團及23梯隊西進。”(見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543頁)。在黨的歷史上,林彪請求增援的次數非常少,如無嚴重情況絕不會請求軍委增援。顯然這次的情況顯然非常危急。

 

193522日軍委連夜作出部署,立即派出五軍團前往馳援解圍……

 

在軍委執行入川第2方案時,由于一軍團從元厚到永寧(即敘永)耽誤了時間,同時攻永寧(敘永)之戰驚動了重慶參謀團,蔣介石首席智囊楊永泰立即發現紅軍擬從金沙江入川的企圖,云南龍云也與蔣介石通電謀劃對策。

 

實際上,當紅軍129日,紅軍西渡赤水時,龍云就斷定朱毛紅軍的走向必定是從鎮雄——昭通入滇,必圖由金沙江過渡入川。因此,1935129日龍云在尚未得到蔣介石電令之前,其實已經電令滇軍孫渡進占貴州的畢節、大定、黔西一線。在這個處處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四個旅的滇軍放在此處,紅軍要從此地入滇顯然要付出重大代價。

 

不熟悉歷史的觀眾不知道為什么毛澤東一定要指揮紅軍奔皎平渡過金沙江呢?因為當年石達開在金沙江下游各渡口包括雷波、馬邊、屏山等等渡口都有試過,并曾經命令士兵泅渡,由于水流湍急曾有5000士兵泅渡無一生還。最后一直沿江而上到在巧家的皎平渡才渡過了金沙江。這是歷史的經驗與教訓——陸軍沒有水師的情況下只能在皎平渡以上過金沙江入川。

 

“黔(西)、大(定)、畢(節)”是龍場九驛的三個驛站,橫跨一百多公里。但是從二局破獲情況看,滇軍孫渡向龍云報告:“本日職已趕到吳家屯,刪(15日)午可抵鎮雄”

 

也就是說滇軍全部抵鎮雄最快要215日。如果一軍團按軍委31日迅速通過永寧(敘永)的電令執行。當時永寧縣內僅有一個章旅周團。如一軍團只是過路,一個團的川軍顯然不可能阻擋去鎮雄的一軍團。而永寧至鎮雄直線距離僅170公里左右。算上繞路、路不好走,對于野戰軍只是行軍來說,至多34天時間。一軍團先期占領鎮雄是沒有問題的。(此時中央縱隊已經到了貴州、云南邊境即“雞鳴三省”地帶。)

 

然而由于林彪違背中央軍委要求,擅自攻打永寧(敘永)214日左右一軍團才達到扎西。至此,情況已經大變,戰機已然失掉。在這條艱險的烏蒙山、橫斷山中的古驛道上,前有滇3個旅(一般文獻講滇軍出動3個旅實際上還有一個預備隊(隊長劉正富)共4個旅)滇軍阻截。已經鎮守在處處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古驛道上。在川軍及滇軍緊緊追擊下,一旦再徑直前行上“川滇古鹽道”,面臨前后受敵,左右受地形所阻。紅軍將有全軍覆滅在烏蒙山、橫斷山中的危險。

 

朱德是非常清楚這一帶的險峻,四個旅的滇軍放在此處,紅軍要從此地入滇顯然要付出重大代價。于是軍委決定回師黔北。如果不是有第二預案。這個決心是很難下的。因為這條路是入滇的最佳選擇。離金沙江上游的皎平渡距離最近。

 

顯然,執行軍委第二方案時,主要原因就是一軍團沒有執行中央軍委131日迅速通過永寧的指示,因此殆務戰機。如不是因為一軍團林彪永寧之戰的錯誤決定,大部隊完全可能很快沖過這段兩百來公里的地帶從扎西、鎮雄、昭通、巧家過了金沙江。完成軍委第二方案入川。

 

一軍團的軍團部于28日還沒有到扎西,不但影響了一軍力縮編,同時,滇軍已經快到鎮雄了。從鎮雄——昭通—巧家過金沙江的時機已失。211日軍委立即作出了二渡赤水的計劃。

 

21522時軍委專門另電林彪強調“1軍團明16日應取道白沙、回龍場進到鍋廠壩、新寨地帶,以便轉為野戰軍左縱隊,準備由太平渡下游之悅來場、林灘過赤水河。軍委明日在白沙不動,林聶經過時,望來司令部一敘。(見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史料總匯》686頁)

 

毛澤東在白沙約談林、聶見面說了些什么,沒有歷史文獻記載。當事人多年后都未提過此事。關于執行軍委第2方案的失敗原因,顯然是一軍團貽誤戰機引起的。對于林彪為什么要打永寧(今敘永縣)。許多后來的黨史研究者有猜想,一是可能為了打“給養”,抑或是李德的餿主意)。但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戰士們好多天“食粥亦不能飽”確實困難。二是從元厚到古藺,是平行的“川滇鹽道”和“川黔古道”的中間部分,沒有直接聯通的大路可走。三是林彪的剛愎自用使然。因為軍委雖然同意一軍團改道永寧但,但要求131日快速通過該地區。如果按軍委要求,迅速占領鎮雄——昭通或可不經過二渡、三渡、四渡赤水即可沖過金沙江入川。

 

史實表明一軍團28日都還未到達扎西。并影響了一軍團的縮編(一軍團在貴州期間一直沒有完成整編)。林、聶216日才到軍委司令部白沙駐地。

 

因此,無論是軍委第二方案,還是回師黔北“二渡赤水”的決策,都是非常正確的,也是最明智的選擇。當然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而《四渡赤水》電影上只是說二渡赤水的原因只是川軍在橫江一帶阻擋紅軍。實際上,編導并沒有認真研究過地圖。川軍在橫江一線只是可以阻擋紅軍過金沙江。而因有石達開的教訓,紅軍怎么可能從巧家下游的“雷波、馬邊、屏山”一線去試圖過江呢?實際上川軍不是問題,而是滇軍占了先手。

 

四、電影缺失“二渡赤水”前的戰略運籌過程

 

《四渡赤水》(1982年版)并沒有講清楚為什么當時毛澤東指揮紅軍“二渡赤水”的原因以及戰略運籌過程。當我們知道了貴州當時的交通情況,就便于我們理解毛澤東“二渡赤水”的指揮決策過程了。也就是說中央紅軍在沒有紅四方面軍接應的情況下,只能放棄從瀘州宜賓間北渡長江的計劃,而西出赤水。

 

毛澤東指揮紅軍“一渡赤水”時,蔣介石認為紅軍已經落荒而逃“分股散入叢林,不難剿滅”。而一些研究者認為毛澤東一渡赤水是要去赤化、經營四川”。這些地方當時完全是不毛之地,怎么建根據地?同時人煙稀少去赤化誰?完全是想當然。

 

二渡赤水的原因,則是上述林彪一軍團擅自決定攻打敘永貽務戰機,耽誤了完成軍委第二方案的完成。只能采用回師黔北二渡赤水的一招。然而“二渡赤水”紅軍就不怕滇軍孫渡追過來嗎?實際情況是扎西離鎮雄還有80公里左右。按孫渡的說法還有三天路程。

 

在電影《四渡赤水》中“道公”(即王道之。這個人物是虛構的)。在與孫渡的對話臺詞中提到了“大灣子”戰斗。其間有孫渡臺詞說“安旅長要追……”孫渡不讓追。實際上電影的編導基本沒有了解“大灣子”戰斗的情況。

 

二渡赤水時,毛澤東在回師黔北之前,即210日,一軍團尚未趕到扎西(超過了扎西),林彪要求直接到鎮雄,軍委指示林彪時機已失,孫渡前鋒已經離鎮雄不遠了,一軍團無論如何不可能提前趕到鎮雄。

 

毛澤東是怎樣運籌“二渡赤水的呢?除了實現“攥緊拳頭”即在扎西對各兵團進行縮編外,毛澤東在紅軍“二渡赤水”之前出了三招:

 

一是以5軍團及1軍團一個團偽裝主力急速向鎮雄前進以遲滯追兵。軍委21019時下達了行動部署:“5軍團及1軍團一個團,偽裝我軍主力進取鎮雄”。果然滇軍前鋒已經占領了鎮雄的大灣子。當時,紅軍在大灣子與魯道源旅91營接火。滇軍只得在大灣子一線修防御工事取守勢,這一招遲滯滇軍追兵至少三天。同時使龍云及重慶參謀團誤認為,紅軍篤定要實施原計劃奪取鎮雄,走昭通由巧家廳(現巧家縣)的皎平渡過金沙江入川。這一招直接迷惑遲滯滇軍。從鎮雄到昭通至巧家皎平渡的確是一條捷徑。

 

二是“聲東擊西”迷惑敵人。“二渡赤水”時軍委電令要求:“(我)軍委總部,決以一部遲滯追敵主力并把該敵引向溫水以北。”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煙塵譜》318

 

文獻資料顯示,軍委總部以一部向溫水、綦江運動迷惑敵人:“為保證我軍攻打桐梓、婁山關的勝利,中央軍委派張際春(注:政治部宣傳部)同志到一軍團帶一個團,偽裝主力在官渡河一帶阻擊敵人,并把敵人引向溫水、綦江方向。”見《紅軍長征在貴州選輯》第756

 

 

張際春帶一團人偽裝紅軍主力,用以迷惑川軍指揮者及重慶參謀團。從而影響蔣介石及重慶參謀團的判斷與決策。電影《四渡赤水》中有臺詞說紅軍做出北渡長江的態勢。其實只是張際春所帶的一團人偽裝主力,紅軍中央縱隊及一、三軍團大部隊從二郎灘、太平渡二渡赤水。這完全是兩個方向。因此,觀眾更是搞糊涂了。顯然電影編導也沒有搞清楚這是毛澤東的聲東擊西的計謀。大部隊并沒有向北行進。只是張際春帶的是林彪一軍團的一團人,致使重慶參謀團認為,紅軍主力回師估計是要再次沖擊長江防線。于是重慶參謀團向已到武漢的蔣介石報告這一情況。蔣介石于223日下達了《梗(23日)巳機漢電手令》電: “朱毛果東竄,切勿使其竄過遵義、桐梓、松坎、綦江。黔北部隊應負其責。裴昌會師只留一團駐重慶,其余先在綦江、松坎(四川地界)一帶集中”。見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史料匯總》745

 

 

薛岳要求黔軍副總指揮何知重進至溫水,立即從川風坳、旺龍場前往溫水截剿紅軍“主力”。故在“桐遵戰役”時,王家烈電告薛岳:“唯我蔣旅既被遮斷松坎附近,何副總指揮、魏副師長各部亦被斷絕于土城一帶。”軍事科學出版社《紅軍黔滇馳騁史料匯總》770

 

長期以來有一個情況一直令人疑惑不解。那就是為何黔軍精銳主力何知重師沒有出現在二渡赤水時的“桐遵戰役”的戰斗中。其實正是毛澤東的這一招對桐遵戰役勝利有重要意義。因為何知重這個師。曾經配備了蔣介石1933年給黔軍王家烈配備的1000多支德國 “九子槍”,還有德國開花毒彈20余萬發。同時王家烈還用鴉片從陳濟棠手里搞了不少新式武器。大都配備在王家烈這個侄子何知重的隊伍里。同時薛岳還要求黔軍候漢祐(時任黔軍教導師第一旅旅長)旅固守赤水(所以我們在“桐遵戰役”中沒有見到這一個師及這個旅參戰的情況。顯然是被張際春這個團調走了)。毛澤東的這一計,實際上調走了黔軍一個師一個旅的兵力。這對二占遵義,桐遵之戰的勝利有重大意義。這也給作為后衛的59軍團減輕了壓力,得以從容撤至婁山關。并依關阻滯黔軍及川軍援軍。

 

實際上毛澤東指揮二赤水時是“兩虛一實”的“瞞天過海”之計,一、三軍團從淋灘、太平渡偷襲桐梓。自此開始了“桐遵戰役”的勝利之路。

 

三是在指揮上,規定各軍團按軍委“逐日電令”行動執行命令。“二渡赤水”是一個連續的戰略指揮過程,重拳出擊,連續作戰。打下了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二渡赤水”后毛澤東吸取了事前沒有規范各軍團行動的失誤。特別是林彪擅自攻打敘永(永寧)的教訓,強調各軍團行動一定要接“逐日電令”行動。決定仍然以一、三軍團為前鋒直攻桐梓,如得手直下婁山關,再圖遵義。并及時調動59軍團到婁山關依關斷后。同時還指揮9軍團一部牽制在綏陽(綏,貴州地名這里讀“噓”的音)的黔敵蔣再珍的四縱隊暫一師一部、四縱隊第三師五旅、四縱隊第一旅。

 

正是因此,正當一、三軍團在紅花崗、老鴉山鏖戰之時,沒有后顧之憂。顯然沒有毛澤東的這些招數,二占遵義時的“桐遵戰役”不會這樣順利。這一調虎離山、聲東擊西、虛虛實實的策略,對紅軍回師黔北也有重大意義。而現在的電影、作品則演繹成軍委放權,林、彭自己配合打下的勝仗。顯然是不對的。有些著作甚至說:“渡赤水后作出‘全軍統歸彭、楊指揮’的決定。”(見《苦難輝煌》20106月第一版451這完全是陷歷史人物于不義的歷史謠言。

 

1935215日,紅軍已經轉戰至四川省古藺縣白沙場(今雙沙鎮)宿營。當天下午,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及、軍委領導人召開會議,這個會議應該也是軍委向中共政治局報告“二渡赤水”的戰略部署及作戰計劃會議。史稱“白沙會議”。

 

顯然二渡赤水前,這三條計謀,對一、三軍團配合戰斗,取得“桐遵戰役”消滅吳奇偉兩個師的勝利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研究者認為“桐遵戰役”只是一、三軍團“自己自動配合”打下的,打吳奇偉軍的反攻,13軍團就完全是自動配合把敵人打敗的。(見《苦難輝煌》”)這種認識顯然是膚淺的。完全否定了軍委的統一領導。

 

電影《四渡赤水》及此前的許多影視作品都未能將二渡赤水的原因及決策交代清楚過。今天重拍這一歷史題材是需要注意的。

 

五、關于“桐遵戰役”沒有讓觀眾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電影《四渡赤水》對“桐遵戰役”的基本情況缺失必要的敘事環節。“桐遵戰役”指的是紅軍主力二渡赤水,從太平渡過渡,偷襲桐梓到三軍團在紅花園阻擊杜少華之戰,婁山關的攻關戰、二進遵義之戰,紅花崗、老鴉山阻擊吳奇偉中央軍之戰全過程。

 

應該說這些戰斗,作為電影的“武戲”是有看點的,除了二渡赤水,過渡場景應該有表現外,兵不血刃進桐梓,紅花園戰斗把杜少華部打回婁山關都有看點。婁山關之戰薛岳出動飛機投彈30余敉(在四渡赤水之時,出動飛機的地方有遵義會議期間的兩次轟炸、婁山關一次、紅花崗、老鴉山一次、三渡赤水后一次,并有一架飛機被打落。南渡烏江時一次投彈24敉 錢壯飛同志犧牲)。后來智取婁山關的情況也是可以濃墨重彩表現的。

 

實際上“武戲”的重頭戲,表現紅軍英勇作戰并取得重大勝利的地方還是紅花崗、老鴉山、桑籽山,忠莊鋪的幾場重要戰斗場面。吳奇偉被追至烏江邊不顧千余士兵還未過江,砍斷浮橋逃跑的場面也很有看點。這些都是作為電影應該演繹的不可或缺的場面。

 

但顯然電影《四渡赤水》沒有把事件的過程做精要的敘述。比如軍委是如何知道吳奇偉的指揮部在忠莊鋪?軍委是如何電令指揮的?一、三軍團如何配合作戰的?觀眾只看到打得熱鬧的場面,并不知其究竟。說明當時電影的敘事手法有欠缺,或是編導對整個戰斗的情況缺乏深入研究。

 

《四渡赤水》整個電影對這場重大勝利只在一個山上亂放一些炸點。幾個人在山上放一陣槍了事。實際上把這一段重大戰斗說清楚也很容易:但電影編導卻將其攪成一鍋粥。特別是不顧歷史事實把阻擊吳奇偉中央軍的戰斗演繹成“瑞金團”的行為。一個瑞金團能打敗吳奇偉中央軍兩個裝備精良的師,還俘虜了兩千多敵人。筆者第一次看電影時就不相信。后來查看黨的歷史文獻才知道:

 

1、阻擊吳奇偉部是一、三軍團。不可能是瑞金團(即九軍團)首先吳奇偉攻遵義的59師和93師兩個師。這中央軍的兩個師不可能被一個瑞金團打殘并俘敵3千多人。肯定不可能是九軍團(瑞金團)。九軍團當時還在守婁山關。

 

2、著名的紅花崗、老鴉山阻擊戰真實情況。正面阻擊吳奇偉的是三軍團11團、12團。干部團陳賡、宋任窮各帶一個營加入三軍團分別守紅花崗和老鴉山。阻擊戰打得非常激烈,薛岳還調了飛機投彈30余枚。最后并沒有突破防線。

 

3、穿插吳奇偉忠莊鋪指揮部的是三軍團主力同一軍團的紅四團、紅五團。三軍團主力(指揮部)在插旗山,位于吳奇偉指揮部的左側;一軍團在穿插敵后時在懶板凳留下紅四團、紅五團(亦在吳奇偉部后方尾部)一軍團主力全部從遵義沿途部署直插烏江邊的老君關。其余部署在吳奇偉部后方,沿公路兩側預伏。當時貴州只有一條公路別無分支。這是紅軍俘敵三千余人的原因。

 

4、一、三軍團聯合攻擊吳奇偉指揮部的情況。28日上午吳奇偉兩個師向紅花崗、老鴉山進攻。下午4時左右,一、三軍團主力同時分別從插旗山、懶板凳向忠莊鋪發起進攻。忠莊鋪吳奇偉指揮部只有兩個團,被一三軍團直接端了吳奇偉司令部。吳奇偉一路鳴著喇叭,冒著炮火猖惶逃過烏江,后面步兵潰散顯然追不上汽車,吳奇偉過江后砍斷浮橋逃過烏江……

 

從歷史文獻看,此時毛澤東正好在婁山關上視察戰場。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著名詩詞應該得靈感于此時。

 

5、魯班場戰役之前的茍壩會議未有體現。電影《四渡赤水》中在遵義群眾慶祝紅軍勝利的時候,朱德劉伯承有臺詞說周渾元部進至楓香壩一線。實際上周渾元部一直在仁懷魯班場一線活動,而黨史上人人皆知茍壩會議就是在楓香壩的茍壩召開的。周渾元還在離茍壩50公里左右的魯班場。如果周渾元已經到楓香壩,那著名的“茍壩會議”召開地又在楓香壩豈不矛盾?這是對貴州地理情況不熟悉造成的。

 

6、三渡赤水之前蔣介石到重慶后的戲應該是重點。如果把敵人寫得很蠢,反而是在證明主人公并非睿智。這是影視文學的常識。實際上,并非如此,蔣介石及其智囊團并非草包。蔣介石到重慶后大發雷霆。親自作了六路大軍6日“會攻遵義”的部署。這是中國革命最緊張的時刻。是毛澤東用一系列的“文、武、奇、正”并用的策略才化解了險情。其間有許多比較的復雜的博弈過程。實際上是毛澤東使用了現代戰爭中的“認知戰”的手法,又是報紙消息、戰斗訓令、擾亂對手的假電令等各種非常規的手法,改變了蔣介石3月六日“會攻遵義”的計劃。化解了重大隱患。特別是毛澤東34日從婁山關南麓的董公寺軍委指揮部,到遵義后,召集了政治部開完會,參加了政治局會議(會上任命毛澤東為前敵司令部政委),下午5時左右,只帶少量部隊直接懟向周渾元部進攻遵義的中途的鴨溪這是冒著重大危險的。因為戰事非常緊張,(二局情報顯示,蔣介石要求周渾元6日會攻遵義。毛澤東5日凌晨3時立即擬定了數個電令,最后化解了嚴峻局勢。)

 

另外,茍壩會議的爭論在中國革命歷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茍壩會議轉乾坤之說”。因此,無論如何是不能或缺的。電影《四渡赤水》沒有敘記此事。

 

7、電影《四渡赤水》對魯班場之戰表述和敘事方式十分含混。長期以來很多研究者認為“魯班場之戰”是毛澤東“四大敗仗”之一。實際上魯班場戰役包括兩次過魯班場戰斗,一次是三渡赤水沖出包圍圈,周渾元根據蔣介石的指揮。只躲在碉堡內阻擊紅軍。紅軍傷亡不大,第二次是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前,再過魯班場封鎖線,周渾元部也沒有出外阻攔。兩次過魯班場共犧牲了146名戰士(見魯班場烈士陵園數據)。顯然不可能是大敗仗。電影《四渡赤水》的編導基本沒有搞清楚三渡赤水和四渡赤水的原因以及毛澤東指揮的策略。

 

8、電影“四渡赤水”中有多次表述“智調滇軍孫渡”的臺詞都是錯誤和混亂的。飾演毛澤東的臺詞中說“調出滇軍孫渡就是勝利”三渡赤水前,確有毛澤東與劉伯承說過這個話。歷史文獻中也確有記載,時間是三渡赤水之前。電影《四渡赤水》的編導基本上沒有搞清楚毛澤東調孫渡滇軍是從哪里調哪里?

 

三渡赤水后,毛澤東的策略是以一軍團一部偽裝主力沖擊古藺,以三軍團一部偽裝主力沖擊鎮雄。(各大部隊、中央縱隊則在茅臺渡口不遠的樹林里隱蔽休息)。而電影上的臺詞則說“調出滇軍,云南就空虛了。”紅軍沖擊魯班場三渡赤水到茅臺一線過赤水河正是做出攻進云南沖擊鎮雄的態勢,孫渡怎么會從貴州方向走呢?實際上毛澤東所說的調開孫渡從文獻上看,正是把孫渡滇軍從“黔、大、畢”調往鎮雄方向。而不是引滇軍向貴陽方向。滇軍孫渡當時就在貴州境內的“黔、大、畢”一線。當三軍團一部沖擊鎮雄時,孫渡的走向當然只可能是向鎮雄方向移動。所以毛澤東調孫渡,指的是讓孫渡回云南鎮雄。以免紅軍“再循舊路沖擊昭通、巧家一線。”

 

當時紅軍是以“以攻為守”的計謀沖擊魯班場后,從茅臺渡口三渡赤水,渡河后大部隊在附近樹林里隱蔽、無線電靜默(從歷史文獻上看上紅軍各部在此休息了45天時間)。靜等一軍團一部偽裝主力沖擊古藺;及三軍團一部沖擊鎮雄,再看二路軍總司令總龍云及蔣介石的出招。實際上給蔣介石、龍云一個二選一的選擇。

 

320日,蔣介石在龍云的多次要求下才勉強同意了龍云調孫渡回防的意見,但楊永泰、陳誠之流也不是草包,同意孫渡移往清水塘、赤水鎮、茅臺一線,但需留下一個旅,守在關鍵的地方——瓢兒井一線。這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蔣介石及重慶參謀團的這一手并沒有被毛澤東忽略,軍委在電令各軍團南渡烏江時,令九軍團在烏江北岸機動,擬讓九軍團相機解決滇軍留在瓢兒井的安旅。

 

此處要注意的是:關于九軍團留烏江北岸獨立活動的情況許多通過回憶錄采用的故事并不真實。比如一些人想當然地認為,九軍團還會從中央紅軍過渡的地方過烏江。筆者幾次在中宣部會議中(在退休前十年每年參加中宣部全國社科規劃辦會議、西部地區項目會議)經常有人(包括軍事規劃辦同志)詢問過關于紅軍長征在貴州的一些疑難問題:比如后來九軍團是怎么,從何處過烏江的?還有人問到周渾元部是從何處過烏江的等等?不熟悉貴州情況的人都不知道。其實烏江在黔西以上只是兩條河即六沖河、三叉河。烏江是這兩條河在黔西交匯后的一段才叫烏江。因此九軍團不需要過烏江。周渾元是從黔西以上烏江前的支渡過烏江的。很多電視劇、回憶錄都繪聲繪色地演繹:當九軍團完成誘敵任務后。南渡烏江的浮橋已經撤掉了。實際上是不對的。

 

查閱軍委給九軍團電令(即327日《關于紅九軍團暫留現地域箝制周、吳縱隊致羅炳輝、何長工電》、(328日)《關于紅九軍團箝制敵人并誘敵北出掩護主力南移致羅炳輝、何長工電》、193547日《關于紅九軍團應向畢節、大定、前西前進致羅炳輝、何長工電》)軍委沒有讓九軍團回少土南移的電令,而是“誘敵北上”,并且九軍團與中央紅軍分道的地點是在長干山和馬鬃嶺一線,離沙土距離很遠。路徑是馬鬃嶺——老木孔——長巖鎮——瓢兒井)

 

九軍團留在烏江北岸的目標正是瓢兒井(文獻記載,電影上紅軍給干人分發食鹽的地方應該是這里,鹽是從鹽稅卡拿出來的。實際情況是遵義地區很多地方不會有很多鹽。當時貴州“斗米斤鹽”)。只是九軍在此“待敵三天”未遇抵抗。原來是中央紅軍主力威逼貴陽,將軍蔣介石,被蔣介石急電調離,薛岳用汽車開到接最近滇軍安旅處。接安旅一部分守機場,一部守鎮西衛。這是后話。

 

9、關于鎮雄這個關鍵的轉換點。孫渡得到龍云回防清水塘一線電令后,認為最好直接進至鎮雄,龍云以不好更改蔣的命令為由而未果。孫渡只得前往到茅臺附近清水塘一線。此時吳奇偉兩個師已然過了烏江。320日孫渡連夜開拔向茅臺渡口的清水塘一線方向。

 

毛澤東需要的南渡烏江的兩個“充要條件”:1、吳奇偉兩個師已然過了烏江,2、孫渡啟開“黔、大、畢”一線,已經具備。南渡烏江的時機已到。20日當晚,軍委立即發出;四渡赤水的電令。原路返回鴨溪。再次沖過魯班場封鎖線。327日軍委向九軍團發出《關于紅九軍團暫留現地域箝制周、吳縱隊致羅炳輝、何長工電》調三局30分隊電臺給九軍團偽裝主力,大張旗鼓向北。電令要求“在馬鬃嶺西北路上擺露天紅標語、路則放煙火扮炊煙、散消息偽裝我主力將在此地區誘敵向北出擊而消滅之的模樣。”(見《紅軍長征·文獻》)

 

各軍團與九軍團主動沖擊魯班場,巧用“金蟬脫殼”之計用九軍團偽裝主力把周縱隊向北引誘。一、三、五、九軍團護衛 中央縱隊則秘密南進,開往鴨溪下的沙土后山,分三股從大塘、梯子巖、江口三個渡口南渡烏江。

 

在“四渡赤水”軍事行動的文獻中,我們常常見到“鎮雄”這個地方,不了解西南歷史的人就不會知道這個地方的特殊性。特別是三渡赤水時,當毛澤東電令三軍團偽裝主力沖擊鎮雄的時候,無論重慶參謀團還是蔣介石,甚至龍云都非常緊張。

 

龍云以為紅軍篤定要再循舊路奔昭通、巧家,向蔣介石要求調孫渡轉守鎮雄。多次請求蔣介石不允,蔣介石并回電說“孫渡不動,必奏大效”,為什么蔣介石不讓孫渡移動呢?

 

因為當時,當紅軍二渡赤水后,龍云把孫渡放到“黔、大、畢”時曾經向蔣介石解釋過讓孫渡守黔、大、畢一線的重要性。

 

因為紅軍一旦上了這條不到300公里的“龍場九驛”這些地方雖然也是崇山峻嶺,但這條明代土司奢香花了數年修建的驛道大型橋梁就有二十多座(包括明十橋和清十橋)如果跑六百里加急。即一天時間從烏撒(即現威寧)到貴陽。而威寧到巧家比從昭通到巧家還近。守住“黔、大、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孫渡守在這一線不動是蔣介石認定的好棋。

 

無論是楊永泰還是蔣介石,都知道貴州的“黔、大、畢”一線是非常重要之處,但對龍云來說“鎮雄更為重要”。因為紅軍一旦從鎮雄進入云南,川軍、中央軍會一直跟進比較麻煩。用龍云的話說,就是負責軍隊的給養都是大問題,特別是各軍都是由蔣介石親自指揮的。要什么都不敢違令。

 

毛澤東智調孫渡,指的就是要讓龍云、蔣介石二選一。蔣介石、楊永泰則認為“黔、大、畢”也非常重要,因此,蔣介石、楊永泰認為:黔、大、畢也非常重要,孫渡滇軍絕不能動。

 

 

我們說,龍云將孫渡從云南出來就指定孫渡守“黔、大、畢”一線是非常具有軍事謀略的。而在“奢香九驛”的畢節處于烏蒙山一帶,與“川滇古鹽道”相距不遠。而在畢節到鎮雄、古藺間又有一條非驛道的接駁便道(馬路)。當時的貴州的這一帶是沒有其他道路可走的,有的也只是“斷頭路”。

 

回看一渡赤水時,如果一軍團一天行軍40公里,紅軍則可以先于滇軍占領鎮雄。 也就是說如果一軍團于4日左右先期占領鎮雄,就可能在畢節上“川滇古鹽道”的接駁路口,阻擋住滇軍孫渡的四個旅。扎西會議結束(28日),中央縱隊立即進至鎮雄、昭通直奔巧家廳皎平渡。這一帶雖土地荒蕪但前無阻攔(孫渡滇軍將被阻擋在畢節至鎮雄路上),后無追兵(川軍遠在雷波、馬邊、屏山一線)。紅軍大部隊前往皎平渡過金沙江沒有問題。

 

10、《四渡赤水》關于南渡烏江后的演繹。 顯然電影《四渡赤水》的編導對這一段歷史不熟悉、電影的演繹與真實的歷史事件相差太遠。無論是一渡、二渡、三渡、四渡其間的剪輯也非常混亂。一邊說敵人新城,一邊又是城里慶祝桐遵戰役勝利?遵義老城與新城只一橋之隔,并不是兩個地方。不了解遵義的城編導肯定是不知道。慶祝勝利之時又提到三軍團政委鄧蘋同志犧牲了,鄧蘋志犧牲的時間是三軍團進入遵義之前顯然這個時間軸有錯位。

 

在南渡烏江后,在剪輯、編導上問題就太多了。顯然編導對南渡烏江后的“百宜之戰”并不熟悉。紅軍都已經到貴陽到烏當了,電影上還在調滇軍。蔣介石這時候調滇軍是讓孫渡貴陽保駕,并非三渡時調孫渡滇軍的含義。蔣介石兩次調動滇軍其實意義是不同的,電影上卻將其混為一談。因此,讓觀眾不知所云。同時,電影沒有講清,也沒有敘述清楚孫渡究竟調開沒有,怎么調開的?調開了有什么效果?

 

實際上“四渡赤水”紅軍南渡烏江后,由于蔣介石指揮中央軍周、吳縱隊先期占領鎮西衛,紅軍擬由鎮西衛、修文(即龍場)、黔西、大定、畢節、威寧、會澤進至皎平渡的目標還是無法實現;孫渡調開了,意圖卻并沒有實現,蔣介石、陳誠及重慶參謀團楊永泰是非常狡猾的。毛澤東的意圖是讓孫渡從“黔、大、畢”移開后,秘密南渡烏江經過息烽進至鎮西衛、修文上“龍場九驛”經“黔、大、畢、威”從昭通進云南(威寧草海一半屬于昭通)。這不足三百公里的驛道很好走,幾天時間過金沙江沒問題。

 

但是當紅軍193541日到達息烽流長時,二局送來情報,在貴陽的蔣介石已經急令滇軍、周、吳縱隊立即控制鎮西衛

 

鎮西衛是龍場九驛的前一站。是歷來控制水西的戰略要地。此時軍委已經到了息烽流長(不是牛場),根據情報立即電令各軍轉向:電令指出:孫、吳縱隊之先頭部隊,可能于43日先我趕到鎮西衛,而我野戰軍全部(缺9軍團),通過鎮西衛、貴陽之線需在4日以后。因此,我野戰軍決改經息烽、修文(“龍場九驛”起始點)之線向東南過寨(腳)渡河……然后轉向馬場(紫江以南)(注:紫江即現開陽),羊場續進。3軍團經石洞,13團則經九莊、石洞向貓場、狗場壩(現久場)前進,然后轉向新鋪及羊場(昌)西直續進。

 

因此,由鎮西衛進“龍場九驛”(亦稱“奢香九驛”)的路被蔣介石完全封死了。

 

但毛澤東比蔣介石及其智囊們棋高一著的是:毛澤東在一渡赤水時就提前預看到了“茶馬古道”一步。我們應該還記得在“一渡赤水”的時候,毛澤東派出的地圖科、先遣偵察隊,是在修文與扎佐之間被黔軍總指揮猶國才發現的。修文至扎佐間,正是后來紅軍中央縱隊改道的地方。顯然毛澤東對這一條道路早有認知。因為這條路也是西藏到中原的路。從貴州西至昆明、西藏遠至尼泊爾。也是當年尼泊爾甚至印度朝覲的驛道。即著名的“茶馬古道”西南段。這條“茶馬古道”是從湖南進入貴州的,因此作為湖南人的毛澤東一定是知道甚至熟悉的。“茶馬古道”從湖南入貴州第一站即鎮遠。

 

 

因此,紅軍右縱隊從修文狗場(現久場)插入紫江(現開陽縣)經烏當、馬場接駁龍里司即進入著名的“茶馬古道”。經惠水——安順紫云——普安——興仁——曲靖——皎平渡。過金沙江入川。最后完成《中革軍委關于渡江作戰的計劃》。

 

其間在貴陽附近的烏當,還有一個毛澤東設計的“百宜阻擊戰”。當紅軍進至貴陽附近的烏當,蔣介石及其智囊們在貴陽做了嚴密部署:

 

一是令薛岳派兵車將孫渡部之安旅從瓢兒井接到鎮西衛。并分出一部去守清鎮機場。

 

 

二是令桂軍廖磊部兩個師火速接近貴陽

 

 

三是令李云杰23師、63師已從鎮遠出發,5日前達黃平。

 

 

四是令湘軍16軍軍長李韞珩(字抱冰)所率湘敵53師到息烽并接防吳奇偉唐云山93師殘部。

 

 

五是令吳奇偉歐師、梁師抵清鎮、鎮西衛一線。周渾元縱隊從黃沙渡向修文急進。

 

軍委為防止孫渡、廖磊部,給中央縱隊帶來威脅。毛澤東決定在烏當一線阻擊追剿敵軍。 5日除清水江偽裝架橋的工兵連外。從東面龍里、貴定迂回佯攻貴陽。以干部團三個營仍在貴陽周邊活動。5軍團從烏當向貴陽攻擊,做出進攻貴陽的態勢。引出敵之追剿部隊,擬在烏當百宜一線伏擊其主力。這就是“百宜之戰”的部署。

 

蔣介石用汽車將湘軍16軍軍長李韞珩(字抱冰)從息烽接到貴陽,委他全面指揮各部隊追剿。五軍團于5日由大石板經谷拐,隱蔽集結于烏當羊昌以北及其西北地區;佯裝主力做出攻擊貴陽態勢。一經接觸且戰且退。將出擊之敵引向百宜獅子山一線之3軍團12團、13團之包圍地帶。擬讓12團、13團遞次撤退,再將敵引至13軍團主力包圍圈。

 

當時13軍團主力依山埋伏。待敵全部或大部進入時,由5軍團全部與1213團扎緊谷口。6日紅軍總政治部下達訓令。

 

然而,6日晨李韞珩率53師、歐震90師、梁華盛92唐云山93師隊伍浩浩蕩蕩開向烏當羊昌馬場。其時,1軍團主力隱蔽集結羊昌東北埋伏。3軍團主力隱蔽集結羊昌以南埋伏;3軍團12團、13團埋伏在羊昌至百宜獅子山與臘蚱山間; 5軍團向從羊昌、馬場、百宜一線向貴陽攻擊前進。路遇梁華盛92前梯隊前鋒。5軍團一部依山伏擊梁華盛前梯隊。突如其來的攻擊將梁華盛之前梯隊幾乎全部消滅,只有幾個在逃。

 

下午梁華盛組織突擊隊向5軍團發起沖鋒。5軍團一部與92師前衛接觸后一觸即退。退走獅子山、臘蚱一線。12團、13團依山阻擊,與92師交鋒,前后達6個小時。梁華盛突擊隊死傷30余人,紅軍三軍團1213團犧牲六名戰士。

 

后來由于5軍團“丟槍棄物”演得過于狼狽,五軍團誘敵計被李抱冰看破,李韞珩決定先用飛機偵察后再開戰。故13軍團部隊7日埋伏待敵未至。敵人停止追擊。此時中央縱隊已經走出兩三天路程。由于時間緊迫,紅軍主力立即向定番(今惠水)、紫云方向急行軍。后來才發現李李韞珩沒有繼續追紅軍的原因:

 

由于蔣介石在貴陽接見孫渡后,孫渡在返龍里的時候差點被活捉,蔣介石所住之地,在黔靈山下,深夜不但有野獸嚎叫,還不時傳來槍聲。47日蔣介石借巡視云南第二路司令部為由,帶著宋慶齡、端納、陳誠、何成濬、顧祝同等來黔一行人全部飛昆明。毛澤東策劃的“百宜阻擊戰”遲滯追敵三天以上。至此。四渡赤水結束。

 

電影《四渡赤水》在最后的部分與歷史史實離得太遠,幾乎無法評說。因此,我認為如果要拍好四渡赤水,應該全面深入了解“四渡赤水”的全過程。真正拍出一部能夠,通過電影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奮斗經歷。才能真正達到看電影學黨史的目的。

 

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離退休支部

王春曉

2023518

 

王春曉簡況退休前任職于貴州省委宣傳部社科規劃辦。曾任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主任。2008年獲中宣部國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榮譽證書。2000年前任貴州省委宣傳部外宣辦綜合處副處長,貴州省互聯網管理處副處長。貴州省黨史學會理事、貴州省電影家協會會員。近年發表相關獲獎作品有:《錢壯飛失蹤之謎》、(《黨史博覽》2007年第9期) 、《用遵義會議的光茫驅散歷史虛無主義的魅影》(收入《紀念遵義會議80周年論文集》優秀獎 2016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中央紅軍選擇遵義建立根據地及放棄遵義根據地的歷史原因》(收入2017 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長征與遵義》論文集)獲“長征與遵義——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征文二等獎。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