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到美帝去游學嗎?你想和來自世界各國的人一起學習嗎?你想成為一位優秀的leader嗎?沒錯,是leader——領袖!
12個月-18個月的獎學金,還提供往返機票、基本生活費用、免費住房、健康保險……
聽著十分誘人的!有木有?!
美國駐華大使館昨天晚上9點在發布的這條微博,今天被很多人發現了。加藍V的官微,不會是國外野雞大學的誘餌。
網友的警惕
微博已經寫的內容,刀妹就不一一重復了。
讓刀妹多少有些意外的是,中國網友對這條微博的反應,那真是相當一致
眼看著一件“愉快地”事,現在卻鬧成這樣,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小編?)今天下午暗搓搓地關閉了該微博的評論。
雖然美國使館的微博小編有點“不愉快”了,但中國網友還是繼續“愉快地”討論起來。
什么樣的人是受美國青睞的“公民領袖”候選人呢?網友通過大使館的微博,捋出來以下幾個條件:
◆ 年齡35歲或以下,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
◆ 兩年以上社會問題工作經驗;
◆ 英語水平良好(口語、寫作、閱讀);
◆ 申請您所在國家以外的國家提供服務(例如:本次項目服務地為美國,美國公民不符合本次項目申請);
◆ 承諾在12-18個月獎學金后返回您的祖國。
再貼兩個網友的評論:
網友還發現,早在2015年初,美國駐華大使館就曾做過類似的“社會領袖”招生培訓班廣告,廣告詞幾乎一致,都是“愉快地”宣布,連宣傳海報都一模一樣,甚至配圖和標點沒有任何變動。
叨姐的調查
責任心和好奇心促使叨姐點開了美國大使館給的報名鏈接,進到了阿特拉斯公司(AtlasCorps)的官方網站,就是它和美國國務院合作的這個培訓項目。
在公司名字下面,大大方方地寫著口號“改變觀點,改變世界”。
下面就是兩個申請入口,阿特拉斯公司現在要招的是兩類人,一類是有志成為各國“社會領袖(帶路黨)”的青年,還有一類就是想到哥倫比亞當英語老師的。
對于組織的培養目標,它的簡介里寫的很清楚:
成立于2006年的阿特拉斯服務集團網羅國際非盈利領導者及機構,提倡創新、合作以及應對21世紀的全球挑戰。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非盈利組織專業人士海外項目,培養領導者、增強組織構架和鼓勵創新來解決嚴峻的社會問題。
阿特拉斯集團在12至18個月中,吸引致力于非盈利行業的領導者及一些組織機構的專業人員團隊,讓他們學習最好的技能,建立組織能力,最后回到本國建立一個創變者的全球網絡。
我們的使命:
為了解決重大社會問題,阿特拉斯服務集團組建海外專業人員團隊,以培養領導者、增強組織構架和鼓勵創新為己任。
我們的方法:
阿特拉斯集團協助海外專業人員團隊,培養世界上正在崛起的領導者。他們會在一些出色的組織機構中志愿解決社會問題,并參加一項正在進行的訓練項目。12至18個月后,他們會回到本國在非盈利行業工作至少一年(通常是他們整個職業生涯),分享新技能、實踐和珍貴的經歷及全球創變者網絡。
叨姐很好奇,阿特拉斯公司到底培訓過多少人,他們都來自哪些國家,結束培訓后,這些人都干嘛去了?
阿特拉斯公司的網站上清清楚楚列出了所有24期學員的名字、年齡和國別。
第一屆學習班開始于公司創立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一開始還是小班教學,只有6個人,4人來自哥倫比亞,2人來自印度。
第二年和第三年,學習班的規模和國別也比較有限,印度和哥倫比亞撐起了學習班的半邊天,連美國本土的青年也被請來湊數學習。
2010年,局面有了改觀。學習班從一年一期改為一年兩期,國別也更加豐富,有津巴布韋、烏干達等非洲國家,也有來自歐洲的比利時、亞洲的巴基斯坦和南美洲的厄瓜多爾。
2012年以后,學習班似乎有些供不應求,改為一年三期,每個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最多的時候,近30人。
一開始,叨姐還饒有興致一個班一個班地研究這些青年才俊都來自哪些國家。別說,做國際新聞這么些年,有些國名乍一看還挺懵。Bosniaand Herzegovina、Armenia、Republicof Moldova、Bolivia……看這些學員名單,就像在接受一次第三世界國家國名普及教育。
刷完24個班的學員名單后,叨姐總結了一下:
1,學員主要來自第三世界國家,非洲國家居多,中美洲、南美洲和亞洲國家也有一些。
2,有不到10個美國學員,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傳統西方國家的有零零星星的一兩個,沒有來自英法德的。
3,全部24期358名學員中,叨姐看了又看,扒了又扒,發現只有一個中國人。
這個中國姑娘免貴姓陳,是2014年的16期學員。參加培訓的時候,她29歲,英文本科,有過4年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經驗。
她做過加拿大和諧基金會的中國項目協調員,也曾是臺灣浩然另類全球化計劃的國際志愿者,還在北京燦雨石信息咨詢中心工作過。這家咨詢中心的前身叫社區參與行動,聽名字就知道了,也是個非營利組織。
2015年8月,陳姑娘離開阿特拉斯公司,沒有回到中國,而是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拿了一個碩士。今年2月畢業后,她在英國的慈善基金ComicRelief工作至今。
這位姑娘好像也沒成“帶路黨”,不知贊助方有沒有那么一點“不愉快”。
知情者的說法
知情者甲:
我有收到過美國大使館有關這個項目的郵件,他們應該發給了很多人。有些人會回復,很多人可能不會回復。美國大使館有很多小額的項目,和人權、法制聯系比較緊密,它們側重基層的民眾。美國要的是“活動能量足”的那些人。申請要填寫很多表格,他們就知道你能干嘛,是不是合乎他們胃口。
說這個項目是培養“帶路黨”,雖然有些戲謔,但也不是無中生有。活動本身帶有一定顏色革命色彩。美國在許多國家,比如阿拉伯世界、俄羅斯、中亞、歐洲都有這樣的項目。如果沒有產生政治效果,可能也不符合他們的預期。“帶路黨”沒有成氣候,還好辦;一旦形成氣候,就真的是麻煩。
知情者乙:
原來美國有一個“國際訪問者計劃”,就是讓人們學習美國的民主、社會治理之類的,搞了很多年了。“國際訪問者計劃”通過預算困難些。用培養新興公民社會領袖的說法,更容易得到預算。但這么露骨的名字,能不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嗎?不知道美國人有沒有想過這個。
沒哪個國家不擔心顏色革命,美國人還防著中國對它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呢。現在項目叫這個名字,我覺得沒人敢去申請了。參加過這個項目,對你再回國發展,應該弊大于利。
知情者丙:
以前美國一些傳統項目,更多面向體系內精英,包括政界、學術界、媒體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項目,培育跟這些精英的關系,希望他們那一天掌權或者有影響力的情況下,可以對美國更加有利。
現在搞的這個新型公民社會領袖培訓班,是想在體系外培養一些有活動能量的人。美國人不會覺得這樣不合適,他不會偷偷摸摸做這個事情。他的想法是,鼓勵公民社會成長是個好事情,為那些公民社會不發達的國家,我給你培養領頭人,這多好?但從實際結果看,必須要說,對此保持一定警惕性還是必要的。
后記
為了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叨姐和刀妹花了整整一個下午和吃晚飯的時間,對這件事做了盡可能客觀深入的調查,調查結果都在上面了,判斷就留給你們來做吧。
無影刀對本文亦有貢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