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為期91天的海上連續觀測過程中,“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先后經受住了5個臺風引起的惡劣海況考驗,充分驗證了其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資料圖:“海翼”系列。(圖源:網絡)
近日,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在南海順利回收了一臺最新研制的“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該水下滑翔機在南海北部無故障連續工作91天,創造了我國水下滑翔機連續工作時間最長等多項新紀錄。
“海翼1000” 水下滑翔機 航行1884公里創紀錄
剛剛被回收的深海探測裝備“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在我國南海北部無故障連續工作91天,航行距離1884公里,共采集488個剖面數據,創造了我國自主研制水下滑翔機海上連續工作時間最長、航行距離最遠、觀測剖面數最多的新紀錄。
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究員俞建成說:“水下滑翔機與傳統水下機器人最大不同就是它沒有螺旋槳推進器,水下滑翔機上安裝有類似于魚鰾的油囊,通過改變油囊體積的大小改變滑翔機的凈浮力,從而實現滑翔機的下潛和上浮,最終像海豚一樣在水下形成W形的運動軌跡。”
由于水下滑翔機利用凈浮力和姿態角調整獲得推進力,能源消耗極小,只在調整凈浮力和姿態角時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續航力大(可達上千公里)的特點。雖然水下滑翔機的航行速度較慢,但其制造成本和維護費用低、可重復使用、并可大量投放等特點,滿足了長時間、大范圍海洋探索的需要。
“海翼1000”將我國水下滑翔機續航力提升一倍
“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是2017年7月14日由“科學號”科考船在南海東北部布放。在與其它11臺水下滑翔機共同執行完水下滑翔機組網觀測任務后,它被繼續留在這一海域,來進行長續航能力的考核。
在為期91天的海上連續觀測過程中,“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先后經受住了5個臺風引起的惡劣海況考驗,充分驗證了其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海翼1000”創造的新紀錄,將此前我國水下滑翔機續航力提升了一倍,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具有跨季度自主移動海洋觀測能力的國家,對構建新一代智能移動海洋觀測網、提供海洋環境信息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海翼1000”的研發歷程
2003年起,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開展水下滑翔機研發工作,于2005年研制出我國首臺水下滑翔機原理樣機,2008年研制出工程樣機,2009年在南海完成海上試驗。
13年來,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已研制出了淺海、深海等不同型號的水下滑翔機20余臺套,工作深度有300米、1000米、7000米的三種水下滑翔機,分別承擔不同的使命任務。這些水下滑翔機被命名為“海翼”系列。
2014年9月,1000米級的“海翼”在南海長航程試驗中航程達到1022.5公里,持續時間30天,創造我國水下滑翔機海上作業航程最遠、作業時間最長的紀錄;2016年7月,7000米級的“海翼”滑翔機創造了我國最深下潛5751米的紀錄。
2017年2月,7000米級“海翼”又創造了世界最深下潛紀錄——6329米。
來源:新華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