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對臺工作應有新的通盤的考慮(1996年致黨中央、中央軍委的信)
點擊:2913  作者:老知青    來源:老知青  發布時間:2017-01-07 04:50:17

 昆侖策網編輯同志:

寄去稿件一篇,望予發表,多謝。并請盡量保留文中黑體字。

(注:如你們認為過于敏感,可將前言“說明”刪去,只發正文,為盼。)

                                       老知青

下為文章全文。

------------------------------------------------------------------------------

    說明:

  1,這是中宣部共產黨員雷進同志,在遭受政治打壓的逆境中,“位卑未敢忘憂國”,仍關心黨、國家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命運,于20年前,就對臺工作,給黨中央的建議。

  2,由于條件限制,及作者水平有限,今天看來,本文的很多判斷,甚至具體提法,都需作相應調整和改變。但作者在20年前,就已尖銳指出的,關系對臺工作成敗的一些基本問題,如:a.認清臺灣問題的實質;b.對臺工作,不講斗爭不行,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c.關鍵還在我們自己,有無正確的對臺路線方針和總體方略;d.平時“圍點打援”,各方面扎實準備,一旦時機成熟,應敢于進行最后全面的戰略決戰等,今天,仍是須認真思考和解決的。

    為忠于歷史,文章標題和內容均未改動,錯漏難免,歡迎評論和轉載。

3目前,美國鷹派上臺,咄咄逼人,加之臺灣獨派掌權,日本右翼當道,使臺海局勢充滿變數,更趨嚴峻。這也又一次迫使我們,全面反思和深刻檢討,幾十年來對臺工作和對美關系的利弊得失,清醒研判亞太和國際政治格局的未來走勢,及時作出必要的戰略和策略調整,才能正確地把握全局,趨利避害,妥善應對。

隨著時光推移,人們對臺灣問題,及造成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認識都會進一步深化。但畢竟,如果從80年算起,臺灣問題(和祖國統一大業),又被拖延了近40年!如果從50年算起,建國都快70年了,而祖國,實際上,仍處于分治,分裂的局面!

  作為共和國同齡的一代,很多還是共產黨員,今天,面對為了建立新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前仆后繼,奮斗犧牲的無數革命先烈的英靈,我們,又能說些什麼呢?!……

  

                                                     紀念12/26

  

     ------------------------------------------------------------------------------------------------------------

  

     對臺工作應有新的通盤的考慮

  (1996年致黨中央、中央軍委的信)

  

    今年,由于李登輝應邀訪美,使臺灣問題凸現,中美關系緊張,日本親臺派或其他某些國際勢力暗中竊喜,坐山觀虎斗,全世界為之矚目。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好事,起碼可引起甚至迫使我們、對岸及有關各方,都進行深刻的反思,都認真考慮一下臺灣問題(包括中美關系)的過去和未來。

  臺灣問題,我不懂。想來想去,覺得全部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我們自己,有沒有一個關于對臺工作的()的切合實際的(總體)考慮。

  

    這個總體考慮,或許,涉及這樣一些問題:

 

   .臺灣問題,再這樣久拖下去,行不行?

  特別是,在沒有適應已變化了的新情況的總體戰略、策略的前提下,再這樣久拖下去,利不利?如果要拖,怎麼拖?

  臺灣問題,遠的不說,從1950年算起,也已45年。據說,國際法有(不成文)約定,凡實際占領或治理一地超過50年者,就自動成為既成事實。我們有沒有把握,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解決臺灣問題?

  現在,不管怎麼說,國民黨內還有非主流派,或其新生代,若再拖十幾年,幾十年,會是什麼情況?島內民眾的心態和認同感,以及國際各相關因素,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

  當年,主席沒有讓馬上收回臺灣;后來,小平同志又提出一國兩制, 這其中,復雜的主客觀歷史原因和深刻道理何在?我們八十年代就把“和平統一”作為一件大事,現在九十年代也已過了一半,事已拖延至今,我們今天又該如何辦?

  確實,應深刻反思和通盤考慮了。

  

    .能不能收回?

  這恐怕是分析臺灣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前提,即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綜合實力(主要是軍事實力,并把國際、人心等因素都考慮進去),有沒有這樣絕對的綜合優勢,想什麼時候收回,就什麼時候收回。

  和國民黨打交道的歷史經驗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是如此),不論天津方式、北平方式、還是綏遠方式,或將來我們創造的臺灣方式,最后解決問題,還要靠軍隊,或者說,都離不開革命的武裝力量對反革命武裝力量絕對的壓倒優勢。

  現在收復臺灣,可不比當年打一江山島或海南島,(甚至與遼沈、淮海戰役都不同,那規模確實很大,但畢竟是陸地作戰),據說,當時只是15兵團的兩個軍,派了幾個師,木帆船打兵艦,在瓊縱的配合下,特別是登陸后東西對進,就打得薛岳落荒而逃,從三亞逃往臺北。

  現在,派三個、五個集團軍,加上海、空軍、二炮的配合,行不行?——很難說。日本人就認為我們還沒有這個綜合實力,連長時間完全封鎖都難以做到。(對臺軍事,大致無非是三種形式:攻占、封鎖和經常性的威懾)。

  再有,如現在就打,美、日及西方七國,甚至東南亞的態度會如何?恐怕不會簡單地袖手旁觀。

  五十年代初,美在對臺政策上就有過一場爭論,最后,共和黨和軍方的意見,壓倒了民主黨和國務院的意見,以致朝鮮戰端一開,美軍反倒先去了臺灣海峽,從而改變了美原來的對華、對臺方針。

  現在,美國的情況,恐怕大致還是如此,什麼“親臺派”、“對華接觸派”、“戰略學術派”等等,實際上還是,既不能不支持國民黨,又不愿過多支持;既想最終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作為它亞洲戰略體系中的一環和牽制中國的基地和籌碼,又不愿因此影響與中國拉關系,不愿因此影響它自己全球的戰略利益。當然,這其中,也還有它介入臺灣問題的心與力的矛盾。——所以,如果現在就打,我們要把美國親臺派和第七艦隊(太平洋艦隊),甚至日本鷹派和自衛隊等,都考慮進去才行。

  此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即人心的向背。

  解放戰爭之所以摧枯拉朽,人心向背是一個極重要原因。當時,國統區的老百姓,簡直就是日夜盼著解放軍打過來。而現在,雙方的人心怎麼樣?僅就島內而言,恐怕是,贊成臺獨的不多,但愿維持現狀的不少,希望別動武的更是多數。

  還有,如果現在就打,但不能速戰速決,一舉收回,那后果和對各方面的影響,又會如何?等等。

  總之,解決臺灣問題,有能力有把握馬上收復,是一個思路;而暫時沒有能力和把握保證馬上收回,則只能是另一個思路了。

  

    .從長遠看,收不收回?

  完全收回或不完全收回(在確保領土、主權完整和統一的前提下,由愛國的臺人治理),肯定都各有利弊。

  如果不完全收回,或暫時沒有能力收回,利弊如何?

  從弊的方面看,島內人心離異,外人可能利用,當作他們的反華基地,或作為對華外交、牽制中國的籌碼等。

  利的方面有沒有?如果有,是什麼?值得冷靜考慮。

  起碼:

  1.臺灣,(在一定歷史時間內),將來由誰治理為好?我們現在管理的人口已經夠多了,事情夠雜了,何況經濟體制尚未完全理順和改革好,若現在就收回臺灣,如經濟再搞不好,加上社會治安、省籍、民族等矛盾,會使我背上更大包袱。

  再有,97迫近,是否,我們還是先集中精力,做好香港的收復和將來穩定的準備工作,至于臺灣,還是暫時爭取讓愛國的臺人代管為好。

  2.根據目前臺灣經濟發展的綜合情況,加之對臺政策得當,它起碼還可為我四化建設提供資金,(有數字說,臺商大陸投資已近200億美元),或者可將世界一部分資金通過此渠道吸入我國大陸,同時又可為我外銷產品,也有利于本來就需向外擴展的臺灣產業和資金,進一步向祖國大陸腹地拓展,而不要都轉向泰國、印尼、越南或其他地方。

  只要認真總結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繼續做好這方面工作,這無疑有利于我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3.如暫不收回,即使將來島內出了問題,打筆仗,打黨派仗,甚至打武仗,特別是國際形勢出現某種不可預測的變故時,都可先在那打,總比一下就打到大陸來好,我又可處于一種可介入,可不介入的超然態勢,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否可爭取臺成為我的一個天然屏障,或一個前沿,或一個接觸區,類似俄與北約之間的東歐地區。

  也就是,如我對臺政策正確,工作得當有效,我是否可反其道而行之,使臺成為既維護祖國統一,又有利于我建設和安定的,我們自己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在一定意義上說,我們為什麼不能也打打臺灣牌呢?)。

  我認為,特別是現在,我們更應該冷靜地著眼于戰略全局,認真權衡各種可能的利弊得失,其中,也應看到問題的這樣一個方面,并努力爭取各種有利的可能。

  

    .如暫不收回,怎麼辦?

  或者說,怎樣才能促成將來收回,怎樣才能實現”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暫不收回,或將來也不完全收回,又要逐步爭取到某種最佳效果,一個總前提,就是要確保臺灣為我國的一部分,確保其領導人不獨,不叛。

  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必要的斗爭!就不能僅限于空喊一國兩制,或平時眼睛只盯著臺商、臺星,等到它明顯搞臺獨時,才有所動作,也僅僅是發發導彈,寫上幾評之類。(這些當然也是必要的,有效的。但仍顯倉促,特別是幾評,斗爭有余,策略不足。這也說明,我們平時就沒有一個長遠的通盤的考慮——但愿,我這個判斷是錯誤的)。

  對臺工作,我們搞了幾十年,提出一國兩制也已十幾年了,但這只是我們的愿望。問題是,對方怎麼想?總的看,起碼現在的當權者,是根本不買賬。——人家不是要搞一國兩制,而是要搞一國一制(三民主義和臺灣經驗統一中國),或兩國兩制(臺獨)。依我看,在臺灣問題上,我們是讓了一步,或說從實際出發;可人家,是寸步不讓,還得寸進尺!

  過去,我們總講“水到渠成”,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究竟是誰的渠成了?我們的渠,挖得怎麼樣?我看,李登輝的渠倒挖得不錯,起碼已挖到了康乃爾,他內心真正想的,恐怕是還要挖到(京都)早稻田吧。當然,那離他的墳墓也不太遠了。

  現在更清楚了,對臺工作,不講斗爭不行,(恕我直言,我們總算又多少明白了此點,總算明白了要以一國保兩制,以斗爭求統一,真是可喜可賀!但僅有此點還不夠,還應明確我們是在跟誰斗,斗什麼,怎麼斗,才可能取勝),對臺灣當局特別是臺獨勢力,沒有必要的壓力(包括軍事壓力)不行,沒有以我為主、與我有利、逐步逼其就范的強有力的總體斗爭方略不行!

  當然,這種斗爭,不一定就是炮火連天,而更多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政治斗爭、外交斗爭、宣傳斗爭、經濟斗爭及其有力的相互配合。是壯大實力(從各個方面壯大我實力,并削弱敵實力)和爭取人心(島內、國內、國外各方面人心)的斗爭。是拉關系,做買賣,是請客吃飯,卡拉OK,甚至搞點三陪四陪,——但,是我們的干部拉他們的人下水(愛國),不能是他們的人拉我們的干部下水(賣國)。而且,這要成為全黨、全國各個方面對臺工作的一致思想和行動方針。

  對臺工作要加強。對臺干部要講政治。涉臺方針政策的教育、宣傳要得當。

  在全社會,也要一改過去那種見到臺商(經濟商和文化商,甚至偽裝的臺灣特務,如鄧麗君之類),就點頭哈腰,獻媚取寵,唯恐拉攏投靠不及的丑惡現象,以及由此種丑惡心態,所造成的各方面涉臺工作中的某些混亂被動的局面。

  說的尖銳一點,這些年來,在很多情況下,究竟是我們在做“對臺”工作,還是人家在做“對大陸”的工作?在我們的很多人(包括一些領導干部)的心中,究竟是要用社會主義、一國兩制統一中國,還是要用臺灣經驗、資本主義統一中國?!自己連主心骨都沒有,連起碼的自尊都沒有,人家看都看不起你,怎麼能和你談統一?!——這也是李登輝之流撅屁股,翹尾巴的一個重要原因,即我們自身的原因。

  從我們現在黨內的實際狀況看,我還是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更關鍵的問題,并不在克林頓、李登輝,不在美、日的親臺派,而是在我們自己,在黨風,在用人,在我們自己純不純?硬不硬?能不能?高不高?!

  “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是斗爭;“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同樣離不開斗爭,而且是更尖銳,更復雜,更艱巨,更巧妙的斗爭!——如果連這樣的基本點都搞不清楚,對臺工作能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嗎?能有高明的策略和不斷勝利的成果嗎?

  

    .制定對臺策略的客觀依據

  隨著冷戰結束,及兩岸關系長時期沒有突破性進展(汪辜會談,恐怕還不能說是全局性的實質的突破),島內情況也在起變化,李登輝入主,美、日插手,臺獨坐大,國民黨分裂,(國民黨大概已有三次明顯的分裂)。加上整個世界、亞洲格局的變化影響,臺灣“不沉的航空母艦”的作用更為突現。除臺獨傾向日益明顯外,島內各種政治力量的爭斗也日趨激烈,(在外人的插手下,搞不好,臺灣說不定會成為亞洲的另一種形式的小“波黑”)。

  在這種已變化了的,又是如此錯綜復雜的新情況下,制定正確的對臺工作策略,關鍵還在于,能對交織在島內的各種主要矛盾關系有冷靜深刻的分析,和對整個客觀形勢有準確的判斷。

  這些主要矛盾是哪些?我說不好,比如:

  1.  國共之間的矛盾(或說祖國與臺灣省的關系);

  2.  島內統獨之間的矛盾,表現為國民黨、新黨與民進黨,國民黨非主流派與主流派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以及島內外其他各社會利益集團、不同政治態度的華人之間的矛盾;

  3.  臺灣與外國的關系,既有臺灣當局與外國的關系(和矛盾),也有中國與外國的關系(和矛盾),主要是與美、日,其他一些國家主要也是看美、日,當然也分別趁機小撈一把,甚至越南最近都是如此;

  4.  外國在爭奪臺灣問題主控權時彼此之間的矛盾,主要是美、日之間,也有其他一些國家,都想拿臺灣作為對華外交的一個籌碼。就是這些國家內部,不同政治派別和利益集團之間,在對臺問題上,也存在著分歧和矛盾;

  5.  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

  6.  以及我們在處理臺灣問題時,在各個方面的對臺工作中,主觀與客觀、愿望與能力、工作與效果之間的矛盾;

  ……

  這些矛盾關系各自的由來和發展前景如何?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怎樣?或者說,哪一種是主要矛盾?在一定的內、外部條件下,各種矛盾關系會如何變化?所有這些矛盾關系的實質是什麼?……

  再有,根據對這些矛盾的正確分析,我們在島內(甚至在不同的問題上,在不同的問題方面),究竟應團結誰?爭取誰?利用誰?孤立誰?重點打擊誰?相應地,在涉臺外交中,又應采取何種(同樣是一個通盤的)策略?等等。

  確實需要在堅持既定的對臺工作總方針和充分肯定以往工作成績的基礎上,在認真全面回顧和總結40多年來對臺工作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有新的、總體的研判和部署了。

  還應特別指出,臺獨的實質是什麼?臺灣問題的實質是什麼?我們與李登輝之流及其背后洋大人斗爭的實質是什麼?——說到底,是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包括臺灣人民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與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和少數賣國的反動剝削階級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是中國人民與美、日帝國主義、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斗爭的繼續!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矛盾和斗爭!

  這些話,多年不講了。而這樣的根本點不搞清,特別是在黨內不搞清,對臺工作能有清醒正確的政治思路,能搞好嗎?一國兩制,和平統一,能實現嗎?

  至于李登輝,今后一段時間,我們恐怕還要和他打交道,彼此還要過過招。(即使大選上來新人,那也絕不會是我們對臺辦的外派干部吧!)。李登輝也不簡單,兩次背叛,現在又有錢,有美式、法式裝備,有騙取人心的伎倆,但他們靠的是外人、洋人,是國際壟斷資本及其豢養的漢奸分裂勢力,而我們靠的是真理,是正義,是中華民族,是中國人民,——怕什麼?!

  

    .臺灣問題怎麼看?

  臺灣問題,確實是個難題(正像它是海路交通的一個要沖,它也確是亞洲甚至牽動世界某些大的格局關系的許多矛盾的一個交匯點)。但從另一方面看,它又是在世紀之交和當今國際形勢下,檢驗和顯示我們黨、我們國家解決類似問題的魄力和能力的一個難得的舞臺。

  我們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們不能總是被動,而要主動,首先在政治要清醒,在氣勢上要壓倒對方,在戰略、策略的制定和運用上要更高一籌。

  李登輝之所以尾巴翹到天上去,除了有美、日的撐腰,有900多億美元的外匯底存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尚未有一個更全面、更有力、更有章法的對臺策略。同時,我們也的確應感謝李登輝,他除了在“治理”島內和“拓展國際空間”方面確有某些手段外,他實際上是在向我們挑戰,是在向整個中華民族挑戰,是在教我們,逼我們,去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他是一個難得的反面教員。他的所作所為,比我們某些不講社會主義,又脫離群眾思想實際的形式主義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有效,一下子就使我們上上下下的頭腦,清醒了許多。

  臺灣問題怎麼看?怎麼辦?我說不清。——但綜合各方面因素,大致設想,我們現在,恐怕還是應確立和采取:“圍而不打”的戰略方針

  簡單說,我可適當集重兵于東南沿海一線,并經常演練,配以有力的外交、宣傳、經濟、統戰攻勢,對島內保持經常性的戰略上的威懾態勢。

  過去,我們既沒有打,也沒有很好地“圍”。現在擺出一個隨時打的架勢,但“圍而不打”,“隔而不圍”(主要是外交上),“圍點打援”,“圍點挖渠”,騰出手來,解決其它問題。在對臺工作通盤的棋局中,使我們的棋勢走得更厚一點,為臺灣問題的最后解決,從各方面創造更好更有力的條件。

  我們在緊緊“圍”住臺灣這一點的同時,可以,

  1.  繼續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增強緊迫感,深化改革(真正搞好社會主義的改革!),統籌兼顧,切實做好各方面經濟工作,切實穩定和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完成九五規劃,進一步增強國家綜合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這是解決臺灣問題最基本的經濟基礎和物質條件。

  2.  繼續(真正!)抓好黨的建設,以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氣魄,(真正!)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純潔隊伍,取信于民,(真正!)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黨的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當然,也還有對體制弊端的改革,民主、法制、監督等),力爭黨風、政風、社會風氣能在短時間內有明顯的好轉,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軍政、軍民關系,進一步凝聚黨心、軍心、民心。——這是解決臺灣問題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人心、政治和精神條件。

  3.  從各個方面切實加強軍隊的革命化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

  4.  繼續鞏固和搞好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現在看,周邊其他方面問題不大,主要也就是臺灣和南沙,更主要還是臺灣,而其背后都是美國)。

  5.  繼續開展強有力的外交工作,獨立自主,運籌帷幄,堅持原則,策略靈活,繼續搞好或穩定對美、對俄、對日、對西歐、對東南亞、對拉美、對非洲,及其他社會主義和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同時,把對美、日、歐的外交與對臺工作更緊密正確地結合起來。

  6.  繼續抓緊做好收復和將來穩定港、澳的準備工作。(將來穩定港、澳,特別是香港,我們要下多大功夫?我們在對港工作上,主觀與客觀,有多大差距?如果再加上臺灣,將迫使我們在兩個主要戰略方向上,同時作戰,如搞不好,將使我陷于何等的被動?!——確實,應統而思之,和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啊!!)

  7.  在既定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總方針和新的具體的對臺工作總體方略之下,進一步做好包括對臺經濟、宣傳、高層交往、人員交流、事務性處理和兩會協商等各方面的對臺工作,使對臺工作在更加明確有力的指導思想的新的基點上,搞得更加扎實,更加有聲有色和卓有成效,以促使島內各方面的形勢,逐步向對我更加有利的方面發展。

  等等。

  只有“圍點”,(通過軍事威懾、外交宣傳統戰攻勢、對臺獨分裂勢力的強大壓力等,來調動,打亂,制約,分化,瓦解,削弱對方),才可能“打援”(抓緊時間,做好各方面工作,壯大實力,爭取人心)。“圍點”為“打援”爭取了時間,“打援”為取點創造了條件。

  點“圍”不住,“援”也打不好(它總要不時地跟我們搗亂);“援”打不好(其他各方面工作沒做好,各方面條件不具備),點也取不了。——這,就是它們之間的關系,恐怕也就是對臺工作的全局。

  現在“圍而不打”,是為了將來更好地打,打則必勝(包括平時在某些具體問題上的小勝,積小勝為大勝),甚或最后我強大敵削弱到不用“打”,而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這樣,才是真正從政治上、策略上、工作上把對臺工作放在全局中來考慮,以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統一大業)來激勵和促進其他各方面工作的進展,以其他各方面工作的成績來增強解決臺灣問題的實力和條件。

  這樣,也才是真正有了,與美國、臺灣當局由“和而不統”,“分而不獨”,到最后“水到渠成”,“和平獨立”的反共、反華策略,針鋒相對的,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與我有利的,有理、有力、有節的,我們自己的對臺工作總體方略。同時,也才能使對臺工作,從某些局部的被動局面,真正轉到在戰略全局上,可進可退,可“軟”可硬,可“圍”可打,相互依托,相互促進,調動對方,把握進程,運籌自如的主動地位上來。

  把適當的重兵擺在東南沿海,也好。——從全局看問題,李登輝搞臺獨,實際上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政治上的“借口”,一個宣傳上的靶子,和一個軍事上的練兵場。現在不是講高科技的立體戰爭嗎,什麼陸、海、空協同作戰演練,但我們到哪去搞實戰演練呢?去南海,人家又說我們“威脅”,而且與中央已定的方針也不符;去北部灣,也不行,看來,只有在東部海面了。既練兵,又威懾,甚至可參照抗美援朝的作法,把各主要集團軍都輪番拉上去,搞現代戰爭的協同演練。——“威武正義鎮海疆,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統一大業譜新章”!

  從國際戰略的全局看,也基本是相符的。看看我們現在的周邊:北面、西面、西南、南面、東北,等等;想想我們面臨的主要威脅(說我們是“主要威脅”的人,實際上道出了它正是我們的主要威脅);回顧一下近現代外敵入侵的歷史,看來,戰略防御的重點,恐怕還是在東面,東南。——(當年日本先占東北,是因為國民黨不抵抗和后來扶植的滿洲國),真正的侵華硬仗,恐怕還是從上海,從華東打進來的。鴉片戰爭,真正解決問題,迫使清廷讓步,還是英軍沿海北上之后。(當然,從長遠看,我們也不能忘了北面)。

  福建和相聯的東南省份呢?又要改革開放,又要準備打仗,起碼要準備戰爭動員工作,怎麼辦?其實也好,從根本上講,并不矛盾。從更廣的意義上講,不僅東南,難道全國不都應做這種戰略上的兩手準備嗎?

  在當今的世界上,在與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交往中,以正確的斗爭和必要的妥協求共處,則共處存;以不必要的斗爭和不正確的妥協求共處,則共處亡。(難道不是這樣嗎?)從最好的方面爭取,從最壞的可能準備,抓住機遇,壯大自己,常備不懈,有備無患。在改革開放,抓緊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定要有戰略大后方的建設,一定要有戰略問題的研究,一定要有戰略儲備和戰略機動力量,一定要有經常性的演練,等等,我在90年,給黨中央的建議中,就提到了此點。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路線,在戰略問題上的具體體現。

  現在看來,也由于幾年來世界和亞洲形勢的演變,以及臺海形勢的發展,這種結合,恐怕首先要集中體現在福建和東南了,這也是客觀形勢之使然,而不以我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既然如此,我們在東南的幾個省份,搞它一個既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又是新型戰備工作一線的兩相結合的模范試驗區,又有什麼不好呢?如搞得好,(平戰結合,軍民共建,兩手抓,兩手硬,團結愛國臺商臺胞,打擊分裂勢力和黑社會勢力),兩方面還可相互保障,相互促進。當然,具體怎樣使兩者有機結合,確需認真研究和做許多工作。

  再有,擺在東南沿海的部隊(及相關戰備工作),從軍事上講,從戰役、戰略的全局看,也應是身兼二任:一是準備攻臺;二是準備御敵。切勿只注意了一面,而忽視了另一面。

  而且,大規模的陸海空合成演練也不能老搞,太費錢,而應與對臺政治、外交、宣傳、統戰攻勢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對臺工作,不講斗爭不行,但沒有正確周密的斗爭方略也不行;對臺工作,沒有軍事不行,但光有軍事也不行)。也就是要通盤考慮,下功夫研究,如何從各方面做好“圍”的工作。

  如果,大致是這樣的思路,如果國際形勢和島內沒有重大變化和突發事件,如果我們各方面工作有力和順利,可否設想,大致是在9799解決港、澳問題以后的3——5年時,在港、澳順利收復和基本穩定后,起碼是在香港穩定后,(這又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重要條件和經驗),在九五完成后,在十五期間,在下個世紀初,在建國55周年左右,(當然,也是在臺灣光復后,又實際上是一國兩治,又搞了五、六十年之后),在各方面主客觀條件基本成熟后,水到渠成,不失時機地,組織和實施最后的、全面的戰略決戰!!一舉解決臺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并把她,作為我們黨,帶領民族,帶領人民,邁向21世紀的,一個偉大的奠基禮!!

                             

                                 (構思寫作于9495年,96年初上報中央)

責任編輯:老知青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點贊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評論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