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國比較短板的還是芯片產業,這是目前進口的第一大產品類目,近期內存條和閃存的漲價,不僅帶動國內手機和電腦價格上漲,而且讓國內手機廠家再一次深度陷入三星“打工仔”的尷尬境地。實際上幾個高端產業領域,也是西方國家最后的堡壘,攻克這幾個產業堡壘,中國將會跨越最后的產業門檻,成為全球唯一高中低端產業鏈齊備的國家。
今天來做一個回顧式的思考,重找一下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
此次制定的目標非常清晰,顯然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就會重新提速。如果沒有趕上08-12年的大發展時期的朋友,可以仔細思考一下,未來會有什么發展機會?畢竟每個時代,都不會給旁觀者、懈怠者以機會。
那么未來的主要發展機會來自哪里呢?這里做一下簡單的分析,說一下我認為幾個比較重要的發展方向。
大產業,大投資
如果算大的門類,產值能夠達到幾千億以上的大產業,中國還有幾個特別重要的領域,大概就剩下芯片、大飛機、汽車三項了。
汽車產業不算空白,只是國產汽車還需要努力提升檔次,從中低端逐級往上爬升,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將會在很長時間內共同發展。新能源汽車早期最佳發力點,應該是出租汽車、公交車、老人代步車、景區內部用車,這些不需要長途行駛的領域。光這一塊的需求量,目前的電池產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而傳統的燃油汽車,因為產業鏈配套成熟,仍然還有很長的發展時間。
中國的大飛機采用全球協作集成制造的方式,目前已經首飛,幾年中補齊各種測試,取得適航證以后,就可以藍天翱翔。這也是一個大產業,未來還會對中國的航空物流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比較短板的還是芯片產業,這是目前中國進口的第一大產品類目,近期內存條和閃存的漲價,不僅帶動國內手機和電腦價格上漲,而且讓國內手機廠家再一次深度陷入三星“打工仔”的尷尬境地。雖然三星公司的手機銷量在持續下降,但是因為手機零配件,特別是內存芯片的漲價,三星公司的利潤,又創下了一個歷史新高。
光是把這幾個短板補齊,就需要投資上萬億人民幣,隨之形成產業鏈以后,每年的產值也會變得很高,光進口替代能夠產生的效益,就是非常巨大的數字。和08年的主要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此次投資更集中在高科技產業上,能夠帶動的上下游產業鏈更長。
實際上這幾個高端產業領域,也是西方國家最后的堡壘,攻克這幾個產業堡壘,中國將會跨越最后的產業門檻,成為全球唯一高中低端產業鏈齊備的國家。發達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這種頭銜對于中國來說,還重要嗎?
順便說一下,芯片產業的發展,會發展一大批高收入的產業人。來自制造行業的高收入人群數量增加,也是發展的成果。
小產業,大機會
實際上除了大產業,我們需要巨額投資補齊短板以外,在很多小型細分產業,中國仍然充滿了機會。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日本產業的幾個致命短板——閹割在前,又被中國產業規模碾壓,互聯網時代又遭遇降維打擊。但是實際上,我從來沒有敢輕視日本的產業。日本產業在很多小型領域,特別是材料、傳感器和精加工領域,仍然有著全球領先的競爭力。
雖然“神戶鋼鐵”造假丑聞剛剛曝光,但是在材料領域,日本的確還有很多方面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以碳纖維為例,目前全球最好的碳纖維材料,仍然是出自于日本生產。
一位做進口機床生意的朋友告訴我,德國最好的機床是禁止出口到中國的,即使是他做的機床買賣,在國內仍然屬于高端,讓他驚訝的是,即使是德國的這一類機床,很多鉆頭刀具,使用的都是來自日本制造。
在中國已經取得突破的液晶產業,比如TCL的華星光電,所使用的玻璃面板,就來自日本的旭硝子公司(大陸有合資公司)。
除了材料,還有精加工和傳感器、儀表這些領域,中國距離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一塊距離。比如華大基因,號稱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但是使用的基因測序設備,都是來自于美國制造。
這些產業,雖然看上去都不是特別大,但是因為中國還不能制造,因此報價非常高,對應的利潤也很豐厚。在這些領域,每取得一些突破,都能夠取得很好的利潤。
用幾個字總結這些產業,就是“小產業,高科技,大機會”。這些年,中國一直在各個領域生長一大批“小而美”的公司,很多都是這種類型。一旦技術取得突破,能夠替代進口產品,即使價格比原來低了很多,仍然利潤豐厚——足以見得之前國外產品定價有多黑。
大基建,大動作
接下來的幾年,又會進入一個基建的大周期。前一陣我寫過,來自日本小松公司的“挖掘機指數”,顯示中國的新挖掘機銷售量,已經接近2010年的高峰期。考慮到市場上的挖掘機存量,這意味著一輪大的基建進入開工倒計時。
其實這并不奇怪,雄安的建設很快就會開始。這個地方目前有一大批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型央企在摩拳擦掌,就等規劃審批下來,因為資金準備很充裕,因此發令槍一響,這里將會成為中國最大的工地—— 當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工地。
除了雄安的建設,實際上中國還有很多基礎設施工程還要開工。我們看著現在的高速公路、高鐵都是世界第一,甚至很多方面超過了西方國家,但是考慮到中國人口的數量,算起人均來,其實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農村的公路,修建的時候只考慮將鄉里的農產品拉出來,把農資拉進去,因此路面都不寬。誰也沒有預計到,中國汽車時代會到來得這么快,原有的道路,連會車都很困難。因為我經常下鄉,兩車交會避讓,需要非常小心。這還不算這些年還在持續增長的汽車銷量。如果這些道路不能盡快拓展,很快就會成為事故高發點,在節假日會成為嚴重的堵點。
想想光道路這一塊,還需要多少資金的投入,可以創造多少就業機會?
除了道路以外,中國在未來三年,通訊基礎設施也要再一次大升級,5G和物聯網的建設,本身就要投入數千億,加上由此帶來的通訊產業鏈的新的機會,這一塊也是數萬億的大蛋糕。
中國強推物聯網和5G的發展,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戰略布局,就是通過電信和物聯網的投資,拉動相關芯片制造產業,實現國內芯片領域的規模化,讓國內芯片產業的投資有米下鍋,迅速進入生產階段。
除了這些,鐵路、機場、電力、地鐵、城市管道.......都會加大投資力度,而且與以前略顯粗放式的投資相比,現在投入的建設,全部都是按照世界先進標準來設計。
如果這兩年,世界發生比較大的金融危機,這個投資很可能還要再提速加碼。所以搞工程的,接下來的日子,應該不愁沒有活干。
大開放,大融合
除了國內的機會,國際上其實也充滿機會。
從改革開放前面幾十年來看,參與全球經濟循環的東部沿海地區,都已經發展起來了,而且隨著產業鏈的提升,不僅進口吞吐量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高。
中國中西部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中部西部地區的經濟體,很難參與全球的產業循環。一般只能盯著國內的市場。而內陸省份的財政,又大量依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
在未來十年,通過基礎設施的進一步發展,在內陸省份做全球貿易,將會變得越來越便利。我在很多縣城,已經發現了很多的進口水果。內陸也有一些地方,把生意做到了國外。像河南的西峽縣,把香菇賣到了國際市場,每年外匯收入幾億美元。比起深圳的電子產業,這個出口額也許不算什么,但是這個產業卻養活了當地十幾萬人口。
中國要平衡發展,中部西部就要想方設法把當地的產業融入全球市場,前些年成都、重慶地區的中歐班列、鄭州航空港的發展, 都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跟著國家走出去,把中國的產品,中國的解決方案帶出去。很多在國內已經稀松平常的東西,拿出去已經算是“先進生產力”。以至于連“網絡支付 共享單車 ......”這些東西,都成了老外眼中中國的新四大發明。
其實,中國可以輸出去的解決方案,何止“新四大發明”,從飲食到中醫,從科技產品到基礎設施,從文化產品到影視游戲......就像漢唐時期的輸出一樣,將會源源不斷地走出中國,走向世界。要知道,英國已經開始將漢語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擺明了要帶著英聯邦國家和TG勾勾搭搭。
所以,現在叫“全球化”最響亮的誰?想撂挑子不干叫囂“本國優先”的大國,又是誰?想想這背后蘊藏的機會,不由得發出了“全球包郵”的笑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