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敏將軍贈送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今年9月6日為“上楠亭”的親筆題名。
尊敬的各位家鄉領導和同志們、鄉親們、朋友們:
今天,我夫婦和曉雁姐進攻姐夫一起應邀回鄉參加宋上楠抗日紀念亭奠基儀式,感到由衷高興,也很激動!
78年前,當我們的家鄉平陽面臨日本侵略軍從海路進犯的危急關頭,正是在這里,在我們面對著的鰲江入海口主航道上,我的祖父、愛國企業家宋上楠先生挺身而出,為筑“水下封鎖壩”阻敵進港,毅然關閉了他辛苦創辦的“宋元春礱殼行”,獻出了自家“舮艚”船隊的十來艘三桅大船,裝上石頭,自沉鰲江獅子山口主航道,做出了傾家毀業沉船御敵的大義壯舉。他從南洋回來嘔心瀝血創建起來的礪殼建材業從此付諸東流,而給當時痛心不已的家人親友們,留下了一句“沒有國家,哪有小家”的永遠的教悔和財富。
滔滔鰲江,東奔大海;壯士赤心,可昭日月。祖父宋上楠先生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覺悟,這樣的民族氣節和犧牲精神,不僅與他忠義正直的做人品德有關,更是與共產黨的教育影響分不開的。他早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時期,就結識了從廣州參加毛澤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歸來的我黨中央特派員、平陽縣農會會長張培農等同志,接受革命思想的教育和啟導,參加了農會,一起鬧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遭追捕,是在中共地下黨幫助下才避難南洋,看到了外部世界,立志實業救國,歸國后在家鄉創辦了礱殼建材業和平鰲內河航運。抗戰期間,他積極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抗日救亡運動,領頭進行反對大米漏海資敵罷市游行和反對桐油走私給日軍等斗爭。作為公推代表進衙門表達意愿時,他大義凜然地在記錄簽名寫上了“革命人民代表宋梓薌”九個大字。為此,他被捕入獄,靠中共發動各界聲援、營救才獲釋。出獄后乘河輪回鰲江埠頭時,鎮上群眾點燃鞭炮迎接他,慶賀斗爭勝利歸來。
祖父一生愛國愛鄉,追崇共產黨。在國民黨黑暗統治下,他始終與中共黨人保持聯系。尤其是與中共溫州特委農民部長葉廷鵬、中共平陽縣委書記鄭海嘯、紅軍醫生鄭學習等同志多有往來,他們從大山上下來,時會隱蔽在祖父家中;他們工作中缺少經費,祖父總是毫不吝嗇,全力資助。平陽解放后,祖父投資創辦鰲江鐵器生產合作社、六一麻紡廠,帶頭認購愛國公債。抗美援朝期間,他捐獻銀元及家人金銀首飾,支援國家購買飛機、大炮。1954年政府對“土改”糾偏,歸還河輪公司。1956年,他積極支持社會主義改造,將“仁濟平鰲內河輪船公司”改為公私合營,并擔任副經理,直至1957年退休。祖父退休后,還多次帶著孫女綏倫(我堂姐),去走訪尚在世上的老地下黨鄭學習、謝仲明、翁奇玉等人。當時雖成分問題未得糾正,他身處逆境,但見老友,暢談往事,眉飛色舞,其樂悠悠。1965年古歷正月二十七日,祖父病逝于鰲江,享年79歲。老人家臨終前,還念念不忘地說:“我是共產黨的人呵……”
這就是我的祖父,在國家危難關頭,他選擇的是民族大義;在人生道路上,他選擇的是始終和共產黨站在一起,救國救民、不屈不饒,舍身奮斗、矢志不渝。這正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是中國人的脊梁,是鰲江人民、平陽人民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一個生動寫照!
今年世界平陽人大會之后,為運用好家鄉的這筆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經平陽縣委縣政府領導批準,在縣委統戰部指導下,由鰲江鎮委鎮政府具體籌劃作出決定,在鰲江入海口岸邊獅子山上建“上楠亭”及宋上楠抗日紀念園,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紀念抗戰時期宋上楠先生的大義壯舉,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作為宋上楠先生的家人后人,作為平陽老地下黨、老新四軍的后代和人民解放軍的老兵,我們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在這件事上,我們看到了平陽縣委縣政府和鰲江鎮委鎮政府領導同志,對抗戰前輩的深厚感情,對精神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以及用優秀歷史文化基因教育和引導一代代人的遠見卓識和決心魄力,深深為之感動!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我的父親、95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宋廷銘先生,代表宋上楠先生所有的家人后人,向家鄉的領導和支持這項工作的父老鄉親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習近平主席在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頒發儀式上講話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們祝賀“上楠亭”建設奠基啟動,祝愿這項建設順利進展,盡早圓滿落成,并發揮好從抗戰前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也祝愿我們的家鄉平陽鰲江,在縣鎮兩級領導下,建設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成為一顆光耀甌越、氣貫古今的亮麗明珠。
謝謝大家!
宋方敏將軍致辭。
附:
來源:平陽新聞網、鰲江在線
奠基儀式
10月21日上午,宋上楠抗日紀念亭奠基儀式在鰲江鎮陽嶼村舉行。
據悉,宋上楠先生是我縣愛國企業家的杰出代表,曾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儀式上,解放軍總參謀部管理保障部原政委宋方敏少將發表講話。他說,建設紀念亭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紀念抗戰時期宋上楠先生的大義壯舉,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現場,還贈送了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的“上楠亭”。
縣領導雷仁、李堅、林海涵及宋氏家屬為“上楠亭”培土奠基。
出席奠基儀式的領導和嘉賓。
出席奠基儀式的領導和嘉賓。
出席奠基儀式的領導和嘉賓。
縣委常委、鰲江鎮委書記林海涵主持儀式。
縣委常委、統戰長雷仁致辭。
“上楠亭”奠基培土。
抗日戰爭先輩、愛國企業家——宋上楠先生簡介
宋上楠先生。
沒有國家,哪有小家?——宋上楠
宋上楠(1887~1965),字良材,號梓薌,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出生于鰲江鎮,民族工商業者,1965年去世,享年79歲。
1927年,宋上楠參加平陽縣農會,在溫州地區早期共產黨人張培農、葉廷鵬的領導下鬧土地革命,失敗后遭追捕,后在組織幫助下避難新加坡。
1931年,他返回家鄉,創辦“宋元春礱殼行”,開發淺海蠣殼資源,組織農(漁)民礱礪殼;并創辦蠣灰窯,經營建材行業。他還試產“撒田灰”,改良酸性土壤,使水稻高產,深受農民的歡迎。宋上楠還是平陽內河運輸開拓人,他疏通鰲江至平陽河道,開辟航線,創辦、經營平鰲內河河輪公司。企業當時自有三桅大船10多艘,合作的船只20多艘。抗戰初期,他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領頭進行鰲江人民反對大米漏海資敵的罷市游行,反對桐油走私給日軍等斗爭,曾兩度被捕入獄,由于各界的聲援、營救而獲釋。
1939年6月,日本海軍通知各國政府,聲稱將對溫州采取軍事行動。面臨日軍進犯的態勢,為抵御敵艦由海路入侵,平陽縣政府決定動員民力,封鎖鰲江入海口。在此危急情況下,宋上楠先生傾盡全力在所不惜,毅然作出決定,關閉“宋元春礱殼行”,獻出自家全部的十來艘三桅礱殼大船,裝上石頭,自沉鰲江入海口——獅子山口主航道,筑起“水下封鎖壩”,阻敵進港。
當時家人親友十分疼惜,宋上楠先生大義鼎言:“沒有國家,哪有小家?!”宋上楠先生抗戰期間傾家毀業沉船御敵的事跡,精神可嘉,感天動地,這是鰲江人民、平陽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光輝寫照。
根據宋上楠先生之子、95歲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宋廷銘先生的余生夙愿,2017年世界平陽人大會后,宋上楠先生之孫、解放軍原總參謀部管理保障部政委宋方敏將軍提議:“在鰲江口的小山上建一紀念亭(名稱可叫“上楠亭”),以紀念抗戰時期宋上楠先生傾家毀業沉船御敵的大義壯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此提議得到了中共平陽縣委領導和縣委統戰部門的高度重視,并由鰲江鎮負責宋上楠抗日紀念園及“上楠亭”的選址、建設工作。
不忘初心 攜手戰斗——新四軍老戰士宋廷銘同志簡介
宋廷銘先生(陳培勇/攝)
宋廷銘,1923年出生,平陽鰲江人,是平陽早期重要地下黨人員。1938年參加中共地下黨讀書會,1938年加入抗日民族先鋒隊,次年轉為中共正式黨員,1941年任中共平陽縣委直屬文化支部書記,后根據組織決定前往蘇北參加新四軍,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九分校讀書、任教,后到新四軍蘇中公學擔任政治教員。曾隨粟裕師長南下蘇南,和國民黨頑固派“忠義救國軍”開展“反摩擦”斗爭。
宋廷銘先生軍功章(陳培勇/攝)
解放后,歷任華東后勤軍需生產部政治部宣教科長,華東兵工工會部長、副秘書長,中央二機部七七二廠(南京電子管廠)黨委書記,南京市總工會秘書長,江蘇省電子工業廳進出口公司經理、質量管理處處長,中國電子質量管理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電子質量管理協會理事長。現為廳局長離休干部。
宋上楠抗日紀念園——“上楠亭”設計簡介
“上楠亭”所在地——陽嶼村。
遲浩田上將題寫亭名。
紀念亭名稱:“上楠亭”。亭名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
“上楠亭”位置示意圖。
紀念亭所建地點:鰲江入海口主航道北岸的獅子山半腰處(下廠社區陽嶼村,與墨城社區海城村交界處),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此處居高臨下,可以一覽當年宋上楠先生沉船御敵的鰲江口主航道,交通也相對便利,有利于將來進一步建設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開發旅游景點。
宋上楠抗日紀念園設計效果圖。
“上楠亭”設計效果圖。
宋上楠抗日紀念園設計平面圖。
紀念亭主體設計:充分考慮體現宋上楠先生剛直不阿、舍己衛國、大義凜然的高尚民族氣節,體現中華民族不畏強敵、眾志成城、戰斗到底的偉大抗戰精神。
亭子設計為仿古重檐八角攢尖頂。翹起的檐角,表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饒、傲然挺立的風骨;鮮艷的琉璃瓦,使得亭子在綠樹叢林中更加醒目,遠遠的就能被看見。
亭子進口處,正面檐上掛置“上楠亭”名匾,兩邊亭柱上掛置一對亭聯,選用宋方敏將軍的撰聯,上聯為“鰲水潮迎東海頌英雄壯舉赤心昭日月”,下聯為“獅山威鎮倭酋看華夏忠魂浩氣貫古今”。
亭子軸線直徑為6米,面積為50m²,檐頂為兩層。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安全等級為二級,耐火等級為二級,地震設防烈度為六度,且能有效抗御臺風襲擊。
亭頂面采用黃色琉璃瓦,亭頂下封檐板面油暗紅色墻漆。頂棚水泥沙,采用射釘、膨脹螺栓等方式以確保建筑牢固性與安全性。亭柱8根,直徑36cm,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涂紅色涂料。枋上繪彩繪。地面采用600×600花崗石鋪地。臺階離地36cm。建筑總高10.5米。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級研究員【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宋方敏將軍: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精神——在“上楠亭”奠基儀式上的致辭
2017-10-2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