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老撾三大報紙發表題為《攜手打造中老具有戰略意義的命運共同體》的署名文章,提出了理想的命運共同體的“八互”境界:戰略溝通以達互尊互信,戰略對接以便互幫互助,務實合作以得互惠互利,人文交流以求互學互鑒。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最新發展,不僅應該成為中老合作的指引,而且應該成為我們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上一面高舉的旗幟。
中老是理想信念相通、社會制度相同、發展道路相近的社會主義友邦。兩黨兩國關系經受住了時代變遷和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拓展,理應成為“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典范。作為志同道合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兩國發展理念相似。中老在探索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創新,全加快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平等相待,相互扶持。“中老關系堪稱中國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全面合作的典范。”習主席提到,上海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先后赴老撾從事網絡技術、體育教學等工作,其中一名志愿者就任老撾國家男籃主教練。
歷史地考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萌芽于對核武器巨大威力的認識。核武器不僅能夠毀滅敵人,而且會毀滅自己,不僅雙方會同歸于盡,而且整個地球都會被摧毀,核污染的消除也是曠日持久的,這使西方一些知識分子產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反核反戰成為一種社會和文化思潮。
隨著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得到強化。人類生產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是污染能力的提高。空氣污染往往成為跨國性的。全球氣候變暖的后果使人們認識到,“同呼吸共命運”成為現實的可能,“地球村”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互聯網的發展成為人們命運相連的捷徑。基于人們的類意識,遙遠的異國他鄉個體的不幸命運會成為網絡熱點,喚起世界各地人們的廣泛同情、熱情幫助。基于互聯網技術,人們可以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各抒己見,進而結成虛擬社區。一個個這樣的社區交叉、連接起來,不就是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活嗎?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共產主義者的新主張。《國際歌》所唱“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奈爾就一定要實現”,英特納雄奈爾即International就是全球化,這要求我們具有國際主義精神。在Internet上,這種精神得到弘揚。限制傳播的、強調個人權利的都是與歷史大勢背道而馳的,都是應該破除的。
只要加速“八互”進程,我們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能夠引領世界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們提供的聯系世界人民的現實紐帶,以共贏為目標,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我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這是新的國際政治的王道理念,我們將以此取代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我們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支持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共商就是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平等對話,不能好意不被人理解。共建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辦,共同干,我們不能包辦代替。共享就是成果普惠,不要由任何人獨享好處,把利益拿走,把污染留下。
我們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與“八互”具有內在聯系。互尊互信才有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互幫互助、互惠互利才有共同繁榮、清潔美麗,互學互鑒才能開放包容。經過共同努力,環球同此涼熱將不再是夢想。
(作者:劉德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來源: 《 人民日報 》 2017年11月14日)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