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上升到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高度,首次把美麗中國建設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既以強烈的問題意識揭示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的形勢,又滿懷信心地描繪了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提出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美麗中國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
生態與文明構成內在的緊密聯系。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十九大報告用了很大的篇幅闡述生態文明,共有12次提及“生態文明”這個概念。首次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美麗”一詞首次被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向全中國和全世界展示了一幅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時間表和路線圖。這不僅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而且有助于推進全球生態治理和美麗世界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進一步突出了發展的整體性和協同性。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是一個具有內在緊密聯系的有機整體,它們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目標的實現。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涵是“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分別主要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整體進步的高度,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就是在全面協調地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中不斷地促進文明協同發展的社會整體進步過程。其中物質文明是根本,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靈魂,社會文明是條件,生態文明是基礎。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有助于更加明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價值取向,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美麗中國建設。
建設美麗中國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生態權益的根本保障。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對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判斷,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反映了對人民群眾經濟權益、政治權益、文化權益、社會權益、生態權益等整體權益保障的價值訴求。生態權益體現了人民對于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優美的生態環境既保障著人民群眾生態權益的實現,又有利于人民群眾的政治權益、經濟權益、文化權益和社會權益的獲得與充分實現,對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整體文明進步,是不斷實現和滿足人民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不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以及人自身和諧的偉大事業。
十九大報告還將美麗中國建設上升到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高度,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要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同時要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在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生態等各個方面聯系越來越緊密的時代,美麗中國建設與美麗世界建設具有內在的關聯性。美麗中國建設既是美麗世界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極大地促進美麗世界建設。生態問題是最典型的世界性問題,地球這個人類唯一的星球是全體地球村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公有地。空氣、水每天都在進行跨國界的流動,沙塵暴和固廢污染都具有極強的擴散性和一定的流動性。目前世界性的生態問題正以對全球居民嚴峻挑戰的基本特征呈現出來,要求必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進行應對和解決。從生態問題具有普遍聯系和相互影響的關系看,某一個局部性、區域性的生態問題都有可能逐漸波及到整個世界,成為全球性的生態災難,如熱帶雨林被毀會促使地球溫室效應增加,破壞正常的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從而促使整個人類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目前全球相繼出現的溫室效應、大氣臭氧層破壞、人口爆炸、土壤毒化和侵蝕、森林銳減、陸地沙漠化擴大、水資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生態環境問題,不是短時期形成的,也不可能短時期內解決,需要世界各國深化生態合作共治。美麗中國建設將為美麗世界建設和促進全球生態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二、美麗中國建設是一個任重道遠的系統工程
十九大報告在充分肯定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的基礎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許多不足和面臨的挑戰,得出了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的客觀結論。因此,美麗中國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以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清醒認識美麗中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有針對性地予以解決。要將美麗中國建設看作是現實與理想的統一、認識與行動的統一、破舊與立新的統一。
美麗中國建設,必須破除將富強與美麗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的思想認識,堅持富強與美麗的辯證統一觀。某些人認為,中國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謀求富強就要大力發展經濟,就要從自然界大肆索取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一定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下降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的結果,必然產生環境污染,經濟發展越快,環境污染越嚴重,生態環境退化越嚴重,這是以謀求富強為目的的經濟發展必然要付出的代價。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中國也注定要走。他們還認為,美麗會影響富強,生態治理是花錢賠本的買賣,生態治理投入多、產出小,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看不到什么顯性經濟效益,越是注重生態治理,經濟負擔越重,會拖累經濟發展和影響富強。基于這種認識,許多人就自然而然產生了生態治理“入不敷出”的想法,在生態治理的投入上縮手縮腳,生怕影響經濟發展和富強。將富強與美麗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實質上就是將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經濟發展與生態治理、經濟現代化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割裂開來和對立起來。
美麗中國建設,必須糾正違背自然規律的生態治理。有些部門和領導干部雖然對美麗中國建設有了主動性和自覺性,但缺乏對自然規律和生態治理規律的認識。在生態治理上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的做法,違背了唯物辯證法的過程論思想,陷于生態越治理越糟糕的境地,導致生態治理高投入低成效,甚至無成效或負效應的結果。不是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的生態治理,在生態治理中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生態系統人為地分割開來,出現組織結構重疊化、分散化以及資源內耗等九龍治水現象。只是在所在行政區域內實施生態治理體制,過分強調局部生態利益而忽視全局生態利益,必然導致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出現只有盆景而缺乏風景現象。浮在生態文明建設表面搞一些形式主義花架子的做法,以表面上的所謂綠色化、美麗化、現代化的光亮鮮的外衣掩蓋環境污染和生態治理失靈現象,更是違背規律的做法。全國城市建設中普遍追求一馬平川,河道截彎取直,鋼筋水泥駁岸,夜晚的亮化工程,地面硬質化等做法,都影響美麗中國建設的質量和成效。
美麗中國建設,必須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生態矛盾和生態危機既是社會經濟活動與生態環境之間矛盾緊張加劇的結果,又有著深刻的體制制度原因,折射出生態文明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而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也在于科學的制度設計和體制創新。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具有規范性和約束性,對于美麗中國建設具有強大保障作用。雖然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在生態環境資源產權制度、環境資源價格制度、生態環境資源稅收制度、區域生態環境合作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增強制度執行力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因此,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如何緊緊圍繞美麗中國建設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建立系統完備的生態文明制度體制,靠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三、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實現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
美麗中國建設是一個任務繁重而艱巨的系統工程,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在探索和遵循自然規律中推進生態治理,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要求。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建立在對工業文明和傳統現代化發展道路所推崇的價值觀、利益觀和發展觀深刻反思基礎上,是一種有效指導生態環境保護和推動綠色發展,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新型文明觀。美麗中國建設需要一場從認知到思想觀念、從社會心理到文化價值觀的生態文化變革,需要一場意義深遠的全方位的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和生態文明觀念變革。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有助于喚醒人們心靈深處的對自然之愛和生態道德責任,使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規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綠色發展理念進入每個人的心中,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因此,在全社會牢固確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有助于使人與自然和諧協調共生的思想觀念蔚然成風,幫助人們達到生態文化自覺,并在此基礎上實現生態文化自信,這對于推動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生態危機并不是生態自身的危機,而是文化的危機和人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倫理觀的危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有助于人們懂得生態文明建設中人與自然和諧的真善美,自覺地抵制污染生態環境、奢靡浪費等生態環境問題上的假惡丑;有助于人們加強生態倫理建設,嚴格生態自律,做積極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綠色工作方式的生態文明公民。推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蘊涵著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政治發展、文化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必須在探索和遵循規律中進行。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中,只有積極探索自然規律和自覺地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取得實際成效,否則,會遭到自然規律的懲罰。恩格斯在《神靈世界中的自然研究》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實際上,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 恩格斯的這句話,同樣可以看作是反映人類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蔑視辯證法所受到的懲罰就是自然規律以其固有的法則宣告唯意志論和精神萬能論的失敗。“根據一個自古就為人們所熟知的辯證法規律,錯誤的思維貫徹到底,必然走向原出發點的反面。” 因此,只有遵循規律發展,才能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要通過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穩定性。十九大報告針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指導性意見,為生態文明制度創新指明了方向。如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體制、建立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和強化排污者責任以及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等等。十九大報告還對如何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以及如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擴大退耕還林還草提出了要求,并提出要嚴格保護耕地,擴大輪作休耕試點,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進一步完善好和執行好這些制度,必將顯示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制度對于美麗中國建設的強大保障作用。
(作者: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