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前第三季度GDP及其增速,與今年上半年相比,其中過半數省份增速處于下滑狀態,總體上呈現出西部領跑,東部穩定,北部堪憂的狀態。
據報道,繼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之后,截至目前,已有27個省份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GDP成績單,其中22個省份GDP增速超出“國家線”,貴州反超重慶,與西藏同居榜首。
看點1 貴州經濟增速與西藏并列第一
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西南地區各省份的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貴州、重慶、西藏的數據均表現搶眼,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貴州、西藏兩省份以10.1%的增速暫列第一位,重慶排名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貴州反超了長期表現強勁的重慶;遼寧、甘肅、天津暫居倒數三位,GDP增速分別為2.5%、3.6%、6%。
單就貴州來看,2017年以來,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一季度增長10.2%,上半年增長10.4%,前三季度增長10.1%,經濟增長基本保持平穩。從2003年以來,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已經連續14年穩定在10%以上。全省經濟增速自2011年第1季度以來,已經連續27個季度保持在全國前三位。
雖然被貴州反超,但重慶近年來經濟增速也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穩居全國前三位。該市統計部門表示,隨著轉型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預計全年經濟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全國31個省份中,山東、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四個省份尚未公布前三季度經濟數據。
看點2 17省份經濟增速較上半年回落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持續發展。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59328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增速與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
在公布的27個省份中,有22個省份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在7.0%以上,跑贏了“國家線”;低于“國家線”的共有5個省份,分別是北京、河北、天津、甘肅和遼寧,GDP增速分別為6.8%、6.7%、6.0%、3.6%、2.5%。
與上半年經濟增速相比,貴州、西藏、重慶、云南、安徽、四川、陜西、河南、福建、寧夏、廣東、湖南、青海、廣西、河北、天津、甘肅17個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是甘肅,降幅為1.4個百分點。
增幅擴大的共有5個省份,分別是浙江、新疆、山西、上海、遼寧,其中,增幅最大的為遼寧,擴大0.4個百分點;江西、湖北、海南、江蘇、北京5個省份與上半年持平。
經濟總量方面,排名前兩位的是廣東、江蘇兩個經濟大省,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64815.38億元、62604.5億元,破六萬億大關,浙江以36958億元位居第三;倒數三名分別是西藏、青海和寧夏,均為西部省份,其中西藏經濟總量不足千億元。
廣東省統計部門表示,廣東與全國及經濟總量相近省份對比優勢繼續擴大,前三季度,廣東的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占全國的比重為10.6%,比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與江蘇省相比,廣東對比江蘇的總量優勢比上年同期擴大432億元。
看點3 東北經濟出現“回暖”
今年遼寧省經濟增速一改去年全年負增長情況,前三個季度GDP一直保持在“2”以上的增長。具體來看,農林牧漁業生產穩定,增速有所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6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0.6%;財政收入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個百分點。
看點4 天津甘肅GDP增速回落明顯
今年以來,一些省份經濟增速回落幅度較大。天津市2017年第一季度GDP增速為8.0%、上半年為6.9%、前三季度為6.0%,而2016年的GDP增速為9.0%,至今已經下滑3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天津市“三去一降一補”等工作成效顯著。前三季度,水泥產量下降18.2%,生鐵生產增幅比上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商品房待售面積下降36.5%。
經濟增速同樣回落較快的還有甘肅,2017年第一季度為6.1%、上半年為5.0%、前三季度為3.6%;前三季度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3.9個百分點。該省統計部門稱,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省經濟總體保持穩定。
由姜超、于博、李金柳、陳興撰寫的分析文章認為:
從數據上來看,前三季度各省經濟表現各異,既是區域增長模式的差異,也是中國經濟的縮影。在這其中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最值得我們耗費精力去研究。
東北經濟經過了一季度的困難重重、二季度的短暫企穩后,三季度終于開始回暖;根源在于經濟數據“擠水分”以及東北工業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而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本質上是由漲價帶來的。
另外,華北地區經濟出現了本輪上升周期的首次下滑。主要得因于環保限產來襲,三季度工業生產轉為“量縮價漲”。
總結來看,中國經濟再度回升,主要得益于地產去庫存和工業去產能政策的實施,上半年工業生產“量價齊升”,東北、華北地區經濟回暖是其縮影。
但隨著去產能、去庫存政策見效、以及環保限產來襲,三季度工業生產轉為“量縮價漲”,中國經濟出現本輪回升周期的首次回落,華北各資源大省經濟明顯轉弱。
東北地區:經濟逐步回暖,盈利持續改善
17年2季度,東北地區GDP增速在全國排名墊后。目前根據3季度公布的數據來看,東北地區經濟增長依然落后于全國整體水平,但已經開始回暖。
首先,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東北工業生產呈現出了穩中求進的態勢。作為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工業一直以來都是東北經濟的核心。根據公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第3季度,東北三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回升明顯,遼寧省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速從2季度的-4.3%升至-1.8%,回升明顯;吉林省由5.8%略降至5.4%;黑龍江省則持平在2.3%。而東北地區以遼寧為經濟龍頭,16年GDP總量中,遼寧省占比43%,約是規模最小的吉林省的1.5倍。因此,3季度東北地區工業生產總體向好。
其次,按照支出法對地區生產總值的核算,GDP主要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方面因素決定。
消費方面,消費增速漲多跌少;3季度,遼寧省和黑龍江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2季度相比明顯回升,只有吉林省的社消增速從2季度的8.8%下滑至8.1%,但考慮到吉林省在東北三省中經濟體量最小,社消零售總額僅占遼寧一半左右,影響有限。因此,從大局上來看消費增速是總體走高的。
投資方面,投資增速繼續上揚;3季度,東北三省固定資產投資除吉林省累計同比增速下降以外,遼寧和黑龍江兩省均上漲。
凈出口方面,貿易逆差擴大,但影響較有限。雖然3季度東北三省貿易逆差累計值從2季度的141.5億美元擴大至201.4億美元,但東北地區經濟發展對出口的依賴較小。16年支出法下凈出口在GDP中占比約為-10%,僅有消費或投資的五分之一,且對經濟增長具有拖累作用。因此,貿易逆差的擴大并不會改變東北經濟的向好局面。
房價增速回升、企業盈利改善。東北經濟回暖最為明顯的標志就是房價的上漲和企業的盈利。3季度沈陽、大連、長春和哈爾濱等四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均較2季度回升,指向終端需求逐漸回暖。二是企業盈利,東北地區工業企業虧損企業家數累計同比增速從2季度的1%降至8月的-0.9%,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累計增速也從-25%再降至8月的-26.1%。
話說回來,東北地區經濟之所以能夠企穩回升,主要還是由于近期工業品價格持續上漲,工業企業利潤得到顯著改善。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上看,17年3季度全國PPI同比增速再創新高,而遼寧、吉林PPI增速也均較2季度回升,僅黑龍江小幅回落。
價格的持續上漲令工業企業收入增加、盈利改善。17年8月,東北三省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累計同比增速-5.6%,較2季度的-6.6%明顯上升,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增速22.9%,較2季度的20.2%同樣大幅上升。
華北地區:典型的天津
從公布的數據來看,整個第3季度,華北五省(京、津、冀、晉、蒙)GDP增速不僅在24省中排名靠后(京津冀墊底),也較上半年普遍下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季度天津GDP增速不僅墊底,其降幅也位居各省之首。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三季度天津經濟失速下滑?
我們都知道天津是一座典型的工業城市,與北上廣深這四個一線城市相比,天津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發展的特征尤為明顯。其固定資產投資/GDP比重高達77.8%,而北上廣深僅為其1/3。
按照天津的增速排名來看,依靠投資拉動經濟高增長的驅動模式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2012年以前,天津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保持在在25%以上,遠超全國投資水平,帶來的是天津GDP每年14%以上的高增長,大幅領先全國。但2014-2016年間,隨著投資增速從15.2%腰斬至8%,天津的GDP增速也降至9%左右,與全國GDP增速的差距大幅縮窄。而17年以來,天津的投資增速更是大幅下滑轉負,從1季度的10%接連驟降到2季度的3.6%和3季度-0.3%,并拖累GDP增速失速下滑。
三季度天津基建投資下滑,是固定資產投資放緩的主要原因。從構成看,天津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中,房地產與基建投資分別占比18.2%和19.7%,合計占37.9%。三季度,天津的房地產投資增速有所回暖,但基建投資卻大幅下滑,累計增速從上半年的16.6%大降至2.1%,固定資產投資則從上半年的3.6%轉負。
那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天津投資的驟降?
天津經濟轉型升級,但并非增速下滑主因。一般來說,隨著投資驅動的模式轉向,以及產業結構出現升級,地區經濟增速會出現階段性下滑。天津早在2015年就已提出要發展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新能源、節能環保、現代石化、現代冶金十大產業集群。從GDP構成看,14-16年,第二產業的占比已從50%以上降至45%左右,而第三產業占比則從不到50%提升到54%。但經濟模式轉型較為合理的結果是平緩的轉變,而非暴跌暴漲式的突變。3季度第二產業占比從一季度的45%驟降到38%,增速從7.2%暴跌到3.2%,很難完全從轉型升級的角度解釋。
環保限產來襲,天津工業跳水。我們認為,環保限產是主要的沖擊因素。針對“2+26”城的《方案》,不少與天津三季度經濟直接相關。如6月底前,完成火電行業排污許可證發放;7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9月底前對所有鋼鐵、燃煤鍋爐排放物限值;水泥、鑄造等行業全面實施錯峰生產,9月底前備案等。而8月底至9月初天津還舉辦了第13屆全運會,對全市運輸、部分工地和鋼廠也出臺了限行、限產措施。此外,限產也很好地解釋了,基建投資為避免下半年受政策停工影響,二季度末沖高、三季度回落的現象。
嚴厲的限產之下,天津三季度工業生產跳水。今年一季度天津工業生產尚穩,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7.5%并不算低,二季度以來天津工業增加值穩中放緩,累計同比降至5.6%,而三季度工業生產再度大降,7-9月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分別只有5.0%、4.0%和3.2%,甚至9月的當月同比跳水至-6.1%。而從限產影響最明顯的鋼鐵行業看,7-9月,天津粗鋼產量增速從34.8%回落到12.1%,鋼材產量跌幅則從-0.7%擴大到-28%。
投資只是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的一駕,如果消費和出口尚可,也能一定程度支撐外部沖擊。環保限產影響的不只有天津,比較來看,首先,京津冀中,天津是GDP資本形成率最高、最終消費率最低的一個,因而投資下滑對經濟影響最顯著;其次,天津居民勞動收入報酬占GDP的比重只有40%,遠低于北京和河北的50%左右,居民收入制約消費能力,從16年初以來天津的社消零售同比從10%下滑到4.3%便可見一斑;此外,全國的出口累計同比已回升到7.5%,北京達10.6%,河北雖然前三季度從上半年的6%下滑到1.9%,但也仍是正值,而天津卻從15年9月以來仍是負增,17年前三季度累計同比-5.5%,同樣拖累經濟增長。
因此,環保限產來襲,暴露了天津過去投資驅動模式的短板,而當前天津轉型升級之路剛剛開啟,裝備制造、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等對經濟的貢獻短期提升,但能否在限產過后依然持續擴大、帶動經濟質量提升,未來仍待檢驗。
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時代我國經濟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在我們看來,收縮供給的去產能、去庫存政策已相繼見效,但杠桿依然高企,未來政策將更注重提高效率,并著重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2018年的政策主線也將轉為去杠桿和補短板。
(來源:昆侖策網【綜合】,據新京報、姜超宏觀債券研究等)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