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作為一種“高維媒介”[1],塑造了全新的話語權力平臺,逐漸成為意識形態交鋒與博弈的主戰場。當前,網絡日益成為各種思潮的策源地、集散地和交鋒地。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度轉型,各種具有政治傾向性的社會心理或思想潮流不斷涌現,引發網民熱議和爭論。西方普世價值觀就是當前網絡場域備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并逐漸演變成一股不可小覷的網絡思潮。西方學者及其國內追隨者通過網絡新媒體推銷資本主義核心理念,借助網絡熱點問題宣傳西方價值觀念及其政治制度,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權等思想及制度模式說成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網絡上這種將西方“普世價值”引向政治意識形態層面的思潮恐怕另有所圖,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一、西方“普世價值”思潮網絡傳播的背景
網絡空間西方“普世價值”思潮的廣泛傳播折射出錯綜復雜的背景。國外“別有用心者”和國內“不甘寂寞者”利用網絡新媒體肆意傳播普世價值觀,試圖掌控互聯網意識形態話語權。
(一)西方傳播普世價值觀的“不變”與“變”
面對意識形態傳播向網絡新媒體轉移、思想文化斗爭主戰場向網絡新媒體轉移的新形勢,西方國家借助網絡不遺余力地傳播、炒作“普世價值”思潮,可以從“不變”與“變”雙重層面進行分析:一方面,所謂“不變”,是指一些西方人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念、制度體系是“完美無缺”和“無可置疑”的,他們對自身的民主、自由、人權等觀念及制度設計懷有天生的優越感,并樂此不疲地將之“恩賜”給全世界人民。從時間序列看,這種“優越感”和“使命感”始終未變。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從來沒有放棄和停止過對社會主義中國的“和平演變”,他們憑借自身的經濟、網絡科技等優勢宣揚和傳播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構馬克思主義理論,試圖否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終讓中國變成西方式的“民主國家”。另一方面,所謂“變”需要從以下兩點說明:一是隨著時代變化而迅速調整其戰略手段,除采取“遏制”策略外,更加注重“接觸”策略,企圖以網絡隱性滲透的方式實現“不戰而勝”。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以及世界政治、經濟聯系日益緊密,西方國家針對弱小國家的直接經濟制裁、軍事打擊等手段難以在中國奏效。于是,西方便利用現代通訊技術、網絡社交媒體催動“街頭政治”和“顏色革命”,希望中國也發生如同格魯吉亞、烏克蘭式的“玫瑰革命”或“橙色革命”;二是西方話語霸權的表達方式及其價值灌輸方式的嬗變。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解決環境污染、生態危機、跨國犯罪、恐怖威脅、金融風暴、網絡安全等全球性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處理,在全球治理過程中尋求共同價值觀。于是,從“全球倫理”衍生而來的“普世價值”就受到西方的青睞。他們趁機通過網絡媒介傳播“意識形態中立”“意識形態終結”“非意識形態化”等具有迷惑性的思想,借助新媒體科技手段宣揚西方的“民主、自由、博愛、人權”等普世價值觀,引誘我國民眾認同資產階級的核心價值理念。
(二)互聯網日益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
在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形勢下,互聯網已經深深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當前,作為現實社會反映與延伸的網絡虛擬空間,正逐步成為思想文化交鋒、意識形態博弈的前沿陣地。在此境況下,各種社會思潮利用網絡傳播其思想觀點,擴大自身影響力。特別是隨著互聯網迅猛發展以及新興傳播方式不斷涌現,爭奪意識形態控制權成為社會思潮斗爭的焦點。在網絡空間,掌握意識形態控制權的關鍵是贏得話語權,控制思想輿論主導權。
從本質上看,互聯網產生一種新的賦權方式,“它通過個體、群體或組織等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從而為采取行動、帶來改變提供了可能。”[2]網絡空間“普世價值”倡導者爭奪話語權的目的在于引導思想輿論,通過意識形態的知識生產、信息傳播獲得影響力,進而操控人們的行為方式。以資本主義核心理念為基礎的普世價值觀蘊含著認知圖式、解釋框架、思維方式,它在互聯網傳播過程中不僅生產知識、話語和權力,而且還實現對輿論秩序的整理,并通過價值滲透、語言塑造等產生支配性力量,促使受眾認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我們可以看到,“普世價值”思潮追隨者在網絡虛擬空間宣揚西方核心價值理念,以西方文明作為歷史演進、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衡量標準。特別是將中國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觀視為西方意識形態的“翻版”或“邏輯演繹”[3],并且極力散布、炒作“去意識形態或意識形態終結”等論調,在國際輿論中將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置于“被描述”“被建構”的位置。
二、當前網絡空間“普世價值”思潮的議題內容
從思想傾向演變層面而言,普世價值觀源遠流長,它自西方啟蒙運動時就漸成雛形,只是還沒有明確使用“普世價值”一詞。近年來,網絡媒介中的“普世價值”思潮既承襲西方啟蒙運動的核心價值,又關照社會現實,在新媒體環境下產生新的變異,形成一套完備而嚴密的思想體系。
(一)主張抽象人性論和抽象人道主義
利用網絡熱點事件鼓吹抽象人性論和抽象人道主義。一方面,一些網絡大V借助就業、醫療、教育、生態等熱點問題大做文章,主張在審視這些問題時撇開人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倡導抽象的“人本質論”無疑抹殺和閹割主體的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把人性看成是脫離時代關系的某種永恒乃至神秘之物。另一方面,某些人宣揚貌似正確卻淡化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抽象人道主義,孤立看待我國存在的貧富差距、醫患矛盾、警民沖突等問題,利用網絡宣傳抽象的公平、公正、正義理念。他們往往把人類的共同利益“抽空”和“夸大”,倡導所謂的“全人類利益高于一切”,進而將西方核心理念及政治制度視為符合“人道”的普遍模式,與之不同的價值觀與社會制度則被扣上“非人道”帽子。實際上,這種“人道主義”無非是用西方所謂的“人道”替換世界其他地方的“非人道”,這顯然扭曲了人道主義本質,也是對其內涵的嚴重歪曲。
(二)宣揚“淡化意識形態”論和“意識形態終結”論
網絡空間中的“普世價值”思潮不過是西方“淡化意識形態”論和“意識形態終結”論在當代的改頭換面和“翻版”。“淡化意識形態”論或“意識形態終結”論,是一種國際性的資產階級性質思潮,二者的共同實質是以貌似“合理”的“非意識形態形態化”或“去意識形態化”方式來消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并通過“委婉”、“中立”的表達方式和話語體系確證西方的“普世性意識形態”。近年來,網絡“普世價值”思潮宣揚者一直不遺余力地倡導西方式民主、自由、人權、公平、正義、平等、博愛等“普世價值”,認為中國不能拒絕這些普世價值觀,而應該全盤接受。同時,他們還指出,這些普世價值觀沒有必要區分姓“資”姓“社”,全人類都必須遵守。實際上,網絡“普世價值”思潮宣揚者根本無法回避意識形態問題,他們有意無意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思量現實,并通過一些迷惑性、抽象性“名詞”設立“陷阱”,希冀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束之高閣”或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所謂的合流與趨同。
(三)極力吹捧具有迷惑性的西方中心論
在網絡空間,涉及“普世價值”的議題較為集中,主要聚焦于“西方民主”“美式自由”“人權高于主權”“三權分立”“政黨輪流”等西方話語。“普世價值”思潮宣揚者將西方特別是美國視為“自由之邦”、“民主堡壘”,把西方文明(價值觀念及制度模式)封為“普世價值”。在他們看來,多元文化之間有優劣、高低之分,按照“適者生存”原則,劣勢價值觀必被淘汰。西方人對他們的文明具有“天生的優越感和使命感”,極力在網絡虛擬世界推行被“模式化”“凝固化”的“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聲稱唯有西方才是這些價值觀的制定者、壟斷者、輸出者和認定者。國內一些網民也對西方文明隨聲附和,甚至頂禮膜拜,“戴著有色眼睛看問題”,質疑乃至否定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以此為參照,一些“普世價值”思潮追隨者借助網絡渲染我國經濟社會轉型中面臨的收入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主張“嫁接或照搬西方式政策理念”,甚至直接指向政治制度層面,推崇西方的“政黨輪替”“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等政治模式。
(四)貶低和曲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普世價值”思潮追隨者通過網絡營銷、水軍灌水、收買大V、編制謠言等方式煽動民眾情緒,攻擊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宣揚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理念,并且瞄準青年需求,借助網絡直播、社區論壇、微博微信、游戲動漫等平臺貶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可以看到,推崇和膜拜西方文明,極易使網絡“普世價值”宣揚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制度設計產生懷疑態度,具有某種程度的抵觸情緒。例如,他們認為我國走社會主義道路離開甚至背離了人類近代文明主流,主張我國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及文化制度應學習西方,特別是對我國人權、民族和宗教政策提出質疑,“妖魔化”中國。還有些人指出,改革開放要想走向深入,就必須在指導思想上確立普世價值的觀念,將西方核心價值理念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衡量尺度。當宣揚者看到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勝利和成功時,又變相否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竟然將其歸為“普世價值”的“功勞”。
三、網絡空間“普世價值”思潮的引導策略
“‘普世價值’從本質上講是西方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反映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意識形態。”[4]就當前來說,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傳播,維護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必須對網絡空間中的西方“普世價值”思潮進行批判和引導。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與分析方法,識別和批判普世價值觀
“對于錯綜復雜的西方思潮,只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研究和引導,既辨明政治方向,又分析其理論正誤,認清其在我國流行的客觀性和必然性,這樣才能高屋建瓴、條分縷析、因勢利導、吸其精華、去其糟粕。”[5]一方面,我們要重視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識別、分析網絡“普世價值”思潮及其虛偽本質,揭露其抽象“人性”和“人道主義”的欺騙性,提升人們批判能力。唯有如此,網民才能在紛繁復雜、手段高明的網絡意識形態斗爭中“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在分析錯誤思潮時直擊本質、站穩陣腳。
另一方面,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識別和批判網絡“普世價值”思潮。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并非見“西”就反、見“資”就批。在對待網絡“普世價值”思潮上,如果我們不區分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大眾話語,一味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法,就極易造成“揪辮子”、“戴帽子”現象,從而引起人們思想混亂,產生反感情緒。也就是說,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法要堅持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體現出巧妙性和藝術性,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吸引性、說服力及其批判效果。
(二)通過網絡新媒體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一個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科學理論體系。識別和批判網絡“普世價值”思潮,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9這就需要讓廣大網民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把握其精神實質與本質特征。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灌輸理論的內在要求,目的是讓公眾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防止網絡“普世價值”思潮的肆意泛濫,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向盤”和“穩定器”作用。
網絡空間“普世價值”思潮正是利用我國社會現實存在的具體問題來質疑和否定我國核心價值觀及相應制度設計,進而以諸如“普世文明”、“人權高于主權”等抽象話語蒙騙網民,達到宣揚西方核心價值觀的目的。因而,利用網絡新媒體宣傳我國核心價值理念,應該以具體、形象、可感的方式進行,揭穿“普世價值”思潮抽象性、欺騙性實質。進行形勢政策教育時,要避免“假大空”和“照本宣科”,更不能訴諸抽象式、概念式的宣傳和講授,而必須聯系現實、彰顯特色,從網民關注的熱點、焦點、困惑等問題入手,以生動、形象、具體的實例增強政策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加網民的政策認同感。尤其要注重通過微博、微信、網絡直播等新媒體形式宣傳黨的會議、文件、政策,宣傳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讓網民在思想上深刻認同中國特色的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念。
(三)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社會心態,減小認知偏差的消極影響
公眾心理素質與認知偏差有密切關聯。一般而言,人們心態越好,受認知偏差的消極影響越小。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矛盾問題日益突出,造成部分公眾心理壓力增大,產生不良心態。培育良好的網絡社會心態,應該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通過微博微信、BBS、知乎、果殼、網絡直播等方式拓寬人們表達平臺,構建一個多樣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網絡溝通渠道,讓他們自由、合法地宣泄不良情緒、表達意見,從而對“普世價值”思潮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因此,當前,應該建立和完善網絡社會心態預警機制、矛盾化解機制及其反饋機制,通過網絡新媒體加強人文關懷,注重心理輔導,及時解決涉及公眾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疏解公眾生存壓力和生活壓力。特別是著力回應網民最關注、最困惑、最現實的網絡熱點與敏感問題,注重用事實說活、用數字說話,真心實意為民眾解決難題,從而體現人文關懷、彰顯人文理念,防止公眾被西方迷惑性價值觀引向歧途。
參考文獻:
[1] 喻國明.互聯網是一種高維媒介[J].南方電視學刊,2015,(1).
[2] 劉晶晶.公共傳播視野下我國網絡賦權的傳播特征[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5,(2).
[3] 趙麗濤.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3).
[4] 張夏,雷驥.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基本內涵和時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7).
[5] 張耀燦,梁建新.論加強西方思潮引導的方法論問題[J].思想教育研究,2006,(11).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